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1.5)
中国移动IP承载网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7
节点号在地址中的体现
互连地址
节点号
Loopback地址
1:208; 2:209; 3:210 4:212; 5: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st Be 不改变
网络总体架构规划 IGP协议规划 BGP(VPN)规划 网络服务质量保证(QoS) 高可靠性方案 软交换站点接入方案 网管 安全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5
IP地址规划总体原则
1、省级软交换业务采用10.0.0.0/16网段;但限定在10.0.127.255以内,10.0.128.0 ~ 10.0.255.255作为预留
2、Loopback接口地址采用公网地址:221.130.208.0-221.130.223.255/32 3、IP承载网路由器(CR、BR、AR)设备互连地址采用10.1/16 ~ 10.7/16地址段
10.1.1/24 ~10.1.16/24为CR地址段,10.1.24/24 ~10.1.127/24为BR地址段, 10.1.128/24 ~10.7.255/24为AR地址段 4、地市延伸以后总体上采用CR、BR、AR三级结构,但是除广东的CR、BR、AR完全采用不 同设备以外其他许多局点都是CR兼作BR或者BR兼作AR,在分配地址的时候CR兼作BR的 路由器按照CR来分配,BR兼作AR的路由器按照BR来分配。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1
移动IP承载网三期设备角色
中国移动通信光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v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中国移动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China Mobile Trans port-network Resource NamingSpecification(版本V1.1)目录1.范围 (4)2.参考文献 (4)3.缩写词 (4)4.参照字符集 (5)5.区域、站点、机房 (5)5.1站点的命名 (5)5.2机房的命名 (5)5.3站点命名的约束 (6)5.4省份名及本地网名称的拼音缩写 (6)5.5城市的排序 (6)6.管道 (6)6.1长途管道 (6)6.2市区管道 (7)6.3普通人/手井 (7)6.4局前井/局内井的命名 (8)6.5扩建井的命名 (8)6.6管孔 (9)6.6.1管孔位置的描述 (9)6.6.2管孔命名格式 (9)6.6.3子管的命名格式 (10)7.杆路 (10)7.1长途杆路 (10)7.2市区杆路 (10)7.3电杆 (11)7.4扩建电杆的命名 (11)8.标石路由 (11)8.1标石路由的命名 (11)8.2标石的命名 (12)9.引上 (13)10.挂墙 (13)11.光缆 (13)11.1光缆的命名 (13)11.1.1长途光缆的命名 (14)11.1.2本地光缆的命名 (14)11.1.3光缆命名的约束 (14)11.2光缆路由的表示方式 (14)11.3光缆段的命名格式 (14)11.4纤芯段的命名格式 (14)11.5光纤的路由 (15)12.微波 (15)12.1微波线路名称 (15)12.2微波线路路由 (15)12.3微波段的命名格式 (15)13.传输系统 (15)13.1传输系统工程的命名 (16)13.2光传输系统命名格式 (16)13.2.1PDH、SPDH、SDH光传输系统名称格式 (16)13.2.2DWDM传输系统的命名格式 (17)13.3微波传输系统命名格式 (17)13.4非光缆、微波传输方式的传输系统的命名 (17)14.电路/群路 (18)14.1电路/群路命名 (18)14.2电路路由 (21)14.2.1光传输系统 (21)14.2.2微波传输系统 (23)14.3其它传输系统电路路由 (23)15.光交接点 (23)15.1光交接箱的命名 (23)15.2光分纤箱的命名 (24)15.3光缆分歧接头的命名 (24)15.4光缆直通接头的命名 (24)16.光路 (25)16.1光路的命名 (25)16.2光路的路由 (25)17.机房设备 (26)17.1设备机柜(机架) (26)17.2设备机柜子框 (26)17.3传输网元设备 (26)17.4设备机盘 (28)17.5端口 (28)17.6同步设备 (29)17.7光缆配线架(ODF) (29)17.8光缆配线模块(ODM) (29)17.9光配线端子 (29)17.10数字配线架(DDF) (30)17.11数字配线模块(DDM) (30)17.12数字配线端子 (30)17.13列头柜 (30)18.网管系统 (31)18.1网元管理系统的命名 (31)18.2子网管理系统的命名 (31)18.3网元管理系统和子网管理系统合用时的命名 (31)18.4网络管理系统的命名 (31)附录各省份及本地网名称的拼音缩写 (33)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有关建议和国内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文件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文件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更多资料请访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版本号 1.0.02008-××-××公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公布目录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4)4. 背景 (2)5. 目标 (2)6. 功能需求 (2)6.1. 配套设备管理范围 (2)6.2. 模型要求 (3)6.2.1. 命名规范 (3)6.2.2. 设备状态 (3)6.2.3. 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3)6.2.4. 设备与逻辑资源之间关联 (4)6.3. 数据编辑与导入功能 (4)6.3.1. 导入模板自动更新 (4)6.3.2. 导入校验功能 (4)6.3.3. 导入失败时的原因提示 (5)6.3.4. 模板填写说明 (5)6.3.5. 导入模板下载 (5)6.4. 查询与统计 (5)6.5. 视图呈现 (5)6.5.1. 树图呈现 (5)6.5.2. 地图呈现 (6)6.6. 配套设备的调拨与调度 (6)6.6.1. 配套设备的调拨 (6)6.6.2. 配套设备的调度 (6)6.7. 业务场景应用 (7)6.7.1. 配套与主设备容量搭配分析 (7)6.7.2. 配套设备容量预警需求 (7)6.7.3. 设备报废期提醒 (7)6.7.4. 设备、站房图片的浏览需求 (7)6.7.5. 设备唯一身份标识的需求 (7)6.7.6. 维修管理 (8)6.7.7. 站房用电来源 (8)6.7.8. 拓扑图 (8)7. 编制历史 (8)8. 附录A 修订全面记录 (8)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所根据的技术架构规范,根据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分阶段实施的规划,将会根据建设步骤对本系列规范进行修改、完善与扩充。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资源编码方法(v 10 ln

04-03-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v 10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Resource Objects Coding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QB-××-×××-××××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参照字符集 (2)4资源编码的定位 (2)5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 (3)6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 (3)7设备的机器编码 (5)7.1设备57.2机架77.3机框87.4槽位97.5板卡107.6端口128连接的机器编码 (14)9编制历史 (16)10修订详细记录 (16)11附录 (17)11.1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17)11.2设备类型英文缩写规则 (33)11.3带宽类型符号规则 (40)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源编码的命名方法。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管理需求分册[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分册[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管理需求分册[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8]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发布子系统技术要求[9]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10]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1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1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1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1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1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功能规范[1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IP承载网资源管理需求规范[1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应急资源调度管理需求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中国移动IP承载网

网管 安全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2
中国移动IP承载网发展历程
一期:按平面组织业务,采用APDP+接口备份保障可靠性,除软交换网管业务 外 其余业务均通过IP承载。 承载网设备以8011(NE80 NE40)设备为主 二期:网络结构仍然按平面组织 严格保证高冗余度,而业务流量按照距离远近进 行组织;采用IGP快速收敛+TE FRR保证高可靠性;所以业务均通过 MPLS VPN引导。承载网设备以8090(NE80E NE5000E)为主 三期:对承载网骨干网进行带宽扩容 结构调整;沿用二期的高可靠性技术和路由 组织方式;对二期的路由反射做了调整。 一期、二期、 三期均为汇接网 承载中国移动省际长途话音(信令,媒体)业务,一期 、 二期均为华为设备 三期新增无锡两台思科设备作为BR/AR IP承载网省内延伸: 目前正在建设中, 建设目标:将省内分散的小网(如G9)全部整合到骨干 汇接网上,形成一张全国统一的 具有唯一自治域的IP 承载网;省内延伸为 多厂家联合组网
方式五
西宁
乌鲁木齐
方式四
AR1
AR2
存在核心节点的省份(广东除外) 以及吉林 黑龙江和海南采用方式一 其它绝大多数省份采用方式二(云南 贵州 重庆 天津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 南 广西 河南 山东 河北 山西 内蒙 宁夏 西藏 甘肃 ) 福建采用方式三(福州和厦门各设臵一个AR) 新疆和青海由于传输原因采用方式四 广东地区由于业务量大的原因采用方式五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5
一期网络路由方案
骨干网之间的IGP选用ISIS协议,整网ISIS跑在Level2上,通过设臵ISIS的COST值实现普 通流量从B平面走,这样MPLS VPN的流量会相应从B平面走。(这是IGP的选路,但是通 过使用弱策略路由使软交换业务正常情况下跑在A平面)同时通过和接口备份的配合,实现 当A平面两CR之间链路中断后,流量会导入B平面,当B平面中断时流量在B平面内部迂回
中国移动机房标签标准化规范

中国移动机房/基站标签标识规范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station /baseLabel Specification2010年10月目录1. 总则 (1)2. 机房/基站 (1)2.1 机房标签 (1)2.2 基站标签 (2)3. 设备及机柜 (3)3.1 设备机柜(机架)标签 (3)3.2 传输网元设备标签 (4)3.3 设备机盘标签 (5)3.4 列头柜标签 (5)3.5 电源设备机柜标签 (6)3.6 机架内空开、熔丝、蓄电池单体标签 (7)3.6.1空开(熔丝)标签 (7)3.6.2空开(熔丝)标签蓄电池组单体电池标签 (7)4. 光缆配线架(ODF) (8)4.1ODF机架架顶标签 (8)4.2光缆配线模块(ODM)标签 (8)4.3光配线盘标签 (9)4.4ODF端子标签 (9)4.4.1外线出入局ODF (9)4.4.2波分设备与SDH设备之间的ODF (9)4.4.3电路调度ODF(直接承载业务) (9)5. 数字配线架(DDF)标签 (10)5.1DDF机架架顶标签 (10)5.2DDM(数字配线模块)标签 (10)5.3数字配线端子标签 (10)5.3.1 业务上下点的DDF标签 (11)5.3.2 跳接点的DDF标签 (11)5.3.3 BITS设备的DDF (11)6. 线缆标签 (12)6.1尾纤/跳线标签 (12)6.22M线标签 (13)6.3网线标签 (14)6.4电源线、电缆 (14)6.5馈线 (15)6.6天线 (15)6.7光缆 (16)7 机房环境标识 (17)7.1机房铭牌 (17)7.2清洁用品、维护记录 (18)7.3安全标识 (18)7.4信号覆盖牌 (21)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资源标签规范1.总则1.本规范包含对机房/基站、机柜、机架、各专业设备、配线架(DDF/ODF)、各种线缆、机房环境等的标签、标识规定。
2.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传送网,传输网、同步网、核心网、数据网、无线网、IP承载网及电源资源的机房标签、标识应用。
移动IP承载网

signaling Media
AR路由器
媒体信令CE设备外部连接方案
LDP
LDP
媒体 信令 网管
LDP
媒体 信令 网管
vrf
vrf
vrf
vrf
vrf
vrf
OSPF1 OSPF2
媒体信令 CE设备
媒体 vrf
信令 vrf
OSPF1 OSPF2 VRRP
OSPF1 OSPF2
媒体 vrf
信令 vrf
业务节点
在AR设备以下是CE设备,CE设备以下才是软交换设备
15
16
华为CE设备组网方案
AR1
1XGE
NGN Bearer Backbone
GE/PoS
AR2
通过子接口区分媒体 和信令业务
Multi-Instance OSPF
1XGE
2XGE
CE1
CE2
MSoftX 软交换业务系统
UMG
在CE上目前承载媒体和信令的业务 17
MSS 站点2 MSS
21
站点CE
MGW 站点3 MSS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1.5)

网络资源命名规范
版本号:2.1.5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具体情况制订。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络资源的命名。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无线局域网
本规范中所有命名规则中用到的字符必须属于下面规定的字符集,字符集包括:
-汉字(一个汉字等于2个字符数);
-大写英文字母:A-Z;
-小写英
-连接符:“-”(半角);
-斜线:“/”;
-其它符号包括:“.”,“+”,“×”(乘号),“λ”,“(”,“)”,“[”、“]”、“《”,“》”,“~”,*。
端口类型
简写
以太网接口
E
快速以太网接口
FE
千兆以太网接口
GE
同步串口
SO
异步串口
AS
E1接口
E1
CE1接口
CE1
ISDN基本带宽接口
BRI
ISDN一次群带宽接口
PRI
Packet over SDH接口
POS
V35接口
V35
POS链路聚合逻辑接口(华为)
Ip-Trunk
以太链路聚合逻辑接口(华为)
Eth-Trunk
网元功能
简写
边界网关
BG
媒体网关
MG
信令网关
SG
软交换服务器
SS
路由器
RT
交换机
SW
防火墙
FW
路由反射器
R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号:2. 1. 5
2010-07-1发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6
2.参考文献6
3.缩写词6
4.参照字符集6
5.网元设备命名规范7
5.1网元设备命名原则7
5.2网元设备命名规则7
5.3典型网元设备命名示例9
6.VPN实例命名规范10
6.1VPN实例命名原则11
6.2VPN实例命名规则11
-《中国移动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版本v1.0
缩写词
IPNET
IP Network
中国移动IP承载网
CMNET
China Mobile Network
中国移动互联网
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
DSMP
DataServicesManagement
Platform
数据业务管理平台
DDN
MMS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多媒体消息业务
NAS
Network Access Server
接入服务器
NAP
Network Access Point
网络接入点
RADIUS
Remote Access Dialing User Service
远程访问接入用户服务
PPP
Peer-Peer Protocol
0-9 ;
-连接符:“-”(半角);
-斜线:“/” ;
-其它符号包括:“+”,“x”(乘号),“入”,“(”,“)”, [、]、《,»,〜,大。
网元设备命名规范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主要包括核心路由器(CR)、汇聚路由器(BR)、接 入路由器(AR)及反射路由器(RR)等设备。
6.3典型VPN实例命名示例12
7.端口描述12
7.1IP承载网设备互联端口描述12
7.1.1端口描述原则12
7.1.2端口描述规则13
7.1.3典型设备端口描述示例14
7.2AR-CE端 口描述14
7.2.1描述原则15
7.2.2描述规则15
7.2.3典型AR-CE端口描述示例19
8.附录21
8.1附1:中国移动本地网名称和英文缩写对照表21
(4)“网元功能”:表示网元设备的基本功能,网元功能的定义如下表所列。
网元功能
简写
边界网关
BG
媒体网关
MG
信令网关
SG
软交换服务器
SS
路由器
RT
交换机
SW
防火墙
FW
路由反射器
RR
磁盘阵列
DA
磁带库
TB
主机设备
SV
终端
TM
HUB
HB
(5)“序号”:当存在多台物理位置、网络层次、业务系统和网元功能均 相同的设备时,用不同序号进行区分。
(6)“设备类型”:表示设备的生产厂商及设备型号。“设备类型”字段 严格按照下表规定填写,包括字母大小写
A.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的“省名”和“地市名”字段,均 采用直辖市名字母缩写;直辖市(重庆)“省名”和“地市名”字 段分别采用相应的字母缩写。
示例:
北京CR1 : BJBJ-BB-IPNET-RT01-NE5000E
重庆涪陵AR1 : CQFUL-BA-IPNET-RT01-NE40E
B .非直辖市“省名”和“地市名”字段:表示网元所处的实际地理 位置,4-5个大写字母。省名用2位大写字母表示;省会城市名用2位大写字母表示,其他地市名用3位大写字母表示。
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络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HDLC
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
省名
地市名
-
网络层
次
-
业务系
统分类
-
网元功能
序号
-
设备类型
符
号
字符
字符
字
符
字符
字
符
字符/数 字
字符
字符/数字
数字
字
符
字符
字
符
2(大写 字母)
2或3
(大写
1
2(大写 字母)
1
< 6(大写 字母或
1
< 6(大写 字母或数
2
1
< 8(大与子母或 数字)
数
字母)
数字)
字)
说明:
(1)“省名”、“地市名”字段命名规则:
C.省名、地市名字母简写参见附录一 “中国移动本地网名称和英文 缩写对照表”。
(2)“网络层次”:表示网元所处的网络层次,2个大写字母。
A .承载网络设备的网络层次定义见下表:
付方表小
网络层次
BB
核心层
BC
汇聚层
BA
接入层
(3)“业务系统分类”:表示网元设备所届的网络。对丁IP承载网的网元 设备此字段统一使用“IPNET”。
8.2附2:中国移动IP承载网承载业务名称和VPN实例名称对照表......28
8.3附3:中国移动IP承载网VPN实例名称和业务类别对照表29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具体情况制订。编写格式 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络资源的命名。
本规范适用丁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尚有待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 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范围
本规范定义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元设备、端口等的命名原则,用丁指导工程 及维护的网元设备命名、VPN命名及端口描述等。
5.1
(1)网元设备在全网范围内命名唯一;
(2)能表示出网元设备物理位置;
(3)能表示出网元设备所处网络层次;
(4)能表示出网元设备业务系统分类;
(5)能表示出网元设备网元功能;
(6)能表示出网元设备类型;
(7)相同物理位置、网络层次、业务系统和网元功能的设备用不同序号区 分。
5.2
IP承载网网元设备的命名遵照如下格式:
端到端协议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短消息业务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无线应用协议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无线局域网
参照字符集
本规范中所有命名规则中用到的字符必须届丁下面规定的字符集,字符集包 括:
-汉字(一个汉字等丁2个字符数);
参考文献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规 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 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技术规范引用以下标准:
-《中国移动CMNET省网网管系统技术规范》1.0版,2002年8月
-《中国移动通信网网元设备编码和路由命名原则》第一版,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