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4课时 乘方(四)(课堂小测本)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能明确底数、指数、幂这几个概念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仔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设计(一)有效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1)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2)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3)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的厚度怎样计算?那么连续对折2次的厚度又怎样计算呢?连续对折3次,4次,...,30次又怎样计算呢? 依次引导学生完成三个问题。
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41页,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叫做乘方?什么叫做幂?2、 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请说出 的读法。
3、什么叫做底数?什么叫做指数?n a n a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深入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帮助各别有困难的小组分析问题,提出思考方向。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1、什么是乘方?什么叫做幂?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对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评价,板书。
2、 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请说出 的读法。
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 ,记作 ,读作“a 的n 次方”,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对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评价,板书。
3、什么是底数?什么叫做指数?在 n a 中, 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对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评价,板书。
教师补充提出问题:在教材,你还发现哪些其他的知识,请你提出来有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教师鼓励学生发现知识,对发现知识的同学所在的小组进行评价。
【精品讲义】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有理数乘方及科学计数法 第4讲

讲 义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方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即有:n a a a a n ⋅⋅⋅=个.在na 中,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要点诠释: (1)乘方与幂不同,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2)底数一定是相同的因数,当底数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 (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要点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即.要点诠释:(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首先应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2)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要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并且从高级到低级进行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三级运算;(2)在含有多重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时根据式子特点也可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顺序进行.(3)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例:(1) (-4)3 (2)(-2)4 (3)(-32)3归纳:负数的奇次指数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整数次幂都是0. 巩固练习: 1计算(-1)10 (-1)7 (-5)3 (-21)42.(1)()4-3(2)4-3(3)33⎛⎫- ⎪2⎝⎭(4)33-2(5)||322112⎛⎫⎛⎫⎛⎫-3⨯-⨯-⨯ ⎪ ⎪ ⎪32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顺序: 1. 先乘方,在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学课件:1.5.1 第1课时 乘方(共15张PPT)

.
解:(1) (-4)3=(-4)×(-4)×(-4)=-64;
(2) (-2)4=(-2)×(-2)×(-2)×(-2)=16;
(3) 2 3 3= 2 3 2 3 2 3 =2 8 7.
思考: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 整数次幂都是0.
- 1 (当n为奇数时)
(9)(-1)n=
1
(当.n为偶数时).
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 幂
n 指数
2.乘方的符号法则: 底数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零的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3.注意:
an与an 二者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方-第4课时近似数

(3)1.804≈1.8;
(4)1.804≈1.80.
归纳 (3)1.804≈1.8; (4)1.804≈1.80.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1.8 与1.80 的精确度不同,表示近似数时,不能简单地 把 1.80 后面的 0 去掉.
精确到哪一位,就是四舍五入到哪一位.
例 2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只是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 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确切地反映了实际人数, 它是一个准确数.
问题
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1)小明到图书馆借了 3 本书;
(准确数)
(2)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38.4 万千米; (近似数)
(3)数学课本的定价为 9.80 元;
(准确数)
第4课时 近似数
思考 阅读下面两个报道,你能发现它们有何区别吗? (1)“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 513 人.” (2)“约有五百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思考 阅读下面两个报道,你能发现它们有何区别吗? (1)“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 513 人.” (2)“约有五百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试着归纳出确 定精确度的方法.
(4)4.7× 105.
解:(1)精确到0.01(或精确到百分位); (2)精确到0.000 1(或精确到万分位); (3)精确到百位; (4)精确到万位.
归纳
确定精确度的方法 1.确定一个数的精确度数,只看最末尾的数 字在哪个数位上,即可确定精确度. 2.在确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或有计数单 位的数的精确度时,先把它还原成一般数,再看原 数的最后一位在哪个数位上,即可确定精确度.
近似数
近似数的定义 取近似数的方法 精确度的定义 确定精确度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乘方

示例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1.5.1 乘方
栏目索引
1.5.1 乘方
(2)-32×(-3)3-(-2)3÷2
=32×33+23÷2=9×27+8÷2=243+4=247.
(3) 12
1
2 3
7 4
×(-6)2= 12
5 3
7 4
× 36
= 1 ×36- 5×36+ ×736=18-60+63=21.
2
3
4
(4)-22+[18-(-3)×(-2)4]÷6
栏目索引
3.an,-an及(-a)n的区别与联系
an
-an
(-a)n
相同点
指数都是n
不同点 意义不同
n个a相乘的积
n个a相乘的积的相反数
n个-a相乘的积
底数不同
a
a
-a
联系
n为奇数
-an=(-a)n,且-an,(-a)n都与an互为相反数(a≠0)
n为偶数
an=(-a)n,且an,(-a)n都与-an互为相反数(a≠0)
(2)-42-3×22×
1 3
1÷
1
1 3
=-16-3×4× 23× =34-16-6=-22.
点拨 对于乘方运算,要注意幂的符号,注意区分负数乘方与正数乘方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一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例1 计算: (1)2×(-3)3-4×(-3)+15;
(2)(-2)3+(-3)×[(-4)2+2]-(-3)2÷(-2).
解:(1)原式=2×(-27)-(-12)+15 =-54+12+15 =-27
(2)原式=-8+(-3)×(16+2)-9÷(-2)
=-8+(-3)×18-(-4.5) =-8-54+4.5 =-57.5
= -4 -1
= -5
例2
计算:
(3)2
2 3
(
5 9
)
解法一:
解法二:
点拨:在运算过程中, 巧用运算律,可简化计
算
解:原式=
9 (
11 9
)
= -11
解:
原式=
9 (
2 3
)
9
(
5 9
)
=-6+(-5)
=-11
讨论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 更好呢?
例3 观察下面三行数: -2, 4, -8, 16, -32, 64,…;① 0, 6, -6, 18, -30, 66,…;② -1, 2, -4, 8, -16, 32,…. ③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解:(3)每行数中的第10个数的和是
当堂练习
B
D -25
C B
5、计算
( 5)2 (0.6 1 4 2 1 ) ( 3 )
6
5 10
10
( 3 )3 (0.6) 2 ( 4 ) 2 1.53 23 ( 2)3
2
5
3
( 5)2 (0.6 1 4 2 1 ) ( 3 )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1章 有理数 1.5.1 乘方

快乐预习感知
1.求n个 相同因数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 做 幂 .在an中,a叫做 底数 ,n叫做 指数 .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 ; 负数的 奇次幂 是 负数 ,负数的 偶次幂 是 正数 .
3.下列关于 -3 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3是底数,4是指数,12是幂 B.-3是底数,4是指数,-12是幂 C.3是底数,4是指数,81是幂 D.-3是底数,4是指数,81是幂
是
.
解析:在数组中其相邻的数字之间依次扩大相同的倍数时,可用
乘方来探索其中的规律.探索规律时,常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考
虑.如从这组数的符号看,正负交替出现;从绝对值上看,这组数可写
成:30,31,32,33,34,35,….因此第2 021个数是32 021-1.32=3×2
C.
-
1 2
3=-12
×
1 2
×
1 2
D.23=32
快乐预习感知
3.-95表示( C )
A.5个-9相乘
B.9个-5相乘
C.5个9相乘的相反数
D.5个9相乘
4.
-
2 3
5
的底数为
-23
,指数为 5 .
快乐预习感知
5.计算:(1)-13-[1-(1-0.5×43)];
(2)(-2)2-(-1)3×
1 2
-
1 3
÷ 16.
解: (1)-13-[1-(1-0.5×43)] =-1-[1-(1-0.5×64)]
=-1-[1-(1-32)]=-1-(1+31)
=-1-32=-33.
(2)(-2)2-(-1)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
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奠定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这是因为:(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法分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展开教学.三、学法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兴趣.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遵循“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的原则,依据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300.12.
解:(1)2 730=2.73×103. (2)7 531 000=7.531×106. (3)-8 300.12=-8.30 012×103.
h
4
课堂小测本
核心知识当堂测
1. (10分)2.30万是精确到( C )
A. 百分位
B. 十分位
C. 百位
D. 千位
2. (10分)下面所列四个数据中,是精确数的是( D )
A. 小明的身高1.55 m B. 小明的体重38 kg
C. 小明家离校1.5 km D. 小明班里有23名女生
h
5
课堂小测本
3. (10分)用四舍五入法对0.798 2取近似值,精确到
百分位,正确的是( C ) A. 0.8 B. 0.79 C. 0.80
D. 0.790
4. (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0.720精确到百分位 B. 5.078×104精确到千分位 C. 36万精确到个位 D. 2.90×105精确到千位
h
2
课堂小测本
4. (10分)计算:
(1)(-3.5)-2=___-5_._5___;
(2)8-(9-10)=___9_____;
(3)
=___-1_0____;
(4)-9-(___-9___)=0.
h
3
课堂小测本
5. (10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2 730;
(2)7 531 000;
5. (10分)4.249 70≈___4_.2_5___(精确到百分位);近似
数6.34万精确到__百___位. h
6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4课时 近似数
h
1
课堂小测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易错核心知识循环练
1. (10分)最大的负整数是( C )
A. 0
B. 1
C. -1
D. 不存在
2. (10分)如果 =a,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C )
A. a>0
B. a<0
C. a≥0
D. a≤0
3. (10分)若a,b是互为倒数,则2ab-5=__-_3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