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采样安全知识培训共20页文档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各项指标进行检 测、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旨在了解环 境质量状况、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污 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等。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总结词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评估环境治理效果以及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环境监测也是评估环境治理 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果;此外,环境监测还能保障公众健康,及时发现和预 警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遥感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将进 一步推动环境监测的发展,通 过卫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可 以实现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数 据分析,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 性。
生物监测技术是未来环境监测 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生 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等技术手 段,可以实现对环境中有害物 质的快速、准确监测。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联合监测和国际合作将成为未 来环境监测的重要趋势之一, 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 境挑战。
境数据,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03
环境监测技术介绍
空气质量监测
总结词
空气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大气中各 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详细描述
通过监测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 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了解 空气污染程度,为制定相应的污 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监测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目 录
• 引言 •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 环境监测技术介绍 •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解读 • 环境监测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培训目的
1 2 3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培训

测试样品含有多种组分,希望分析方法对被测组分显 示特效作用,而对共存物质不起作用,即选择性好。
五、环境监测活动控制要点
监测系统过程 布点系统 采样系统
测试系统
控制要点
1 监测目标系统的控制 2 点数的优化控制 3点位的优化控制
1 采样的控制 2采样频率的优化控制 3 样品传输过程的控制 4 采样设备的控制 1 测试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的控制 2 测试方法、可比性、等效性的控制 3 实验室及实验空间的质量控制 4 监测人员素质的控制
被有机物或无机颗粒物吸附,常被输送的较远距离。反之,可 沉入河底。 ④污染物在环境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及生物分解也是 引起待测物质变异的重要作用
(3)待测物含量低
待测的环境污染物,特别是自然界本底值的含量极微,属于 痕量:ppm~ppb,即10-6~ 10-9 超痕量:ppb~ppt,即10-9~10-12
(4)待测物的毒性大
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
一、发达国家空气有毒有害物质
1 美国CAA(清洁空气法)空气有毒有害物质名单
1990年新的清洁空气法(CAA)修正案条款3中,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名单共189种(类),其中有 机物171种,无机物18种。
2 日本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综合调查的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名 单
2、环境监测的原则
(1)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 (2)已有可靠的监测方法并能获得准确数据 (3)已定环境标准或其他标准 (4)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其污染趋
势还在上升。
(5)样品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环境监测的特点
(1)监测项目种类繁多 (2)待测物质变异性大
①与排放污染物性质、状态,浓度及排放情况有关 ②不同气象条件下,同一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空间而变化。 ③水中污染物运动与水流动有关,若分子小,溶解度大,不易
环境监测行业安全生产培训

环境监测行业安全生产培训1. 培训目的本培训旨在提高环境监测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其在工作中能够有效预防事故并正确处理突发情况。
2. 培训内容2.1 安全意识培训• 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介绍环境监测行业中的安全风险和潜在危险。
–强调安全意识对于个人和团队的重要性。
• 安全操作规程–详细介绍各项操作规程,包括设备操作、实验室操作等,以确保安全生产。
2.2 突发情况处理培训• 火灾应急处理–如何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火灾扑救。
–火灾逃生和应急疏散程序。
• 泄露事故处置–不同类型的泄露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
2.3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培训• 防护装备种类及使用方法–包括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 装备检查和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3. 培训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讲座和PPT演示向学员介绍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规程。
• 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 模拟演练–安排火灾、泄露等突发情况的模拟演练,让学员在模拟环境中实际操作并应对突发情况。
4. 培训考核• 理论考核–经过培训后进行笔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知识、操作规程等。
• 实操考核–安排实际操作考核,测试学员在处理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5. 培训评估•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方法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方案。
• 培训效果评估–培训后进行效果评估,评估学员对安全生产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掌握程度。
6. 培训师资本次培训邀请具有丰富安全生产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7. 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每周五,上午9:00-12:00• 地点:公司会议室8. 注意事项• 学员应全程参加培训,并按时到达培训地点。
• 在培训过程中需保持安静,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
• 严禁在培训场所吸烟、喧哗或违反安全规定行为。
环境监测有组织监测培训PPT

有组织废气--采样步骤及注意事项
采样现场一般环境恶劣,常为高空作业,应要求企业建筑稳 定永久性安全平台,以确保采样人员人身安全;
测试现场往往是临时拖接电源,必须注意只能接220V交流电 源,防止误接其它工业电源,损坏仪器,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电源可靠接通测试正常后,再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不能用仪 器来检测电源是否接通;
⑤、工业锅炉应在最大热负荷下测试:当炉窑达不到或超过设 计能力时,则必须在最大生产力的负荷下测试,即在燃料消耗 量较大的稳定加温阶段进行 ⑥、水泥厂日常监督性监测,监测工况应与当时正常运行工况 相同;竣工验收监测,应在设备正常和生产工况达到设计规模 80%以上时监测。
四、采样步骤及注意事项
颗粒物(烟尘)等速采样方法 ①、普通型采样管法(预测流速法) ②、皮托管平行等速采样法 ③、动压平衡型采样管法 ④、静压平衡型采样管法
燃料和其它物质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固体和液 体颗粒状物质。 4、 气态污染物 gaseous pollutants
以气体状态分散在排放气体中的各种污染物。
颗粒物在化学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有机颗粒物如蒽、萘等多 环芳烃、油类颗粒物等,另一类是无机颗粒物如矿物尘、金属 及其氧化物粉尘等
环境监测有组织废气采样培训
一、基础知识
1、污染源 pollution source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建筑构造(如车间等)。
2、固定源 stationary source 燃煤、燃油、燃气的锅炉和工业炉窑以及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筒向
空气中排放的污染源。 3、颗粒物 particulates
三、监测工况要求
①、在现场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对被测污染源工况进行监 督,保证排污单位的生产设备、污染物治理和排放设备应处于 正常运行,工况条件符合监测要求。 ②、相关标准中对监测工况有规定的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③、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 达到生产能力的75%(含75% )情况下进行, ④、新装工业锅炉应在额定出力下测试:在用锅炉烟尘排放浓 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并按锅 炉运行三年内和锅炉运行三年以上两种情况,将不同出力下实 测的烟尘排放浓度乘以出力影响系数K,作为该锅炉额定出力情 况下的烟尘排放浓度,对于手烧炉应在不低于两个加煤周期的 时间内测定。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资料

数据可视化工具
使用Excel、Tableau、 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可 视化。
可视化图表类型
根据数据类型和分析需求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如折线图、柱状图、散点 图等。
报表生成
将可视化结果整理成报表 ,包括数据统计、趋势分 析、问题诊断等内容。
数据挖掘与应用
数据挖掘方法
采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 分类和预测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
04
CATALOGUE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流程与方法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异常和无效 数据,保证数据准确性
和一致性。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 的格式,如将原始数据 转换为时间序列数据。
数据整合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 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
集。
特征提取
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 意义的特征,用于后续
的数据分析和建模。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01
02
03
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统计方法、比较方法 和专家评估等方法对数据 进行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评估指标
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指标, 如准确性、完整性、一致 性和及时性等。
数据质量改进
针对数据质量问题,采取 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如 完善数据采集、加强数据 审核等。
数据可视化与报表生成
气象参数的监测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气象参数的实 时监测技术。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基于监测数据,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预测 。
水环境监测
水质参数的监测
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水质参数的监 测技术。
水体污染物的监测
有机污染物、油类、氰化物等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采样安全培训

轮船发生意外,不要急于跳船逃生,而应尽快 穿戴安全装备,依靠安全救生工具逃生,落水 后减少不必要的运动,保存热量和体力。
一、交通安全规定
1.3、公司采样车辆外出注意事项
车辆外出前,驾驶员应该充分了解目的地的气候和路 况,认真检查车辆制动、转向、灯光、轮胎等主要部 件,发现问题应立即维修,禁止带“病”行驶。
思考
为了保障外出采样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意外事 故发生
在环境监测采样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环境监 测人员在监测采样中可能遇到各种安全问题, 须制定出一整套针对各种安全问题的行之有效 的预防及防护措施。
环境监测采样涉及到的安全问题
由于监测环境的复杂多样,在环境监测过程中, 现场采样监测中会遇到很多存在危险性的特 定监测条件和监测环境,比如交通、高温、 高空、用电、涉水、噪声、油库、机械损伤、 有毒有害物质 ……
附近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等场合,且 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接近高压电线2米以内的区域,且电源 未切断或电线未迁移;
联合交叉作业场所狭小且发生冲突时, 需要暂停作业的情况。
特殊高处作业:
•强风高处作业。 •异温高处作业。 •雪天高处作业。 •雨天高处作业。 •人工照明夜间高 处作业。 •接近电体高处作 业。 •悬空高处作业
加强有关临时用电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杜绝非专业人员进 行安装、维修、拆除电气工程。
连接监测仪器所用的导线不能敷设在通道的地面上或地表 面上。如受条件限制应妥善采取切实的防护措施,使载重 车通过也不会损伤导线的绝缘层。
监测开始前和监测完毕后,为了预防触电的危险必须先切 断电源,再进行临时线路的连接或对仪器进行搬动。
环境监测采样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培训后考核:确保学员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跟踪调查:了解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表现 反馈机制: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
环境监测采样的安
06
全管理责任与监督
安全管理责任分工
监测采样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场负责人:负责整个采样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 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采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人员: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为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采样的安
04
全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 分析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 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
事故报告与处理流程
事故报告: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
紧急处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解除合同等
事故等级划分及 处罚措施:轻微 事故、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和特大 事故,相应处罚
措施逐级加重
监督与执行:由 安全管理部门负 责监督执行,确 保违规行为与事 故得到及时处理
和纠正
THANK YOU
汇报人:
安全监督检查机制
定期检查:确保采样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不定期抽查:对采样过程进行随机抽查,确保操作规范 现场监督: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 记录与报告: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违规行为与事故的处罚措施
违规行为的分 类:一般违规、 严警告、罚款、
环境采样监测规范技术要求培训PPT模板( 固定污染源 环评 水 土)

5.2.3 采样平台
采样平台为检测人员采样设置,应有足够的 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地操 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1.5m ,并设有1.lm 高的护栏,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1.2 -1.3m 。
排放速率的计算。
5、采样的基本要求
• 5.1 采样工况 应在生产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
或根据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在所 规定的工况条件下测定。
5.2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 5.2.1 采样位置 • 5.2.1.1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
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 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 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对矩 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 2AB/ (A十B),式中A,B为 边长。 • 5.2.1.2 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 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避开涡流区。 • 5.2.1.3 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 场所。
5.2.2 采样孔
• 5.2.2.1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 内径应不小于80mm,采样孔管长应不大于50mm, 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当采样孔 仅用于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其内径应不小于40mm。
• 5.2.2.2 对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 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后 将各采样点的位置用胶布在皮托管和采样管上 作出记号。 • d) 打开烟道的采样孔,清除孔中的积灰。 • e) 按顺序测定排气温度、水分含量、静压和各采 样 点的气体动压。如干排气成分与空气的成分有 较大差异时,还应侧定排气的成分。进行各项测 定时,应将采样孔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