中国婆媳关系难相处的心理根源
婆媳关系处不好的根本原因

婆媳关系处不好的根本原因婆媳关系处不好的根本缘由可以有多种可能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缘由:1. 文化差异: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可能导致婆媳之间的冲突和误会。
例如,婆婆可能认为媳妇应当敬重她的意见和权威,而媳妇可能认为她应当有自己的决策权和空间。
2. 角色冲突:婆媳之间的角色和责任安排可能不清楚,导致冲突和纷争。
例如,婆婆可能期望媳妇担当更多的家务和照看责任,而媳妇可能认为这是她自己的打算和自由。
3. 亲子关系干扰:婆婆可能对自己的儿子产生过多的干涉和掌握,导致与媳妇之间的关系紧急。
婆婆可能难以接受儿子已经成为媳妇的丈夫,并试图保持对他的掌握。
4. 沟通不畅:缺乏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可能导致婆媳之间产生误会和冲突。
双方可能不情愿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
5. 共性差异:婆媳之间的共性差异可能导致冲突和冲突。
例如,婆婆可能是传统和保守的人,而媳妇可能是现代和的人,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冲突。
6. 外部干扰:外界的压力和干扰(如其他家庭成员、亲戚、伴侣等)可能影响婆媳之间的关系,导致紧急和冲突。
要改善婆媳关系,双方需要相互敬重、理解和包涵。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解决问题时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不是争吵和指责。
同时,双方也可以寻求家庭询问或专业关心,以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
裂开婆媳关系的深层缘由揭秘:裂开婆媳关系的深层缘由可以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缘由:1. 文化差异:婆婆和媳妇在成长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相互理解和沟通困难,进而产生冲突。
2. 权力斗争:婆婆和媳妇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力安排可能引发争斗,例如婆婆试图掌握媳妇的决策和生活方式。
3. 家庭角色冲突:婆婆和媳妇在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婆婆作为长辈的角色可能试图干涉媳妇的家务和育儿方式,而媳妇则盼望拥有自主权。
4. 价值观念不合:婆婆和媳妇对于家庭、婚姻、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可能存在冲突,例如对于家庭责任的不同理解,或是对子女教育方式的分歧。
婆媳关系为什么难处理呢

婆媳关系为什么难处理呢婆媳关系难处理的缘由有多种可能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缘由:1. 角色冲突:婆婆和媳妇来自不同的家庭和背景,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期望。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彼此之间的冲突和摩擦。
2. 权力斗争:在一些传统家庭中,婆婆通常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而媳妇则需要遵循和敬重婆婆的意愿。
这种权力关系简单导致婆媳之间的紧急和冲突。
3. 掌握欲望:有些婆婆盼望能够掌控媳妇的生活和决策,而媳妇则盼望能够保持自主和。
这种掌握欲望的冲突可能导致婆媳之间的冲突和不满。
4. 家庭期望:婆婆可能对媳妇有着特定的期望,如生育孩子、照看家庭等,而媳妇可能有自己的职业和个人目标。
这种家庭期望的差异可能导致婆媳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5. 传统观念: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剧烈的社会中,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经常受到社会期望和压力的影响。
这种社会压力可能增加了婆媳之间的冲突和紧急。
为了处理婆媳关系的困难,双方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沟通和理解:双方应当有一个开放和诚恳的沟通渠道,以便彼此了解对方的期望、需求和意愿,并尽力理解和敬重对方的观点。
2. 建立共识:双方可以共同制定家庭规章和价值观,以便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共识和平衡。
3. 敬重和包涵:双方应当敬重彼此的生活方式和选择,并在可能的状况下相互包涵和支持。
4. 寻求妥协:双方可以在某些问题上进行妥协,以达到双方的满足度和和谐相处。
5. 寻求外部关心:假如婆媳关系的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双方可以考虑寻求家庭询问师或专业人士的关心和指导。
为什么婆媳关系总是布满摩擦?婆媳关系布满摩擦的缘由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文化差异、角色冲突、家庭压力、共性差异等。
1. 文化差异:婆婆和媳妇往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习俗和价值观有所不同,可能导致沟通困难和误会。
2. 角色冲突:婆婆和媳妇在家庭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往往会产生冲突和竞争,例如婆婆可能对媳妇的家务安排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持有不同意见。
3. 家庭压力:家庭压力如经济负担、家庭责任等会导致紧急氛围,使婆媳关系更简单发生冲突。
为什么中国的婆媳关系难相处?归根结底是这5种原因,很现实

为什么中国的婆媳关系难相处?归根结底是这5种原因,很现实第一:彼此之间的界限不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界限不清产生的。
中国呢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比较看重儿子,尤其是女人,就指望儿子能让她过上好日子,有的女人跟老公关系不好,甚至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儿子在婆婆心里通常是很重要,婆婆的安全感来源于对儿子的掌控,而不是老公。
有很多婆婆在儿子成年结婚之后,还是想掌控儿子的生活。
这种心态,会导致她觉得儿子在娶了老婆之后,自己就没了安全感。
一没安全感,就越想控制,然后就想掺合小家庭的生活,就很容易出问题。
第二:年轻夫妻普遍不自立,对公婆依赖过多你真的去研究婆媳关系,你会发现有很多年轻夫妻是不自立的,他们在结婚后经济上还是得需要依赖公婆。
孩子会觉得父母给自己花钱是应该的,但其实不是,父母可以帮助你结婚可以有援助,但是在结婚后你们还是得靠自己。
年轻夫妻靠自己没有办法生活的很好,甚至在生了孩子之后还得指望婆婆带孩子。
不光是做媳妇的苦,有的婆婆也是苦不堪言,觉得自己晚年的生活被“带孙子”霸占,但是出钱出力不讨好,儿媳还会嫌弃婆婆带孩子带得不好。
能没有矛盾吗?你对婆婆有所求,还觉得人家干得不好,谁会心甘情愿做这样的“赔本买卖”。
想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在第二个原因上,就是要做到两点:一,足够自立,在经济上对婆婆不要过多依赖;二,带孩子的事不要当成义务更不要当成是应该的,婆婆能帮是好事,不能帮就自己跟老公解决。
第三:夹在中间的男人,不作为婆媳关系之所以会有矛盾,还不是因为夹在中间的男人。
但是男人们通常是不作为的,任由婆媳关系自行发展,这样你老婆跟你妈的关系能好吗?有的男人甚至过分到,不愿意处理婆媳矛盾,然后不想回家,觉得女人就是麻烦。
这样只会让婆媳矛盾愈演愈烈。
倘若夹在中间的男人,有作为,哪里还会有那么多婆媳矛盾。
聪明的男人在处理婆媳关系的时候会懂得“两头瞒,还有说好话”。
婆媳关系好与坏的关键,就是得看中间的男人怎么办事。
婆媳关系不好的十大原因

婆媳关系不好的十大原因婆媳关系始终以来都是家庭中的一道难题,这种简单的关系往往需要双方的包涵、理解和妥协。
有时候婆媳关系并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和谐。
以下是导致婆媳关系不好的十大缘由。
家庭背景差异是导致婆媳关系紧急的常见缘由之一。
婆婆和媳妇在成长环境、生活阅历、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双方在沟通和相互理解上存在困难。
其次,传统观念的冲突也是导致婆媳关系紧急的缘由之一。
婆婆往往承载着传统家庭的期望和责任,而媳妇则可能持有更现代化的思想。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意见分歧和冲突。
第三,角色冲突也是婆媳关系不好的缘由之一。
婆婆往往期望在家庭中担当主导角色,而媳妇则盼望在自己的家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种角色冲突可能导致权力斗争和摩擦。
第四,沟通不畅也是导致婆媳关系紧急的缘由之一。
双方可能在沟通方式和沟通频率上存在差异,导致误会和冲突的产生。
缺乏有效的沟通会使问题得不到准时解决,进而加剧紧急局势。
第五,婆婆对媳妇的期望过高也是导致婆媳关系不好的缘由之一。
婆婆可能期望媳妇具备完善的家庭管理力量和服从的性格,而这种期望往往会给媳妇造成巨大的压力和担心。
第六,经济问题也可能导致婆媳关系紧急。
婆媳双方可能就金钱的使用、家庭财务管理等问题存在分歧,这可能引发冲突和争吵。
第七,亲子教育观念的不全都也是导致婆媳关系不好的缘由之一。
婆婆和媳妇可能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引发冲突和争吵。
第八,婆婆对媳妇的干涉也是导致婆媳关系紧急的缘由之一。
婆婆可能过分干涉媳妇的生活、家庭事务和育儿方式,这种干涉可能使媳妇感到无法自主和受限制。
第九,缺乏敬重和理解也可能导致婆媳关系不好。
婆婆和媳妇双方都需要学会敬重对方的选择、权利和个人空间,并努力理解彼此的立场和需求。
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否也是影响婆媳关系的重要因素。
假如婆婆和媳妇都感受到来自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舞,那么他们在处理冲突和问题时可能更加理性和成熟。
婆媳关系不好的缘由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背景差异、传统观念冲突、角色冲突、沟通不畅、期望过高、经济问题、教育观念不全都、干涉、缺乏敬重和理解,以及缺乏家庭成员的支持等。
中国婆媳关系太糟糕的几个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国婆媳关系太糟糕的几个原因
导语:大部分中国的婆媳关系都很糟糕,中国婆媳关系太糟糕肯定是有原因引起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说美国人的婆媳关系要好于中国人的婆媳关系,我赞同这种观点。
美国人讲求自由,讲求独立,讲求平等,婆婆和媳妇的地位是平等的,互不干涉,互相尊重,相互之间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婆媳矛盾就少。
中国人就不同了,中国人的婆媳关系就难处了,难处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太愚孝、轻妻子
这是一种分裂,即无奈今年的潜意识和意识产生了分裂。
评论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是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父母的一边,认为妻子应该无条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时候,用的是潜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妻子的一边,认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错的是父母。
2、烦丈夫爱儿子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No.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我现在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
”他说,“如果一开始,妈妈爱爸爸胜过爱我。
那么,她就不会那么离不开我,也不会现在和我老婆过不去。
”
不让儿子和儿媳单独散步,远不是最古怪。
《重庆晨报》曾报道了更古怪的事情,当儿子的新婚夜,母亲几次闯进洞房,最后儿子和儿媳只好陪着她干坐到凌晨3时。
这种古怪的关系持续10年后,儿媳提出离婚,而儿子则跑到报社诉苦。
3、“没”丈夫爱儿子
这是糟糕的婆媳关系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最常见的模式是,现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妇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严重排挤,一直融不进她以前的家庭。
她和丈夫的关系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
婆媳关系难处理的真正根源

婆媳关系难处理的真正根源婆媳关系难处理的真正根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婆媳之间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不同,难以融合和相互理解。
2. 权力角力:传统社会中,婆婆在家庭中通常拥有较高的权威地位,而媳妇则是相对弱势的一方。
这种权力不平衡可能导致婆媳之间的冲突和冲突。
3. 期望落差:婆婆和媳妇对于婆媳关系的期望往往存在落差。
婆婆可能期望媳妇能够符合传统的角色和责任,而媳妇则盼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敬重。
这种期望的落差简单导致冲突。
4. 家庭经济压力:经济因素也是婆媳关系紧急的一个重要缘由。
家庭经济压力大、生活条件不好的状况下,婆婆和媳妇往往会由于生活琐事产生冲突。
5. 共性冲突:婆婆和媳妇往往具有不同的共性特点,包括性格、处事方式等。
这种共性冲突可能导致彼此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针对以上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是解决婆媳关系问题的关键。
双方应当敬重彼此的差异,相互包涵和理解,以建立和谐的婆媳关系。
解析婆媳关系难处的根本缘由:婆媳关系难处的根本缘由可能有多个因素,包括文化差异、家庭角色冲突、沟通不畅、权力斗争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析:1. 文化差异:婆婆和媳妇往往来自不同的家庭和文化背景,他们对于家庭角色、责任分工、家庭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困难,增加了冲突和冲突的可能性。
2. 家庭角色冲突:在传统的家庭结构中,婆婆通常在家庭中处于较高的地位,而媳妇则被期望担当照看丈夫和婆婆的责任。
然而,现代社会中,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媳妇可能不情愿完全屈从于婆婆的期望。
这种家庭角色冲突可能导致婆媳关系的紧急和困难。
3. 沟通不畅:婆媳之间的沟通困难是婆媳关系问题的常见缘由之一。
双方可能由于沟通方式、语言障碍、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而无法有效地沟通和理解对方的需求和观点。
这种沟通不畅可能导致误会、冲突和不满心情的积累。
4. 权力斗争:婆婆和媳妇之间的权力斗争也可能是婆媳关系难处的缘由之一。
婆媳关系的心理学分析、沟通技巧与影响:找到平衡点,塑造良好亲子关系

婆媳关系的心理学分析、沟通技巧与影响:找到平衡点,塑造良好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始终以来都是家庭中的热点话题,其冲突也经常引发家庭冲突。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动身,探讨婆媳关系冲突的根源,同时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方法,盼望能为大家解决苦恼,和谐家庭。
一、婆媳关系冲突的心理根源1.1 权力争斗:婆媳关系中,地位和权力的安排往往成为冲突的根源。
婆婆经常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而媳妇则渴望获得自己的空间和性。
1.2 传统观念的冲突:不同年月的婆媳之间,对家庭角色和责任的认知经常有差异。
婆婆秉持传统观念,盼望媳妇能够履行传统的家庭责任,而媳妇则更加追求事业和个人进展。
1.3 价值观的差异:婆媳之间的冲突也可能来自于价值观的不同。
不同的年龄和生活经受导致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造成了观念上的碰撞。
二、解决婆媳关系冲突的方法2.1 沟通与理解: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双方都应当敬重对方的感受和意见,急躁倾听对方的心声,相互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境况。
2.2 建立共同利益:婆媳之间可以通过发觉和建立共同的利益点,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例如,共同照看孩子、规划家庭活动等,从而削减冲突的发生。
2.3 敬重个体差异:婆媳之间应当理解并敬重彼此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受和价值观,不应期望对方完全根据自己的方式生活和行事。
2.4 寻求第三方关心:假如婆媳关系的冲突无法自行解决,可以考虑寻求第三方的关心,例如心理询问师或家庭婚姻专家。
他们能够供应客观的建议和指导,关心双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婆媳关系的冲突是家庭中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冲突的根源,并找到解决之道。
通过沟通与理解、建立共同利益、敬重个体差异以及寻求第三方关心,我们可以缓解婆媳关系的紧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婆媳关系始终以来都是家庭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在传统观念下,婆婆和媳妇之间经常会消失冲突和冲突。
良好的沟通是改善婆媳关系的关键。
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

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婆媳关系是家庭中最为复杂、敏感和容易出现冲突的关系之一。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婆媳关系一直被视为一种“天敌关系”,这种关系的根源在于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婆媳双方的性格差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当今社会,婆媳关系的好坏已经影响到了许多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
一、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婆媳关系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由于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婆媳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许多年轻的媳妇往往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而不是传统的家庭责任和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婆媳关系很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
二、性格差异婆媳关系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性格差异。
婆婆和媳妇之间的性格差异往往是导致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婆婆和媳妇的性格可能完全不同,婆婆可能比较保守、传统、强势,而媳妇可能更加现代化、独立、自我意识强。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
三、生活方式婆媳关系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婆婆和媳妇之间的生活方式可能完全不同,这也会导致冲突和矛盾。
例如,婆婆可能更加注重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而媳妇可能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
四、社会环境婆媳关系不好的最后一个原因是社会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婆媳关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压力。
例如,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年轻人选择独立生活,这使得婆媳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此外,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和地位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这使得婆媳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总之,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性格差异、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等。
为了改善婆媳关系,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婆媳关系难相处的心理根源
真有之情与应有之情不容易兼有社会心理学家解释———
在各种家庭关系当中,婆媳之间的关系大概是最不容易相处的了。
不要说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谈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议论儿媳妇的长短,就是那些迈进丈夫家多年的年轻女性,有空聊天的时候,也不免把聚会变成了声讨婆婆大会或者诉苦大会。
处在婆媳之间的那位儿子兼丈夫,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受过多少夹板气,赔了多少笑脸,编了多少瞎话,也是可想而知的。
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大容易相处和谐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从婆媳对儿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恋母情结”等角度去解释。
当我们尝试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婆媳双方常常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结果两方都不满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分类时,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
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在以父子轴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里,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而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会弱一些。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些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来的。
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在情感表达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区别。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等差之爱”。
意思是说,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
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
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也有不同的情感类型。
此外,抛开身份角色来说,当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交往,就会形成恩恩怨怨,以及对于一个人的爱憎好恶。
比如说,当我们非常崇敬自己的父亲时,除了有一种儿女对父亲的敬重之外,还会因为他的个人品德而佩服他,有一种超越亲缘身份的评价。
这就是“真有之情”。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不仅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而且还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同时具有最切近的应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
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
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
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所以,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
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
媳妇心里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
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当婆媳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妇或抱怨媳妇的婆婆常常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婆婆还是媳妇,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定比婆媳关系要好。
被儿媳妇看作是“恶婆婆”的人,却对她们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在她们的女儿眼里,“母亲”、“娘家”都是无法替代的情感港湾。
反过来,被婆婆认为不懂孝顺的媳妇,却总是对她们自己的母亲时常惦念,关怀备至。
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
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
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预期。
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
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的。
”媳妇就更容易说:“哪个儿媳妇是婆婆养大的?她怎么会对我像对她女儿那么好呢!”她们都不懂得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看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的真情。
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情,婆媳关系就一定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单过”日渐普遍,社会结构中夫妻轴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轴依然有重要地位
在传统社会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对于娘家来说,已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
姓名被改变,或是只保留娘家的姓氏,变成“王李氏”、“张刘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姓,成为夫家父子轴上的一个配角。
娘家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家,为父母养老送终的真情表达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还不是自己的家,要对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并非易事。
因此,媳妇处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几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终于变成了自己家。
现代都市青年婚后一般不与父母同住,农村青年婚后“分家单过”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于是,婚后的媳妇就有了三个意味不同的家———娘家、夫家与自己家。
自己家是一种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维系夫妻感情的主要是真有之情,而不是血亲关系。
而夫家是丈夫的娘家,娘家是自己的娘家。
一些已婚女性总是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第三位。
一些已婚男性则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妻子的娘家排在第三位。
这就是一些
夫妻冲突的来源。
很多夫妻争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妈是妈,我妈就不是妈吗?”要求对方把顺序排列与自己相同。
这就反映出在社会发生变迁的今天,尽管在家庭中夫妻轴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们身上,父子轴仍然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思路。
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也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样,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
另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对方对娘家的价值认定,体验对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
这两种思路尽管有些不同,却都可以较好地协调因婆媳关系引起的夫妻冲突。
一家之言
父系制传统引发婆媳冲突
中国社会里传统的“父系”制度强化了生男嗣的重要性。
因为对于媳妇而言,要巩固自己在夫家家族中的地位就得靠替夫家生出子嗣,惟有如此才能延绵夫家家族的香火并提供祖先祭拜时主要奉祭的人员。
但若生不出子嗣,则恐遭休妻或纳妾的命运。
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媳妇由年轻到熬成婆婆的这一路上,儿子便成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寄托也是最重要的生活依靠。
然而,这种因文化结构限制而更形强化的母子连结不但造成婆婆对儿子的绝对偏袒,更对婆媳关系而言成了一大致命伤。
节选自《从性别不平等看婆媳关系问题》
■作者/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孔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