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背景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食道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营养支持,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恢复。
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健康恢复的重要保障。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需求术后早期的食道癌患者,由于手术压力和麻醉药剂量的影响,胃肠道蠕动减少,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影响,体内代谢过程发生了变化。
这样会导致身体出现营养不良的状态,影响后期康复。
因此,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十分重要的。
适时给予肠内营养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提高营养吸收,促进康复。
肠内营养的护理实践1.营养需求评估。
在给予肠内营养前,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需要进行评估。
包括:胃肠道功能状态、基础代谢率、体重变化、血液生化指标等。
通过综合判断,确定营养支持方案的种类和剂量。
2.安全使用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需要通过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给予。
在给予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预先准备好营养物品,按照医嘱规定的浓度进行调配。
•确认鼻胃管或其他给予方式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正确。
•确认肠内营养的流量是否正常、滴速是否符合医嘱要求。
•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营养吸收是否良好。
3.营养物品的选择和管理。
在选用肠内营养产品时,应当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肠道吸收能力等个体化因素。
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营养物品的选择应当具有高能量、高蛋白、营养均衡的特点。
•使用前需反复搅拌,确保均匀混合。
•营养物品的温度应当保持在体温范围内,温度过高会破坏营养成分,温度过低也不利于吸收。
•使用完毕后需要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
4.监测肠内营养的疗效。
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患者的营养状态监测,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
如果发现营养不良等异常情况,需要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实际的护理实践中,需要进行科学的营养评估、选择适宜的营养物品、安全使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并监测营养状态的变化情况。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
然而,经过手术切除后,由于食管缺失或瘢痕狭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吞咽功能障碍和饮食困难,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和身体虚弱。
为了保证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术后康复,应及时应用肠内营养,下面是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中的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的定义和分类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体内以维持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方式。
按照肠腔通路分为肠内喂养和胃肠分流喂养。
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提供营养支持,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稳定,预防消化道反流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食管癌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手术后早期(如第2-3天)由于胃肠道功能障碍,进食受限,肠内管道营养为重要的营养支持选择之一。
肠内营养应从术前6小时开始实施,每日分量逐渐增加,以适应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负荷。
肠内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针对术后早期患者的需要,应选择低渗、低脂、低纤维、含高能量和优质蛋白质的肠内营养配方。
这种肠内营养配方可以促进肠道吸收和消化,并在保持机体生理需求的情况下防止超负荷。
肠内营养的管道置入肠内营养管道可以经口或经鼻、胃管道或空肠导管的方式置入。
经鼻导管置管是最常见的方式,特别适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
在置入肠内营养管道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和机械刺激。
肠内营养的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应按照营养原则将能量、蛋白、肝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素和能量提供给术后早期的患者。
肠内营养应该根据医嘱开具,并严格按照医嘱管理和实施。
在进食过程中,应注意检查肠内营养管是否漏出,肠内营养管位置是否正确,以及患者的营养代谢状态等。
肠内营养的常见不良反应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补充术后患者的营养不足和维持机体代谢状态,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1.腹泻:肠内营养的质量和量是出现腹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应该注意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和进食速度,以防止出现腹泻。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由于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术中创伤较大,术后禁食时间长,所以营养支持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治疗的重要措施。
目前肠内营养以其符合生理状态、应用方便、安全、费用低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然而,也存在多种并发症和相关问题,因此,加强肠内营养护理尤为重要。
本科对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15例食管癌患者常规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本科住院手术食管癌患者115例,包括胸内吻合、颈部吻合。
营养液选用能全力(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配合牛奶,豆浆等流质)。
术后第1天下午,第2、3、4天分别按BEE所计算所得能量1/4、2/4、3/4及全量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24 h匀速滴入(约40 ml/h过渡到140 ml/h)并逐渐减少静脉补液量。
1.2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及患者精神状况,有无吻合口瘘、严重感染、心肺等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 结果本组10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腹胀,经蒙脱石散(思密达)等对症处理后好转。
余105例患者肠内营养期间恢复良好,营养状态有明显改善。
肛门排气时间约2~3 d。
术后5 d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严重感染及肝肾功能不全表现。
3 护理3.1 置管前护理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向患者解释留置胃管、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作用和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并讲明置管过程中及肠内营养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与配合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3.2 肠内营养期间的护理3.2.1 健康指导滴注肠内营养液时应反复强调肠内营养的意义及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妥善保护好鼻肠管,防止滑脱及扯脱,不可以随意调整营养液输注速度。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
食管癌患者大多术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对正常的生理功能影响大,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能够及早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现将2008~2009年82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34~76岁,平均56.5岁。
术前已明确诊断,其中上段21例,中段34例,下段27例;其中左开胸53例,右开胸39例。
置管方法:术中经鼻放置自制营养管于十二指肠,前段留置两个侧空,营养管直径约2.5mm。
营养管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管道重要性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患者理解并配合。
术后固定胃管和营养管并记录长度,定时检查了解有无脱出。
注意观察营养管有无扭曲、打折,管饲前后均冲洗管道,保持清洁、干燥,保持管道通畅,营养液开启后输注时间不超过24小时,输注过程可用加热器辅助加热,防止营养液温度过低[1]。
营养方法:术后第1天,滴注或泵入5%葡萄糖氯化钠量液250~500ml,以20~50ml/小时泵入;第2天500~1000ml以50~70ml/小时泵入,可给予糖盐水、电解质、果汁、肠内营养液等;第3天以后1500ml/日,以100ml/小时泵入,以营养液为主,热量大约1500kcal,一般不超过2000ml,并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减,调整静脉补液量。
一般术后肠道通气后拔除胃管,1周后可经口进食,十二指肠营养管在能正常进食后拔除,若合并吻合口瘘则待瘘口愈合后拔除。
并發症和处理:①胃肠道症状:主要是术后胃肠功能未恢复或功能比较弱,营养液含高糖高蛋白,泵入营养液量过多过快所致。
管饲时注意营养液的浓度由低到高,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
对于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及时请值班医生查看患者并给与相应的处理。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体会

同 ,因此需要遵循 因人 因时原则 ,对每位患者术后肠 内营养 进行精心细致有效 的护理 。对护理者而言 ,既需要掌握丰 富 的护理经 验 ,又更需 要善 于 观察 ,与每 位患 者不 断 沟通 交 流 ,以便针对不 同患者适时开展 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 。
时使用 。术后第二 天在肠道泵 的控制下予 以 5 %G S 5 0 0 ml 经 由营养管缓慢 均匀 滴注 ,3 0 m l / h 。若患 者 无 腹胀 、腹 泻 等 胃肠道不适症状 ,第二 天予 以能全力 5 0 0 m l 缓慢 滴注 3 0 m l / h 。若患者仍未出现不耐受情况 ,之后逐 步增加 鼻饲总量 和 速度 ,总 量 至 1 5 0 0 m l / d ,速 度 至 1 0 0 ml / h … 。一 般 术 后 一 周左右拔除 胃肠减 压管 ,同时根据 患者 恢复 情况 ,鼓 励其 经 口试饮流质 ,少量多次 ,无不适后 ,予 以拔 除营养管 。
所有 患者均在术 中 由手术者 置管 ,将 胃肠 减压 管 和肠
肾功能变化 ,准 确测 量体质 量 ,记 录 2 4 h出入 量及 排便 的 次数 ,留尿测尿氮 ,以便 随时调整营养液的配制 。
4 结 果
内营养管绑在 一起 由鼻孔插 入 胃内后 ,胃肠 减压管 留置 胃 内 ,营养 管送 人十二 指肠 或空肠 上端 ,以便 术后肠 内营养
食 管癌 术后肠 内营养护理体会
刘 凤 玲
安徽 省巢湖市 第一人民医院心胸 外科 ,安徽 巢湖 2 3 8 0 0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食 管癌患者术后肠 内营养 的护理经验 。方法 :对 6 5 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经 营养管给予肠 内营养 ,提供精 心的护
理 ,包括注意控制营养液滴注速度 、温度 ,保持管道通畅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等 ,随后加 以观察 。结果 :通过实施肠 内营养及提供 的护理措 施 ,患者均恢复较好 ,减少 了住院时间。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 ,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 关键词 】 食管 癌;术后 ;肠 内营养 ;护理
食道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食道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食道癌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然而,手术不仅可以带来不适和并发症,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消化。
在术后恢复期间,特别是对于那些食道癌手术后需要胃肠外营养的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至关重要。
营养不良的危害对于恶性肿瘤来说,手术后营养不良是常见的问题。
手术和化疗可能导致身体的代谢和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营养不良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免疫功能下降、贫血、感染、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等。
对于食道癌患者来说,食道被切除或狭窄会导致患者难以进食,降低患者的食欲和食物的利用率。
这些问题使得营养不良在食道癌患者中尤其常见。
因此,在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非常重要。
肠内营养的定义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直接输送营养物质、水和电解质到肠道中,进行摄取和利用的过程。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保护胃肠道的功能,并促进胃肠道的恢复。
肠内营养分为口服营养和肠内输注两种方式,其中口服营养适用于食欲和进食能力较好的患者,而肠内输注适用于食欲和进食能力较差的患者,或在手术后需要维持营养状态时。
肠内营养的优点相对于静脉输液,肠内营养的优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肠道黏膜口服和肠内输注能够通过保持营养物质在肠内的浓度,减少对肠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维持肠道动力肠内营养有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泄,以及对微生物群落的维护和调节。
改善免疫功能口服和肠内输注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抗氧化剂,维持和改善免疫功能。
肠内营养的实施在食道癌手术后,患者进食能力通常会下降,需要采用肠内营养来维持营养状态。
肠内营养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营养需求首先,营养师需要考虑患者的营养需求。
食道癌患者术后营养需求通常较高,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
营养师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内营养的需要,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方案。
肠内营养液的选择其次,营养师需要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液。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护理

降低并发症风险
肠内营养护理可以降低术后营养不良的风险
肠内营养护理可以降低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风险
肠内营养护理可以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肠内营养护理可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肠内营养护理的方法
2
营养液的选择
营养液的种类:全营养液、部分营养液、特殊营养液等
营养液的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01
02
03者康复: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肠内营养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肠内营养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护理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肠内营养护理的方法
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性
肠内营养护理的注意事项
目录
貳
壹
叁
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性
1
促进术后恢复
提供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
促进伤口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预防感染: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了解营养状况
03
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了解营养摄入情况
02
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01
调整营养液配方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调整营养液的种类和浓度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营养液的摄入量
保持营养液的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整营养液配方以适应患者的需求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体会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及护理要点。
方法食管癌患者术中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将营养液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直接滴入肠腔。
结果病人均能耐受经鼻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量,可减少静脉输液量和卧床输液时间。
结论食管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能很快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营养,并具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且费用低廉,病人耐受性好,既满足了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需要量,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食管癌;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99-02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平均每年约15万人因食管癌去世,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食管癌患者多数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食管癌术后禁食期间行肠内营养支持是术后护理和治疗的重要措施,可纠正负氮平衡,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减少患者术后输液量,促进肠蠕动,并且该方法方便、安全,费用低廉[1]。
我科2006年8月——2009年10月收治376例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常规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计376例患者,其中男244例,女132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约62岁。
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31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338例,结肠代食管术7例。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7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6例,胸内吻合口瘘1例。
1.2 十二指肠营养管的选择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内径和质材选择对患者的舒适度及营养液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最小的内径是1mm 的医用硅胶管,此类管只能适用于管饲配制好的粘性较小流动性好的营养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2-05T13:00:00.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郭竹兰冯爱华[导读] 本组资料表明,在护理认真细致的前提下,食管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郭竹兰冯爱华(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孕妇学校山东乳山 264500)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331-01 食管癌患者术前多有进食困难,故术前营养状态较差,加上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会严重影响机体的代谢状态,不利于术后康复,所以术后患者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显得非常重要。
本组25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常规置入空肠造瘘管,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我科共进行经右胸、上腹食管癌切除或胃代食管右胸顶吻合术273例,其中使用空肠造瘘管营养管218例;经右胸、上腹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左颈部吻合术37例,全部使用空肠造瘘营养管。
其中男156例,女99例,年龄37—83岁。
有4例因堵管及自行拔管未能完成滴注,其余均持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1.2 材料和方法我科采用的空肠造瘘营养管有两种,一种是用直径为7mm长度为1m的进口胃管自制而成,管径较粗,价格便宜;另一种是由诺华公司进口的直径为4mm长度为1m的成品,配有皮肤穿刺和肠道穿刺金属外套管。
后者术中放置简便,且管径小、较为柔软,拔管肠瘘发生率较小,但因容易阻塞,故营养液需选择无渣、低黏度液以维持通畅。
我科直接用肠内营养液商品制剂百普素(荷兰纽迪希公司)进行肠内营养。
营养液由营养科根据所需浓度专门配置,配好的营养液在室温下放置不能超过4h,4℃保存不超过24h。
一般术后第1天给予5%葡萄糖盐水500ml经造瘘管滴入;如患者无不适,第2天即给予低浓度(12%)百普素500ml经造瘘管持续滴入;第3天给予(17%)百普素1000ml持续滴入;第4天给予未稀释(25%)百普素1000ml;第5天可增加到1500—2000ml,静脉用药只需用抗生素和常规制酸、促进胃动力药物。
一般术后第6天肠蠕动恢复后拔出胃管,第7天经口进食,按清流半量—清流全量—流质—半流的顺序进食,造瘘管内停止营养液滴入。
患者切口拆线、进食半流无不适后,即可拔除造瘘管。
1.3 护理方法
1.3.1 保持造瘘管通畅造瘘管须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阻塞。
未使用前应定时用温开水冲管3次/d,每次使用前后均需冲管,防止阻塞。
1.3.2 营养液滴注的温度、速度及浓度为使肠道适应,营养液的滴注速度应缓慢、匀速、分次滴入。
温度:营养液的滴入温度要严格控制,滴注时应将营养液加温至38—40℃,并用前臂掌侧皮肤测试,以不烫为宜。
加温方法:(1)将输液管放入特制热水瓶中加温;(2)延长输液管,将部分输液管缠绕在暖水袋上加温。
速度:每日总量要在24h内均匀滴入,营养液的滴入速度也应逐日加快。
开始为25—50ml/h,以后每天递增25ml/h,至100—125ml/h时维持。
浓度:营养液的浓度要严格控制,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一般从等渗液浓度开始,逐渐增加到患者能适应且能满足需要为标准。
1.3.3 造瘘口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有皮肤潮红、轻度溃烂,则为消化液外渗所致[1]。
每次换药时用氧化锌软膏涂在造瘘口周围,即可保护皮肤。
1.3.4 病情观察滴注营养液过程中应勤巡视、勤观察、调节合适的滴速,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输入速度及溶液的浓度、温度有直接关系,与溶液的渗透压也有关,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时调整。
1.3.5 警示操作中切勿将营养液当成静脉输液注入体内,我科在操作中悬挂明显的标记以示区分。
1.4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1.4.1 腹胀、腹痛术后早期患者结肠功能尚未恢复,原有便秘史者,输入营养液后便会引起腹胀。
对此类患者,术前1d进行清洁灌肠或术前3d服用缓泻剂。
患者自觉腹胀时,减慢输液速度,并用开塞露纳肛或进行低压灌肠,刺激肠蠕动。
腹痛与营养液对肠腔刺激引起的肠痉挛有关,发生腹痛时,用甲氧氯普胺和颠茄合剂解挛,同时减慢输注速度,效果良好。
1.4.2 腹泻腹泻与营养液的速度、浓度递增关系密切。
滴注速度每天递增超过30ml/h时,腹泻发生率高。
这与大量高渗液体突然进入肠腔,肠黏膜吸收水分障碍有关;另外大量营养液进入肠腔未被加温,低温刺激肠管也会引起腹泻[2]。
我们将营养液输注速度的递增控制在每天25ml/h,逐渐达到预定速度,且使用时均加温至28—40℃左右。
腹泻严重时可适当应用止泻药。
1.4.3 脱管术前要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管的重要性,注意翻身、活动时用手轻扶肠内营养管;加强巡视,发现有松动,及时固定。
对于原有精神异常的患者,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密切观察;当患者出现烦躁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对症处理。
本组经上述处理后再无脱管发生。
1.4.4 堵管本组患者均使用诺华公司的肠内营养管,管腔较细,而营养液比较粘稠,当滴注速度较慢时,易引起堵管;另外,为了治疗的需要,患者在营养支持的同时,还需要从营养管内注入药物,当药物与营养液在管腔内接触后易结成凝块,造成堵管。
改进措施为,输注营养液前后均用温开水30ml冲管,减少营养液附着管壁,保持管腔壁光滑;输注期间也要进行冲洗,1次/6h。
尽量不经营养管注药。
2 结果
本组25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常规置入空腔造瘘营养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通过使用以上方法和周到的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235例患者肠功能很快恢复,营养状况很快得到改善,仅有2例发生吻合口漏;45例出现轻度腹泻后,通过加热营养液、减少营养液量、减慢输注速度使症状消失;5例出现重度腹泻,经暂停营养液输入,酌情给予止泻药物造瘘管注入后缓解;10例患者出现腹胀,暂停营养液滴入后自行缓解。
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在护理认真细致的前提下,食管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海生,孙强.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25—127.
[2]陈大伟. 现代肠内和肠外营养的临床实践[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