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沪科版物理八年《动与静》word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动与静【新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动与静【新版】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 唐代诗人李白 《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图描绘了诗中描写的意 境。从物理学的角度 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 人是 运动 的;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 静止 的。
3 小明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中,以路旁的楼房为参 照物,他是 运动 的;以车身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1节 动与静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飞奔的猎豹 行驶的汽车
知识点 1 机械运动
知1-讲
甲 哈雷彗星大约 乙 飞奔的猎豹 每隔76年就到地球附 近造访一次
丙 缓慢爬行的蜗牛
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总结
知2-讲
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采用如下四步来分析:
一定 二选
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选择一个参照物
三分析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 距离或方位的变化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四判断 则物体是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
物体就是运动的
知2-练
1 (中考·贵港)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 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 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知3-练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 示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 中加油的情景。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__运__动____的,“歼—10”战斗机是___运__动___的;以加 油机为参照物,“歼—10”战斗机是__静__止____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动与静”时,我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物体。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理解动与静的概念;2.学会辨别运动和静止物体;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这是理解更复杂物理概念的基础。

一、情境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动画中的物体是动的还是静的,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我通过展示动植物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我简要讲解动与静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辆玩具汽车、小球、斜坡和桌面。

孩子们需要用这些工具,让汽车和小球进行不同的运动,并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四、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辨别动与静的概念。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上,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参照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导致判断结果出现错误。

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巩固的知识点。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第1节动与静问题式教案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第1节动与静问题式教案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第1节动与静问题式教案课题:2.1 动与静问题集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课前预习: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世界,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________之中。

(答案:运动运动)2.专门多诗人曾用优美的诗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你能写出如此的诗句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舟一片日边来。

)课中问题:知识点1:运动的世界1、课本P13 那段描述说明什么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同时运动是如何样的?知识点2:运动的描述1、你能否说出一些描述运动的词语、诗句、音乐、绘画……?2、物理学家们是如何认识运动的?3、什么是机械运动?4、参照物如何选取呢?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有专门多的应用,你能举出这些应用的事例吗?2、卡车与联合收割机,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依旧静止?3、两个物体间相对静止应满足什么条件呢?经典例题:【例1】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AC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是运动的,那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能够不选择参照物【例2】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金茂大厦,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观光厅位于金茂大厦的第88层,高度为340.1 m,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已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堪称为“时刻穿梭机”的两台电梯约7.5 m/s的速度给人以高速体验,仅需45 s左右就能将你平稳地从底层送至观光厅,电梯上升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例3】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答案】D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例4】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如此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答案】青山(或江岸) 竹排【例5】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翱翔的鸟对飞行构成了庞大威逼。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初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第一节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c m)、毫米(mm)、微米(u m)、纳米(nm)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 n=60s,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与能量相互关系的科学,动与静是物理中重要的基础概念。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到动与静的知识点,包括物体的速度、加速度、运动的三大定律等。

一、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的长度。

在物理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速度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1.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公式v=d/t计算出来,其中v代表速度,d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线或者速度-距离图线来分析运动过程。

3. 瞬时速度是在一个瞬间内物体所达到的速度,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物体速度来测量。

二、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在物理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加速度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1.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公式a=(v₂-v₁)/t计算出来,其中a表示加速度,v₂表示终止速度,v₁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加速度-时间图线或者速度-时间图线来分析运动过程。

三、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包括三大定律。

1. 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以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通过公式F=ma计算。

3. 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涉及了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三大定律等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桥梁。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可以为进一步探究物理学的高阶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XXX提出了XXX说。

2、XXX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XXX的日心说。

3、XXX与XXX三大定律。

4、XXX的相对论。

5、XXX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 小的有dm cmmm um nm.(2)换算干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XXX的有h、XXX。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精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元④多次丈量取均匀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第1页5、测量误差(1)误差:丈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透露施展阐发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天体的运动、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都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会用自已擅长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天、地、人的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认识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2、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经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物理世界的新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彩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

【讨论】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2、新课教学(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①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运动世界:【欣赏】-- --视频:运动的世界【思考】: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请学生讨论对运动的认识: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师生达成共识: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沪科版-物理学案1 2.1 动与静

沪科版-物理学案1 2.1 动与静

动与静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
填一填1
1.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运动
2. 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3.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填一填2
相对;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家是怎样描述运动的,记住机械运动的定义。

2、知道什么是参照物,明确研究物体运动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
3、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重点和难点】
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
【学习内容】
一、运动的世界:阅读课本第18页,体会自然界的运动现象
1.世界是___________的,运动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宇宙间不存在______________的东西。

二、运动的描述:阅读课本第19页。

【我能行】1、人类对运动的描述有那些类型?说出你知道的有关描述运动的诗、词。

2、物理学科对运动的描述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这另一个物体也就是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也叫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_____的。

【议一议】在课本19页“交流与探讨”的栏目中,小明是以___________发现花花运动了,他两次看见的都是不动的花花,可却说花花跑得真快。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站】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选填“绝对的”“相对的”)。

它们都是相对于___________而言。

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RealPlayer
3、完成课本第20页作业第一题,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学习小结:
1、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可以得出:生活中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看它的
是否改变。

【反馈练习】
1、上面的第2题中小明判断花花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2、第3题中判断编号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三、参照物的选择:
自学指导:先独立完成下面问题,然后前后桌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有争议的问题记录下来,最后班级交流讨论。

1、完成课本第21页作业2,
2、甲乙两位乘客,并排坐在行驶的列车上,选择乙做参照物甲是___________
选择列车做参照物甲是___________,选择路旁树木做参照物甲是___________
还可以选择哪些物体做参照物?
学习小结:
选择不同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

【趣味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一位飞行员,在高空中飞行时,感觉到脸上有一个小虫子在浮动,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

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你行吗?
四、物理走向生活:
1、媒体播放空中加油机加油的画面,请同学们讨论这两架飞机的飞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达标检测】试一试,你能行!
【拓展延伸】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请上网查阅有关地球同步卫星相关知识。

【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