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谜: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合集下载

第15课《文艺随笔二篇》

第15课《文艺随笔二篇》

结合以下问题,快速浏览文章
1、你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3、“不求甚解”出处 4、作者认为,读书的要诀是什么? 5、对于一些经典著作,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6、作者为什么觉得诸葛亮读书更高明? 7、“未晓处且放过”是什么意思? 8、作者认为,应当如何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小 结
1、主旨:朱光潜《咬文嚼字》从“炼字”角度 出发,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严谨精神。 2、“咬文嚼字”的成语本意和在文章中的意思。 3、锱铢必较、岑寂
4、翻译《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不 求 甚 解》
——马南邨
马南邨( cūn ) (1912-1966)邓拓的笔名, 福建福州人。1961年在《北 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 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 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 “吴南星”笔名在《前线》 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 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 生很大影响。 本文选自《燕山夜话》
翻译: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 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 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 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阅读第4段:找出“不求甚解”在 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 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A
C
“咬文嚼字”的新含义
阅读第3段,用文中语句回答作者 认为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 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小处不可随便
2020/3/4
小故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 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 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 联句。”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2020/3/4
画面
态度 门内状态 心境

步月归寺 鲁莽
冷寂
独来独往 自在无碍

乘月访友 拘礼
热闹 温暖
不甘寂寞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20文20/3字/4 上的推敲,实在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2020/3/4
2020/3/4
译文
•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 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 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 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 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 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字谜:
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2020/3/4
第二课时
2020/3/4
2020/3/4
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5)
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只是单纯地叙述, 而“这”是坚决的判断。
这两句都是判断句,但后句比前句感情更强烈,语气更坚 决。“你是什么”是叙述语,有时或许还有“不是”的意 味。“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 带语省略去了,并且常常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 强烈的情感。

【朱光潜】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优质课件(22张PPT)

【朱光潜】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优质课件(22张PPT)

歇后语:小老鼠看书(打一成语)咬 文 嚼 字:对语言文字可以推敲,字斟句酌。

多用来指只注意文字的表述,死抠字眼儿。

也形容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

咬文嚼字在这篇文章中被赋予新的内含:是什么?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就是炼字炼句),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讨论: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分别说明了哪些“道理”?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3、“推敲”的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5、“套板反应”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

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

“是”字句:1、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出现。

2、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你不是”的讥刺意味。

(你是个好小子)举郭沫若的例子,为了说明什么?不同文字 不同句式,就有不同意味,就有不同的思想情感。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调整文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李广射虎的例子表明什么道理?说明:繁简不同,意味不同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般认为:一、“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幽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

把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更为透明。

二、诗题是“题李凝幽居”,所叙之事是访友,这个“门”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是僧(贾岛)自家之门。

作者认为:一、“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也就是说,“僧推月下门”,“推”的应是自家之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咬文嚼字》信高优秀课件解析

《咬文嚼字》信高优秀课件解析

三、文体知识——随笔 (1)随笔是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 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 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 解放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 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 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2)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 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快速浏览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1、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强调的是什么?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3.写作目的 4、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 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城人。是我国美学的开拓 者和奠基人之一。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 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信奉 “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他 先后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精通 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 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 著作。主要著作为《西方美学史》《谈 美书简》《诗论》《文艺心理学》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
第二部分(6—7段) 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有善用 和误用两种。并思考: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 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 诗,回答问题: 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 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 ③诗中表达的是诗人什么样的情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 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 序?为什么? 4.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 5.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6.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 “套板反应”? 7、小组讨论:课文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什么关系?

耗子掉进书籍里歇后语

耗子掉进书籍里歇后语

耗子掉进书籍里歇后语
1、耗子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1、老鼠钻到书堆里——咬文嚼字
2、捧着书本骑驴——走着瞧
3、老鼠掉到书箱里——咬文嚼字;啃本
4、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5、强盗口里出赦书——有得一句正经文
6、老鼠躲勒书箱里——咬文嚼字
7、耗子钻讲古书堆——吃老本
8、瞎子进书房——不认输(书)
9、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10、听书淌眼泪——替古人担忧
11、做贼的跑到书房里——都是书(输)
12、老鼠钻进书箱子——咬文嚼字
13、猴子看书——假斯文
14、洋人听说书——傻了眼
15、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16、新华书店买纸——包书(输)
17、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18、秀才偷书——斯文扫地
19、赵括徒读兵书——纸上谈兵
20、说书的加花哨点——胡诌八咧
21、玉帝的书稿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22、张松阅书——一目十行
23、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24、书桌上的笔筒——粗中有细
25、抱着书本骑马——走着瞧
26、书生打架——恐怕未必;恐怕为笔
27、说书的留扣——下回再说
28、书呆子的背包——净是文章
29、月亮里看书——寻字;寻事
30、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31、抱着书本骑驴——走着瞧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咬 文 嚼 字
很 难
咬文嚼字
13
拓展探究 句式不同 情感不同
1、用三个不同的句式表示“让人出去”。 你能出去一下吗? 你快出去。 滚出去!
咬文嚼字
14
拓展探究 字数不同 情感不同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 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寞的 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流向远方。
咬文嚼字
8
分析鉴赏
2、《史记李广传》里的那句修改后的句子 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字数不同 意味不同
咬文嚼字
9
分析鉴赏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到底是 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它们各自不 同的意境是什么?
字眼不同
意境不同
咬文嚼字
10
分析鉴赏
4、引用苏轼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 人间第二泉”这两句诗,其用意何在?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咬文嚼字
15
拓展探究 字数不同 情感不同
一把把把把住了。
我一个健步冲上前,一把就把快要断裂的把 手牢牢地把住了。
咬文嚼字
16
拓展探究 字眼不同 情感不同
“紧” “泻” “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荷塘月色》 《村行》“柔桑过村坞”
炼 字
咬文嚼字
17
拓展探究 善用联想意义 月 柳 菊 意 象
歇后语 字 谜
(正)
5、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创作动机的仇敌 引不起新鲜真切的情趣 (反)
咬文嚼字
11
分析鉴赏

歇后语老鼠进书籍

歇后语老鼠进书籍

歇后语老鼠进书籍
1、老鼠进书籍——咬文嚼字
1、小老鼠爬秤钩——不知自己有多重
2、老鼠进棺材——咬住不放
3、老鼠洞里耍大刀——窝里逞能
4、老鼠跌落天秤上——自称自
5、背后背个死老鼠——冒充打猎的
6、老鼠掉在铁桶里——无空子可钻
7、老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8、老鼠跌入米缸——碰好运
9、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10、老鼠嫁女——小打小闹
11、被追打的老鼠——见洞就钻
12、老鼠同猫睡——练胆子
13、小老鼠掉进铁桶里——无缝可钻;再也无缝可钻了
14、老鼠替猫刮胡子——拼命的巴结
15、老鼠钻进食盒里——捉住礼了;捉住理了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6、老鼠子唠铁钉——干恨恨
17、老鼠钻进书橱里——咬文嚼字
18、老鼠给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19、老鼠子爬到案板上——猝溜过来,猝溜过去
20、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21、芝麻田里的老鼠——吃香
22、背上背个死老鼠——假充打猎的
23、老鼠吃荷箬——譬如空嚼
24、老鼠做道场——哪有正经
25、老鼠碰见猫——不敢想(响)
26、关起笼子抓老鼠——没跑;没跑了
27、船里老鼠——堵里找食;赌里找食
28、老鼠跌落米缸肚——半边快乐半边愁
29、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扒外;吃里爬外
30、老鼠跌进米缸——因祸得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高中语文 第八课《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八课《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A、大 B、快 C、紧 D、密)
——施耐庵《水浒》第10回《林教头风雪三神庙》
结论: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赏析:一、用语简洁明了,形象的刻画了雪下得大而急, 风雪弥天漫地的情景。
二、暗含了林冲处境危险,添一分为人物命运担忧的心情

a
16
请选字组成一副五字对联
风雨
过 、来 、遇 、急
琴书 翰墨
香润
a
17
(味觉)

(视觉)

清沁心脾 辨析: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a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1效2 果。
误用:“套板反应”
辨析: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Ø 美人:“柳腰桃面”
Ø才子:“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Ø离别:“柳岸灞桥”
Ø印书:“付梓”“杀 青”
“联想义最易产生流弊。” “唯陈言之务去”
【引】
(反)李广射虎 阅
字咬




(正)贾岛吟诗

苏轼写诗(正) 套板反应(反)
【结】
达到艺术美
实例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 3.韩愈改诗 4.苏东坡写《惠山烹
小龙团》 5.柳腰桃面等套语
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数不同情境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套用滥语全无新奇
a
灞(bà)桥 付梓(zǐ)
尺牍(dú)
下乘(chéng) 杀青
a
5
问 题
归 纳
解释下列词语: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深恶痛绝: 厌恶、痛恨到极点。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
较。
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趣味也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 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 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 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 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 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 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 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 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 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书信。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都十分计较。
推陈翻新: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
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 中中心论点是哪个?
提炼作者观点,找出中心论点。
1.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第三段)
2.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 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尝石见也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失很, 望斩而 截放 的弃 意得 味
火 锅 待 客
某单位来了客人,决定以特色火锅招待。 宾主团团围坐于一桌,主人见火锅里水开 了,按照当地的说法叫“水滚了”,便举 筷邀客说:“来来来,别客气!滚了就吃, 吃了再滚。”客人一听,面面相觑。
拓展: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 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 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 心情。
⑵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析:“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 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 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不仅有色,而 且似乎有声,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 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3.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 敲”。(第五段)
4.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 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 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
分析思路:
从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效果(1-5)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 性(6-7)
郭沫若改字 (句式改变)
王若虚改句 (字数增减)
魔发师
小结:
本文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 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 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 去辨别。
致力于追求文学语言的准确美、简洁 美、意蕴美、创新美。
课内外知识扩充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 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 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 新,朴字色 —清·沈德潜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
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 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 神实质) 。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 可一味地 。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 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字谜:
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朱光潜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 儿如何对锯?”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 生怎样出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 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 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 “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 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 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 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 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 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 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 尴尬。
教学目的
学习这篇课文,要整体把握 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 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
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 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 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 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 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 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A.编辑 作揖 舟楫 修葺 缉拿归案
jí yī jí qì jī B.诽谤 绯红 徘徊 悱恻 妄自菲薄
fěi fēi pái fěi
fěi
C.寥落 悖谬 屠戮 蓼蓝 未雨绸缪
liáo miù lù liǎo
móu
D.黯然 歆羡 幽暗 喑哑 不谙水性
àn xīn àn yīn ān
形似字读音考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 )A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 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 经很难__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二)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王若虚修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失去了: 不能复入石矣。
发现错误而惊 以因为更虎复而射射,之终,不能没入镞。,既知其为石讶, 的意味
看、自己做旋转运动等,都能发生眩晕的感觉。
打广告
• 化妆品—— 趁早下“斑”,请勿“痘 • 冰箱广告— ”留 领“鲜”一步 • 止咳药—— “咳”不容缓 • 钙 片—— “钙”世无双 • 打字机—— 不打不相识 • 当 铺—— 当之无愧
取店名
• 药 店——自讨苦吃 • 饰品店——创饰界 • 美容店——整妆待发 • 美发店——最高发院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 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 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 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 伤感的心情。
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 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 寞的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 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 流向远方。
(三) 文字不同,意境不同
韩贾“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
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
自掩自推,
至少也有一些温 暖的人情;剥啄 有声,打破岑寂, 平添搅扰
独往独来, 自有一副胸 襟气度;冷
寂 ,无声
拓展:
⑴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
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
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
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
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 有:《文艺心理学》、《谈 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清代桐城派:方苞、 刘大櫆、姚鼐
方 苞
刘 大 櫆
姚 鼐
文章特点: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 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xián •倒 涎
zú •没 镞
yùn
•蕴 藉
qiáng
•王 嫱
míng 茗烟
bō 剥啄
làn
俗滥

尺牍
zī zhū 锱铢必较
cén
qìn
岑 寂 清沁


灞桥 付梓
流弊: 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尺牍:
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⑵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X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 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郭);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 便不适宜,和“有” 性质完全不同 (朱)。
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 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1. 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2. 水牛赞(郭沫若)
贾岛推敲 (意境改变)
善用联想意 反对“套板”效应
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8)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字 数 不 同
意 味 不 同
思想感情
意 境 不 同
字 眼 不 同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套板效应
第二课时
1.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 个子长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样。两个 人都是苹果脸儿,樱桃嘴儿,浓黑的眉毛下镶嵌 着一双乌黑的杏核儿眼,一笑两个小酒窝,两个 人都扎着两个羊角辫,辫上都扎着粉红绸结……
2.两个小姑娘个头一般高,模样差不多,都穿着 粉红色连衣裙,都扎着马尾辫儿,辫上扎着红绸 蝴蝶结,跑起来就象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 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不细看很难分清谁是姐姐 谁是妹妹;一个眼睛虽大,却显得沉静秀气,一
个大眼睛乌溜溜地左顾右盼,显得更天真活泼 ……
明确:第二段文字较为生动,尤其是细节 描写“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活灵 活现,非常生动,说明作者观察细致。同 时,有关眼睛的描写,同中有别,抓住了 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第一段文字虽然也 文通字顺,描写也很细致,但有点“千人 一面”之嫌,这种情况朱光潜先生给它起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
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 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 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 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 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 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