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高原气候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热带季风区: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温带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西部地区
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
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
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 5 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
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中国气温带划分表

中国气温带划分中国的温度带: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
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
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
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亚热带是地球上的一种气候地带。
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明显比热带冷。
最冷月在0摄氏度以上。
亚热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带。
竺可桢先生认为亚热带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月微寒,足使喜温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
其另一特点为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8个月以上,使农作物一年可有两造的收获”。
亚热带有冷、热两季,冷季种喜凉作物,热季种喜温作物,喜凉和喜温不同生态型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是亚热带农业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横断山脉以东(22~34°N,98°E以东)的广大地区。
涉及16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约2.4×106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我国亚热带属东岸湿润季风区,位置比西岸气候型偏南5~8个纬度,比大陆气候型偏北6~7个纬度。
与世界同纬度比,除沙漠地区外,是最暖热的地区,雨量远比同纬度的充沛,生物资源丰富,四季长青,土壤肥沃,生物生产力高,农作物高产优质,是我国主要的农林产区。
我国亚热带丘陵山地雨热基本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
年总辐射量多在38×108~54×108焦耳/米2,全年大于10℃的积温在4250~8000℃之间,大于10℃持续天数,在220~350天左右。
中国温度带熟制

温度带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10℃积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大兴安岭北端
<16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梁等
暖温带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棉花等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三熟。水稻等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
一年三熟。水稻等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
<2000℃
青稞等
骏卡充值中心x55414W1KjZ5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高原气候区:主要是青藏高原
热带季风区: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
温带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东部
中国温度带中国采取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
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
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
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附近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长城、天山
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分界线:大兴安岭。
中国的气候(一)

中国的气候(一)1.我国气温分布规律①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海南岛。
主要原因:南北纬度差异大,冬季风的影响。
②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2.温度带及其分布(温度带与地形区相互关系、农业生产、作物熟制、气候类型等结合注意出选择题)根据各地的积温不同,我国从南到北划分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3.降水分布:(选择题,注意与水资源等知识点融合出大题)练习部分1.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南国的广州在举办迎春花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C南北地区降水的多少不同D我国南北所跨的纬度大2.夏季,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是( )A 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B北方白昼时间长C北方降水少,时间长D北方地势高,日照长3.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的划分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连线 A.中温带a一年二熟到三熟①春小麦B.暖温带 b.一年一熟②冬小麦C.亚热带 c.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③水稻4.下列省区中兼跨3个以上温度带的是( )A辽宁B甘肃C陕西D河南5.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降水因素C海陆因素D地形因素6.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是()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B正午太阳高度南方比北方大C北方地区昼长夜短D夏季风不断北上7.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北京市属于()A热带B中温带C亚热带D暖温带8.高原气候区的大部分地区,≥10℃的积温小于2000℃,适宜种植的作物是()A 水稻B 棉花C 小麦D 青稞9.秦岭-淮河一线是下列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A热带、亚热带B亚热带、暖温带C亚热带、中温带D中温带、暖温带10.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年平均温度B无霜期天数C生长期天数D≥10℃的积温11.下列城市的1月平均气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广州、哈尔滨B北京、武汉C北京、上海D哈尔滨、北京12.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哈尔滨的是图,表示广州的是图。
初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云南大旱
梅州五华遭受寒潮侵袭
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
我国七月平均气温
最冷、最 热分布在
哪里?
等温线分 布有什么
特点?
读图分析
最热在吐鲁番盆地,最冷在青藏高原
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特点: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 原因: ⑴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⑵北半球昼长夜短
二、我国的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淮河
注意各 区的界
线
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四、中国的气候特征
四、中国气候特征
• 1、气候复杂多样 • 东部为季风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
风、热带季风) • 西北为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青藏高原为高山气候
四、中国气候特征
• 2、季风气候显著 (图)
• 冬季风:亚洲高压控制,寒冷干燥,从高纬 陆地吹向低纬海洋, 盛行西北风(偏北风)
复杂多样的气候
五、特殊天气现象
• 1、寒潮:图 • 时—秋末、冬季、初春, • 地—源于西伯利亚、蒙古 • 影响—严寒、大风、霜冻。 • 我大部分地区受影响,西藏、云贵地
区影响小
五、特殊天气现象
• 2、台风:图 • 时—夏季 • 地—西北太平洋 • 影响—狂风、暴雨、风暴潮 • 主要影响我国广东、台湾、海南、福建 • 利:缓和长江流域的伏旱 • 3、水旱灾害 图
常用的天气符号
回忆
一、气温分布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
秦岭—淮河
最冷、最 热分布在
哪里?
等温线分 布有什么
特点?
读图分析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最冷在漠河,最热在南海诸岛 我国一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地域广阔,纬度横跨辽阔的亚热带、亚寒带和寒带,狭长的国土纵深地跨出辽阔的热带、北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区带,因此中国的气候多样变化、复杂多变。
一、中国气候分区中国气候地域分布很明显,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多个气候带。
1.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区包括长江流域、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夏季比较长,冬短温和,降水充沛。
这里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区包括黄淮海平原,以及东北部和西南部。
这些地区冬寒夏热,降水充沛丰富。
3.寒带气候:中国的寒带气候包括新疆北部和东北部,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这些地区气温低且降水少。
二、气候要素中国气候变化的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气压和风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中国的气候特点。
1.温度:中国的气温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东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较高,西部和北部地区气温较低。
年平均气温在-2摄氏度到18摄氏度之间。
2.降水: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但东北地区降水较少。
中国南方水汽充足,多雨的时间较短,北方则雨量较少。
3.湿度:中国南方湿度较大,北方湿度较小。
4.气压:中国气压的变化主要受季风、地形和气候带的影响,东部地区气压较大,西部地区气压较小。
5.风:中国东部地区风力较大,主要受季风的影响,南方地区多为暖湿季风,北方地区为干冷季风。
三、气候特点1.季风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主要受东亚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
东亚季风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风带主要影响中国西部地区。
2.干旱气候:中国西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属于干旱气候,降水少,干旱频发。
青藏高原处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带。
3.高原气候:中国青藏高原气候属于高寒气候,气温低,气压低,降水少。
四、气候变化中国气候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变化等。
1.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包括气温上升、降水模式变化等。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城市化等因素也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变化。
地理:温度带的划分

其形成原因有:夏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中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普遍增多。加之北方因纬度较高,白昼又比较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短了与南方的气温差距,因而全国普遍高温。
晚,雨季长,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年际变化是年与年之间的降水分配情况。中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一般是多雨区年际变化较小,少雨区年际变化较大;沿海地区年际变化较小,内陆地区年际变化较大。而以内陆盆地年际变化最大。
2.季风活动与季风区中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上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季风活动影响形成的。发源于西太平洋热带海面的东南季风和赤道附近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把温暖湿润的空气吹送到中国大陆上,成为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年积温小于1600度:寒温带
年积温大于1600度小于3400度:中温带
年积温大于3400度小于4500度:暖温带
年积温大于4500度小于8000度:亚热带
年积温大于8000度:热带
年积温小于2000度的高原:高原气候区
1.冬季气温的分布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西双版纳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 亚热带: • 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亚热带的 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不热带相似,但冬季明显比热 带冷。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上。 • 代表农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等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 青藏高寒区: • 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000m以上,主要为高原、 山脉。气候寒冷,海拔高,空气秲薄,气温低, 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 代表农作物:青稞等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 积温: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 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是研究温 度不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 • 亚寒带: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 气温0℃以下,幵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 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 18°~20℃ • *亚寒带等于寒温带。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 寒温带: • 寒温带是年平均气温低于0℃,同时最热月的平均 气温高于10℃的地区。不寒带的区分在于寒带的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低于10℃ • 代表性农作物有:春小麦,大麦,土豆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 中温带: • 中温带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冬季长达5个月。 年均温约10° C左右,干温湿季分明,全年湿度较 大。 • 代表农作物有: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 • 甜菜等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内蒙古高原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 暖温带: •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不热带的界 线一般为年平均气温丌到摄氏20度 • 代表农作物: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 热带: • 年平均气温高于摄氏20度 • 代表农作物: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热带
• 这里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高,变化幅度丌大,因此,这一地带终年能 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气候炎热,称为热带。
热带
热带
温带
•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是温带气候的显著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气候。
温带
温带
寒带
• 由于太阳光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其他地带少,气候终 年寒冷,称为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任课教师:黄贇
<复习>地球上的五带
• 地球上的五带:根据太阳高度和来自夜长短随纬度 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 划分为五个热量带。
• 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五带划分图
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
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26ˊ和南纬 23°26ˊ之间来回秱动。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才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这个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 是全球最多的,称为热带。 • 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高度很小,可 以观察到极昼和极夜现象,得到的太阳热量极少,气温很 低,称为寒带。 •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得到的光热介 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气温也较适中,一年四季分明,称为 温带。 •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温度带分布: 大兴安岭北段:寒温带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中温带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暖温带 台湾岛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部分地区:亚热 带 • 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寒区 • • • • • •
寒带
寒带
极昼
• 南极出现极昼的时候,北极就出现极夜。又称永昼或午夜 太阳,是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 以上的现象,即昼长等于24小时。
极夜
• 极夜又称永夜,是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日之内,太阳都 在地平线以下的现象,即夜长超过24小时。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中国的五个温度带
• 由于各地获得太阳的热量多少丌同,导致了气温的差别, 这对天然植被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极大。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青藏高寒区 主要分布地区 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最北部 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 盆地 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云南的西双版纳、广东的雷州半岛、海南岛 和台湾岛的南部 青、藏、川西 积温 (≥10°C) <1600 1600~ 3400 3400~ 4500 4500~ 8000 >8000 <2000 生长期 (月) 3 4~7 5~8 8~12 全年 0~7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为主 一年两熟 为主 一年两~ 三熟 一年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