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双数:2、4、6、8、10......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和(0)个一;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工,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2个2个的数: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正数、倒数或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5个5个的数:0 5 10 15 20((正数、倒数都要会)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

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研究和努力。

下面给大家提供了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新人教版)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理解“上”和“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来理解:“上”是指高处的物体,“下”是指低处的物体。

2.见面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知左右。

根据你左手和右手的位置来确定左侧和右侧。

右手边是右,左手边是左。

重要: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对1-5和加减法的理解一、1--5的认识1、1—5每个数字的含义:每个数字可以代表不同物体的数量。

几个对象由几个。

2、1—5各数的数序从后面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gt;”表示,即3&gt;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lt;”表示,即3&lt;4,读作3小于4。

2.在填写“”或“”时,开口为大数,尖角为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
一年级 数学
(上册)(人教版)
知识点 梳理
内容
一、位置 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五、认识钟表 六、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认识图形
四、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单元 位置
位置
分清前后左右上下 设计路线 (从A-B的路线进行表述)
第二单元 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认识并会读写1、2、3、4、5, 比较大小:(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2)从多少理解大小 2、会排名 3、理解分与合 4、加法 5、减法 6、认识0 7、0的加减
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利用立体图形组合新的立方体
第四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法
6-10的认识和加法
1、读写6、7、8、9、10 2、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连加 4、连减 5、加减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 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1、认识时针和分针 2、看图读时间 3、看时间画时针和分针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1、借数进行进位加法 2、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谢谢您的欣赏
Hale Waihona Puke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加法
1.认识加法符号“+”。

2.认识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3.学会用图形表示加法。

4.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5.认识零的概念。

二、减法
1.认识减法符号“-”。

2.认识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差。

3.学会用图形表示减法。

4.掌握简单的减法口算。

三、心算
1.进行简单的心算。

2.利用补数进行心算。

四、数的比较
1.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

2.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五、整十数
1.认识整十数的概念。

2.掌握整十数的读法和写法。

3.学会用整十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六、整百数
1.认识整百数的概念。

2.掌握整百数的读法和写法。

3.学会用整百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七、分数
1.了解分数的概念。

2.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

3.认识整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八、数的顺序
1.学会用图形进行排序。

2.掌握用数字进行排序。

3.认识正序和倒序。

九、数字排列与计算
1.认识数码卡片。

2.学会用数码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

十、时间与钟表
1.认识钟表的概念。

2.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3.学会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4.学会用钟表表示简单的时间差。

以上为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的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
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 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 的认识
1、1—5 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 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 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 =”表示,即3=3,读作3 等于
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 >”表示,即3>2,读作3 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2、填“ >”或“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 1 开始
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
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 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 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 为止。

例如:5 的组成有1 和4,2 和3,3 和2,4 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 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 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
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9-0=9 、4-4=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 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 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 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 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 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 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 的加减法
1、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
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11-20 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 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
3、1
4、1
5、1
6、1
7、1
8、1
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
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 个十组成的。

如:1 个十和5 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 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 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 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 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
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 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 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 个数,分针和时针。

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 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如:8 时或8:00。

【第八单元: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 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 加几时,把9凑成10 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 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 加几的计算方法:
(1)点数;
(2)接着数;
(3)凑十法。

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
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
(1)“拆大数、凑小数”。

(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