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链接 精彩的台词》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这篇课文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一起看看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体会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2.体会第7自然段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体会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_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斗胜利结束了.在战士们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他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因为他们最可爱.可敬年仅_岁的战友董存瑞为了炸掉敌人的暗堡,壮烈牺牲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让它把我们带到那个悲壮.伟大的时刻.二.新课(一)理解题目1.齐读课题,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最重要?(舍身)舍身什么意思?(舍弃了自己的生命)2.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用直线画出来,找出重点词,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把你对董存瑞这个人物的理解.感受或更深刻的认识,用简练的词或词组写在书旁的空白处.3.学生自学.(二)学习第7自然段1.学生汇报后出示.董存瑞在无法放包,部队发起冲锋的万分紧急关头,猛拉导火索.导火索在一点一点地燃烧.他挺立着,抬头眺望远方.这一段如果这样写,与原文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不好?学生自读原文和这段话,进行比较,体会哪种写法好.2.学生汇报.3.〝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1)教师读这句话,学生做动作,追问: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一心想着要炸掉暗堡.(2)〝托.顶.拉〞这三个动作对董存瑞来说意味着什么?(牺牲)明知道自己会牺牲,为什么还要〝猛地〞一拉呢?(说明他不怕牺牲,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3)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体会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4)看来,人物的动作可以体现他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4.〝火光照亮了他那铜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1)〝铜铸〞是什么意思?(用铜铸成的)用铜铸成的物体有什么特点?(红.坚硬)(2)为什么把董存瑞炸掉暗堡.面对死亡的表情用铜铸来形容呢?(炸掉暗堡的坚定和不怕牺牲的品质)(3)自己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4)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巨人?(特别高大)为什么把董存瑞比喻成巨人?他什么高大?(不怕牺牲的品质)(5)〝坚毅〞什么意思?他的这种眼神在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炸掉暗堡)面对死亡,他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炸掉暗堡.(6)谁来有感情地把这句读给大家听.(7)自己有感情的把这两句读读.(8)看来,人物的神态也可以体现他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5.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1)〝眺望〞什么意思?(向远处看)是啊,他多么想看到远处,更远处啊!他仿佛看到了——(战斗的胜利.敌人全部被歼灭.新中国的未来)(2)从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怕牺牲.热爱祖国)(3)让我们齐读,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语言.(4)看来,人物的语言也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6.〝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包放在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1)从对环境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桥高.斜坡滑.无法放.炸掉暗堡困难大)(2)炸掉暗堡这么困难,董存瑞用表现又如何呢?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3)看来,环境的描写也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7.〝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1)此时冲锋号吹响意味着什么?(战友们开始冲锋)(2)如果暗堡不及时炸毁,后果怎样?(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解放隆化的战斗不会顺利结束)(3)最后,董存瑞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炸毁暗堡)他是多么——?(伟大.不怕牺牲)(4)看来,时间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8.我们通过两段话的比较,体会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环境和时间同样也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通过文字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伟大战士的伟大的时刻.下面,让我们通过画面再次去感受那悲壮的时刻.(放电影片段)9.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10.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这一段._.学习方法,说一段话.(1)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伟大品质.你能学习这种方法说一段话,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或特点.自己想想,你想说谁的什么特点或品质,自己准备.(2)同桌互相说说,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3)全班汇报,对人物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体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自评.互评)过渡: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三)学习第5.6自然段1.〝存瑞抱起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出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打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再打一阵,再跃进几步.〞(1)〝跃进〞什么意思?(2)通过〝跃出.冲.跃进〞这几个词是什么词?你体会到了什么?(速度快.勇敢.不怕牺牲)(3)通过对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2.董存瑞夹紧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1)〝匍匐前进〞是怎样前进?(2)通过〝一会儿.忽左忽右.匍匐前进.滚〞这几个词,你有什么体会?(3)这句还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3.〝他就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打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通过〝猛冲〞这个动词体会人物的品质.4.通过这三句话,你会发现董存瑞行进的方式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5.〝敌人的机枪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的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读读这两句环境描写的句子,有什么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董存瑞依旧——?环境描写更深刻的让我们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1)把〝瞪〞字改成〝看〞,把〝迸射〞改成〝放射〞怎样?好吗?(2)自己有感情的读读,指名读.2.〝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1)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语言.(2)你读出了什么?(五)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儿,构成了一座暗堡.〞(1)敌人的暗堡什么样子?(2)敌人的暗堡是在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呢,有什么好处?(坚固.隐蔽)(3)要炸掉这座暗堡,容易吗?可能会有什么困难?(4)董存瑞明知道不容易炸掉,会有可能牺牲,他依旧——?(5)环境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六)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炸掉了敌人的暗堡,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学生接读.三.总结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正是有无数个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将永载史册,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板书设计:高滑无法放发起冲锋29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托顶拉不怕牺牲铜铸坚毅为了新中国冲啊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给课文分段.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学习英雄的崇高品质,立志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中体会思想感情.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5.有感情朗读课文.课文第四段〝舍身炸暗堡〞是全文的教学重点.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1,启发谈话,简介时代背景_48年是全国解放前夕.当时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党中央发出〝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和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战争形势越来越好,国民党反动军队节节败退,我们不断乘胜挺进.(板书课题)2.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二.读练一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1.提示学法:①找出课题的中心词与关键词.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③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2.学生自读.教师行间辅导.三.知一.1.学生汇报找出的课题中心词与关键词.(中心词是〝炸〞,关键词是〝舍身〞,〝炸〞是贯穿全文的主要事件;〝舍身〞是课文叙述的重点,也是表达中心的关键.2.学生汇报概括的主要内容,要求讲讲思路.(课文记叙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因为从课题到课文每个部分都围绕这件事在写,所以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3.学生汇报自学生字词语情况.①生字.②新词.震撼:剧烈地震动.迸射:有力地发出.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匍匐:爬行.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使人震惊.③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汇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运用平时学到的解词方法如拆合法)四.读练二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四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理解自学程序与方法当中列出的段落小标题;②再按照小标题的内容范围划断起止,确定段落;③又按照小标题的概括与阅读相关段落内容,概括段落大意.2;学生自读,教师行间择空辅导.五.知二学生汇报段落划分与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事件起因,写发现暗堡,我军受阻:第二段,第2-3自然段,叙述事件经过,写董存瑞请求炸暗堡;第三段,第4-6自然段,继续叙述事件经过,写董存瑞冲向暗堡;第四段,第7自然段,继续叙述事件经过,写董狞瑞托起包炸掉暗堡;第五段,第8自然段,叙述事件结果,解放隆化.)六.结.1.总结本课时的学习情况:学了些什么内容,了解了哪些知识,解决了哪些疑难,运用了哪些方法.2.指出学生自学中的优点与缺点.第二课时一.启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具体了解董存瑞炸堡的经过,了解课文是怎样记叙的.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五1.教师提示学法:①分段阅读,围绕〝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献身精神〞这一中心,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表达的;②仔细理解旁批:旁批写了哪些内容?提了哪些问题与要?按照怎样的顺序在排列?③按照旁批提示深入学习课文;④重点学习5一8自然段.2.学生体会教师的学法提示以后,自读课文,教师巡辅.三.知一1.汇报对课文第一段的自学情况.①读读你划出的本段写故事的时间和地点的词.(_48年5月z日,隆化)我军进攻的目标是什么?(隆化中学——敌军司令部所在地)②根据旁批,说说〝暗堡〞的意思;再读读课文,看看敌人这个暗堡对我军的威胁,从而理解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掉它的一个原因.③〝突然.喷出〞是什么意思?同〝暗堡〞的〝暗〞有什么关系?(由于暗堡的隐蔽性,所以〝突然.喷出’.,对我军威胁大)④读出你划出的写暗堡位置,构筑特点的词句.(一条旱河上.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2.汇报对课文第二段的自学情况.①先鲤解旁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迸射仇恨的火花〞;再想想〝瞪〞能不能换成〝看着〞,〝迸射〞能不能换成〝放射〞.(不能,换了词义显得平淡,不能表现人物心情)②划出描写董存瑞神态.语言的词语,并朗读出来.(神态:坚决.瞪着,.迸射;语言:〝连长,我去炸掉它.)3:汇报对课文第三段的学习情况.①〝冲向暗堡〞是这一段的意思,课文是怎样记叙的?(主要用动词写行动;再写了敌.人暗堡火力威胁.)②把找出的这一段中描写董存瑞行动的词语读一读,想想这些动词体现了董存瑞怎样的精神?(抱起.跃进.冲.跃进.夹紧.匍匐.摸.趁.猛冲)(体现了董存稀奋不顾身的精神.)①这一段有十句话.第一一四句讲桥下没地方放包一在桥下遇到的因难;第五句讲全面进攻已经开始——万分紧急的关头;第六句至第十句写董存瑞舍身托起包炸掉暗堡.一层一层地写,重点在写〝炸〞.②描写董存瑞炸暗堡的动作.神态词语有:昂首挺胸.托起.顶住.猛地一拉.钢铸一般的脸.挺立.放射Jk望.高喊.表现了董存瑞舍身的坚毅.③两个比喻句是: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5,汇报对课文第五段的学习情况.①这一段写事情的结果.②〝炸开〞与开头一段的〝封锁〞相呼应.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六1.教师提示学法:每一段的自学中都抓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这一次读练集中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2.学生回顾前边学习内容,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的要求.教师辅导.五.知二1.学生回顾在课文中已经找到的描写董存瑞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分析这些描写在句子和段落中的作用.2.教师点拨:通过对人物的生动措写,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可以使人不觉得在空洞地写精神;这种思想品质透过语言.行动.神态得以表现.六.结.1.小结学习内容,特别是写法.2.小结学习方法.第三课时一.启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体会课文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二.读练知一1;体会课文中心思想.(通过董存瑞舍身炸敌人暗堡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事,赞扬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①师点拨.要做到有感情,就必须先理解.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董存瑞有种赞美崇高的情感;其次,把在课文中对比过的词语.强调过的词句,认真读好.这样,就能准确地确定语调.语速和重音,并且读得深情而自然.②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师指导三.读练知二1.完成练习题.2.参考答案.第一题.狡(了)(9)狡猾.好狡榴(木人_)石榴.手榴弹配(西)(10)分配.配备凹(U(5)凹地.凸凹毁(量)(_)炸毁.毁灭〝〞第三题.放射(迸射)坚定(坚毅)响亮(喷亮)隐蔽(隐藏)震动(震撼)合作(配合)请求(恳求)挺立(屹立)(注:后三个近义词在课文中没有)第四题:括号依次为1.(火舌)(封锁八2.(交织)(火网);3.(瞪着)(进射出仇恨的火花);4.(惊天动地);5.(钢铸一般);6.(巨人一样)(坚毅)三.结董存瑞这一个响亮的名字,早已经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化身.让我们学习他的坚毅,学习他的牺牲精神,把自身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 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2. 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3. 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课前准备:课件.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二. 查自学:1. 检查生字.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2. 查词语,质疑解释.3. 读课文.三. 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1.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2. 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3.交流评议.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1)文成公主为什么愿意嫁到遥远而又陌生的西藏?因为当时西藏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唐朝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于是〝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所以……(2)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3) 西藏人民是怎样欢迎文成公主的?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4) 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六. 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七. 交流提纲.评议.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八. 学生复述.1.各自准备.2.指名复述,评议.3.同桌复述篇二教学目的: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教学过程: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从第5自然段到_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三.抽学生简要概括.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全册书由六个单元构成,后面附有生字表,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45个。

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文化主题来安排学习,分别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

五篇课文按照三篇精读穿插两篇略读组成。

综合学习依旧由“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等基本环节组成。

二、各单元文化主题。

第一组:享受自然——体验和谐与博爱第二组:追求真我——体现生命与价值第三组:情思满怀——领悟真爱与感恩第四组:人生启迪——思考道德与人格第五组:科学奋进——体会执着与求真第六组:多彩文化——欣赏多元与内涵三、全册训练主题。

1、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重视课后练习中的范写和巩固练习。

2、关注学生的默读,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

3、通过布置与监督,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

在课上通过阅读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及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大意,揣摩文章表达顺序。

5、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结合资料,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等方式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文章表达效果。

6、固定、确保课外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引导学生读说结合。

7、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触发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的习作努力做到如实、客观、具体的反映生活。

注重多元积累,提高写作质量。

8、创设课堂口语交际气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际的能力,并且延伸课外,拓宽交际渠道,培养文明礼貌素养,使学生不断提高交际能力。

四、训练主题与各单元文化主题的融合。

第一组:享受自然——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捕捉有特点的词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第二组:追求真我——运用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索。

第三组:情思满怀——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体验作者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的涓涓情意第四组:人生启迪——学习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品味语言体会品格的力量第五组:科学奋进——整体把握,学习不同的表达顺序;捕捉细节,感受崇高的科学精神第六组:多彩文化——想象画面,欣赏丰富文化内涵,品味积累生动的语言(一)单元整体设计一、预习安排。

冀教版语文五上《阅读链接:俺爹俺娘》word导学案

冀教版语文五上《阅读链接:俺爹俺娘》word导学案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连接《俺爹俺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焦波及《俺爹俺娘》这本书,欣赏“镜头里的爹娘”这部分的教材中提供的摄影作品,阅读与之相关的文字,从而深刻地体会儿女跟父母的真挚情感。

2、利用本单元学习的勾画、批注等方法阅读“书页中的父母”板块中节选的朱德的《母亲的回忆》,自主学习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父亲的爱》的片段,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

3、阅读作家毕淑敏的《问问爸爸妈妈》的片段,通过交流卡与家长进行亲情沟通与交流,享受家庭温暖,共建和谐家庭。

4、针对文中提到的作家及作品开展关于父母亲情的课外阅读。

过程与方法:1、本单元的主题是“感谢生活中有你”,阅读链接是主题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是相关联的,所以阅读链接与课文阅读相链接,帮助学生对整个单元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并进行梳理升华,使文化主题更加丰富完整。

2、针对阅读连接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紧抓“阅读”与“链接”两方面。

“镜头里的爹娘”“、“书页中的父母”这个两个版块引导学生读懂内容,有所感悟,梳理阅读方法,由阅读链接的范文作为平台在链接之上再链接,引发学生更为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由课内走向课外进行有效的阅读。

““问问爸爸妈妈”这一板块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这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也让本次阅读链接的学习具有了更大的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着意构建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这个阅读链接不仅能链接到更广泛的知识,还能链接更丰富的生活,甚至是为他的人生也做一个小小的链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间亲情,感受在亲情关爱下的幸福。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于亲情的文章。

一、整体回顾本单元课文,引入课题。

1、回想这个单元学过的这些课文,从中有哪些收获?出示课件《渭城曲》、《别董大》为我们描述了送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深深的友情、淡淡的乡愁、浓浓的不舍与牵挂……《有个孩子叫咪咪乔》又让我们体会到了女儿与玩具娃娃深厚的情谊,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也懂得了哪怕是一个玩具也是有生命和人权的,为我们打开了平等与尊重的别样天地。

2019-2020年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整册教案

2019-2020年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整册教案

2019-2020年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整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能力目标:(1)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媒体: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

(学习第三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转眼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

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下面小编带来的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

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一)教材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5人。

其中男生12人,女生13人。

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

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65%,20%的学生综合测试达到优秀水平。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熟悉并掌握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内容。

2.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练习正确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和写字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流利、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3. 教学课件、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注意提醒他们使用正确的阅读技巧。

2. 分组讨论和分享阅读体会,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针对课文中的问题和练习,进行小组活动或课堂讨论。

四、写作练习(2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作文、写字或填空练习。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写字技巧。

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培养合作和批评能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3. 提醒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做好复习准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量和阅读兴趣。

2. 组织语文角、朗读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教育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和讨论等方式进行实时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式•朗读课文,了解语言节奏和语调变化•了解《诗经》和诗歌的基本特点1.2 过程与方法•改正发音错误,提高朗读水平•借助课外阅读和绘画等多种方式拓展知识•通过课内活动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二、教学内容2.1 课程内容本教学单位共分为以下三个课本:•第一课:《蒲松龄的快乐》•第二课:《我家有只小神童》•第三课:《春花的故事——古诗《江南》》2.2 课文简介2.2.1 第一课:《蒲松龄的快乐》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蒲松龄成为作家的故事,启发学生从中感悟“努力追梦,才能成就大事”的道理。

2.2.2 第二课:《我家有只小神童》本节课主要描述了小学生李架子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2.3 第三课:《春花的故事——古诗《江南》》本节课讲述的是作者巴金童年时在江南欣赏花朵的经历,并介绍了《江南》一诗的主题、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课:《蒲松龄的快乐》3.1.1 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插图,简单介绍蒲松龄的生平背景和成就。

3.1.2 新课讲授通过阅读课文,讲述蒲松龄的奋斗历程、成功经验以及追梦的道理。

3.1.3 重点讲解强化以下语言点:•词语:笔耕不辍、耳濡目染、津津有味、浩然正气等•句式:虽然……但是……,总是……,既然……就……3.1.4 练习和巩固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辩证练习题2.进行语音练习,纠正常见错音和母音混淆的问题3.2 第二课:《我家有只小神童》3.2.1 导入通过老师讲述,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成绩的秘密”是什么。

3.2.2 新课讲授通过阅读课文,讲述小学生李架子如何克服自己的缺点,成为文明乖巧、学习进步的优秀学生的经历。

3.2.3 重点讲解强化以下语言点:•词语:心无旁骛、恒心、自觉、珍惜等•句式:不仅……而且……,一切从简3.2.4 练习和巩固1.学生背诵李架子的名言警句2.学生根据自己的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3.3 第三课:《春花的故事——古诗《江南》》3.3.1 导入通过老师的讲述,启发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特点。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册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要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事物。

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课文进行简要复习。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逐段讲解本节课的课文内容,注重生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课文朗读(10分钟)1. 教师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跟读。

2.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课文理解(1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要点。

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一个场景或人物。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或写作任务。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册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在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仍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链接:精彩的台词
背景资料:《昆虫总动员》
《昆虫总动员》又译名《虫虫危机》《虫虫总动员》《虫虫特工队》,取材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

剧情介绍:讲述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

故事发生在一个蚂蚁窝,蚂蚁们辛勤地利用夏天囤积过冬的粮食,却每年都被一群恶霸蚱蜢抢走。

年复一年。

蚂蚁们都习以为常了,也没有可以想办法扭转局势。

本片主角飞力是一名充满创意却没有执行能力的小蚂蚁,它的鬼点子及小发明经常弄巧成拙地惹来大麻烦。

不过它仍坚信凭毅力以及勇气,理想终究会实现。

解释词语:
耿(gěng)耿于怀:忘不掉,不能忘怀,老是在心里萦绕着。

近义词:念念不忘
万箭穿心:万,数词,形容数量多。

仿佛一万支箭一起射到心中,形容内心痛苦至极。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往往含轻蔑的意思。

随心所欲:随,听任。

欲,希望、想要。

凭借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想就怎么样。

修女:天主教和东正教指出家修道的女子。

依依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隐居修行的机构。

在天主教会中也指培养神职人员的宗教学校。

赏析句子:
1.只要是种子,它就来发芽,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你也一样。

你现在还只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你足够的时间,你就会飞得比谁都高。

赏析: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孩子比喻成种子,因为二者都蕴含着生机、希望,非常贴切。

含义是:一个孩子如果都带着美好的梦想和执着的信念去付出努力,就会像一粒种子一样,一定能够成长,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2.你不让他出任何事情,就等于不让他做任何事情。

赏析:“任何事情”的重复运用,加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含义是:过多的担心与保护等于剥夺孩子亲身实践的机会,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3. 马林:(惊恐地):瞧!谁只剩下一半了!
多莉(不以为然地):应该说,还有一半。

这两句和前面的句子相似,也是通过“一半”的重复运用,突出句子的表达效果。

含义是:即使是同样的事物,不同心态的人感受也是不同的。

积极心态会使人看到事物的一面。

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面对再大的困难,他也会相信事情还会有转机,那就成功了一半。

4.狮子王: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身为国王,你不但要去了解还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辛巴:可是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是啊,我跟你们解释一下。

我们死后,尸体会成为草;而羚羊是吃草的,在这个生命圈里,都是互相关联的。

这一段对话具有很强的人生色彩,含义是: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尤其是人要学会尊重其他生命;生命的轮回、万物的盛衰,一切都必须依照自然规律;人也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智慧的传递。

玛利亚: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打开另一扇门。

这也是比喻。

“关上一扇门”指遇到的困难或自身的劣势;“打开一扇窗”指的是克服困难的途径或发掘到的自身优势。

含义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关键是要拿出
信心和勇气,走出属于的路。

内容概括:《昆虫总动员》的这段台词是写一个人只要有执着的信念、美好的梦想并且能够付诸实践,坚持不懈,就会像一粒种子一样,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海底总动员》的这段台词要通过马林和多莉的对话告诉人们对孩子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同时也告诉人们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的道理。

《狮子王》的这段台词主要写了狮子王和辛巴的对话,从而告诉人们生命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万事万物的盛与衰都要依照自然规律。

《音乐之声》的这段台词主要通过对玛利亚的心理描写,告诉人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关键是要拿出信心和勇气,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综合学习四
我的采蜜集:我国是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诚信”下面是有关诚信的古训。

赏析句子:
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赏析】: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指出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赏析】:信:信用。

其:那。

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3轻诺必寡言。

【赏析】: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

意思是说信用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脱离实际,言过其实,一定会导致丧失信用。

4.君子诚为贵。

【赏析】诚,自然的道理,万事万物的本末始终都离不开它,没有“诚”,就没有万事万物了。

所以,君子把“诚”作为最宝贵的东西。

5.朱熹曰:“诚……百行之源也”。

【赏析】:行,做行业讲。

真诚实做人的根本,也是各行各业伦理道德的源泉。

课外积累:
1.口是心非的人总以为别人也是口是心非。

——巴尔扎克
2.真诚是灵魂的面孔,虚伪则是假面具。

——杜普伊
3.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富兰克林
4.你必须以诚得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李嘉诚
读读背背: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词注释
⑴示儿:给儿子们看。

⑵元:通原,本来。

⑶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⑷但:只。

⑸九州:这里代指中国。

⑹同:统一。

⑺九州同:祖国统一。

⑻王师:宋军。

⑼北定:将北方平定。

⑽中原:指黄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金兵占领的地区。

⑾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⑿无忘:不要忘记。

⒀乃:你的。

⒁翁:父亲。

⒂乃翁:你的父亲
诗词译文
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都可无牵无挂。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下的诗,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之情。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土收复的强烈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