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项目设计【开题报告】

图书馆项目设计【开题报告】
图书馆项目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建筑学

图书馆项目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图书馆建筑的人文关怀”无疑是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的重要课题。而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无论是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其规划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是否适应服务的新开拓与具体图书馆新的管理营运模式。

近年新建成的图书馆建筑,既有很好地体现了服务管理新理念的,也有不少与服务管理脱节的。总结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无疑对于规划建设新馆舍有现实意义,结合参观考察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建筑,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以“图书馆建筑的人文关怀”及“图书馆服务管理与建筑的新格局”为主题,显然具有现实针对性。希冀在这样的主题下,通过专家报告、实地参观、论文交流和文化考察,共同探索图书馆服务与建筑的新理念,传播新经验,探讨新模式,形成新格局,从而有助于图书馆建设,有助于读者利用及更好地发挥效益。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科学合理地运用“三统一”模数化设计方法。

(2)模块式图书馆建筑设计。

(3)建筑设计如何适应时代信息需要。

(4)“以人为本”对图书馆建筑的要求。

(5)和国际接轨,多采用无障碍设计。

(6)绿色性。

三、研究技术路线:

1、科学合理地运用“三统一”模数化设计方法

近十几年来,在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三统一”模数化设计方法日益普遍,似乎已成为不言而喻的规律,并且有不少采用“三统一”方法设计的图书馆建筑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此设计虽有很大的空间使用灵活性,但是,这种灵活是以部分空间的浪费和结构的浪费为代价换来的,追求绝对的灵活性,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不可能。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的图书馆内部空间可划分为 4 个大的区域:1) 日常管理和活动区域;2) 收藏印本信息资源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区域;3) 存储数字化信息资源并面向网络提供服务的区域;4) 为人们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包括馆

藏数字化信息资源) 提供终端设施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对层高、柱网、荷载及周围环境要求不一,收藏印本信息资源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区域,对荷载有较高的要求;公共活动区因其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需要较强的独立性,便于独立开放而不干扰其他功能区。各高校图书馆应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需要分区设计层高、柱网、荷载,追求适合自己的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2、模块式图书馆建筑设计

模数式设计荷载取值高,造价较高;进深较大,室内大空间显得单调和枯燥;由于全人工采光,通风的能源消耗过大,立面形式和建筑造型也显得单调和缺乏人情味,这些都是模数式图书馆问世之初暴露出来的问题。尽管它在国外发展较好,然而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不影响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对图书馆功能空间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节约基本建设投资,提升图书馆建筑的艺术形象,必要时可在局部一些次要的部位突破模数式设计,提出“模块式设计”。在结构设计上,提倡灵活的统一原则,进一步发展“三统一”原则,结构柱网不要求绝对统一,根据需要可以统一主体柱网,但其他不适应统一柱网的功能空间可独立于主体柱网之外单独设计。柱网的开间与进深也可以采用不同尺寸。在荷载设计上,主要藏阅空间均按开架阅览室荷载设计,而基本书库及办公业务用房等可以尽量限定其区域,从而允许其荷载值比主要藏阅区的荷载值有所增减,以免为了过分追求“三统一”而导致荷载取值偏高,造成浪费。建筑主体各层层高应该尽量统一,以给将来的灵活使用、调整留下余地。

3、建筑设计如何适应时代信息需要

信息时代对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现代化设备对于技术用房的需要上。因此,应充分考虑现代技术用房的设计规划。现代科学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渗透日益强烈,因此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管理系统、声像服务系统、缩微服务系统等用房的合理布局,并尽可能有超前的设计意识,留有发展的余地,并相应充分考虑现代技术用房。相应地,在综合布线上至少要预先铺设7 条不同功能的线路通达全馆各部室,即照明线路、动力线路、通信线路、计算机线路、温控线路、火灾监测线路、备用线路等。要设置完善的防灾安全系统。在防盗方面可以设置报警和中心监控系统。在防火方面要设置自动报警与灭火控制系统等。比如,可在图书馆各层书库、电梯的出入口设防火门,一些大的流通空间在适当的位置设防火卷帘,遇到火警能自动落下,起到防火分割作用。4、“以人为本”对图书馆建筑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得到了高度的认同和广泛的应用。反映在大学图书馆建筑上,除了考虑建筑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外,还必须重视图书馆建筑所处的

位置、外观造型、内部通风、采光照明、色调色彩、家具设备配置、馆内绿化甚至厕所位置等与人有关的各个方面。使读者能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产生和谐舒适的感觉,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愿意把自己融入到大学图书馆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来。还要考虑大学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如果在大学图书馆内只设置员工的工作场所而不考虑员工的休息场所、更衣室等,不仅会让员工感到非常不方便,而且还会由于工作场所与读者使用场所较大的反差而使员工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抑。

5、和国际接轨,多采用无障碍设计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文明的阵地,要先考虑到这种特殊的服务。无障碍设计作为现代公共建筑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所谓无障碍设计就是在建筑的设计中要注重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照顾。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 》第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随着对高考条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来到大学校园学习,就是当前学校读者群中,也有很大数量的身残志坚的读者。如何保证这些读者能公平的享用图书馆,就要保证在图书馆的设计建造中有无障碍设计。这也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

6、绿色性

1) 图书馆周围环境的绿化。图书馆不应该是孤立的钢筋水泥的建筑,它必须重视周围环境的绿化建设,让周围环境最大限度地美化图书馆、烘托图书馆、服务图书馆。这就要求在图书馆周围大力植树、种草、栽花,形成大面积的绿化带,让读者无论是走近图书馆还是在图书馆内阅读学习,都有一种清新、宁静、舒服的感觉。2) 图书馆内布置的绿色性。图书馆内到处都是白白的墙壁、密密的书架、层层的藏书、台台的电子设备,极易给读者造成视觉单一、厌倦的感觉。为了尽可能方便、舒适读者,我们可以在图书馆内布置一些绿色植物、挂一些创意图画。3) 图书馆的节能性。一方面图书馆是单单依靠学校行政拨款的“清水衙门”,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耗能大户,每年的水、电、取暖费用都很大,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具有强烈的节能功能,如尽可能多的采用自然照明,减少人工照明的时间;尽可能多的采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及排气扇的使用时间;尽可能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等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暑假(2010-7-26至2010-9-1):

联系毕业设计单位,选择毕业设计方向;完成外文文献翻译(按老师指定的内容翻

译);

2、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2010-9-8至2011-1-07):

(1)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2)完成设计院实习任务并提交成果(详见设计院实习任务书);

(3)方案设计初稿

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2010-2-26至2010-5-31):

第一至四周(2011-2-18至2011-3-20):

(1)毕业实习(两周,完成3000字论文,详见毕业实习任务书)

(2)完成方案设计主要平面

(3)完成方案总平面图设计

第五至九周(2011-3-21至2011-4-24):

(1)细化确定总平面图

(2)细化确定各层平面图;

(3)完成立面图、剖面图及各项分析图;

(4)撰写中、英文说明,总说明

第十至十三周(2011-4-25至2011-5-22):

(1)检查、修改整理“毕业设计正文”按上述各方向完成的内容依次装订

(2)答辩前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2、《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

3、《高等学校图书馆设计图集》书籍作者: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学会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图书出版社:东南大学, 出版时间:2009-06-17;

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6、《建筑巨匠—百图书馆》作者:贝斯出版有限公司陈晋略,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7、《快速建筑设计资料集》(上,中,下)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

8、《公共建筑设计系列-图书馆建筑》(江西科技技术出版社);

9、《世界建筑》, 《建筑学报》等有关期刊

10.《现代图书馆建筑》作者:迈克尔。J。克罗斯比,出版社;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

日期:2005年一月

11、《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鲍家声编)中国工业出版社2002-01-01

12、当地各项技术规定

1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7集)

14、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15、《世界建筑造型与平面设计典例大观》文化建筑类。作者:杨韵均。出版社:成都大学科技出版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