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结构助词

合集下载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虚词之助词(1)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虚词之助词(1)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虚词
• 语气词的鉴别

语气词( 语气词(2)
• 第一,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鉴别。 语气词“ 和结构助词“ 的鉴别。 语气词 • 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主要是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发生混淆: 的 他会来的。(“的”为语气词) 他学中文的。(“的”为结构助词) 的 的
• 语法特征与功能
• •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具有较强的附着性,一般发轻声。 助词的语法功能,因不同的小类而有许多差异。鉴于此,我们以其小类 来阐释其语法功能如下: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2) 助词(
• 第一,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 • 1,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 结构助词有“的”、“地”和“得”三个,都念轻声de,但所构成 附加成 分和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不同,所能组织起来的附加成分 和中心语的 性质也不同。其分工如下: “的”为定语的标志,“地”为状语的标志,“得”为补语的标志。 例如: 科学 的 春天 || 到来了。(“的”连接定语和主语中心) ( ) === 游击队员 || 悄悄 地 进了 | 村。(“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 [ ] — 妈妈 || 高兴 得 说不出话来。(“得”连接谓语中心和补语) —— 〈 〉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虚词
• 鉴别的方法


语气词( 语气词(3)
• •
• •
结构助词“的”,既可以置于句末,也可以置于句中,但是,都不能 的 去掉,否则,要么改变句子的原义,要么发生歧义,有时甚至导致句子不 能成立 。又如: 学习的文件 (供学习用的文件) 的 → 学习文件 (供学习用的文件/学文件) 他是班主任的老师。(意为:班主任老师的老师) 的 → 他是班主任老师。 (意为:班主任老师本人) 再如: 这样的同学,难道不该表扬吗? → *这样同学,难道不该表扬吗? 我的钢笔忘记带了,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结构助词的语法特点

结构助词的语法特点
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 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 本意思不变; 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 互换位置。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 有歧义 如“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 “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 例如:“不多时,许大嫂收拾了碗筷,拈了 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连词)阿娇,便同 (介词)秀英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十、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 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1、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2、时态助词(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3、比况助词:似的 4、语气助词: 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 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结构助词的语法特点:
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 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 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 写成三个样子。 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 “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 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3、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 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有的词在 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 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④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 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 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 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宇文皓月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暗示人或事物的实词。

例如:1、暗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

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去年。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暗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暗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暗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更等的词。

例如:1、暗示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坐、听、看、批评、宣传、捍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2、暗示存在变更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3、暗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暗示判断(判断动词):是、有5、暗示可能意愿需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经经常使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暗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暗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现代汉语词类归纳

现代汉语词类归纳

现代汉语词类归纳词类定义语法功能例句实词名词名词表1、经常做主①牛吃示人或语和宾语,多草。

事物和数能作定语和②柳树梢时地的带定语,不能头。

名称。

作补语。

例句③ 一个①②人。

2、名词前面④他昨天一般能够加上来过了。

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句③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5、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

例句④动词动词表1、动词常作① 她在。

示动作、谓语或谓语中② 我爱行为、心心语,多数能你。

理活动带宾语。

例句③我很害或存在、①②怕。

变化、消2、动词能够④我吃过失等。

受副词“不〞了。

修饰,多数不⑤ 洗洗澡能受程度副词⑥我是中修饰。

表示心国人。

理活动的动词⑦书是旧和一些能愿动的。

词能够前加程⑧满桌是度副词。

例句书。

③⑨我们要3、动词多数认真学可以后带“着、习。

了、过〞等表⑩这样做示动态。

例句可不可④以?/4、有些动作我愿行为动词可以意。

重叠,表示短? 月亮下暂、轻微,限来了。

于表示可持续? 她拿出的动作动词。

来一本例句⑤书。

5、判断动词“是〞表示肯定;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表示事物的存在。

例句⑥⑦⑧6、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能做状语,谓语和谓语中心,但不能放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不能带数量补语。

例句⑨⑩7、趋向动词可以单独做谓语或谓语中心,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例句⑾⑿形容词形容词 1、形容词常①我的观表示性作谓语或谓语点很模质、状态中心和定语,糊。

等。

多数能直接修② 红太阳饰名词。

例句③势力空①②前强2、少数性质大。

形容词能够直④我们要接修饰动词和具体分形容词,做状析问语。

例句③④题。

3、一局部形⑤你要看容词也可以作清楚补语。

例句⑤了。

4、形容词不带宾语,不作主语和宾语。

5、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实词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实词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实词虚词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工人、老板、李白、白居易;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4、表示处所的,如:云南、上海、江南、边疆、亚洲;5、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春节、早晨、黄昏;6、表示方位的,如:上、右、前、后、中、西、北、前面、后边、南面、中间、之下。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走、休息、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扩大、提高、发生、出现;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走、休息、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扩大、提高、发生、出现;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想念、重视、佩服;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会、敢、可、应、愿意;(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上来、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有”。

特征:(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 等表示动态(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1、表示形状的,如:大、小、高、胖、笔直、长、短;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纯粹、高明、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拘谨、悠闲、忙碌、兴奋、激动。

4、表示颜色的,如:红、白、绿、黄、黑等。

现代汉语词性(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虚词)

6、“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 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 副词。因为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
比较下边两组词: 白布 白跑一趟 老朋友 老说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净水 身上净是泥
7、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很> 。 ②这办法好<极> 了。 8、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 只有……才 既 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即使 ……也 除非……才
4、“和、跟、同、与”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共同点是在它 们两边都可以出现名词X和Y,怎样分辨? 例句:A、快考试了,我和小张都很着急。(连词)
B、于是,我和小张商量了一下。(介词) (1)交换位置法。
如果是连词,X和Y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 如果是介词,或者不能换位,或者换位后意义改变。 (2)省略法。连词“和”可以省略,介词“和”不可以省略。 (3)插入成分法。 如果是介词,可以在介词之前停顿,并且插入副词状语; 如果是连词,在连词之前不能停顿,不能插入副词状语。 (错)我只和小张都很着急。 (对)我只和小张商量了一下。
2、例句: (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表起始) (2)往北走(表方向) (3)沿着河边跑步(表处所) (4)从早到晚不闲着(表时间) (5)给病人送药(表对象) (6)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表原因) (8)比前几天热多了(表比较) (9)我在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 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10)在你的生命里有多少第一次值得回味。(表处所) (11)通过听专家的报告,我们 又有了新的收获。(表方式)

关于“的”的用法

关于“的”的用法

现代汉语“的”字分析邓进隆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使用频率相当高。

本文试着就“的”的功能作一些简单分析。

一、结构助词“的”“的”作为结构助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二是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组成“的”字短语。

(一)定语的标志1、名词(定语)+ 名词(中心语)(1)两个名词均为单音节词这样的组合大部分已经像双音节名词,因此,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加“的”。

如:树根——*树的根湖水——*湖的水此类词组中只有少数离双音节名词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既可加“的”,也可不加。

如:牛角——牛的角人脸——人的脸(2)前一名词为单音节词,后一名词为双音节名词为了音节的匀称与协调,这类组合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要加“的”。

如:血的教训——*血教训人的个性——*人个性但也有少数加与不加两可。

如:皮的鞋子——皮鞋子马的尾巴——马尾巴有的加不加“的”,意思不一样。

如:牛脾气≠ 牛的脾气(3)前后两个名词均为双音节名词如果定语是非领属性的,则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不加“的”都可以。

如:木头房子——木头的房子历史事实——历史的事实在这些例子里,用“的”与不用“的”同样表示偏正关系。

一般说不用“的”,词组内部结构显得紧凑;用“的”,可以使定语更加显豁。

如果定语是领属性的,一般要用“的”。

如:父亲的习惯——*父亲习惯同学的铅笔——*同学铅笔还有这样的情况: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的”,表示领属关系;不加“的”,表示非领属关系。

如:小孩的脾气(领属)≠ 小孩脾气(非领属)儿童的玩具(领属)≠ 儿童玩具(非领属)(3)前一名词为双音节词,后一名词为单音节词这类组合大都接近于三音节的合成词,因此,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加“的”。

如:鲫鱼汤——*鲫鱼的汤猪肉馅——*猪肉的馅但如果这样的组合距离三音节复合词甚远,则加与不加均可。

如:老虎皮——老虎的皮鸽子肉——鸽子的肉2、形容词(定语)+ 名词(中心语)(1)形容词和名词均为单音节词这类组合,从词汇的角度看,它是语组;从语法的角度看,它是词。

结构助词的产生发展

结构助词的产生发展

现汉结构助词的语法化过程——从结构助词“的、地、得”产生发展看词汇语法化一、选题及相关概念1、选题原因:现代汉语助词是一个非常严格封闭的类,其绝对数量相当有限,总共有四十几个,就现代汉语自身的语言系统而言,结构助词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词类,而且在现代汉语里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

它们每一个词,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这就决定了研究方法尽可能地加以细化,深入每一个词的内部逐步加以探讨和剖析,分析其历史演变,揭示其个性特征,然后再加以比较和总结,从而找出内在的共性和规律。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使用这三个词。

也可以揭示一些普遍的语法现象。

所以此文对助词“的、地、得”的历史演变研究作一综述,一方面可以理清它们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以便在此基础上将结构助词研究再上一个台阶。

2、相关概念结构助词结构助词作为虚词中的一大类,是指附着在词或短语后并表示一定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词。

古汉语中结构助词使用的随意性上古汉语的“之”虽然也有类似“的”的语中用法, 但它始终没有形成“的”的那种硬性规律。

先看“之”在《论语》中的使用情况。

首先, 表示领属,有时可以用“之” , 比如“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 , “以其兄之子妻子” (《论语·公冶长》 );但是也常可以用“零标记”(例中用Á 标出) : “仲弓为季氏Á 宰,问政。

”(《论语·子路》 ) “举尔Á 所知。

尔Á 所不知, 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与后一句相同的结构有时则用“之”字, 例如: “子之所慎: 齐、战、疾”(《论语·述而》 )。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在书面上分化为“的、地、得”三个。

它们都读轻声de,故而是三个同音词。

“的、地、得”是虚词,单独没有任何的实在意义,说它们是三个词,是因为它们附着在别的词或词组上表示各自不同的语法意义。

其中,“的”的基本功能是构成“的”字短语充当定语修饰名词或构成“的”字短语充当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的情况
❖ 虽有混用的,如电视、互联网、网络作家等,但严谨的公文 ,严格区分:
❖ 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982年 《宪法》序言)
❖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严格区分。 ❖ 《现代汉语词典》也是严格区分
严格区分,表意精密
❖ 他的画渐渐的画的很传神。 ❖ 他的画渐渐地画得很传神。 ❖ 当它们从树林上空掠过时,强大的冲击波把树枝刮
语言实践的难点,语法研究的难题
❖ 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很怕面对它。 ❖ **通过HSK六级,她高兴哭了。 ❖ **看完电影,开着我车回家。 ❖ 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习得汉语普通话的难点 ❖ 甚至也是我们大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 ❖ 当下电影、电视、网络等非主流媒体,对结
构助词的使用也不够规范,甚至有点混乱。
混用原因
❖ 一、读音误导。口语读de,书写形式有三。 ❖ 二、使用者主观上的因素,如惰性,不重视 ❖ 三、媒介的影响 ❖ 四、近代白话的影响 ❖ 五、缺乏汉语语法常识 ❖ 六、汉语语法的分歧
“的、地、得”三分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 刘半农倡导“他”字分写,胡适赋诗唱和: ❖ 有他才有她,无他不成她,他她分开用,文章传万家。 ❖ 胡适等白话文运动的主将倡导区分“的”“地”。并身体力
❖ “的”位居第一。是现代汉语使用最为频繁 的一个词。
什么是结构助词?
❖ 结构助词:虚词的一种,附着在附加成分和中心语 之间表示结构关系的助词。
❖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读音de,习惯上写成三个汉字。 ❖ 定语后面写成“的”(白勺de),状语后写成“地”
(土也dì),补语前面写成“得”(双人dé)。 ❖ 在书面语上,结构助词就成为三种成分的标记。
学界观点,也有分歧
❖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51)年和《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主张三分说,“ 的、地、得”严格区分,影响深远。
❖ 1984年出台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提倡将结 构助词“的”“地”统一为“的”,但又未做硬性 规定。“愿意分写的尽管分写,只要分得对就行” 。这种分合两可的态度,带来新的混乱。
得死命地摇曳。(刘亚洲《攻击攻击再攻击》1993 ) ❖ 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 大程度地实现多数人的民主,让农民活得有尊严有 微笑,才是最终目的。(南风窗,2005)
请将下面“de” 换成相应的结构助词。
❖ 1、问题彻底de解决了。 ❖ 问题彻底地解决了。 状语后 ❖ 2、问题解决de不彻底。 ❖ 问题解决得不彻底。 补语前 ❖ 3、问题得到了彻底de解决。 的 定语后 ❖ 4、彻底de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 到底用哪一个,决定于整个格式在句子中占据
状性。如
❖ 门忽然开了。门忽然地开了。 ❖ 仔细检查。仔细地检查。
注意:有例外
❖ 状语标志,有些约定俗成的用法: ❖ 真de 很想你。地? 的 ❖ 总de 来讲。 地? 的 ❖ 总的说 ❖ 真的来了 ❖ 非常de不容易
程度副词+de+形容词
❖ 在CCL语料库中分别输入“非常的”和“非 常地”,显示结果分别为1165条和463条。可 见,“非常的”和“非常地”都很有市场。
❖ 如电视剧《女人如花》第32集: ❖ 但是在群众中的影响是非常的不好,我和徐主
席都是非常地着急啊。 ❖ 用法很不统一。
“的”字用法最为复杂
❖ 我有一个巴基斯坦的朋友。我有一个巴基斯坦朋友。 ❖ 用“的”和不用“的”,结构不变。 ❖ 小张同学——小张的同学。结构改变 ❖ 写材料——写的材料,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 ❖ 定语与中心语情况复杂 ❖ 学生的作业/我们的国家/塑料的杯子:名+的+名 ❖ 美丽的风景/可爱的姑娘/反对的理由:形/动的名 ❖ 狐狸的狡猾/西湖的美丽/词典的出版:名的形/动
的位置。(朱德熙)
结构助词涉及到句法成分的分析
❖ 5、他愉快de哈哈大笑。 ❖ 他[愉快]地哈哈大笑。 ❖ 哈哈大笑是中心语,愉快是状语。 ❖ 他愉快得<哈哈大笑>。 ❖ 愉快是中心语,哈哈大笑是补语。 ❖ 小小的助词牵动的是一个句子的整体结构,
决定了一个句子的主要意思。
练习一下
❖ 写de好 ❖ 大家都说写de 好 ❖ 大家都说写的好,刻的没有写的好。 ❖ 大家都说写得好,读起来非常感人。 ❖ 篮球队员高de多 ❖ 比起足球队员,篮球队员高得多。 ❖ 篮球队员高的多,矮的少。 ❖ 我们摇de小船飞快de 跑。 ❖ 我们摇的小船飞快地跑。 ❖ 我们摇得小船飞快地跑。
❖ 一个小小的虚词牵扯着句法结构
相对简单的“得”
❖ “得”用在中补结构中,是补语的标志。如: ❖ 强得多,学得好,跑得快,飞得更高 ❖ 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有三种情况: ❖ 必须用“得”:跑得喘不过气 ❖ 不能用“得”:好极了。 ❖ 用与不用构成平行格式: ❖ 吃好,吃得好。跑快,跑得快
“地”:情况稍微复杂
行,《胡适的日记》,不叫《胡适日记》 ❖ 沈从文的文章轻易不用“的”字。 ❖ 余光中认为,少用“的”字,是一位作家得救的起点。 ❖ “的、地、得”同定心、状心、心补的结构关系相联系,而这
些结构关系一般人有时分不清,因此,严格地按分工用法来使 用有一定的难度。
的、地、底等的使用,曾经有点混沌
❖ 闻一多诗歌中喜用“底”: ❖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 五四时期,表领属的定语后用“底”。 ❖ 徐志摩,诗人任性,喜用“的”: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鲁迅对于“的、地”的使用也非常纠结: ❖ 穿长衫的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 ❖ 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孔乙己》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
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几个“小”词
❖ 据现代汉语语料库词语分词类频率表统计,助 词“的”、“地”和“得”在2000万字的语 料规模中,分别出现744863次、39440次和 14915次,出现频率依次为7.7946%、 0.4127%和0.1561%。
❖ 在16254个出现次数大于50次的词中,“的”“ 地”和“得”分别处于第1、16、53位。
❖ “地”是状语的标志。用在状语和谓词性中心语之间。做状 语的主要是副词、形容词,名词很少做状语。
❖ “地”的作用:状语化和摹状化(张宜生2000) ❖ 状语化就是“地”能使一个本来不能充当状语的成分充当状
语。如: ❖ 历史地看问题。本能地缩了回去。 ❖ 摹状化就是“地”能使一个本来可以做状语的词语更具有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