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结构设计竞赛细则桥梁组

合集下载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初步赛题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初步赛题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初步赛题(征求稿2015.2)一、赛题背景七七事变以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方的广东、汉口、上海、南京等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包括了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

武汉会战以后,中日双方进入战争的相持阶段。

战争变成了消耗战。

对于中国来说,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起来。

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建,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地面运输通道。

滇缅公路修建之难,难在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

由于抗战形势的日益紧迫,滇缅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边勘测边施工。

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战前就十分缺乏,抗战开始后,这个问题就更加尖锐了。

况且滇缅公路将要从云南边境地区流行“瘴气”的地区经过,更就成了招募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大问题。

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的劳工约20万人被征集来到公路上。

这些人中,有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青壮年大部分都应征入伍了。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只筑路大军,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民族,他们穿着用蓝色土布制作的衣服,其中只有很少的男人是壮劳力,其它都是妇女和老头以及很多很多的孩子,孩子们都带着自家的宠物:狗、鸡和长尾巴的小鹦鹉。

在傣族地区,那些跟着大人来做工的孩子还带着猴子。

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瞩目的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

9月2日,《云南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滇缅公路修完了》。

当时,国统区内的几乎所有报纸都报导了这个极其鼓舞人心的消息,它也震惊了全世界。

美国驻华大使在途径滇缅公路赴重庆后曾说: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

且修筑滇缅路,物资条件异常缺乏,第一缺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

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报名费用
个人参赛者
人民币XXX元/人
团队参赛者
人民币XXX元/队
04
竞赛日程安排
初赛阶段
报名截止日期
所有参赛队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名表。
提交设计方案
参赛队伍需提交一份详细的结构设计图纸和相关计算书。
评选与公布
评委将对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选,并公布进入决赛的队伍名单。
决赛阶段
现场制作模型
决赛队伍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模型制作。
线下展览
在公共场所或专业展览馆举办 线下展览,让观众亲身体验竞 赛成果,感受结构设计之美。
学术会议
在学术会议上展示竞赛成果, 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结构设计 领域的整体水平。
媒体报道
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 渠道,对竞赛成果进行报道,
扩大影响力。
推广渠道与策略
社交媒体
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竞赛 成果相关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
目的
结构设计竞赛旨在培养参赛者同时促进结构工 程领域的发展和交流。
结构设计竞赛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结构设计竞赛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 是由一些结构工程师组织的小型比赛,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比赛。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结构工程领域的 不断发展,结构设计竞赛的规则、要求 和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吸引 了越来越多的参赛者和观众。
制作场地
提供指定的制作场地,参赛者需在指定场地内完成制作,禁止携带 外出。
安全要求
01
安全性评估
防护措施
02
03
应急预案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经过安全性评 估,确保结构稳定、无安全隐患。
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必须采取 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 全帽、安全手套等。

第九届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第九届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北京理工大学第九届结构设计大赛细则一、大赛宗旨通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团队的共同协作过程,理论联系实践,突出创新精神,健全面向未来的教学体系,培养当代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希望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结构大赛办成我校一项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使之成为我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题目承受运动载荷的不对称双跨桥梁结构模型设计。

三、作品要求首先声明:本次竞赛着重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重在科学设计和动手能力,而非纯手工制作比赛。

因此要求:1.作品应力求有创造性,贴近实际、结构合理、制作精巧。

2.每个参赛队仅能提交一份作品,且应保证作品完整。

3.完整的作品包括以下部分:a. 结构设计计算书:包括荷载分析、内力分析、结构选型、计算简图、承载能力估算。

参赛队伍须认真编写计算书,计算书是初步筛选的重要依据。

b. 设计方案:结构图若干,包括主要构件、节点详图及材料表。

c. 桥梁结构模型(实物):要求模型制作符合设计制作要求并与计算书一致。

如修改模型,要求同时修改计算书。

作品由各参赛队命名,桥名必须健康向上,突出特点。

桥名经组委会批准后生效。

四、制作材料本届大赛的模型制作材料定为桐木、白乳胶。

组委会提供材料:白乳胶一瓶,桐木材料均为1米长,横截面尺寸(单位:mm)和数量如下:55x2 55x1 55x0.5 6x6 4x6 3x4 2x31片5片4片6根4根5根3根注:第一份材料免费。

组委会提供桐木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数据以供参考,同时组委会也鼓励选手自行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

模型制作所用材料仅限于组委会所提供的材料。

允许对所给材料进行加工、组合。

如模型中采用任何非组委会提供的材料,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赛资格。

五、加载仪器说明(参见附图)1. 模型跨越长度为300+700mm:小车上桥一侧支座中心到承台中心距离为300mm,承台中心到下桥一侧支座中心距离为700mm。

支座垫板宽40mm;中承台顶面为槽形,下沉10mm。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参赛奖作品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参赛奖作品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计算书目录1.设计背景 (3)2.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4)2.1竹皮力学性能实验 (4)2.2杆件压缩强度试验 (5)2.3竹皮材料参数 (7)2.4 3D打印材料力学参考特性 (7)3.结构选型 (7)3.1主要限制条件 (7)3.2设计过程 (8)3.3桥面 (8)3.4桥面梁 (8)3.5柱 (8)3.6节点 (9)4.构件计算及优化 (9)4.1梁的计算及优化 (10)4.2柱的计算及优化 (12)4.2.1阁构柱 (13)4.3柱位的确定 (17)4.4单个跨段整体计算 (18)5.节点设计 (20)5.1 A段柱梁连接件 (20)5.2 A段柱底连接件 (21)5.3 B段柱梁连接件 (21)5.4 B段柱底连接件 (22)6. 施工制造 (23)6.1 组杆法 (23)6.1.1 技法介绍 (23)6.1.2 注意事项 (23)6.2 组装工艺要求 (24)6.3 粘贴工艺要求 (24)1.设计背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以下简称国赛)以滇缅公路为题要求学生利用不同厚度的竹皮,使用502胶水进行粘合,制作能够快速通行小车公路桥模型。

这对参赛队员的力学分析能力、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现场制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通过竹高跷结构模型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在结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图1 模型三维示意图图2 总模型布置图2.材料力学性能测试2.1竹皮力学性能实验对模型进行精确分析的前提是对材料和构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为了确定材料和构件的力学性能,我们首先用WDW3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竹皮纸的抗拉强度,采用控制变量法,做了七组形状相同、材料厚度不同的试件,其中1、2、3号由单层0.2mm 竹皮纸制成,5、6、7号由双层0.5mm 厚的竹皮纸粘连制成,4、5号试件与1、2、3号的厚度相同,我们向其表面均匀的涂了一层502胶水,用以研究502胶水对竹皮纸的影响。

结构设计大赛桥梁计算书

结构设计大赛桥梁计算书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 蔚然水岸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赛学院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赛队员吕远、李丽平、李怡潇、赵培龙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 土木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案构思1、设计思路对于这次的设计,我们分别考虑了斜拉桥、拱桥、梁式桥和桁架桥的设计方案。

斜拉桥可以看作是小跨径的公路桥,且对刚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斜拉桥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对于用桐木强度比不上其他样式的桥来得结实;拱桥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而作用,而沿拱桥垂直方向最小主应力为零,可以很好的控制桥梁竖直方向的位移,但锁提供的支座条件较弱,且不提供水平力,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梁式桥有较好的承载弯矩的能力,也可以较好的控制使用中的变形,但桥梁的稳定性是个很大的问题,控制不了桥梁的扭转变形,因此,我们也放弃了制作梁式桥的想法;而桁架桥具有比较好的刚度,腹杆即可承拉亦可承压,同时也可以较好的控制位移用料较省,所以, 相比之下我们最后选择了桁架桥。

2、制作处理(1) 、截杆裁杆是模型制作的第一步。

经过试验我们发现,截杆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杆件,采用不同的截断方法。

对于质地较硬的杆应该用工具刀不断切磋,如同锯开;而对于较软的杆应该直接用刀刃用力按下,不宜用刀口前后切磋,易造成截面破损。

(2) 、端部加工端部加工是连接的是关键所在。

为了能很好地使杆件彼此连接,我们根据不同的连接形式,对连接处进行处理,例如,切出一个斜口,增大连接的接触面积;刻出一个小槽,类似榫卯连接等。

(3)拼接拼接是本模型制作的最大难点。

由于是杆件截面较小,接触面积不够,乳胶干燥较慢等原因,连接是较为困难的。

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加以控制,如用铁夹子对连接处加强压、用蜡线进行绑扎固定等。

对于拱圈的制作,则预先将杆件置于水中浸泡并加上预应力使其不断弯曲,并按照先前划定的拱形不断调整,直至达到理想形状。

第九届大连民族学院结构设计大赛题目说明书(最新版)2014-4-12

第九届大连民族学院结构设计大赛题目说明书(最新版)2014-4-12

第九届大连民族学院结构设计大赛题目说明一.竞赛题目“附着式”塔吊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二.竞赛内容竞赛内容,也即竞赛评分范围如下:①模型设计说明书②结构选型与制作③现场答辩表现④现场加载试验三.竞赛要求1.理论方案要求(1)理论方案应包括: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对方案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及其他有特色方面的说明;方案图应包括结构整体布置图、主要构件详图和方案效果图;计算书应包括结构选型、计算简图、荷载分析、内力分析、承载能力估算等。

(2)理论方案封面必须注明作品名称、参赛队员姓名、指导老师;正文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的顺序编排。

(3)理论方案要求用A4纸打印,于规定时间内交到竞赛组委会,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

2.设计制作要求(1)模型制作材料模型制作材料为组委会统一提供的230克巴西白卡纸、铅发丝线和白胶。

任一参赛队不得使用组委会指定以外的其它任何材料,否则将直接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

(2)模型尺寸要求塔吊塔身与悬臂部分结构形式不限,塔身和悬臂部分的主要尺寸要求如图1所示。

要求塔身底座与悬臂部分底面间的净高为1000±5mm,塔身为等截面,不得在塔身任何部位采用细线与上部悬臂部分相连,悬臂部分宽度≤100mm,截面形式不限,但要求下表面水平,上表面悬索与横梁固定点位置不限。

由于塔身侧面需要布置附着点,因此,要求在塔身侧面标出支撑点位置,支撑点高度须在支座底面至塔身高度500±5mm,比赛时用可调节尺寸刚性卡扣连接,如图3所示。

图1 塔身及吊臂示意图(3)下部底座及侧向钢支撑尺寸塔身底部近似铰支,为防止模型底部滑动,设置固定钢板槽作为塔吊下部底座,槽内净截面尺寸为153mm×153mm,深20mm,详图如图2所示。

为了降低塔身的长细比、增加结构稳定性,在侧向设置刚性支撑附着在侧墙上,支撑距塔身底面垂直距离为375±5mm,其距离底板高度可调节,以便适应不同侧向支撑点高度。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戴洁(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摘要:文中从结构设计大赛的模型要求及比赛加载方式分析入手,提出桥梁模型的设计方案构思,选择结构方案.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受力分析。

试验证明本次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非常坚固,承受极限荷载接近于封顶值50 kg。

1桥梁模型设计1.1模型要求及加载方式分析结构设计大赛拟设计桥梁结构模型。

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尺寸要求为:桥面总长l 000 mln;桥面高不低于120 toni:桥面总宽160~180rnITl;桥面净空高度不小于200 toni:最大跨径不小于400 mm。

尺寸要求体现了桥梁设计的桥下净空和桥面净空等功能要求。

比赛加载方式为动静载结合方式,初赛要求徒手将一辆l5 kg的小车从桥头拉至最大跨的跨中位置.并在该位置停留不少于5 S 然后拉到桥部。

模型不至于失效方可进入决赛。

决赛采用跨中集中力加载方式,初始荷载为20 ,荷载增加梯度为5 k 次,封项荷载为50 。

每次加载后停留5 S。

模型不失效即加载成功。

模型不失效的标准:模型强度足够、不失去整体承载力:模型跨中挠度不超过l5 mm。

小小桥模型须承受l5~50 kg的重量,由此带来的跨中弯矩较大,承载亦不易。

但更难控制的还是弯曲变形,挠度不超出15 mln即要求模型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1.2材料分析参赛的结构模型要求采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绘图纸、棉线和乳胶。

主体材料为绘图纸.辅助材料为棉线和乳胶。

单张的绘图纸只能承受少量拉力,不能作为受弯、受压构件,即使多张绘图纸叠放具有抗弯强度.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弯刚度。

要使纸构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一种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形.作成圆形梁和圆形柱:另一种方法将纸张切片叠成一定厚度并粘在一起.作成一定高度的薄梁.可以用作桥面的抗弯构件。

但从整体结构上必须布置成纵、横梁网格系。

棉线抗拉能力强,不能受压.只能用来做受拉构件,吊(拉)桥面或捆绑节点,增强节点强度。

华工第九届结构赛理论方案说明书

华工第九届结构赛理论方案说明书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文化节之第九届“格力杯”土木结构设计大赛理论方案说明书模型名称: _ _ _ _ _参赛队伍: _ _ _ _ _专业: _ __ __ __ __参赛队员:2012 年 11 月 24 日目录一、设计说明1、方案构思2、结构选型3、结构特色二、方案设计1、模型结构图2、节点详图3、主要构建材料表三、结构设计计算1、内力分析计算2、内力计算数据表3、内力图四、承载能力估算一、设计说明1、方案构思即描述桥梁的设计设想以及语言描述理想中的桥梁的一些结构特色2、结构选型选择的桥型(如钢架桥梁、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3、结构特色设计中的桥梁的一些节点或者结构的独特之处以及实际的制作的细节处理的特点二、方案设计1、模型结构图桥梁模型的CAD结构图(三维图)以及实际模型的全面图片至少三张(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节点详图节点的设计实图3、主要构建材料表三、结构设计计算1、内力分析计算:(包括集中荷载的分析以及均布荷载的分析)内力分析计算:采用清华大学开发的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计算:其命令如下:结点,1,0,0结点,2,0,133结点,3,0,266结点,4,0,399结点,5,0,532结点,6,0,665结点,7,0,798结点,8,150,798结点,9,150,665结点,10,150,532结点,11,150,399结点,12,150,266结点,13,150,133结点,14,150,0结点支承,14,6,0,0,0,0 结点支承,1,6,0,0,0,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4,5,1,1,1,1,1,1 单元,5,6,1,1,1,1,1,1 单元,6,7,1,1,1,1,1,1 单元,7,8,1,1,0,1,1,0 单元,8,9,1,1,1,1,1,1 单元,9,10,1,1,1,1,1,1 单元,10,11,1,1,1,1,1,1 单元,11,12,1,1,1,1,1,1 单元,12,13,1,1,1,1,1,1 单元,13,14,1,1,1,1,1,1 单元,2,13,1,1,0,1,1,0 单元,3,12,1,1,0,1,1,0 单元,4,11,1,1,0,1,1,0 单元,5,10,1,1,0,1,1,0 单元,6,9,1,1,0,1,1,0单元,8,5,1,1,0,1,1,0单元,5,12,1,1,0,1,1,0单元,12,1,1,1,0,1,1,0结点荷载,7,1,37.5,-90结点荷载,8,1,37.5,-90结点荷载,8,-1,53.3,180单元材料性质,19,21,73337,249347,0,0,-1单元材料性质,1,6,165009,1353074,0,0,-1单元材料性质,8,13,165009,1353074,0,0,-1单元材料性质,7,7,73337,249347 73337,0,0,-12、内力计算数据表1)杆端内力值 ( 乘子 = 1)--------------------------------------------------------------------------------------------杆端 1 杆端 2-------------------------------------------------------------------------------------------- 单元码轴力剪力弯矩轴力剪力弯矩1 151.635281 0.43497216 -108.036567 151.635281 0.43497216 -50.18527002 151.635281 0.43107212 -50.1852700 151.635281 0.43107212 7.147321733 151.635281 -0.11215557 7.14732173 151.635281 -0.11215557 -7.769368494 151.635281 -0.11682681 -7.76936849 151.635281 -0.11682681 -23.30733375 -37.5000000 0.08843890 -23.3073337 -37.5000000 0.08843890 -11.54495976 -37.5000000 0.08680421 -11.5449597 -37.5000000 0.08680421 0.000000007 0.08680421 -0.00000000 0.00000000 0.08680421 -0.00000000 -0.000000008 -131.709245 0.08768139 0.00000000 -131.709245 0.08768139 11.66162539 -131.709245 0.08604670 11.6616253 -131.709245 0.08604670 23.105836410 -131.709245 -0.11289265 23.1058364 -131.709245 -0.11289265 8.0911134111 -131.709245 -0.11756389 8.09111341 -131.709245 -0.11756389 -7.5448846212 -319.616355 0.43599117 -7.54488462 -319.616355 0.43599117 50.441941613 -319.616355 0.43209113 50.4419416 -319.616355 0.43209113 107.91006214 0.00390004 -0.00000000 0.00000000 0.00390004 -0.00000000 -0.0000000015 0.54322768 -0.00000000 0.00000000 0.54322768 -0.00000000 -0.0000000016 0.00467124 -0.00000000 0.00000000 0.00467124 -0.00000000 -0.0000000017 0.19893935 0.00000000 -0.00000000 0.19893935 0.00000000 0.0000000018 0.00163469 -0.00000000 0.00000000 0.00163469 -0.00000000 -0.0000000019 108.155916 -0.00000000 0.00000000 108.155916 -0.00000000 -0.0000000020 -108.978819 -0.00000000 0.00000000 -108.978819 -0.00000000 -0.0000000021 106.745927 0.00000000 -0.00000000 106.745927 0.00000000 0.00000000 ----------------------------------------------------------------------------------------2)位移计算(杆端位移值乘子 = 1)--------------------------------------------------------------------------------------------杆端 1 杆端 2-------------------------------------------------------------------------------------------- 单元码 u -水平位移 v -竖直位移-转角 u -水平位移 v -竖直位移-转角1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58014133 0.12222056 -0.007776182 0.58014133 0.12222056 -0.00777618 1.81749467 0.24444112 -0.009891383 1.81749467 0.24444112 -0.00989138 3.11883116 0.36666168 -0.009921964 3.11883116 0.36666168 -0.00992196 4.52309180 0.48888224 -0.011449295 4.52309180 0.48888224 -0.01144929 6.17256998 0.45865662 -0.013162196 6.17256998 0.45865662 -0.01316219 7.97345138 0.42843099 -0.013729607 7.97345138 0.42843099 -0.00912202 7.97362892 -0.93987158 -0.009122028 7.97362892 -0.93987158 -0.01373282 6.17257332 -0.83371173 -0.013159689 6.17257332 -0.83371173 -0.01315968 4.52349870 -0.72755189 -0.0114509510 4.52349870 -0.72755189 -0.01145095 3.11884072 -0.62139205 -0.0099177011 3.11884072 -0.62139205 -0.00991770 1.81860576 -0.51523220 -0.0098908612 1.81860576 -0.51523220 -0.00989086 0.58014931 -0.25761610 -0.0077825813 0.58014931 -0.25761610 -0.00778258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14 0.58014133 0.12222056 -0.00253224 0.58014931 -0.25761610 -0.0025322415 1.81749467 0.24444112 -0.00506449 1.81860576 -0.51523220 -0.0050644916 3.11883116 0.36666168 -0.00658702 3.11884072 -0.62139205 -0.0065870217 4.52309180 0.48888224 -0.00810956 4.52349870 -0.72755189 -0.0081095618 6.17256998 0.45865662 -0.00861579 6.17257332 -0.83371173 -0.0086157919 7.97362892 -0.93987158 -0.01214030 4.52309180 0.48888224 -0.0121403020 4.52309180 0.48888224 -0.00932927 1.81860576 -0.51523220 -0.0093292721 1.81860576 -0.51523220 -0.00601606 0.00000000 0.00000000 -0.006016063、内力图弯矩图 剪力图1891011121314114轴力图1891011121314四、承载能力估算:在50N的冲击力作用下水平侧移不超过5cm,竖向荷载不超过150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交通大学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细则(桥梁组)
1.竞赛题目
两跨桥梁结构承载能力模型设计大赛
2.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包括:理论方案设计、结构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模型静力与动力加载试验。

3.竞赛要求
3.1参赛要求
3.1.1 参赛者为全日制在校本。

每个参赛队由3名学生组成,提倡参赛学生跨专业组
队。

每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各参赛队应独立设计、制作。

3.1.2 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作品,并给作品命名。

3.1.3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者作为自动弃权处
理。

竞赛期间不得任意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竞赛。

3.2理论方案要求
3.2.1 理论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对
方案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及其他有特色方面的说明;方案图应包括结构整
体布置图、主要构件详图和方案效果图;计算书应包括结构选型、计算简图、
荷载分析、内力分析、承载能力估算等。

3.2.2理论方案封面必须注明作品名称、参赛专业、参赛队员姓名;正文按设计说明
书、方案图和计算书的顺序编排。

3.2.3 理论方案要求用A4纸打印,一式五份于规定时间内交到竞赛组委会,逾期作
自动放弃处理。

3.3设计制作要求
3.3.1 模型制作材料
用统一发放的竹签、硫酸纸、铅发丝线(鞋底)和乳白胶,设计并制作桥梁模
型。

参赛者可根据所设计的桥梁结构体系,自行拟定桥梁名称。

模型的总重量
不超过250克,超过者不能参加承载力比赛。

3.3.2 模型尺寸要求
模型的长度不得大于1200mm,支座垫板的纵向宽度为30mm(故模型支座外
沿的实际距离以1135 mm至1215mm为宜)。

模型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垂直距
离不得超过150mm,模型宽度不小于120mm。

3.3.3 模型桥面要求
(1)模型需设置相应桥面构造,用于加载测试时的移动小车加载。

实际加载测
试时组委会将提供用于移动砝码小车车轮荷载分布的加载桥面板。

加载桥面板
由柔性塑料板制作,尺寸为:长1500mm×宽90mm×厚约1mm。

模型设计和
制作时需考虑上述加载条件。

(2)模型桥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不得超过20mm。

(3)当采用中承式或下承式结构时,模型需预留出不小于100×100mm(宽×
高)的桥面通行净空(用于移动小车加载)。

3.3.4 请参赛者注意结构支承架附图,仔细考虑支座情况(见附图1)。

模型共设置3
个支座,位于一条直线上,整个结构为两跨结构,两端支座水平中间间距为
1200mm。

三个支座均可为模型提供竖向支承,但不提供水平作用力和转动约
束。

两端支座高度和距离固定,中间支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和水平位置。

3.3.5 模型必须按要求的尺寸和位置提供悬挂集中砝码的吊点。

悬挂吊点位置在各跨
的1/2处,横向反对称布置,各吊点中心与桥轴线的距离不小于50mm,如附
图2。

在模型结构上要求吊点处需用一枚回形针与结构稳固连接后形成砝码悬
挂点,以便于砝码加载。

3.3.6 结构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

进入排名次决赛的结构,将按承载力和挠度两项指
标计算综合得分。

3.3.7 设计、制作所用材料仅限于组委会所提供的材料。

允许对所给材料进行加工、
组合。

3.3.8 进入决赛的模型设计,必须提供详细的设计计算书,并提供预估的极限承载力。

4.竞赛加载要求
4.1预赛
4.1.1 预赛时先校验模型制作(包括材料、结构尺寸、净空尺寸等)是否满足竞赛规
定的限制要求。

4.1.2 预赛时需测定参赛模型总体重量G(单位:g),并校验G数值是否满足竞赛规
定的限制要求。

4.1.3 对于满足重量要求和制作要求的结构,进行静力加载试验。

4.1.4 预赛时的静力加载为:桥面均布配载16kg,集中力加载每点为5kg。

4.1.5 计算各模型的预赛荷重比P/G,其中P取为单点集中力大小(P=5kg)。

4.1.6 按预赛荷重比对参赛模型进行排名,取设奖数量的120%参赛组进入决赛。

4.2决赛
4.2.1 决赛的加载
决赛分为两大加载步骤。

第一次加载包括:移动均布荷载加载、集中力加载、冲击加载三个工况。

第二次加载包括:集中力增载和动力加载两个工况。

参赛选手需按加载步骤和加载工况顺序进行加载试验,每通过一个工况的测定和校验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况的加载试验。

各加载步骤和加载工况的加载内容和成绩评定方法参见表1和表2说明。

第一步加载和第二步加载的试验示意参见图1和图2。

4.2.2关于挠度测定
挠度测定在第一加载步的均布荷载加载工况进行。

挠度系指模型结构加载后的最大竖向挠度δ(单位mm)。

挠度大于3cm者视为加载失败。

挠度测定的方式为:模型安装后、移动均布荷载加载前测定跨中桥面基准标高,集中力加载后测定挠度测点变形后标高,由二者差值计算竖向挠度。

表1:决赛模型第一次加载及评分系数
3
表2:决赛模型第二次加载及评定系数
4
图1: 第一次加载示意图
图2: 第二次加载示意图
4.2.3加载试验的评分
(1)决赛加载成绩总分为60分,其计算方法如下:
决赛加载成绩=挠度成绩+静载成绩+动载成绩 (4-1)
说明:
✧ 各分项成绩的计算由对应的单项评定系数与单项总分相乘得到。

✧ 各分项总分分别为:挠度6分、静载30分、动载24分。

✧ 各分项评定系数见后续说明。

(2)挠度成绩总分6分,其计算方法如下:
挠度成绩=挠度系数K1×6 (4-2)
其中,挠度系数K1的取值参见(4-3)式。

⎪⎩

⎨⎧≤>≥>=时当δ时当时当mm mm mm K 101.0 10mm 200.5 200
1i i i δδ (4-3)
说明:
✧ (4-3)式中δi 为参赛选手均布荷载工况下的挠度测定值(单位mm )。

✧ 当δi 大于20mm 而小于30mm 时,无挠度成绩,但仍可计算其它成绩。

(3)静载成绩总分为30分,其计算方法如下:
静载成绩=静载系数K2×30 (4-4)
其中,静载系数K2的取值如下:
max
i 2ββ=K (4-5)
说明:
✧ (4-5)式中:β表示模型的静载“荷重比”,β=静载集中力加载值/模型重
量。

✧ βi 为参赛选手的静载荷重比;βmax 为所有决赛选手中的最大静载荷重比。

(4)动载成绩总分24分,其计算方法如下:
动载成绩=动载系数K3×24 (4-6)
m a x
i 3γγ=K (4-7)
说明:
✧ (4-7)式中:γ表示模型的动载“荷重比”,γ=动载集中力加载值/模型重
量。

✧ γi 为参赛选手的动载荷重比;γmax 为所有决赛选手中的最大动载荷重比。

(5)综合(4-2)式~(4-7)式,决赛加载成绩可以表达为:
)4.05.0K1.10(60max
max γγ
ββi i i ⨯+⨯
+⨯⨯=决赛加载成绩 (4-8) 5. 评分规则
总分为100分,包括结构造型与体系、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叙述答辩和加载试验5
个方面。

5.1 结构造型与体系(15分)
按模型结构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评分。

5.2 理论分析(10分)
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评分。

5.3 模型制作(10分)
按模型制作工艺情况评分。

5.4 叙述答辩(5分)
按现场叙述和答辩情况,由评委当场给分。

5.5 加载试验(60分)
加载试验评分参见第4.2.3条。

加载过程中,如果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将视为加载失败,退出加载试验:
(1)模型跨中的挠度测定工况下的最大竖向位移越过规定的限值(30 mm )。

(2)因模型主要构件出现失稳,或连接破坏,或结构破坏不能继续加载。

6. 其它
(1)评分分项中第5.1条~5.3条内容均在加载前评毕。

模型尺寸及材料使用不符
合设计制作要求的,或参赛过程中有其他违规现象的将直接淘汰,不进入加载试验阶段。

(2)竞赛规则的解释权归竞赛组委会。

(3)模型加载支架参见附图示意。

说明:
(1)本图尺寸单位为mm;(2)跨径L1和L2,参赛者自定,但模型总长在1200mm 左右;(3)两端支座只提供竖向支撑,承受竖向压力和拉力荷载,但不提供水平力;(4)中间支座的位置可以挪动,高度H可以调节。

附图2 桥梁结构集中力和冲击荷载加载位置
说明:桥轴线到集中力和冲击荷载加载位置为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