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CP(e)-041-00 丙酮标准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1-检验标本的采集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丙酮氰醇检验规程

2适用范围: 精制丙酮氰醇3责任:化验室4 内容4.1检品名称中文名称: 精制丙酮氰醇英文名称:结构式:4.3.1外观测定将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50ml,具塞比色管中,在日光或日光灯的透射下,直接目测,应为棕黄色透明液体,无机械杂质.4.3.2精制丙酮氰醇纯度和氢氰酸含量测定4.3.2.1试剂和溶液4.3.2.1.1硝酸银:0.1mol∕l,0.0100mol∕l标准溶液4.3.2.1.2氢氧化钠:2mol∕l的溶液4.3.2.1.3硝酸:1mol∕l的溶液4.3.2.1.4碘化钾-氨水溶液的制备:称取3.4g碘化钾溶于的167ml水中,转移到1L容量瓶中 ,取228mL 氨水溶于605mL 蒸馏水中转移到上述容量瓶中并摇匀.4.3.2.1.5 硫酸氰钾:0.1000mol∕L \0.0100mol∕L 标准溶液4.3.2.1.6 10%硫酸铁铵的制备: 称取10g 硫酸铁铵溶于85ml 蒸馏水中,加入5ml 硝酸.4.3.3仪器与设备4.3.3.1容量瓶:50ml4.3.3.2移液管:5ml 15ml 25ml4.3.3 .3量筒: 25ml 10 ml 5ml4.3.3.4 滴定管:50ml 棕色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酸式滴定管.4.3.3.5 长颈漏斗: 直径75mm4.3.3.6 滤纸:直径160mm 定性滤纸4.3.4 试样的制备在干燥的50ml 容量瓶中加入25ml1moL∕L 硝酸溶液,称量精确至0.1mg,为m 在加入5ml 样品,称量,精确至0.1mg,为m.算出样品质量m=m-m.然后用1mol∕L 硝酸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4.3.5测定步骤4.3.5.1 总氰含量的测.用移液管移取试样(4.3.4)5.0ml,放入预先盛有20ml 2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250ml 三角瓶中,再加入10ml 碘化钾-氨水溶液,用0.1000mol\L 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出现浑浊且30秒不变即为终点.4.3.5.2 分析结果表述总氰(以丙酮氰醇计)含量(X 1),以质量分数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1001.01702.0(%)⨯⨯⨯=m CV X式中:m-样品质量,g,c-硝酸银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V-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0.1702-与1.00ml 硝酸银标准溶液〔C(AgMNO3)=1.000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丙酮氰醇质量;0.1-5\50取样比例.4.3.5.3氰氢酸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移取5.0ml 试样(4.2.3)于盛有15.0ml,0.0100mol∕L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5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滤纸过滤.吸取滤液25.0ml 于250ml 三角瓶中,加入3ml 硫酸铁铵指示剂,用0.0100mol\l 硫氰酸钾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且30秒不退色即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试验.4.3.5.4分析结果表述氢氰酸含量(X 2),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10005.0m 02703.0)((%)02⨯⨯⨯-=V V C X式中:C-硫氰酸钾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V0-空白样品消耗硫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V-试样消耗硫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0.02703-与1.00ml,硫氰酸钾标准溶液〔C(KSCN)=1.000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氢氰酸质量;m-样品质量,g ;0.05-0.1×25 ∕50 取样比例.4.3.5.5丙酮氰醇含量的计算丙酮氰醇含量(X 3),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3)计算:03.2711.85(%)213⨯-=X X X …………………..(3) 式中03.2711.85 –将氢氰酸换算成丙酮氰醇的系数.4.3.5 允许差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值:总氰不大于0.2%,氢氰酸不大于0.01%.4.3.3丙酮含量的测定4.3.3.1 试剂和溶液4.3.3.1.1 20%盐酸羟胺的制备:200g 盐酸羟胺溶于800g 去离子水中,过滤后备用。
工业丙酮操作规程1

工业丙酮操作规程1.色度的测定(铂-钴法)(参照GB/T3143—1982)1.1仪器:a) 比色管:容量50ml,有刻度,无色透明玻璃材质,具玻璃磨口塞1.2 500号色度标准溶液称取1.245g氯铂酸钾(K2PtCl6)和1.000g氯化钴(CoCl2·6H2O)溶于200ml 6mol/l盐酸中及适量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可。
1.3 N号色度标准溶液取V ml 500号色度标准溶液,注入50ml比色管中,以0.1mol/l 盐酸稀释至刻度,密封保存,有效期为三个月,取用量(V)按下式计算:式中V:500号色度标准液的毫升数。
N:N号液的代号。
500:500号。
1.4 试验方法将试样注入50ml干燥无色透明的比色管中,液面加至刻度线,再在同一规格的比色管中注入等量标准比色液,然后置于比色管架上,在固定光线照射下,自比色管的顶部向下观察,试样色泽不得深于规定的标准比色液,允许误差,平行结果差值不大于2号,取平均值作结果。
2.密度的测定(参照GB/T4472—1984)2.1 仪器:a) 量筒:500ml;b) 密度计:0.770~0.810g/ml, 分度值:0.0005g/ml;c) 温度计:0~50℃,分度值:0.1℃2.2试验方法将试样倒入清洁、干燥的量筒内,不得有气泡,试样温度调至20±5℃,待温度恒定后,将清洁、干燥的密度计放入试样中,其下端离筒底2cm以上,不能与筒壁接触,密度计上端露在液面部分所沾液体不超过2~3分度,读出密度计弯月面下端的刻度。
(ρ丙=0.789~791g/ml)计算:以g/ml表示20℃时密度按下式计算:ρ20=ρt + k (t -20)式中:ρt—试样在t时密度计的读数值,单位g/ml;t—试样测定时的温度,单位℃;k—k 取0.0011g/(ml·℃),试样在20±5℃下密度--温度校正系数.允许误差:平行结果差值不大于0.0005g/ml,取平均值为测定结果.3.沸程的测定3.1 仪器a) 温度计:局浸式110cm,50~70℃,精度0.1℃;b) 酒精灯:150ml,火焰高度25mm;c) 冷凝器: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器中的冷凝器d) 蒸馏烧瓶:125mle) 大气压计f) 量筒:100ml,φ30mm,有嘴,精度1ml;3.2 试验方法3.2.1.准备步骤:蒸馏烧瓶与酒精灯完好,耐热隔板应无裂缝。
工业丙酮检验方法

工业丙酮检验方法工业丙酮检验方法1 引用标准当以下标准被修订时,使用本细则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GB/T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 ISO 3696:1987)2 外观透明液体。
3 密度的测定3.1仪器量筒:250mL密度计:0.700g/cm3-0.800g/cm33.2测试步骤将丙酮倒入250ml的量筒中,用0.7 g/cm3-0.8 g/cm3的密度计测量丙酮密度,读取数据时垂直平视凹液面,保留3位有效数字。
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值。
3.4密度校正公式公式:ρ20=ρ测 +0.0011(t-20℃)试样应在(20±5)℃下进行测定。
密度-温度校正系数为0.0011gcm3.℃。
4 水混溶性试验4.1仪器具塞量筒:250mL移液管:25mL4.2试剂蒸馏水:按GB/T603制备。
4.3分析步骤用移液管吸取25mL试样于250mL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在另一250mL 量筒中加入250mL蒸馏水做标准,在环境条件下放置30min后,通过液柱对着黑色背景进行观察,比较试样溶液与蒸馏水的清浊程度。
如用人工光源,使光线处于横向通过量筒的位置。
若试样与蒸馏水浊度相同,则为合格,若试样浊度大于蒸馏水浊度,则为不合格。
5 丙酮中水、醇含量的测定(醇含量为甲醇加乙醇)5.1仪器热导气相色谱仪5.2色谱仪性能仪器灵敏度:以氢气作为载气,对甲醇的灵敏度应优于500mV.mL/mg。
仪器稳定性:在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仪器连续运转8h ,色谱峰的保留值的变化差值不得大于±5%5.3分析步骤按仪器操作规程开启仪器,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待仪器稳定后方可测定。
用10uL 注射器进样,进样前必须用待测试样将注射器清洗5次以上,快速进样。
测定结果以两次进样平均值为准。
化学丙酮试剂

G B 6 0 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 ( 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 B 6 0 2 化 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 B 6 0 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 B 6 1 6 化学试剂 沸点 测定通用方法 G B 6 1 9 化学试剂 采样及验收规则 G B 6 6 8 2 实验室用水规格 G B 9 7 2 2化 学试剂 气相色潜 法通则 H G 3 - - 1 1 9化 学试剂 包装及标志
・・ , . ・ ・ ・ , 二 “ 一 , , , , , ・ ‘ 一 。 6 Om t n
分析纯 , , , 二 化学纯 ・ … 所叭 粉红色不得消失
G B 6 8 6 -8 9
5 检验规则
按G B 6 1 9 之规定进行采 样及验收。 6 包装及标志
取5 0 mL 无_氧化 碳的水, 注人2 5 0 m L 锥形瓶中,加 2 滴酚酞指示液 ( l o g / L ) ,用氢氧化 钠标 准滴定溶液 C C ( N a OH)二 O . o l m o l / L〕中 和至溶液呈 粉Y 「 色,并保持3 0 s , l i f t 人5 0 m L ( 4 0 9 ) 试 样,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C c ( N a O H)= 。 . O 1 mo l / L )滴定至 溶液3 = 粉红色,并保持3 0 s 。 酸度按式 ( 1 )计 算:
T ur n片
同第41 条。
4 . 3 . 8 乙1 4 ' 1 - } , 司 第4 . 1 条。
4 . 3 . 9 还原高 锰酸钾物质 量取l o mL 试 样,调节其温度至1 5 0 C ,
二 0 . 0 0 5 mu l 1 . 〕石 一 1 5 ' C ' F 放苦:
丙酮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丙酮检验操作,保证丙酮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车间用丙酮的检验。
3.责任:质量管理科、中心化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检验依据:GB/T 6026—1998。
5.取样依据:按《原辅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取样。
6.内容:6.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
6.2 含量◆仪器与设备100ml量筒、200ml蒸馏瓶、温度计、馏程测定仪◆操作方法量取试样100ml,于馏程测定仪上量取54.1℃~58.1℃馏岀的体积,即含量。
◆结果判定若测得含量不低于95.0%,则判定为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6.3 水分◆试剂与溶液卡尔费休试液、无水甲醇◆仪器与设备电子天平、水份测定仪、移液管、微型注射器、称样管◆操作方法用移液管吸取10.0ml试样,按费休氏水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计算T=G×1000/V式中:T—卡尔费休试液的水当量(g/ml)V—滴定消耗卡尔费休试液的体积(ml)G—水的重量(g)水份%=(T×V/1000×G)×100%式中:T—卡尔费休试液的水当量(g/ml)V —滴定样品消耗卡尔费休试液的体积(ml )G —试样的重量(g )(G =V ·d 式中V 指试样的体积、d 指试样的密度)◆ 结果判定若测得水份不超过0.5%,则判定为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6.4 密度 ◆ 仪器与设备干燥箱、比重瓶、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 ◆ 操作方法 ● 取洗净并干燥的比重瓶,带塞称量。
●用新煮沸并冷却至约20℃的纯化水注满比重瓶,不得带入气泡,装好后,立即浸入20±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20min 以上取出,用滤纸除去溢出毛细管的水,擦干后立即称量。
●将比重瓶里的水倾出,清洗、干燥后称量。
以试样代替水,同上操作,即得试样的质量。
◆ 计算公式密度ρ=式中:m 1—充满比重瓶所需试样的质量(g ) m 2—充满比重瓶所需水的质量(g ) ρ0—在20℃时纯化水的密度(g/cm 3)A -浮力校正为ρ1.v 。
丙酮不溶物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丙酮不溶物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与应用领域:磷脂、脱油磷脂和磷脂剂型丙酮不溶物的测定是测量磷脂含量的尺度。
2、定义:丙酮不溶物(AI)是指不溶于丙酮的成分。
3、原理:通过样品与丙酮搅拌把粘着的油除去。
4、设备:(1)100ml的烧杯(2)玻璃棒,直径接近5mm,一头圆平(3)300ml的锥形瓶(4)过滤坩埚G3(5)抽滤瓶500ml,抽滤垫(6)冰箱(7)温度计,-10—+50℃(8)常压烘箱(9)干燥器(10)分析天平(千分之一)(11)真空水泵5、试剂:丙酮,分析纯6、步骤:(1)在烘箱内于105℃烘过滤坩埚、烧杯和玻璃棒约3小时,在干燥器内放凉0.5h,然后称重。
再在烘箱内105℃干燥1小时,在干燥器内放凉0.5h,称重。
反复干燥,称重,最后直至恒重。
(2)称取约3g卵磷脂样品至烧杯中,准确到0.001g(3) 预先在0℃的冰箱中冷冻丙酮。
加30ml丙酮到卵磷脂中,开始用用玻璃棒搅拌。
(4)搅拌到磷脂固体分散较好,待不溶物沉淀后,倒上清液到过滤坩埚,真空抽滤。
(5)重复搅拌过程,至少4次,每次搅拌用0℃的丙酮20ml。
每次的清液通过过滤坩埚抽滤。
(6)将搅拌好的磷脂转移到坩埚,并用0℃的丙酮冲洗,直到坩埚洗出的滴液在玻璃杯表面蒸发,没有残渣遗留。
(7)干燥过滤坩埚,玻璃棒、烧杯,磷脂搅拌剩余的物质。
在烘箱内于105℃烘干3小时,在干燥器内放凉0.5h,然后称重。
再在烘箱内105℃干燥1小时,在干燥器内放凉0.5h,称重。
反复干燥,称重,最后直至恒重。
7、计算:AI=(F—E)×100/WF:烧杯、玻璃棒和过滤坩埚的最终重量,gE: 烧杯、玻璃棒和过滤坩埚开始时的恒重重量,g W:样品重,g。
丙酮不溶物检测方法

产品名称:丙酮不溶物(磷脂)的测定产品说明丙酮不溶物(磷脂)的测定一、仪器和试剂1.万分之一分析天平2.电烘箱100±2℃3.干燥器4.25或50ml烧杯(附圆头玻璃棒)5.C2号过滤坩埚6.真空泵或水流油气管(附抽滤瓶)7.饱和丙酮:(制法是取测定丙酮不溶物的沉淀约10克,于1000ml刻度之分液漏斗中,并加入1000ml丙酮,塞住塞子,充分振摇3小时以上,并不时将塞子开开放气,稍沉淀过滤备用)。
二、操作程序1.将25或50ml烧杯(附小玻璃棒)和3号玻璃过滤坩埚,在100±2℃烘至恒重。
2.精确称取混匀试样1.6-1.8克,于已恒重的烧杯中。
3.于称好的试样中加入20ml饱和丙酮,用玻璃棒压碾2分钟,稍沉降,将上层清液用已恒重的过滤坩埚过滤。
4.烧杯中再加入20ml饱和丙酮,继续研碎试样4-5分钟,稍沉淀,将上层清液倾于坩埚过滤。
如此再重复两次,最后一次将沉淀物全部移入坩埚中。
5.用30-40ml饱和丙酮,分四次冲洗烧杯和坩埚,并加强抽滤,充分抽出残留溶剂,用玻璃棒将坩埚内沉淀物搅松。
6.用干净纱布擦净坩埚及烧杯后,置于在100±2℃的烘箱中烘30分钟,取出冷却、称重。
然后再烘20分钟,直至恒重。
(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1克),计算丙酮不溶物百分率。
Xt=(A-B)/W×100-乙醇不溶物%式中:Xt—丙酮不溶物%A—坩埚杯烧杯玻璃及沉淀总重量B—实验前坩埚烧杯及玻璃棒总重量W—试样重将上式求得的Xt值代入式中X=Xt+0.125(t℃-15℃)式中X—换算15℃时的丙酮不溶物%。
Xt—丙酮温度为t℃时测得丙酮不溶物的%。
0.125—丙酮温度每增减1℃,丙酮不溶物变化系数。
平行结果的允差为0.3%。
三、注意事项:1.第一次加丙酮碾压试样要掌握两分钟。
最后一次洗成白色粉未,不得有黄色颗粒。
2.前三次过滤可不抽滤,最后一次和冲洗时要尽力抽滤干净。
3.烘干的磷脂极易吸水,在干燥器内冷却时间不要过长,称重要快,天平内保持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建立丙酮检验操作规程,保证进公司原料的质量能够严格控制。
二、适用范围:丙酮 [分子式C 3H 6O ;分子量59.08]。
三、责任者:质管部QC 人员。
四、内容:
1 性状:用无色玻璃瓶盛装本品,相距20cm 目视检查颜色,并闻其气味。
2 相对密度:
2.1 仪器与用具:量筒、密度计、温度计。
2.2 操作过程:将试样注入清洁干燥的250ml 量筒中,把密度计轻轻插入试样中,待温度平衡后,按液面读取其密度。
3 酸度:
3.1 仪器与用具:锥形瓶、碱式滴定管。
3.2 试液:酚酞指示液、0.01mol/L 氢氧化钠滴定液。
3.3 操作过程:移取25ml 样品于100 ml 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摇匀,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淡粉红色(保持15秒不褪色),再空白校正,取25ml 新沸的冷水100 ml 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摇匀,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淡粉红色(保持15秒不褪色)。
3.4 计算:酸度以质量百分数X 表示(以乙酸计),按下面公式计算:
%100**25060
.0*%T
CV X ρ=
)(
式中:C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 V —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ml ;;
ρT — T 温度时试样的密度,g//ml ;
25---- 试样的体积,ml
0.060---与1.00m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乙酸质量 4 水混溶性试验:
4.1 仪器与用具:比色管、能使温度控制在(20±1)℃恒温水浴锅。
4.2 操作过程:(1)取本品10ml,于100ml 比色管中,用纯化水稀释到刻度,盖紧塞子,充分摇匀,静置至所有气泡消失。
将比色管置于(20±1)℃恒温水浴锅中,(水浴锅水面高于比色管溶液液面)30min 。
(2)加100ml 水到比色管中做空白试验。
(3)30min 后将比色管从恒温水浴锅中取出,擦干比色管外壁,在黑色背景下轴向比较样品-水混合溶液与空白试液,进行观察,比较试样溶液与纯化水的清浊程度。
如果样品-水混合溶液与空白试液一样澄清或无浑浊则符合规定。
5 蒸发残渣:
5.1 用具:烘箱、蒸发皿、分析天平。
5.2 操作:将蒸发皿放入烘箱中,于(110±2℃)下加热2h ,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周围环境温度,称量,精确至移取100±0.1ml 试样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放于水浴上,维持适当温度,在通风橱中蒸发至干。
将蒸发皿外面用擦镜纸擦干净,置于预先已恒温至(110±2℃)的烘箱中加热2h ,放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周围环境温度,称量,精确至0.1mg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质量恒定。
蒸发残渣不得超过0.005%。
5.3 计算:蒸发残渣以质量分数w 计算。
%100(%)0
1⨯⨯-=
v m m w ρ
式中:1m ——蒸发残渣加蒸发皿的质量,g ;
v ——试样的体积,ml ;
0m ——空皿的质量;g
ρ——试验温度下试样的密度,g/ml ;
6 含量:
6.1 仪器与用具:气相色谱仪、FID 检测器、微量进样器。
6.2 色谱条件:毛细管柱(聚5%二苯基-95%二甲基硅氧烷,0.32mm*0.5μm*30m )、进样器为200℃;检测器为250℃;柱温为80℃,恒温,运行10min 。
6.3 操作过程:精密量取供试品0.2μl ,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6.4 记录方法:面积归一法。
7 水分:
7.1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水分瓶、滴定管。
7.2 试剂:费休氏试液。
7.3 费休氏试液的标定:取纯化水约10~30mg ,精密称定,置干燥水分瓶中,立即用费休氏试液滴定,不断振摇,溶液由浅黄色变为红棕色即可。
计算公式:
费
水V W F 1000⨯=
式中:F —每1ml 费休氏试液相当于水的重量(mg); W 水— 称取纯化水的重量(g );
V 费— 滴定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体积(ml);
8.4 水分测定:精密量取供试品5ml ,置干燥水分瓶中,在不断振摇下用费休氏试液滴定至溶液由浅黄色变为红棕色即可。
平行测试两次,取平均值。
计算公式:
%1001000
%⨯⨯⨯⨯=样样费)水分(ρV F
V
式中:F —每1ml 费休氏试液相当于水的重量(mg); V 费— 供试品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体积(ml); V 样— 供试品的体积(ml );
ρ样— 供试品的密度(g/ml ),可引用鉴别项的数值。
五、参考依据:
丙酮质量标准STP-QS(e)-041 《中国药典》2015年版 六、相关记录:
丙酮检验原始记录 RDO-CP(e)-041(1) 七、变更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