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A分析化学
专升本《分析化学》_试卷_答案

专升本《分析化学》_试卷_答案专升本《分析化学》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定量分析化学中的常用方法()A 重量分析法B 容量分析法C 仪器分析法D 定性分析法答案:D解析:定性分析主要是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而不是进行定量测定。
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和仪器分析则是定量分析中常见的方法。
2、误差的正确定义是()A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B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C 操作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误差D 由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引起的误差答案:A解析: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通常难以准确获得,只能通过多次测量来逼近。
3、下列哪种情况会引起系统误差()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B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C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少量试液D 试剂中含有微量杂质答案:D解析:系统误差是由某些固定的原因造成的,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时会重复出现。
试剂中含有微量杂质会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受到相同的影响,从而引起系统误差。
4、精密度的表示方法不包括()A 平均偏差B 相对平均偏差C 标准偏差D 绝对误差答案:D解析: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用于表示误差的大小,而不是精密度。
精密度常用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等来表示。
5、用 01000mol/L HCl 溶液滴定 2000mL 01000mol/L NaOH 溶液,化学计量点时 pH 为()A 700B >700C <700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HCl 与 NaOH 完全中和时,生成的 NaCl 溶液呈中性,pH =700。
6、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是()A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的 pH 突跃范围内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一致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在滴定的 pH 突跃范围之外D 只要指示剂变色明显即可答案:A解析: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的pH 突跃范围内,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指示滴定终点。
《分析化学Z》第5次作业及答案

B.Ka≥10-8的酸
C.Ka≥10-8的碱
D.与EDTA结合CMKMY’≥106的金属离子
E.在溶液中具有明显氧化或还原性的物质
18. 滴定分析中,常用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的那一点来终止滴定操作,将至一点称 为: [1分]
A.突跃点
B.化学计量点
C.等电点
D.滴定终点
E.理论终点
A
B
C
D
E
6. 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没有合适的指示剂确定终点,可采用: [1分]
A
B
C
D
E
A.由纯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B.由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 C.由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D.由纯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E.由原子核自旋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7.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 [1分]
A
B
C
D.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E.滴定完成后,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液滴
4. 气相色谱进样操作要求“瞬间快速”是为了: [1分]
A.保证样品“瞬间”进入色谱柱
B.保证样品“瞬间”完全气化,同时进入色谱柱
C.保证样品“瞬间”完全气化,依次进入色谱柱
D.保证样品与载气混合均匀
E.保证样品与溶剂充分分离
5. 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 [1分]
《分析化学Z》第5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以下关于M+Y=MY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1分]
A.lgKMY’=lgKMY-lgαM-αY
B.M的副反应系数定义为αM=[M’]/[M]
C.副反应系数α≥1
D.MLn越稳定,αM(L)越大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为使天平读数从0.000g切换为0.0000g,应采取下列哪个步骤()A:长按cal/1/10键 B:长按ON/OFF键 C:短按cal/1/10键 D:短按ON/OFF键答案:短按cal/1/10键2.称量在空气中性质不稳定的试样时,应采用下列哪种称量方法()A:选项均可 B:差减法 C:直接法 D:定量法答案:差减法3.电子天平的水平泡如果偏向右边,说明右边低了,要升高右边的脚或降低左边的脚。
()A:错 B:对答案:错4.用容量瓶准确配制溶液时,最后的定容应该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完成。
()A:对 B:错答案:错5.分析天平平衡读数时,必须关好天平的左右两侧边门。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移液管在取液前需要用待取液润洗两到三次。
()A:对 B:错答案:对2.在用移液管移取液体时,当液面升高到刻度线以上时,立即用食指按住移液管上口,将移液管提起离开液面,先用滤纸擦掉移液管外壁上的液膜,然后将移液管的末端靠在容器内壁上,调好液面高度。
()A:错 B:对答案:对3.使用吸量管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同一溶液时,应尽量使用同一支吸量管。
()A:对 B:错答案:对4.在平行实验中,第一份样品滴定完成后,如果滴定管中的标准溶液还留下一半以上,可以继续用来滴定第二份样品,以免浪费试剂。
()A:对 B:错答案:错5.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到终点时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记录正确的是()A:24.00 mL B:24 mL C:24.0 mL D:24.0000 mL答案:24.00 mL第三章测试1.紫外分光光度计不需要经常鉴定的项目是()A:杂散光 B:波长的准确度 C:pH对测定的影响 D:吸收度准确性答案:pH对测定的影响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原理()A:摩尔吸收系数表示 B:透射光比率 C:与入射光强度、吸收介质厚度与浓度成正比 D:透射光除以入射光答案:与入射光强度、吸收介质厚度与浓度成正比3.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时,取吸收池,手指应拿毛玻璃面的两侧,使用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透光面要用擦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 引言1.1 引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通常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从而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或结构。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该方法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并探讨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通过对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讨论,我们将深入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分光光度法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升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1.2 背景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从而确定物质的浓度或者进行定性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情况,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质性质的重要信息,如浓度、溶解度、稳定性等。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指南。
通过总结和展望,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从而推断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物质浓度方面的应用。
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A_分析化学

•
•
三、相关的基本概念
1.吸收光谱(吸收曲线): 不同波长光对样品作用不同,吸收强度不同 以λ~A作图 next 2.吸收光谱特征:定性依据 吸收峰→λmax 吸收谷→λmin 肩峰→λsh 末端吸收→饱和σ-σ跃迁产生
图示
back
续前
3.生色团(发色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 有机化合物:具有不饱和键和未成对电子的基团 具n 电子和π电子的基团 产生n→ π*跃迁和π→ π*跃迁 跃迁E较低 例: C=C;C=O;C=N;—N=N—
单色器
样品池
记录装置
检测器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三、相关的基本概念 四、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1.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由能级间的跃迁引起
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 跃迁:电子受激发,从低能级转移到高能级的过程
5.红移和蓝移: 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 或采用不同溶剂后 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红移(长移) 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
6.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增强的效应 减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 7.强带和弱带: εmax>105 → 强带 εmin<103 → 弱带
图示
back
图示
back
2. n → σ*跃迁:
3. π→ π*跃迁:
4. n→ π*跃迁:
图示
续前
注:
紫外光谱电子跃迁类型 : n—π*跃迁 π—π*跃迁 饱和化合物无紫外吸收 电子跃迁类型与分子结构及存在基团有密切联系 根据分子结构→推测可能产生的电子跃迁类型; 根据吸收谱带波长和电子跃迁类型 →推测分子中可能存在的基团(分子结构鉴定)
安阳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18-2019第二学期分析化学卷一

安阳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18-2019第二学期分析化学卷一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以下特点哪些不是质量分析法具备的 [单选题] *A 操作繁琐B 分析周期长C 准确度高D 可适用于微量或痕量组分的测定(正确答案)2. 分析化学按任务分为 [单选题] *A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正确答案)B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C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D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E 例行分析、仲裁分析3. 分析化学按取样量分为 [单选题]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B.无机分析、有机分析C.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正确答案)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E.例行分析、仲裁分析4. 定量分析法,按试样用量分可以分为常量、微量、半微量、超微量等分析方法。
常量分析的试样取用量的范围为 [单选题] *A 小于0.1mg或小于0.0lmlB 大于0.1g或大于10ml(正确答案)C 在01~00g或1~10mlD 大于0.5g或大于35ml5. 对微量成分分析一般采用 [单选题] *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化学分析D.仪器分析(正确答案)6. 常量分析的称样量一般在 [单选题] *A.0.1g以上(正确答案)B.1g以上C.0.01~0.1gD.0.001~0.01g7. 常量分析量取试样体积一般在 [单选题] *A >10mL(正确答案)B 10~1mLC 1~0.01mLD <0.01mL8. 按分析对象分类的分析方法是 [单选题] *A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B 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正确答案)C 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D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9. 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单选题] *A <0.1%B >0.1%C <1%D >1%(正确答案)10. 根据分析方法原理不同将分析化学分为 [单选题] *A 常量分析、微量分析B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正确答案)C 重量分析、滴定分析D 光学分析、色谱分析11. 测定样品中某组分的含量是属于 [单选题] *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正确答案)C 结构分析D 化学分析E 仪器分析12. 滴定分析法属于 [单选题] *A 色谱法B 光谱法C 化学分析法(正确答案)D 光学分析法13. 滴定分析适用于 [单选题] *A 常量分析(正确答案)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14.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属于 [单选题] *A 半微量分析B 微量分析C 常量分析(正确答案)D 超微量分析15. 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是属于 [单选题] *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正确答案)C 结构分析D 化学分析1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属于 [单选题] *A.电化学分析B.滴定分析C.光学分析(正确答案)D.重量分析17. 试液取样量为0.01~1mL的分方析法称为 [单选题] *A 微量分析(正确答案)B 常量分析C 半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18. 试液取样量为1~10mL的分方析法称为 [单选题] *A.微量分析B.常量分析C.半微量分析(正确答案)D.超微量分析19. 质量分析法所用到的最重要的仪器是 [单选题] *A 滴定管B 容量瓶C 移液管D 分析天平(正确答案)20. 质量分析法适用于()组分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小木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或透射来确定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或透射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当紫外-可见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吸收了部分光能,则其吸收的光强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根据比尔定律,可以得到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c为物质浓度。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二、标准曲线的建立标准曲线是指在已知条件下,一系列不同浓度物质对应的吸光度值所构成的曲线。
标准曲线的建立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通常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渐增加;2.分别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3.通过线性回归等方法,拟合出标准曲线的方程,确定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
三、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是用来评价标准曲线拟合程度的指标。
相关系数越接近1,表示拟合效果越好,曲线与实际数据的吻合程度越高;而相关系数接近0,则表示拟合效果较差,曲线与实际数据的吻合程度较低。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计算通常是依靠计算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2来实现。
R^2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表示拟合效果越好,常用于评价标准曲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影响因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仪器精度、操作技术、环境条件等。
其中,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和斜率对其相关系数影响较大。
线性范围如果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数据偏离线性区域,造成拟合效果不佳;而斜率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到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进而影响相关系数的结果。
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返回
example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及跃迁示意图
*
反键
*
反键
→* →* n→* n→*
En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非键 成键
成键
返回
轨道和轨道示意图
+ –+ +++
+
– *
+
+
–
C
C
–
+
+
+
C
C
–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
–
CC
*
–
+
+
CC
–
返回
共轭双键的离域作用
4
*
3
*
最高空轨道
E>E →跃迁几率↑→↑ ; E↓→↑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1.1.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常用术语
• 吸收光谱的特征 • 生色团和助色团 • 红移与蓝(紫)移 •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 强带和弱带 强带(strong band) max>104
弱带(weak band) max<10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回录主目录
返回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的特征
吸收峰 末端吸收A(end abso↓rption)
谷
肩峰(shoulder peak)
↓
吸收峰
↓ 谷
↓
min max sh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回录主目录
min max 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定量分析。 4.会使用常见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
吸光度。
3
第一节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 光谱分析法概论 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也叫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c=λυ E=hυ
电磁波谱:把电磁辐射按照波长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就 称为电磁波谱。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仅是电磁波谱中的 一小部分。
17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五、吸收光谱曲线 概念: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所描
绘的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简称吸收光谱。 特点:
A.转动能级跃迁
B.振动能级跃迁
C.电子能级跃迁
D.以上都能发生
10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透光率与吸光度
I0=Ia + It + Ir I0=Ia + It 透射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 的比值称为透光率或透光度T。
11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对透光率的倒数取对数,称为吸光度即:
二者的关系:
E1% 1cm
M 10
16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课堂互动
用双硫腙测定Cd2+溶液的吸光度A时,Cd2+
(Cd的原子量为112)的浓度为140μg/L, 在λ=525nm波长处,用L=1cm的吸收池,
测得吸光度A=0.220,试计算摩尔吸光系数
和百分吸收系数,实验中应选用哪种材质的 吸收池盛装溶液?
14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课堂互动 您能说出朗伯-比尔定律的意义
及应用条件吗?
15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四、吸光系数
摩尔吸光系数:在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浓度 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所测得的吸光度称 为摩尔吸光系数,常用ε表示 。
百分吸光系数:在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浓度 为1 ﹪(W/V)、层厚度为1cm时所测得的吸光度 称为百分吸光系数,常用E11c%m 表示。
6
第一节 光谱分析法概论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的特点 1. 灵敏度高 2. 准确度高 3. 精密度好 4. 选择性好 5. 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普及;操作简
便,测定快速 6. 应用范围广泛
7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当分子(或离子)受到光照射时,能够吸收具有一 定能量的光量子,由能量较低的基态能级E1跃迁到 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能级E2 ,即物质对光具有选择 性吸收。
13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朗伯-比尔定律不仅适用于可见光,而且也适用于紫 外光和红外光;不仅适用于均匀、无散射的溶液,而 且也适用于均匀、无散射的固体和气体。
实验证明:溶液对光的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如果溶液 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吸光性物质,则测得的 该溶液的吸光度等于溶液中各吸光性物质吸光度的总 和,即: A(a+b+c)=Aa+Ab+Ac
A lgT
12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三、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无散射的含有
吸光性物质的溶液时,在入射光的波长、强度及 溶液的温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溶液的吸光 度A与溶液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 即 A=K·L ·c 。 朗伯-比尔定律是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4
第一节 光谱分析法概论
表9-1 电磁波谱分区表
电磁辐射区段
射线
X射线 远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 可见光区 近红外辐射 中红外辐射 远红外辐射 微波区 无线电波区
波长范围 10-3~0.1nm 0.1~10nm 10~200nm 200~400nm 400~760nm 0.76~2.5μ m 2.5~50μ m 50~500μ m 0.3mm~1m 1~1000m
1
◆知识要求
1.掌握朗伯-比尔定律概念、表示及条件,吸光系数和 吸收光谱的意义、表示,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原理和 应用。
2.熟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机制、分光光度计的 基本结构、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
3.了解光谱分析法的分类、测量条件的选择、定性分析 的依据和方法。
2
◆能力要求
1.能够用朗伯-比尔定律解决定量计算问题 。 2. 能 够 绘 制 吸 收 光 谱 曲 线 , 找 出 被 测 物 质 的 最
能级跃迁的类型 原子核能级 内层电子能级 内层电子能级 价电子或成键电子能级 价电子或成键电子能级 涉及氢原子的振动能级 原子或分子的振动能级 分子的转动能级 分子的转动能级 磁场诱导核自旋能级
5
第一节 光谱分析法概论
二、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发射光谱法: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在一定条件
下,由低能态(基态)跃迁至高能态(激发态), 再由高能态跃迁至低能态,同时产生电磁辐射,根 据这种光谱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发射光谱法。 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 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光谱分析法概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的基本原理、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降低测量误 差的方法、常用的定性、定量方法等知识,了解光 学分析法的知识体系,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的实际应用,会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 的吸光度,并对有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学 习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 谱法及药物分析课中有关药品的定性鉴别、杂质检 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奠定基础。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
பைடு நூலகம்
B.有色溶液越浓,对光的吸收也越强烈
C.物质对光的吸收有选择性
D.光的能量与其频率成反比
9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课堂互动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
A.原子发射光谱法
B.原子吸收光谱法
C.分子发射光谱法
D.分子吸收光谱法
4.分子吸收可见-紫外光后,可发生哪种类型的 分子能级跃迁
紫外-可见光的能量(h)与分子(或离子)发生电 子能级跃迁前后的能量差(E2-E1)恰好相等,电磁 辐射与被测物发生能量交换,产生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
8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课堂互动
1.紫外-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B.400~760nm
C.200~760nm
D.360~80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