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文氏桥振荡器原理

文氏桥振荡器原理

文氏桥振荡器原理文氏桥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振荡电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领域。

它基于电路中的正反馈原理,通过将部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实现了持续的振荡输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文氏桥振荡器的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其应用。

文氏桥振荡器由一个反馈网络和一个放大器组成。

放大器负责提供信号的放大,而反馈网络则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并提供正反馈。

正反馈使得信号在系统中循环放大,从而实现振荡。

反馈网络由两个传输线和两个可变电容器构成。

这两个传输线可以是同轴电缆或微带线。

它们的长度相等,通过一个直流电阻连接。

可变电容器用于调节传输线的电容值,从而选择合适的振荡频率。

放大器一般采用双极型晶体管或场效应管。

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与反馈网络的两个传输线相连。

输入信号通过放大器经过反馈网络后,再次输入到放大器中进行放大。

反馈信号会经过一次反向相位变化,从而产生正反馈效果。

文氏桥振荡器的振荡条件是反馈网络的相位移为180度,并且反馈信号的幅度要足够大,以保持持续振荡。

当振荡器工作时,任何略微的扰动都会被放大,使得系统维持在稳定的振荡状态。

文氏桥振荡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时,振荡器处于静止状态,没有任何输出。

2. 由于微小的噪声或扰动,输入信号在放大器中被放大。

3. 放大器的输出通过反馈网络传输,并再次输入到放大器中。

4. 反馈信号在传输线中经历180度的相位变化,并被放大器放大。

5. 放大器的输出作为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经过反馈网络返回到放大器。

6.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信号在放大器和反馈网络之间循环放大,并最终达到稳定的振荡状态。

文氏桥振荡器的频率可以通过调节反馈网络中的传输线长度或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来实现。

当传输线长度较短时,频率较高;而当传输线长度较长时,频率较低。

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与频率成反比,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电容值来改变振荡频率。

文氏桥振荡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简单可靠: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容易实现和调整,振荡稳定可靠。

实验五:RC文氏电桥振荡器

实验五:RC文氏电桥振荡器

实验五:RC文氏电桥振荡器本实验是关于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实验,主要进行了电路搭建、调试及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实验原理RC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电子电路,其原理基于铁电效应和RC振荡。

其基本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RC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个以RC电路为电源,通过电桥调整回路带负反馈的振荡器。

因为回路带负反馈,在理想情况下,通过电桥调整回路的频率和放大系数可以使正反馈系数为零,系统能够稳定振荡。

而回路带有负反馈,振荡时由于阻尼作用,能量衰减,因此保证振荡的稳定性。

实验器材主要实验器材包括:RC文氏电桥振荡器、万用表、示波器、频率计等。

实验步骤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1. 搭建RC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并初步调试,确定谐振频率和振幅值。

2. 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观察系统是否精确地稳定振荡。

3. 使用万用表测量各个元件的电阻值,计算谐振频率和放大系数的理论值,和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的来源。

4. 使用频率计,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和计算得到的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搭建了RC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在逐步调试之后确定谐振频率约为1800Hz,振幅值约为5V。

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结果发现系统能够精确地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幅度变化和频率漂移。

本实验通过搭建RC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调试参数,观察波形,测量数据等步骤,成功地实现了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稳态输出。

实验中发现,RC文氏电桥振荡器具有谐振频率和振幅的稳定性,这得益于电桥带负反馈的作用,通过电桥调整回路的频率和放大系数,使系统能够稳定振荡。

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相符合,但存在一定误差,误差来源主要有元器件参数的实际偏差和线路布线误差,这启示我们在实际项目中,需要做好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布线的设计,以保证实际电路的性能。

总之,本实验对于理解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原理和稳态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桥平衡的振荡器电路,常用于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桥平衡状态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桥的平衡状态来产生振荡。

电桥是由两个电阻和两个电容组成的电路,当电桥平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零。

为了产生振荡,需要在电桥中加入一个外部信号源,如一个交流电源或一个射频信号。

2. 振荡过程
当电桥中加入外部信号源后,电桥的平衡状态会被打破,电桥中的电流不再为零。

这个电流会通过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产生电压,从而改变电桥的平衡状态。

如果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值可以使得电桥再次达到平衡状态,那么就可以产生稳定的振荡。

在文氏电桥振荡器中,通常使用两个可变电阻和两个固定电容组成电桥。

当电桥平衡时,振荡器处于稳态。

当加入一个外部信号源后,电桥会失去平衡,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会通过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产生电压,从而改变电桥的平衡状态。

如果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值可以使得电桥再次达到平衡状态,那么就可以产生稳定的振荡。

3. 输出信号
文氏电桥振荡器产生的输出信号为正弦波,其频率由电桥中的电容和电阻的值决定。

在振荡过程中,电桥的平衡状态会不断被打破和重新建立,从而产生周期性的电流和电压波动,最终形成稳定的正弦波输出信号。

综上所述,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桥平衡状态和振荡过程,利用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值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工作原理1. 引言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是一种常用于产生稳定振荡信号的电路,它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分享我对这一原理的观点和理解。

2. 文氏电桥简介文氏电桥是一种基于有源电感元件的电桥,由振荡放大器和文氏电桥组成。

它具有简单的电路结构,稳定的频率响应和较高的频率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发生器、频率计和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3.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结构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由文氏电桥、振荡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

文氏电桥由一个有源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构成。

振荡放大器通过放大器和反馈网络来提供正反馈,从而使电路产生振荡信号。

4.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工作原理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正反馈,当电路中的输出信号经过放大器和反馈网络之后,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相位和幅度上具有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会导致振荡现象的发生,使电路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5.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性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性,这是由于文氏电桥中的有源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等被精确选择和设计,以使其在特定的电路参数范围内能够提供稳定的反馈信号。

这种频率稳定性使得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在很多应用中都能够提供可靠的振荡信号。

6.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应用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产生精确的信号频率,例如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它还可以用于无线电通信中的调频发射机和接收机等设备上,以提供稳定的载波频率。

7. 对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工作原理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的观点和理解中,文氏电桥振荡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振荡电路,其工作原理基于正反馈机制的产生振荡现象。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电路元件,能够实现稳定的振荡信号输出。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性使其在多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结:本文深入探讨了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分享了对这一原理的观点和理解。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以其简单的结构、稳定的频率响应和较高的频率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知识分享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知识分享

R 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RC串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由运算放大器、R3和R4负反馈网络构成放大电路。

C1R1和C2R2支路是正反馈网络,R3R4支路是负反馈网络。

C1R1、C2R2、R3、R4正好构成一个桥路,称为文氏桥。

图1 RC文氏电桥振荡器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RC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2所示。

RC串联臂的阻抗用Z1表示,RC并联臂的阻抗用Z2表示。

图2 RC串并联网络RC串并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式(1)当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产生谐振,也就是式(1)是实数,虚部为0。

令式(1)的虚部为0,即可求出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对于文氏RC振荡电路,一般都取R=R1 = R2,C=C1 = C2时,于是谐振角频率: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文氏RC振荡电路正反馈网络传递函数的幅度频率特性曲线和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a) 幅频特性曲线 (b) 相频特性曲线图3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反馈系数当满足R=R1 = R2,C=C1 = C2条件,且当f=f0时的反馈系数当满足R=R1 = R2,C=C1 = C2条件,且当f=f0时的反馈系数此时反馈系数与频率f0的大小无关,此时的相角 jF=0°。

文氏RC振荡电路可以通过双连电位器或双连电容器来调节振荡电路的频率,即保证R=R1 = R2,C=C1 = C2始终同步跟踪变化,于是改变文氏桥RC振荡电路的频率时,不会影响反馈系数和相角,在调节频率的过程中,不会停振,也不会使输出幅度改变。

根据振荡条件丨AF丨>1,在谐振时,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应该Au=3。

由图1可知,RC串并联网络的反馈信号加在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由R3和R4确定,是电压串联负反馈,于是应有振荡的建立和幅度的稳定振荡的建立所谓振荡的建立,就是要使电路自激,从而产生持续的振荡输出。

由于电路中存在噪声,噪声的频谱分布很广,其中也包括f0及其附近一些频率成分。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1. 引言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可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它由RC网络和文氏电桥组成,通过反馈机制实现自激振荡。

本文将深入探讨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原理、特点、设计方法及应用。

2.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原理2.1 RC网络RC网络是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网络,它可以作为振荡电路的基础组成部分。

当电容充电或放电时,可以产生变化的电压信号。

RC网络可以通过调节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来改变振荡频率和振幅。

2.2 文氏电桥文氏电桥是一种平衡交流电桥,由一个电感(L)和两个电容(C1和C2)组成。

当桥路平衡时,可以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文氏电桥是常用的振荡电路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可以改变桥路的平衡条件。

2.3 自激振荡原理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是一种自激振荡电路,它基于反馈机制实现振荡。

当桥路发生微小的不平衡时,由于反馈作用,会引起振荡信号的放大,进而驱动桥路向稳定状态靠近。

通过调节RC网络和文氏电桥的参数,可以实现稳定的振荡输出。

3.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设计方法3.1 选择合适的RC网络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RC网络。

通过调节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调整振荡频率、振幅和波形形状。

3.2 优化文氏电桥参数由于文氏电桥的电感和电容可以直接影响振荡频率和稳定性,因此需要进行参数优化。

可以通过改变电感和电容的数值,或者通过添加调节电路来实现。

3.3 确保反馈机制稳定自激振荡电路需要一个稳定的反馈机制来保持振荡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添加放大器、滤波器或稳压器来实现反馈,确保振荡信号的稳定输出。

3.4 对振荡电路进行调试和测试在设计完成后,需要对振荡电路进行调试和测试。

可以通过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振幅和波形形状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4.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应用4.1 信号发生器由于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因此可以作为信号发生器使用。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1.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文氏电桥振荡器)如图电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正反馈环节:由RC 串、并联电路构成,同时起相位起振作用和选频作用。

(2)负反馈和稳幅环节:由R 3、R 5、R P =R 4及二极管等元件构成,其中R 3、R 5、R P 主要作用是引入负反馈,调节电位器可以改变负反馈深度,以满足振荡的振幅条件和改善波形;稳幅环节是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VD 1、VD 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的,二极管要求采用温度稳定性好且特性匹配的硅管,以保证输出正、负半周波形对称;R 3的作用是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电路的谐振频率:f o =RC π21起振的振幅条件:21≥R R f(其中R f = R P +(R 5// r D ),r D 为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2. 实验步骤和测量数据(1)调节R P ,使电路起振且波形失真最小。

如果不能起振,说明负反馈太强,应适当调大R P ;如果波形失真严重,应适当调小R P 。

观察起振过程,从正弦波的建立到出现失真。

记录数据并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2)调节电位器R P ,使输出电压u o 幅度最大且不失真,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分别测量输出电压U o m 、反馈电压U+和U —,分析振荡的幅度条件。

(3)改变选频网络的参数C 或R 可调整电路的振荡频率,频率粗调通过改变电容C 进行量程切换,而量程内频率细调通过改变电阻R 来实现。

1. 占空比可调方波发生器电路主要由滞回比较器和RC 积分电路组成。

分析时注意电路的连接方式。

电路的谐振频率: f o =)(211321ln )2(1R R C R R P ++方波的输出振幅:U o m =±U Z2. 实验步骤和测量数据(1)调节电位器R 5至中心位置,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并描绘方波u o 及三角波u c 波形,测量其幅度和频率并记录。

(2)改变电位器R 5动点位置,观察u o 、u c 幅度及频率变化情况,把动点调至最上端和最下端,测出频率范围并记录。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RC串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由运算放大器、R3和R4负反馈网络构成放大电路。

C1R1和C2R2支路是正反馈网络,R3R4支路是负反馈网络。

C1R1、C2R2、R3、R4正好构成一个桥路,称为文氏桥。

图1 RC文氏电桥振荡器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RC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2所示。

RC串联臂的阻抗用Z1表示,RC并联臂的阻抗用Z2表示。

图2 RC串并联网络RC串并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式(1)当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产生谐振,也就是式(1)是实数,虚部为0。

令式(1)的虚部为0,即可求出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对于文氏RC振荡电路,一般都取R=R1 = R2,C=C1 = C2时,于是谐振角频率: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文氏RC振荡电路正反馈网络传递函数的幅度频率特性曲线和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a) 幅频特性曲线 (b) 相频特性曲线图3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反馈系数当满足R=R1 = R2,C=C1 = C2条件,且当f=f0时的反馈系数当满足R=R1 = R2,C=C1 = C2条件,且当f=f0时的反馈系数此时反馈系数与频率f0的大小无关,此时的相角jF=0°。

文氏RC振荡电路可以通过双连电位器或双连电容器来调节振荡电路的频率,即保证R=R1 = R2,C=C1 = C2始终同步跟踪变化,于是改变文氏桥RC振荡电路的频率时,不会影响反馈系数和相角,在调节频率的过程中,不会停振,也不会使输出幅度改变。

根据振荡条件丨AF丨>1,在谐振时,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应该Au=3。

由图1可知,RC串并联网络的反馈信号加在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由R3和R4确定,是电压串联负反馈,于是应有振荡的建立和幅度的稳定振荡的建立所谓振荡的建立,就是要使电路自激,从而产生持续的振荡输出。

由于电路中存在噪声,噪声的频谱分布很广,其中也包括f0及其附近一些频率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信号发生器
8.1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8.1.1 正弦波自激振荡的基本原理 8.1.2 RC 型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1.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8.1.2 RC 型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
.
Xid 放大环节 A· Xo
. Xf 正反馈网络 F·
正弦波信号发 生器的组成
(1)当 f= f0 时,
R C
U·f 与 U·o 同相位 U·f 的幅值最大

· Uf
=
· Uo /3
F=Fmax=1/3
RC
而AF ≥1, 电路才能振荡。
R1 +
U·o
A

R2
(2)当
时,
满足振荡条件
(3)振荡频率
模拟电子技术
谢 谢!
模拟电子技术
+ 图中
R
C
· Uf
Z–2

R C
RC
R1 +A
U·o

R2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反馈系数
+
··

·
Z1
C
U·o
+
R
C
· Uf
Z–2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

·
令 ·
由此可得 F·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幅频特性
幅频特性曲线 F 1/ 3
当0 时, F0 当 时, F0 当=0 时, F=Fmax=1/3 0
f0
f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相频特性
当0时,F 90 当时, F –90 当=0时, F 0 可见,当=0 时
F =0,且反馈最强
相频特性曲线
0
f0
f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F 1/ 3
0
f0
0 f0
幅频 特性 曲线
f
相频 特性 f 曲线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3.工作原理
RC型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主要类型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移相式振荡电路 双T网络式振荡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文氏电桥振荡器 1.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正反馈网络 R
选频网络 C ·
Ui
RC
放大电路
R1
·
+A
Uo

R2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2.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选频网络
+
R
Z1
C
U·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