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安全心得体会9篇)
习惯性违章心得

作为一个守法公民,我认为应该积极参与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呼吁家一起遵守法律法规。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违章行为的监督,加大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
通过这次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危害和原因,并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我将积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宣传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导致习惯性违章的原因
我深刻认识到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形成离不开自己的任性和自私。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反映了我对法律法规的不尊重和对社会公德的忽视。习惯性违章不是一时兴起的行为,而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惯,它隐藏着严重的风险和危害。
三、改变习惯性违章的决心
深刻反思之后,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我意识到,只有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观念,才能彻底摆脱习惯性违章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决心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自身做起,努力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做一个守法公民。
习惯性违章心得
在我生活和工作中,因为习惯性违章给自己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深感反思。通过反思和总结,我认识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一、违章行为的危害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它不仅破坏了社会秩序,也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比如,我曾因为习惯性闯红灯而差点发生了交通事故,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和警示。同时,违章行为也会影响社会公德,使得整个社会风气变得更加恶劣。
四、规章制度和自我约束
为了避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我意识到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同时,通过自我约束,约束自己的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行为,做到言行一致。
反习惯性违章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反习惯性违章学习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反习惯性违章学习体会反习惯性违章旨在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可一些员工认为“反违章是安监部门和领导的事情”,与自己不相干,对之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也有部分员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管好自己就可以了。
还有员工觉得,领导又没有授权,不太好意思反“他人的违章”,于是对眼皮底下的违章视而不见。
事实上,反违章人人有责,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
反违章是员工收入增加的前提。
安全就是效益。
如果违章屡禁不止,企业事故频发,经济效益上不去,员工个人收入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反之,企业连续安全生产,损失减小了,经济效益就会提高,员工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反违章是保障自己不受伤害。
一个人生存的首要前提就是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他人的违章却能对自己构成伤害。
电力的特殊性和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员工时刻都在与安全打交道,因此,不仅自己不违章,还要随时注意同事是否违章,是否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随时做好不被同事伤害的准备。
反违章是保障同事生命健康。
保护同事的安全是义不容辞的一种责任。
如果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工作失误伤害了同事,自己定会抱憾终生。
因此,工作中,要特别要注意危险源辨识,随时注意自己的工作是否危及同事的安全。
同时要多留意观察周边的安全情况,时刻提醒同事,发现“三违”行为要敢于及时制止,不能碍于情面说不出口,不能有“只管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念头。
反违章是遵守安规的体现。
安全生产,成于众人之力,毁于一人之手,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
安全生产是全局性(来源)的工作,所以反违章必须人人参与、人人为之负责。
安全规程就明确规定:工作班成员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和现场安全措施,互相关心施工安全,并监督本规程和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
可见,对于习惯性违章,每个员工都有权监督、制止。
看见习惯性违章行为不劝说、不制止,本身就是一种习惯性违章的体现。
第二篇:反违章要反习惯性违章反违章要反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作业,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
加强安全管理避免习惯性违章(三篇)

加强安全管理避免习惯性违章违章,就是违反规章制度,轻则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重则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看惯了、说惯了、做惯了的,甚至想当然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或现象。
它是一种习以为常、不当回事,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认真执行的错误行为。
虽然有时习惯性违章没有造成影响或后果,但是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很严重的事故。
在现实中,习惯性违章往往更不易引起人们重视,但往往事故发生就是由这些习惯性违章造成的。
所以长期以来,各级单位都把反违章,特别是反习惯性违章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1习惯性违章的形成原因1.1盲目无知的违章违章者盲目自大,没有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对相关专业知识缺乏。
在工作中,自己已经违章,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工作盲目,骄傲自大,没有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
1.2麻痹大意的违章违章者在工作中不仔细认真,粗心大意,没有认真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工作马虎,心不在焉。
1.3逞强好胜的违章违章者在工作中不认真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方法不正确,有章不循,冒险蛮干,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但还是明知故犯,不愿听从别人的劝告,这样很容易造成事故。
1.4心存侥幸的违章违章者在工作中害怕麻烦,图省事,仅凭一定的工作经验,认为未发生事故,所以就在以后的工作中,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没有问题,但实际很容易出现问题,酿成事故。
1.5得过且过的违章违章者在工作中不求上进,不注意学习,没有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得过且过,混日子,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自我安全意识差,虽然有的工作没有发生问题,但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问题。
2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习惯性违章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在未引起事故前往往只表现出一些日常的、基本的、简单的、经常性的小事,而且往往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违章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认为想当然,认为只要完成工作,采取什么方式无所谓,对于习惯性违章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工作中害怕麻烦,图省事。
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5篇材料]
![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5cfd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4.png)
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5篇材料]第一篇: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习惯性违章,是指生产工作中习以为常的、违反《安全生产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由甲及乙,侥幸变“经验”,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案例:据资料显示,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其中,78%的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再次表明:习惯性违章已经成为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
找出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制定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势必成为防范电力生产事故的首要任务。
一、习惯性违章的根源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无票作业,无监护作业,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但归根到底是思想意识、监督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淡薄是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
在施工现场,员工作为生产活动的主体,他(她)的思想意识、心理因素无时不刻影响着工作的方式、方法。
即:思想违章通过行为违章表现出来。
违章操作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该投机时就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职工进入工作场地后,工作雷厉风行,简单粗暴,认为自己有一定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听别人的劝告,这种思想上的违章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
明知故犯的思想,这一类员工曲解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信奉“胆小不得将军做”、“只要敢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理念,把违章行为当成个人英雄主义。
他们的从业时间较长,现场“违章”工作经验丰富,且在各类安全学习中,安全规程讲得头头是道,只是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自己行为违章,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
因此,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老员工是这类思想泛滥的“重灾区”。
盲目无知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三种人”身上,即临时工、青年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安全心得体会9篇19页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纵观近年来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而其中,78%的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因此说,习惯性违章是酿成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
那么,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防范呢?我根据近年来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几点心得。
1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习惯性违章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规定的行为。
其成因和危害表现大致有以下6种。
1.1 不知不觉地违章员工对每项工作程序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就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
由于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知之甚少,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大。
1.2 盲目蛮干的违章员工往往工作雷厉风行,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拘小节,在心理上视小心谨慎为婆婆妈妈,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能听进别人的劝告,这种违章不出事故就混过去了,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是大事故。
1.3 麻痹大意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对工作不认真,马马虎虎,心不在焉,需要经常给他敲警钟,工作时总是需要有人在一边提醒,不安全因素始终围绕在这种人的身边转,时刻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1.4 得过且过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发现安全工器具有问题,也不及时更换或修理,自保意识差,把生命的保护措施交给别人,一旦放松管理,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1.5 心存侥幸的违章员工在过去的工作中偶而发生过违章,但都没有出过事,便认为这样干也不会发生事故,一旦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
1.6 贪图安逸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不求上进,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一旦遇到紧急任务,就仓促上阵不顾安全。
这种人在大型工作时随着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自己单独工作哪怕从事简单的工作时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2 习惯性违章的防范措施我认为,要杜绝习惯性违章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提高人员的素质,如果人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树立“安全光荣,违章可耻”的良好风尚,就会有效地控制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反习惯性违章范文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反习惯性违章范文安全是人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安全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由于某些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存在,安全意识的不断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消除习惯性违章行为。
一、了解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危害习惯性违章行为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习惯性地违反安全规定和规章制度。
这种行为可能带来诸多危害,首先,它会破坏社会的公共秩序和规则,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其次,习惯性违章行为容易造成事故和伤害,给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最后,习惯性违章行为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更多的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二、分析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形成背后往往有一定的原因。
首先,缺乏安全意识是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关键原因。
一些人缺乏对安全的重视,忽视安全规定的存在和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习惯性违章行为。
其次,不良的社会环境也是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催化剂。
一些人生活在贫困、恶劣的环境中,缺乏安全教育和正确的安全观念,容易陷入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怪圈。
三、加强安全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是消除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关键。
首先,安全思想教育能够提高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人们养成遵守安全规定的好习惯。
其次,安全思想教育能够增强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加强安全思想教育能够培养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行为规范。
四、加强安全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消除习惯性违章行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学校应当把安全思想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中,通过组织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相关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其次,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应对能力。
此外,家庭也是加强安全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当与孩子一起学习安全知识,加强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大全5篇)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大全5篇)第一篇: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取巧心理取巧心理或称惰性心理、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a.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和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逐利心理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4)偷懒心理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
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习惯性违章心得体会

习惯性违章心得体会引言违章行为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时有发生,而习惯性违章更加令人堪忧。
习惯性违章不仅会给自己造成危害,还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和安全隐患。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并努力改正我们的不良习惯。
本文将从个人经验出发,结合相关数据和统计分析,探讨习惯性违章的心得体会,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习惯性违章行为不仅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也会导致道路交通秩序的紊乱。
比如,经常闯红灯的人容易导致交通堵塞和事故发生;不使用转向灯的人会使其他车辆无法预判自己的动向,容易引发追尾事故。
此外,习惯性违章行为还会对自身造成伤害,或者给其他人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例如,超速行驶容易导致车辆失控,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疲劳驾驶会增加事故的风险,不仅可能伤及自己,还会危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习惯性违章不仅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还会对违章者的信用造成重大影响。
一旦被交警抓到习惯性违章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罚款、扣分和行车记录等处罚。
这些不良记录将会长期留存在各种机构的数据库中,给自己未来的出行和生活带来隐患。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习惯性违章往往有一定的原因和背景。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常见原因:马虎大意马虎大意是导致习惯性违章的常见原因之一。
有些人在平时对交通规则和法规不够重视,或者是由于驾龄较长而产生驾驶过于惯性的习惯,导致忽视了一些细节,从而经常违反交通规则。
例如,经常忘记系安全带、不按规定系好儿童座椅等。
时间紧迫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使人们对时间有着更高的追求。
有些人为了节省时间,不惜违章行驶。
比如,超速行驶以赶上约定的会议时间,或者闯红灯以避免被堵在红灯前。
心态和行为倾向个人的心态和行为倾向也会影响是否习惯性违章。
有些人天性急躁,容易冲动和冒险,因此经常超速行驶、抢道等;有些人行为懒散,不愿意耐心等待,所以经常闯红灯或者不礼让行人等。
改正习惯性违章的建议习惯性违章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正,以下是一些改正习惯性违章的建议: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是改正习惯性违章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纵观近年来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而其中,78%的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因此说,习惯性违章是酿成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
那么,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防范呢?我根据近年来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几点心得。
1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习惯性违章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规定的行为。
其成因和危害表现大致有以下6种。
1.1 不知不觉地违章员工对每项工作程序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就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
由于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知之甚少,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大。
1.2 盲目蛮干的违章员工往往工作雷厉风行,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拘小节,在心理上视小心谨慎为婆婆妈妈,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能听进别人的劝告,这种违章不出事故就混过去了,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是大事故。
1.3 麻痹大意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对工作不认真,马马虎虎,心不在焉,需要经常给他敲警钟,工作时总是需要有人在一边提醒,不安全因素始终围绕在这种人的身边转,时刻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1.4 得过且过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发现安全工器具有问题,也不及时更换或修理,自保意识差,把生命的保护措施交给别人,一旦放松管理,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1.5 心存侥幸的违章员工在过去的工作中偶而发生过违章,但都没有出过事,便认为这样干也不会发生事故,一旦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
1.6 贪图安逸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不求上进,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一旦遇到紧急任务,就仓促上阵不顾安全。
这种人在大型工作时随着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自己单独工作哪怕从事简单的工作时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2 习惯性违章的防范措施我认为,要杜绝习惯性违章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提高人员的素质,如果人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树立“安全光荣,违章可耻”的良好风尚,就会有效地控制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具体做法为:一是公司管理人员、生产管理部门、直接作业人员要深刻领会《安全生产法》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按照法律的要求,认真履行法定的职责。
二是开展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加强并落实各岗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培训,要经常进行反事故演习,通过反复的、大量的、规范化、标准化、形象化的作业训练,养成遵章作业的习惯,培养一支作风优良的作业队伍,达到杜绝习惯性违章和提高预防发生事故的能力。
三是加强基层班组的安全管理,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大量的工作都要班组去落实,这就要有1名合格的带头人。
如果能做到班组无违章,企业就会无事故或减少事故。
四是强化安全监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发挥“三、四级安全网”的作用,坚持浇根固本,警钟长鸣。
加强检修、操作、施工现场的控制和安全检查。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打击习惯性违章处罚办法,发现违章违制及时制止和处罚,把事故隐患提前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从我们自己一点一滴做起……正确认识和预防习惯性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在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
许多优秀的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已对习惯性违章作业和习惯性违章操作进行了深刻阐述,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办法。
通过“3.6”事故的原因对习惯性违章指挥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以使大家共同来预防这类违章行为。
1 习惯性违章指挥的几种表现习惯性违章指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不主动学习安全规程,行为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
有的决策者在决策时对安全问题根本不予考虑或只是形式上的简单考虑,这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
有的决策者在决策时也考虑安全,但对于怎样决策才安全,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等却是一片茫然,这是安全知识不足的表现;(2) 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冒险指挥。
违章指挥所引发的事故中,有些是行为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包括生产经营指标、施工质量、工作进度等),不顾安全而强行抢工抢时抢任务造成的;(3) 不参加生产中的安全活动。
有些决策者总以各种借口来拒绝参加单位的各种安全活动,即使参加了也心不在焉,在活动中忙于干与活动无关的事;(4) 不能正确对待安全方面的批评。
有的决策者在安全问题上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是一方领导,说了做了就作数,各级安监人员的安全建议和批评是故意给自己难堪。
2 习惯性违章指挥的特点和危害与习惯性违章作业和违章操作相比,习惯性违章指挥具有较明显的特点和危害:(1) 普遍性。
习惯性违章指挥现象相当普遍,只是不同的违章者所处的违章环境差异很大、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如,有的是在会议室,有的是在作业(或操作)现场,有的表现在安全措施上,有的表现在文件、制度上;(2) 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习惯性违章指挥的行为人所处的地位特殊(有的是领导,有的是技术能手),其违章行为不容易被人们及时识破。
许多由习惯性违章指挥所引发的事故一般要有一个过程才会表现出来,才能被人们认识清楚;(3)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行为人在进行违章指挥时,就已经将这种违章行为在他人(主要是其下级)面前进行了传播。
由于违章指挥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受其指挥的人便上行下效,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违章、继续传播;(4) 制止难度较大。
由于大多数习惯性违章指挥的行为人拥有一定的职务,有的还是安监人员的上级,这使很多安监人员不愿制止、不敢制止甚至不能制止。
3 如何预防和制止习惯性违章指挥只有对习惯性违章指挥有了清醒的认识,才能主动预防和制止。
通过对习惯性违章指挥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预防和制止:(1) 决策人员要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
决策人员要主动将自己置于安全监督之中,勇于承认错误,摒弃“刑不上大夫”的恶习,主动认罚。
只有早发现,早纠正,才不至于继续犯错误,也就不会出现自己终身追悔莫及的行为发生。
这样做既能预防和制止自己的违章行为,也是用实际行动对员工进行垂范表率和安全教育,有利于整个单位的安全生产。
决策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决策人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是反对和制止习惯性违章指挥的关键;(2) 强化监管体制,提高对违章指挥进行处罚的透明度。
对习惯性违章指挥进行处罚,其影响力远大于对违章作业(操作)进行的处罚。
对于违章作业(操作),各单位都能按规定进行处罚、纠正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公告,对于习惯性违章指挥,也要敢于进行处罚,这对加强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对习惯性违章指挥可实行匿名举报制和有奖举报制等;(3)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
很多决策人员的学习劲头是足的,但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管理知识和专业业务知识,而对安全知识学习得相对少,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学习、从哪里学习安全知识。
只有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最好是企业将安全知识学习进行制度化),才能在决策指挥时做到“我不仅要安全,我也能安全”;(4) 决策人在工作中应处理好电力安全生产中效益和安全的关系,要明白效益虽然是目标,但安全更是前提。
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习惯性违章,是指生产工作中习以为常的、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由甲及乙,侥幸变“经验”,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据资料显示,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其中,78%的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再次表明:习惯性违章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
一、习惯性违章的根源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无票作业,无监护作业,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但归根到底是思想意识、监督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淡薄是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
在电力施工现场,员工作为生产活动的主体,他(她)的思想意识、心理因素无时不刻影响着工作的方式、方法。
即:思想违章通过行为违章表现出来。
心存侥幸的思想。
违章操作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该投机时就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急功近利的思想。
一些职工进入工作场地后,工作雷厉风行,简单粗暴,认为自己有一定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听别人的劝告,这种思想上的违章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
调查样本中,认为此类思想占思想违章总数的26%。
明知故犯的思想。
这一类员工曲解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信奉“胆小不得将军做”、“只要敢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理念,把违章行为当成个人英雄主义。
他们的从业时间较长,现场“违章”工作经验丰富,且在各类安全学习中,安全规程讲得头头是道,只是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自己行为违章,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
因此,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老员工是这类思想泛滥的“重灾区”。
盲目无知的思想。
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三种人”身上,即临时工、青年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
这些人做事急躁,风风火火,且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得不够全面,缺乏经验,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违章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在生产过程中,被发现违章后,往往都不知道自己违章在什么地方。
在这种心理影响下造成的违章,以作业性违章较多。
总的来说,上述四种不良思想极易导致习惯性违章,所以生产现场无违章不仅仅是行为上不违章,而且要杜绝思想违章。
一旦思想上出现违章苗头,就会通过行为上表现出来。
(二)管理“盲点”导致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企业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系统设备的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员工个人的安全管理却存在“盲点”。
杜绝违章的最大困难就是习惯性违章具有反复性,为什么习惯性违章现象总是死灰复燃、屡禁不止?原因就是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切中习惯性违章的要害。
有些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严重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为长期良好的安全形势不会出问题,松懈了安全教育,以致安全管理层层衰减,层层粗化。
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不细致的现象,有时迫于人情,对应严格考核的违章行为“一放了之”,甚至导致对习惯性违章视而不见,埋下事故隐患。
加强工作现场的安全考核,了解现场安全动态,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安全管理举措,对习惯性违章起着威慑和震撼作用。
二、习惯性违章的特性习惯性违章能够长期在施工作业现场蔓延滋生,原因就是它具有顽固性、潜在性、感染性、排他性等特性,这些特性的存在决定了这一危害安全的恶习难以根除。
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是由一定的心理支配的,是一种习惯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多发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