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概念分析及影响研究_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总述:近期共享经济蔚然成风,共享单车,共享办公室,共享充电器,共享篮球等等带有共享字眼的产品席卷而来。
在人们感叹科技进步使生活日益便捷同时,一些缺乏素质的行为也引发了一片争议。
从摩拜单车被人为损毁和抛掷、被占为私有,到Airbnb住房被租客粗暴对待,有人不禁以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经济我们还玩不起”一篇名为《共享单车—一面国民素质的照妖镜》的文章更是甚嚣尘上。
我们不禁疑惑,共享经济真的不配我们拥有?共享经济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共享经济?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共享经济1.何为共享经济,共享何物2.共享经济的利与弊3.共享经济需要如何发展——何为共享经济?概念(来源于百度百科)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
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
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
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
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
鼻祖罗宾蔡斯女士曾提出一个共享经济的公式: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多样的存在形式共享经济的利弊之争利:1.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过剩产能的利用让我们得以创生新的能量共享经济是利用过剩的,暂时闲置的资源,比如各种交通工具,房屋,充电器,雨伞等。
提供者能从闲置的物品中获取利益,也能享受帮助他人的乐趣;使用者能解决自己的需求,得到舒适便捷的消费体验,也不必为了一时的使用而浪费金钱。
而从群体的角度而言,共享的实现,是资源充分流动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以共享单车为例,从短途行程来说,骑单车比开车或者坐公车更加经济也更加环保,但是如果让每家每户都去买单车,单车使用率又非常的低,而且很多也不会去买。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与分析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与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共享经济模式迅速崛起,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共享经济通过平台的建设和信息的交流,实现了资源的分享和利用,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更加灵活的消费方式。
然而,这一新的经济模式所引发的消费者行为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共享经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合理的决策建议。
首先,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消费模式,共享经济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使用和享受,而非拥有。
传统经济模式中,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更关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体验。
例如,在共享单车行业中,消费者更注重骑行体验和便捷性,而非个人所有权。
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反映了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对于共享资源和社交互动的重视。
其次,共享经济模式也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共享经济模式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参与。
消费者参与共享经济的动机在于节约成本、方便快捷和体验共享的乐趣。
共享经济平台的实施引起了消费者群体的社交需求和社会认同感的增加,使得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共享经济的行列中来。
因此,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常常是受到非理性和情感驱动的,他们往往将参与共享经济作为一种信号来展示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此外,共享经济模式对消费者的社会影响力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追踪和记录消费者的行为数据,从而形成消费者个人的信用体系。
这一信用体系可以通过评价和评分来反映消费者的行为和品质,使得消费者在共享经济中的行为有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消费者的好评和高分数可以增加其在平台上获取服务的机会,而差评和低分数则可能限制他们的消费选择和权益。
因此,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更加注重个人信用和社会声誉,以使得自己在共享经济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
国外共享经济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共享经济相关理论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共享经济的出现对传统产业和经济体系带来了挑战和改变,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在共享经济的模式探讨中,涉及了平台经济、共享文化、信任建立等多个方面的议题,各国学者纷纷对共享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共享经济的兴起为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对国外共享经济相关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2.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共享资源,通过共享,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研究共享经济可以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3. 促进社会公平和文化交流。
共享经济可以拉近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距离,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共享经济,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优质的资源和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平等发展。
共享经济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2. 正文2.1 共享经济概念共享经济是一种以分享资源和利用闲置物品或服务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个人或组织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应用程序分享自己的资源或提供服务,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共享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和经济交易方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
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分享和共享,通过共享资源和服务,实现资源和效益的最优化配置。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共享经济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共享经济的发展也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国外,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
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

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探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
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拥有和使用物品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分析其优缺点、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共享经济理论共享经济,也称为分享经济,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闲置资源、服务或技能分享给他人使用,从而创造价值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其核心特点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从理论角度看,共享经济具有以下优点:1、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经济模式可以使闲置的物品、服务或技能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
2、提高效率:通过互联网平台,供需双方可以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3、促进创新:共享经济模式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然而,共享经济也存在一些缺点:1、缺乏监管:共享经济中的平台和参与者良莠不齐,可能存在监管漏洞。
2、信息安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共享经济中的参与者可能面临信息安全风险。
3、道德风险:在共享经济中,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参与者的道德水平可能受到影响。
二、共享经济的现实问题在现实中,共享经济面临着以下挑战和问题:1、信息安全:在共享经济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供需双方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例如,一些不良商家可能利用平台收集的用户信息进行不法活动。
2、道德风险:在共享经济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参与者的道德水平可能受到影响。
例如,某些房东可能违反合同规定,将房屋用于非法用途。
3、竞争压力:随着共享经济的普及,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等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来降低成本,影响了用户体验。
4、法律法规不完善:当前,针对共享经济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监管漏洞。
这使得一些不良参与者有机可乘,给整个行业带来潜在风险。
三、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共享经济在未来发展中应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完善:政府应加强对共享经济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行为。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302018.11MEC 经营战略MODERNENTERPRISECULTURE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共享经济如今在我国发展尤为迅猛,已经渗透至金融、交通、住宿、家政、餐饮等多个领域,并且还会继续深入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然而,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要想共享经济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把这些问题先解决好。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从狭义来讲,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
随着共享经济内涵的不断扩展,广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涉及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对闲置的物品进行租赁、二手转让等经济模式,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也包括对闲置资产、技能、服务进行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往往被视为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当下中国的共享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早已突破了早期闲置物品资源这一经济模式,而是将资源配置扩大到闲置资金众筹、媒体内容分享、医疗以及教育等服务,共享经济领域不断拓展,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共享经济中来,共享经济平台的收入不断提高。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同比增长47.2%。
在拉动就业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灵活就业机会,而且已经成为全球共享经济的创新者以及引领者。
三、共享经济面临的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例(一)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即单车自身问题共享单车弥补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缺陷,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缝隙”的焊接,培养了人们的绿色出行理念。
但共享单车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却往往被忽略了,应当对此引起重视。
据相关报道显示,因共享单车自身质量问题而导致交通事故的案例数不胜数,而且客户维权困难。
(二)用户信息安全问题伴随越来越多人使用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企业掌握了客户大量的身份信息、支付账号、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由此产生。
据悉新加坡共享单车Obike 日前就曾被爆料在全球范围内遭受到了黑客的入侵,从而导致大量用户信息被泄露。
共享经济的经济学解析与研究

共享经济的经济学解析与研究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新经济力量,它以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载体,利用闲置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创新、共担风险等方式,实现节约、环保、便捷、创新、分享的新型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既是数字经济的一种应用形态,又是传统经济的一种变革方向。
它在解决物质流动和信息流动中存在的不足,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效益的最大优化,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共享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共享经济创造了新的价值和利润共享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通过共享闲置资源来创造价值和利润,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企业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通过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并向用户提供了相应的服务,这些服务与传统的商品和服务不同,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服务概念。
例如,共享单车就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行方式,解决了城市出行难题;网约车则提供了一种增值服务,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出行体验;共享住宿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旅行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便宜的住宿选择。
二、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共享经济能够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
通过这些设备,企业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向用户提供服务。
传统商业模式注重资源的占有,而共享经济注重资源的分享和利用。
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和机制,打破了传统经济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错配,提高了经济效率。
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三、共享经济推动互联网经济体系的发展互联网是共享经济的重要支撑,共享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互联网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发展趋势也在不断转化。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信息和共享,互联网的扩张和发展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
互联网在共享经济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共享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也必将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未来,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融合将不可避免。
分享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政策含义_姜奇平

分享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政策含义文 | 姜奇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信息化领域咨询研究专家。
曾出版《21世纪网络生存术》、《数字时代的人与商业》等专著。
当前分享经济的实践与理论中,有一奇异偏向。
其表现是,只强调“闲置资源利用”这一含义,而对“使用而非拥有”这一本义闪烁其辞。
这不是偶然的。
同是利用(使用),闲置资源利用主要涉及资源配置;而“使用而非拥有”可能涉及利益分配。
二者分别正好是新古典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包括制度经济学)的重心,前者的切入点是客体,后者的切入点是主体。
本文着重探讨分享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即它对主体利益的影响,进一步推论,按照共享发展理念发展分享经济,对中国(而不是美国)实现利益包容应有什么样的政策指向。
一、分享经济议题设置的问题意识经济学的问题意识,按其侧重重心的不同,可以分为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两类。
前者可称为斯密问题,后者可称为李嘉图问题。
以斯密问题为出发点形成的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李嘉图问题为出发点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学(包括新、旧制度经济学)。
对分享经济来说,闲置资源利用,主要是一个斯密问题(配置问题,即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最关心的是资源如何能够实现最优配置;使用而非拥有,主要是一个李嘉图问题(利益问题,即主体与主体关系问题),最关心的则可能是谁能从分享中得到最大利益。
从利益关系角度认识分享经济,首先应回到这个问题的理论出发点,即李嘉图问题。
李嘉图认为,利益分配是政治经济学(区别于斯密)的核心问题。
劳动价值论在其古典含义中,含有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价值,而不是资源配置决定价值的意味。
在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中(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甚至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无论左右,在这一点上都相对一致。
例如,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从根上否定效用函数这一概念。
理由与传统政治经济学一样,都在诟病效用函数表现不出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往轻里说叫利益博弈,往重里说叫阶级斗争)。
分享经济下手机闲鱼App用户使用行为研究

分享经济下手机闲鱼App用户使用行为研究目录1. 内容简述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1.4 研究方法 (6)1.5 论文结构 (8)2. 分享经济概述 (8)2.1 分享经济的概念与发展 (9)2.2 分享经济的模式与特征 (11)2.3 分享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2)3. 闲鱼App简介 (13)3.1 App简介与功能介绍 (15)3.2 市场定位与用户分类 (16)3.3 闲鱼App的历史与现状 (17)4. 用户行为分析 (18)4.1 闲鱼App用户行为研究方法 (20)4.2 用户行为数据收集与处理 (21)4.3 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23)4.4 用户行为模式识别 (24)5. 用户分类与用户画像 (25)5.1 用户分类标准与方法 (26)5.2 用户画像的构建 (27)5.3 不同用户类型的行为差异 (29)6. 用户需求分析 (30)6.1 用户在闲鱼App上的需求 (32)6.2 不同需求的用户行为差异 (33)6.3 需求满足与用户满意度 (35)7. 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 (36)7.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37)7.2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38)7.3 政策与市场因素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39)8. 用户行为数据应用案例 (41)8.1 用户行为数据在闲鱼App上的应用 (42)8.2 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市场洞察 (44)8.3 数据驱动的策略优化 (45)9.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47)9.1 研究结论 (47)9.2 研究局限与挑战 (49)9.3 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50)1. 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手机闲鱼App用户行为的现状及特点,从分享经济的角度分析用户参与闲鱼平台的动机、交易行为模式、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将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闲鱼App用户的问卷调查、交易数据分析以及访谈等手段,试图构建用户画像,揭示用户使用闲鱼App的驱动力,分析用户在平台上的交易行为及消费模式,探究分享经济在闲鱼平台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白皮书组委会:分享经济概念分析及影响研究分享经济概念分析及影响研究Concept analysis and influence study on the sharing economy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白皮书组委会/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White Paper,Working Committee of Sharing Economy of the Internet Society of China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北京100085Working Committee of Sharing Economy of the Internet Society of China,Beijing100085,China 互联网天地China Internet2016年4月第4期No.4,Apr.20161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伴随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进入迸发期,分享经济快速成长,2014年以来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
发展很快,争议也很大,认识和把握分享经济还得从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开始。
2定义内涵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分享经济的定义与内涵如图1所示。
分享经济的定义至少包括以下3个基本内涵。
(1)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分享经济成为可能。
(2)分享经济是连接供需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面对资源短缺与闲置浪费共存的难题,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能够迅速整合各类分散的闲置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并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3)分享经济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工业社会强调生产和收益最大化,崇尚资源与图1分享经济的定义与内涵2016年4月第4期互联网天地图3分享经济的6个特征图2分享经济的关键要素财富占有;信息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
分享经济集中体现了新的消费观和发展观。
从分享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来看,闲置资源是前提,用户体验是核心,信任是基础,安全是保障,大众参与是条件,信息技术是支撑,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目标。
分享经济的关键要素如图2所示。
3基本特征作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分享经济具有以下6个典型特征,如图3所示。
(1)技术特征:基于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尤其是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海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得以迅速建立联系。
互联网平台并不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而是将参与者连接起来,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信用保障。
离开互联网,现代意义上的分享经济将不复存在。
(2)主体特征:大众参与足够多的供方和需方共同参与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使得普通个体只要拥有一定的资源和一技之长,就可以很方便地参与到分享经济中。
同时,分享经济属于典型的双边市场,即供需双方通过平台进行交易,一方参与者越多,另一方得到的收益越大,两个群体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网络效应得到进一步放大。
在分享经济中,参与者往往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个体潜能与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3)客体特征: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现实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闲置与浪费也普遍存在,如空闲的车座、房间、设备、时间等。
分享经济就是要将这些海量的、分散的各类资源通过网络整合起来,让其发挥最大效用,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稀缺中的富足”。
(4)行为特征:权属关系的新变化一般而言,分享经济主要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采用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让渡产品或服务的部分使用权,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从实践发展看,分享经济将渗透进更多的领域,股权众筹等业态的出现已经涉及所有权的分享。
(5)效果特征:用户体验最佳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分享经济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能够以快速、便捷、低成本、多样化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用户评价能够得到及时、公开、透明的反馈,会对其他消费者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这将推动平台与供给方努力改进服务,注重提升用户体验。
(6)文化特征:“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分享经济较好地满足了人性中固有的社会化交往、分享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顺应了当前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
4主要类型目前,对分享经济的类型划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角度不同,划分的类型也不同。
比如,雷切尔·波茨曼(Rachel Botsman )将分享经济划分为3类:第一类是产品服务,Airbnb 和Uber 均属此类;第二类是基于二手物品转让的产品再流通市场,如Swaptree ;第三类是基于资产、技能、时间的协同生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白皮书组委会:分享经济概念分析及影响研究活方式,如Kickstarter、TaskRabbit。
朱丽叶·斯格尔(Juliet B.Schor)将分享经济划分为非营利性平台和营利性平台,如Food Swaps和Time Banks就是非营利性平台,而滴滴出行、Zipcar和Uber都是典型的营利性平台。
(1)按分享对象划分按分享对象划分,分享经济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①产品分享,如汽车、设备、玩具、服装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滴滴出行、Uber、RenttheRunway、易科学等。
②空间分享,如住房、办公室、停车位、土地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Airbnb、小猪短租、Wework、Landshare等。
③知识技能分享,如智慧、知识、能力、经验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猪八戒网、知乎网、Coursera、名医主刀等。
④劳务分享,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行业,代表性平台企业有河狸家、阿姨来了、京东到家等。
⑤资金分享,如P2P借贷、产品众筹、股权众筹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LendingClub、Kickstarter、京东众筹、陆金所等。
⑥生产能力分享,主要表现为一种协作生产方式,包括能源、工厂、农机设备、信息基础设施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Apple Store、Maschinenring、沈阳机床厂I5智能化数控系统、阿里巴巴“淘工厂”、Wi-Fi 万能钥匙等。
(2)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划分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划分,分享经济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出行(滴滴出行/Uber)、住宿(Airbnb/小猪短租)、吃饭(回家吃饭/妈妈的味道)、穿衣(Rent the Runway/那衣服)、贷款(LendingClub/人人贷)、学习(Coursera/MOOC中国)、就医(春雨医生/名医主刀)、旅行(蚂蜂窝/百度旅游)、生产(Apple Store/淘工厂)等。
分享经济的类型如图4所示。
5驱动力量分享经济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协同消费,但在当时并未流行起来。
最近几年,分享经济迅速风靡全球,并渗透到多个领域。
分享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是技术、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背后的驱动力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如图5所示。
(1)用户需求的提升随着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生存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和自我价值实现。
传统方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出现了诸多痛点,如供需对接不畅、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诚信缺失等。
分享经济能够有效地化解这些痛点,带来更好的体验,受到用户青睐,并带动产业的发展。
(2)提高收入的意愿分享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将多样化资源或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通过提供服务获得一定收益,有了更多创造价值、增加收入的机会。
这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分享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马科斯(Christopher Marquis)所言,最初在Lyft图4分享经济的类型2016年4月第4期互联网天地图5分享经济的驱动力或Airbnb上登记出租自己汽车和房屋的人,主要是由于对深陷经济危机的绝望,使人们不得不寻找其他赚钱的途径以补贴家用。
(3)信息技术的推动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协作特质,适应并推动了一个乐于创造和分享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实现了参与者的泛在互联,移动支付和基于位置的服务让分享变得简单、快捷。
网络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资源供需双方的精准高效匹配,极大地降低了个体之间碎片化交易的成本。
社交网络及信用评价机制日渐成熟,培育了新的信任关系。
信息技术创新成为分享经济发展的最强推动力。
(4)消费理念的转变在被物质化、被隔离的工业时代,社会化交往及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需求被长期压抑。
分享经济借助信息技术赋予人们以社交化的方式进行交流、分享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的增强让人们逐步放弃对过度消费的追求,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创造社会价值。
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有着与其父辈大不相同的消费理念,乐于分享的性格特质使他们成为分享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5)灵活就业的追求工业时代使人像机器一样工作,信息时代使机器像人一样工作。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无法适应高度紧张、机械化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自由职业者的队伍。
有报告称,2015年美国的自由职业者已经超过总劳动力的1/3。
在中国,众多分享经济平台的出现也培育了规模巨大的自由就业群体。
相比于正规就业,分享经济可以让从业者比较自由地进入或退出社会生产过程,减轻了个人对社会的依赖。
人们对灵活就业的追求大大加速了分享经济的发展。
(6)资本市场的热捧近年来,分享经济创业企业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
根据Crowd Companies的统计,2010-2013年全球流向分享经济的投资额累计43亿美元,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投资额分别为85亿美元和142.06亿美元(合计227亿美元),两年内流入分享经济的风险资金规模增长了5倍多。
在中国,近几年分享领域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仅在2015年,滴滴出行公布的融资总额就已经超过229.45亿元人民币,美团网、蚂蚁金服获得的融资总额分别为138.6亿元人民币和121亿元人民币。
6影响作用分享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诸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如图6所示。
(1)新动能:助力大众创新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通过分享、协作的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一方面,分享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使用更为便利,企业和个人可以按需租用设备、厂房及闲置生产能力,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白皮书组委会:分享经济概念分析及影响研究图6分享经济的作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最优组合,让创新变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