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典型题-简单机械学霸级难题详解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100%B.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C.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2ND.当G物=6N时,机械效率η=66.7%【答案】D【解析】【详解】A、使用滑轮组时,克服物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动滑轮重、摩擦和绳子重做额外功,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由公式η=知: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即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但最终不能超过100%,故A错误;B、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如图所示,因为此图与题干中甲图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忽略绳重及摩擦时,额外功:W额=G轮h,即额外功W额相同,又因为W总=W有+W额,所以总功相同,由η=可知,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即η1=η2.故B错误;C、由图可知,G=12N,此时η=80%,则η=====,即80%=,解得G动=3N,故C错误;D、G物=6N时,机械效率η=×100%=×100%=×100%=×100%≈66.7%.故D正确.故选D.2.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老师演示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同学们观察实验C.便于正确理解力臂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所以这样做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力臂的正确认识,故C正确.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将中点O支起来,甲图的蜡烛粗细相同,乙图的三支蜡烛完全相同,所有的蜡烛燃烧速度相同。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含解析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含解析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 含答案 ) 含分析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以下列图,是一种指甲刀的构造表示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杠杆 ABC是一个省力杠杆B.杠杆 DBO 的支点是 B 点C.杠杆 DEO是一个等臂杠杆D.指甲刀有三个杠杆,两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劲杠杆【答案】 A【分析】【详解】A 、在使用时,杠杆ABC 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故 A 正确;B、 C、杠杆 DBO 和杠杆 DEO,阻力作用点都在 D 点,动力作用点分别在 B 点和 E 点,支点都在O 点,都是费劲杠杆,故 BC 错误;D、可见指甲刀中有三个杠杆:ABC 、 OBD 、 0ED ,此中 ABC 是省力杠杆,其余两个都是费劲杠杆,故 D 错误.应选 A 。

【点睛】要点是杠杆的分类,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为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为费劲杠杆,但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劲杠杆省距离。

2.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N 的物体匀速提高1m,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那么以下选项错误的选项是〔〕A.实用功必定是150J B.总功必定是250JC.动滑轮重必定是100N D.拉力大小必定是125N【答案】 D【分析】【剖析】知道物体重和物体上涨的高度,利用W=Gh 求对物体做的实用功;又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总功,求出了实用功和总功可求额外功,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 W 额 =G 轮 h,据此求动滑轮重;不计摩擦和绳重,依据F=1n〔G 物+G 轮〕求拉力大小.【详解】对左图滑轮组,担当物重的绳索股数n=3,对物体做的实用功:W 有=Gh=150N×1m=150J,W有W有150J由η=,得: W 总 ===250J,所以, W 额 =W 总 -W 有 =250J-150J=100J;因为不W总60%计绳重和摩擦, W 额=G 轮 h,所以动滑轮重:W额100J=100N ,拉力 F 的大小:G 轮==h1mF=1〔 G 物 +G 轮〕 =1〔 150N+100N 〕=250N ;对右图滑轮组,担当物重的绳索股数333n=2,对物体做的实用功:W有W 有=Gh=150N×1m=150J ,由η=,得: W 总W总W有150J=250J,所以 W 额 =W 总-W 有 =250J-150J=100J;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W 额=G 轮==60%h,所以动滑轮重: G 轮 =W额=100J=100N,拉力 F 的大小: F=1〔 G 物+G 轮〕=1 h1m22〔150N+100N 〕 =125N ;由以上计算可知,对物体做的实用功都是150J,总功都是 250J,动滑轮重都是100N ,故 A 、 B、 C 都正确;但拉力不一样,故 D 错.应选 D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那么物体遇到的摩擦力是A. 60 N B. 120 N C. 20 N D. 180 N【答案】 D【分析】【剖析】剖析滑轮组的动滑轮绕绳索的段数,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依据物体遇到的摩擦力。

九年级必备物理简单机械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必备物理简单机械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必备物理简单机械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重100N,物体B重10N,在物体B的作用下,物体A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力的功率为30W,使物体B匀速上升3m所用的时间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计绳重)A.1s B.2s C.3 s D.4s【答案】B【解析】分析:(1)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和挂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可求出摩擦力。

(2)拉动A向左运动,A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挂钩的拉力三力平衡,可求出拉力。

(3)利用滑轮组距离关系,B移动的距离是A移动距离的3倍,求出A移动的距离,则拉力所做的功为,再利用求出做功时间。

解答: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计绳重和滑轮重,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拉动A向左运动时,A受到向右的拉力不变,摩擦力的方向向右,此时受力如图:;,则,因此拉力F做功:,所用时间为。

故选:B。

【点睛】此题注意分析滑轮组的绳子段数,确定所使用的公式,做好受力分析是解题关键。

2.某商店有一不等臂天平(砝码准确),一顾客要买2kg白糖,营业员先在左盘放一包白糖右盘加1Kg砝码,待天平平衡后;接着又在右盘放一包白糖左盘加1kg砝码,待天平平衡后.然后把两包白糖交给顾客.则两包白糖的总质量A.等于2Kg B.小于2Kg C.大于2Kg D.无法知道【答案】C【解析】解答:由于天平的两臂不相等,故可设天平左臂长为a,右臂长为b(不妨设a>b),先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1,后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2由杠杆的平衡原理:bm1=a×1,am2=b×1,解得m1=,m2=则m1m2=因为(m1+m2)2=因为a≠b,所以(m1+m2)-2>0,即m1+m2>2这样可知称出的白糖质量大于2kg.故选C.点睛:此题要根据天平的有关知识来解答,即在此题中天平的臂长不等,这是此题的关键.3.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W有
η=
W总
,得:W
总=
W有
150J
=
60%
=250J,因此,W
额=W
总-W
有=250J-150J=100J;因为不
计绳重和摩擦,W 额=G 轮 h,所以动滑轮重:G 轮= W额
100J
=
=100N,拉力Βιβλιοθήκη F 的大小:h 1m
F= 1 (G 物+G 轮)= 1 (150N+100N)= 250 N;对右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6.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 100N 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 装置。当用如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 F 拉绳时,物体的速度 v 和物体上升 的高度 h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 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A.0s~1s 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于 10N B.1s~2s 内,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C.2s~3s 内,拉力 F 的功率是 100W D.2s~3s 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3.33% 【答案】C 【解析】 【详解】 (1)由图乙可知,在 0∼1s 内,拉力 F=30N.取动滑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到向下的重力 G 和 G 动,向上的支持力 F 支,及三根绳子向上的拉力 F′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地面对重物的支 持力 F 支=G−F′=G−3F 拉+G 动=100N−3×30N+G 动=G 动+10N 10N,故 A 正确;(2)由图 丙可知,1s~2s 内,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故 B 正确;(3)由图可知在 2∼3s 内,重物做匀速 运动,v3=2.50m/s,拉力 F3=40N,因为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承担物重的绳子股 数)n=3,所以拉力 F 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 v′3=3v3=3×2.50m/s=7.5m/s,拉力做功功率 (总功率):P 总=F3v′3=40N×7.5m/s=300W,故 C 错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 含答案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 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 和B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提升 A 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A 物体比 B 物体轻 ② 提升 A 的拉力较大③ 提升 A 所做的额外功较少④ 提升 A 做的有用功较多A .只有 ①③B .只有 ②④C .只有 ②③D .只有 ①④【答案】 B 【解析】【详解】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 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 W 额 =G 动 h 知,提升 A 和 B 所做额外功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有A 物体时滑轮=,额外功相同,提升W 总 W 有 W 额组的机械效率较大,所以提升A 物体所做的有用功较大,由于提升物体高度一样,所以A物体较重,提升 A 物体用的拉力较大,故ACD 错误, B 正确。

2.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 15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1m ,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0%.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有用功一定是 150JB .总功一定是 250JC .动滑轮重一定是 100ND .拉力大小一定是125N【答案】 D【解析】【分析】知道物体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W=Gh 求对物体做的有用功;又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总功,求出了有用功和总功可求额外功,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 W 额 =G 轮 h ,据此求动滑轮重;不计摩擦和绳重,根据F=1(G 物+G 轮 )求拉力大小.n【详解】对左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 有=Gh=150N×1m=150J,W有W有150J由η=,得: W 总 ===250J,因此, W 额 =W 总 -W 有 =250J-150J=100J;因为不W总60%计绳重和摩擦, W 额=G 轮 h,所以动滑轮重:W额100J=100N ,拉力 F 的大小:G 轮==h1mF=1( G 物 +G 轮) =1( 150N+100N )=250N ;对右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333n=2,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W 有=Gh=150N×1m=150J ,由η=,得: W 总W总W有150J=250J,所以 W 额 =W 总-W 有 =250J-150J=100J;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W 额=G 轮==60%h,因此动滑轮重: G 轮 =W额=100J=100N,拉力 F 的大小: F=1( G 物+G 轮)=1 h1m22(150N+100N ) =125N ;由以上计算可知,对物体做的有用功都是150J,总功都是 250J,动滑轮重都是100N ,故 A 、 B、 C 都正确;但拉力不同,故 D 错.故选 D .3.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动滑轮重0.5N,在拉力 F 的作用下, 1s 内将重为4N 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 10cm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B.拉力 F 的大小为4NC.拉力 F 的功率为 0.45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答案】 C【解析】【详解】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2,A.绳端移动的距离是:s=2h=2× 0.1m=0.2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s 0.2mv0.2m/s ,t1s故A 错误;11,.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 F G G动 =4N 0.5N2.25NB n2故 B 错误;C.拉力做的总功: W 总 =Fs=2.25N×0.2m=0.45J,拉力 F 的功率:W总0.45JP0.45W ,t1s故 C 正确;D.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 =Gh=4N×0.1m=0.4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W有100%0.4J100%≈ 88.9%,W总0.45J故 D 错误。

初三物理 简单机械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 简单机械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试题答案及解析1.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下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不省力的是 ( )【答案】C【解析】根据功的原理可知,省距离的机械都不省力;A是斜面属省力杠杆,可以省力;B是滑轮组属于省力的机械,可以省力;C是定滑轮,属等臂杠杆不能省力;D中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故应选C。

【考点】杠杆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沿水平地面拉动物体A,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答案】如下图所示【解析】最省力的绕法,就是承担拉力的绳子的段数最多时,应从动滑轮开始绕起,如上图所示。

【考点】滑轮组的绕线3.用如图简单机械,使重力都为G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用力最大的装置是(不计摩擦)A.F1B.F2C.F3D.F4【答案】B【解析】A、F1的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因此F1=G;B、F2的力臂是阻力臂的,因此F2=2G;C、利用的定滑轮,不省力,改变力的方向,F3=G;D、利用的是动滑轮,省一半的力,F4=G。

使重力都为G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用力最大的装置是B。

选B。

【考点】简单机械4.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1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式.(2)如图2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力F的作用下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l为F的力臂,请作出力F的示意图.(3)如图3所示,请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答案】(1)(2)(3)【解析】解:(1)要使滑轮组最省力,需要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最多,所以要从动滑轮绕起.如图所示:(2)做出力臂L的垂线,与杠杆相交于一点,即F的作用点,由于G使杠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F方向应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所示:(3)OB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向下,据此可画出最小的动力;如图所示:【点评】(1)此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组装.滑轮组的组装有两种方法,从定滑轮绕起或从动滑轮绕起.从动滑轮开始绕,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多.(2)此题考查了学生在已知力臂的情况下力的画法,首先掌握力臂的概念,关键是正确判断力的方向.(3)本题考查了最小动力和力臂的作法.作力臂关键是要画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要知道力和力臂成反比的关系.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答案】【解析】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也就是看有几段绳子连着动滑轮,段数越多越省力.解:从动滑轮的挂钩开始依次绕绳子,最后有三段绳子承担物重,这就是最省力的绕法.如图所示.【点评】在滑轮组中,绕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越多会越省力,即F=G.6.请按要求完成各图.(1)如图甲,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2)如图乙,它是生活中常用的一款指甲刀,手柄CBA是省力杠杆,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A点的力F的力臂.(3)如图丙,一名工人站在地面上,他打算把重物提升到三楼工地,请你帮他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可作出F2的力臂L2,根据力的作用线与力臂垂直,可作出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就是力的作用点,根据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可确定力的方向.(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支点为点B,分别作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可.(3)滑轮组的绕法要求最省力,就要求承担物体重力绳子股数要最多,且人在地面向下拉绳子,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解:(1)由图可知,O为支点,由O向力F2的作用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L2;作力臂L1的垂线即力F1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就是作用点,F1使杠杆的转动方向与力F2的相反,所以力F1如图所示:(2)由图示可知,指甲刀有三根杠杆组成,手柄CBA的支点是B,反向延长动力F的作用线,然后从支点B向动力F的反向延长线引垂线段,即为作用在A点的力F的力臂;如图所示:(3)由图可以看出,人站在地面拉动绳子,因此绳子的拉动方向应向下,因此确定自由端的绳子,然后依次向内绕.如图所示,F=G:【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力臂的画,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等知识点,明确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2)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手柄CBA的支点.(3)此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的组装情况,在组装滑轮组时,可以从定滑轮或动滑轮绕起,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7.用如图所示的滑轮,拉力沿不同方向将一重物提起(不计摩擦),那么用的拉力大小是()A.F1大B.F2大C.F3大D.一样大【答案】D【解析】解: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定滑轮工作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8.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下面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不省力的是()A.B.C.D.【答案】C【解析】①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则用机械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做的功.②根据滑轮组的省力特点进行判断;③使用定滑轮不省力;④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解:不计机械重和摩擦,A、由图知,F1×4m=G×2m,所以F1=G;B、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担,所以F2=G;C、由图知,是定滑轮,不能省力,所以F3=G;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4×(L+2L)=G×L,所以F4=G.由以上分析得,只有C不省力.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功的原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定滑轮的特点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涉及的比较全面,是一道基础性很好的题目.9. 2013年的五一,小华一家去黄山旅游,在高速公路上车坏了,为了及时把车拖到应急车道,小华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他利用车上的绳子和轮子,完成了这项工作,请你画出拉动汽车最省力的办法.【答案】【解析】当绳子从动滑轮绕起时,承担拉力的绳子的段数最多,用起来最省力.此题中由三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阻力.如图所示.10.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

【物理】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同一滑轮用如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 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 、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力不计.则 ( )A .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B .手的拉力:F 甲=F 乙; 机械效率:η甲=η乙C .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D .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为定滑轮,由定滑轮的使用特点可知:绳重和摩擦力不计,G F =甲,并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乙为动滑轮,12F G G =+乙动(),由题知,G 动=20N <G ,因此F F >甲乙。

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所做的有用功W 有用一样大,由于要克服动滑轮重力的作用,所以使用动滑轮做的总功多,由ηW W =有用总可知,定滑轮的机械效率高,所以ηη>甲乙,故C 正确为答案,选项ABD 错误。

2.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B .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C .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D .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做功多,有用功不一定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不一定高,所以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 错误;B 、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与单位时间内做功多少无关,故B 错误;C 、省力多的机械的机械效率往往偏低,故C 错误;D 、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故D正确;故选D.【点睛】①总功=有用功+额外功;②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③由机械效率的定义可知,机械效率的高低只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有关,与做功多少、功率大小无关.3.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一个重为G的物块,不计绳重和摩擦,其机械效率为60%.要使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达到90%,则需要提升重力为G的物块的个数为()A.3 个B.4 个C.5 个D.6 个【答案】D【解析】【详解】不计绳重和摩擦,,,要使,则.4.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且刻度均匀,各钩码质量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减少一个钩码,杠杆会()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杠杆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详解】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原来:3G×4L=4G×3L,杠杆平衡;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减少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2G×4L<3G×3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右端下沉。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此图是动滑轮,由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省一半的力,即F=12 G;B.此图是定滑轮,由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不省力,即F=G;C.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3股,则F=13 G;D.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2股,则F=12 G.由以上可知: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C,C符合题意.2.轻质杠杆AB可绕中点O自由转动,现在其A端和B端分别施以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它们的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B.杠杆会沿逆时针方向转动C.杠杆会保持平衡D.无法判读杠杆转动方向【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知道,O为杠杆的支点,分别从O点向两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交两力的作用线于点C、D,则力F1和F2的力臂分别为OC、OD,如下图所示:因OA=OB,由几何知识知道,故OC<OD又因为F1和F2的大小相等,由平衡条件知道,力与力臂乘积的大小关系是:F1×OC<F2×OD,所以,杠杆不能平衡,杠杆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只有A正确。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4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若动滑轮重10N,石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为75NB.绳子自由端向上移动了4m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3.3%D.提升200N重物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n=3,不计摩擦及绳重,拉力:F=13(G+G动)=13×(140N+10N)=50N,故A错误;B.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3h=3×2m=6m,故B错误;C.拉力做功:W总=Fs=50N×6m=300J,有用功:W有用=Gh=140N×2m=28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W有用总×100%=280J300J×100%≈93.3%,故C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典型题-简单机械学霸级难题详解1、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a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200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组装滑轮组的绳子b被拉断,每次物体拉动的距离均为2m。

通过实验绘出了该滑轮组机械效率随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1)动滑轮重力(2)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该滑轮组的有用功率(3)一个重500N的同学利用该滑轮组,想独自用竖直向下的力拉断绳子b,请你通过计算分析他能否实现。

【考点】滑轮组的特点、机械效率、功率、受力分析等【思路】通过题目的描述不难发现,作为滑轮组分析,这个题目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滑轮组不是在提升物体,而是拖着它在地面移动,咦~这要怎么变通呢?嗯——,那我们是不是需要分析下滑轮组下端绳子上的力呀?对呀,绳子上的力才是滑轮组在提升过程中要克服的,在这个题目中就不再是物体的重力了,那又是什么呢?物体在地面上被拉动,那拉动的过程要克服的就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由此,可以对应到滑轮组,滑轮组向上提升时,克服的就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这一点想清楚了,这个滑轮组的题目和我们平时做的是不是思路就一样了?嗯呐!那让我们来看下题目中的要求吧。

第一小题,让我们计算的是动滑轮重力,提到动滑轮重力,我们知道它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关键。

那我们就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入手来解决它。

有关滑轮组效率,在乙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组准确的数据,那就是当摩擦力是2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50%,结合本题,我们可以写出:111W W η=有用总50200200111=+=+=动动G N N s G s f s f η﹪,就可以解出动滑轮重力了,OK,第一小题解决!第二小题,借助第一小题解出的动滑轮重力,加上已知的机械效率80%,很容易求得此时的摩擦力,还用第一小题的式子就可以,看出来没?嗯,接下来就该计算滑轮组的有用功率了。

有用功率自然对应有用功,那有用功在本题里就是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了。

也就是说,有用功率就是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摩擦力大小知道了,速度题目中已经给出,由功率的公式P=Fv 直接计算就好了。

第三小题的问题有点特别,这是有人要逞英雄的节奏啊~嘻嘻……让我们来验证下吧。

首先要想想看,这个重500N 的同学竖直向下拉绳子,最大能用多大的力呢?他最大能拉多大的力,好像不好想啊~他要是个大力士,没准儿可以拉到N 大的力哦!一下不就拉断了吗?哦~,是吗?我不信。

可不是老师小瞧他,我们对这位同学做下受力分析就明白了。

他向下拉绳子的时候,受几个力呢?嗯,竖着向下的重力,地面给他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还有绳子给他竖直向上的拉力。

那就是说F 拉=G-F 支,等等,是不是F 拉最大也大不过他的重力。

嗯对了,等于重力就已经被吊起来了,哈哈……那就是说F 拉最大就是500N 。

绳子被拉断需要的力是多大呢?我们可以从乙图中找到,绳子被拉断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600N ,根据绳b 承受的最大拉力 )(3133f G F +=动,计算出来和同学的最大拉力比较下就可以知道绳子能不能被拉断啦。

【分析】(1)由图象知,当物体与地面间摩擦力为2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根据机械效率变形公式得到动滑轮重力;(2)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动滑轮重,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运动速度,利用公式P=Fv 得到有用功率;(3)由图象知绳子b 被拉断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600N ,计算此时绳子受到的拉力,与中学生体重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1)由图乙可知,当f 1=200N 时, 501=η﹪ W有用1 = fs 由于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W 额外 = G 动s∴ W 总1 = fs+ G 动s∵ 111W W η=有用总 ∴ 50200200111=+=+=动动G N N s G s f s f η﹪∴ G 动 = 200N(2)当802=η﹪时,2222280%f s f f s G s f G η===++动动∴ f 2 = 800N∵ W P Fv t== ∴28000.2/160P f v N m s W ==⨯=有用(3)由图乙可知,当f 3=1600N 时,绳子刚好被拉断,由于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绳b 承受的最大拉力 )(3133f G F +=动∴ N N N F 600)1600200(313=+=因为人的重力为500N ,竖直匀速拉动,所以绳子对人的最大拉力为人的重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人给绳子的最大拉力为500N ,由于绳子b 承受的最大拉力大于人给绳子的最大拉力,所以该同学不能拉断绳子b 。

【点评】此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特点、功率、机械效率的变化,考查角度新颖,是一道创新题.2、建筑工人使用如图28所示装置,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M 吊起后放入水中。

工人通过控制电动机A 、电动机B ,始终保持水泥板M 所受拉力竖直向上。

当电动机A 对绳的拉力为零时,电动机A 对地面的压强为p 0;当水泥板M 一端被竖直滑轮组拉起,另一端仍停在地面上,且水泥板M 与水平地面成某角度时,电动机A 对地面的压强为p 1;当水泥板M 被竖直滑轮组拉离地面时,电动机A 对地面的压强为p 2;当将水泥板M 被悬挂着浸没在水中时,电动机A 对地面的压强为p 3。

已知:水泥板M 的体积V M 为0.1m 3,1p ∆=01p p -=5250Pa ,2p ∆=02p p -=10250Pa ,3p ∆=03p p -=5250Pa ,不计绳重和轴摩擦。

(g 取10N/kg )求:(1)竖直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总重力G;动(2)水泥板M所受重力G M;(3)竖直滑轮组提拉水泥板M将其立起的过程中机械效率η。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滑轮组力的计算、重力、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受力分析等【思路】这是一道典型的物理情景题,让我们先来分析下整套设备的工作过程,这是物理情景题的入手解题第一步。

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套设备吧:两侧的柱子加上上面的横梁是设备的支架,在运转中起到的是支撑的作用,不直接参与工作。

右侧的电机B通过绳子连接到左侧支架上方的定滑轮上,通过收放绳子可以起到调整滑轮组在支架上的左右位置,它在收放绳子的时候,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哦~,是为了在滑轮组吊起水泥板后将其水平拉到右边水池上方,然后滑轮组才能将水泥板放入水中。

我们再来看水泥板,它是由滑轮组来负责吊起的,那滑轮组的动力源又在哪里呢?沿着滑轮组上方的绳子我们可以一直向右、向下看,然后就会找到电机A,哦~,看来滑轮组的提升收放工作是由电机A来完成的。

那设备整体的运转过程就明了了,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吧。

首先,电机A收绳,向上提拉水泥板,此时电机B 配合向右拉动滑轮组,确保滑轮组对水泥板的拉力始终竖直向上。

水泥板逐步被吊起,开始的时候绳子吊起左侧,右侧支地,水泥板做以右侧为转轴的转动,可以等效为杠杆,直到水泥板被完全拉起,离开地面。

在此过程中,水泥板受到的力有自身重力、绳子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

其中绳子的拉力可以考虑为等效杠杆的动力,阻力就是起自身的重力。

其次,水泥板被吊离地面后,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

此时电机B拉动滑轮组,将水泥板移动到水池上方。

然后,电机A开始放绳,逐步将水泥板放入水中。

水泥板在进入水中的过程中,受到的力有自身重力、绳子的拉力,还有水给它的浮力。

根据题目中各小题的要求,我们来分析下解决的方案:【分析】(1)设电动机A的底面积为S,当水泥板M未拉离地面时,水泥板M可看做以未离地端为支点的杠杆,其所受重力和悬挂端拉力如图1甲所示,动滑轮受力分析如图1乙所示,电动机A受力分析如图1丙所示.可得:T1=、4F1=G动+T1、F1=G A-N1=N0-N1=S△p1;当水泥板M拉离地面尚未入水时,水泥板M受力分析如图2甲所示,动滑轮受力分析如图2乙所示,电动机A受力分析如图2丙所示,可得T2=G M、4F2=G动+T2、F2=G A-N2=N0-N2=S△p2;当水泥板M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水泥板M受力分析如图3甲所示,动滑轮受力分析如图3乙所示,电动机A受力分析如图3丙所示,可得:T3=G M-F浮、4F3=G +T3、F3=G A-N3=N0-N3=S△p3,动知道水泥板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水泥板浸没在水中时受浮力,以上联立求得电动机A的底面积、F1、F2、F3,进而求出动滑轮重;(2)根据T2=G M、4F2=G动+T2求水泥板M所受重力;(3)求出T1,利用效率公式求竖直滑轮组提拉水泥板M将其立起的过程中机械效率.【解答】(1)设电动机A的底面积为S,G A=S×p0=N0,当水泥板M未拉离地面时,对水泥板M、动滑轮、电动机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T1=,----------①4F1=G动+T1----------②F1=G A-N1=N0-N1=S△p1----------③当水泥板M拉离地面尚未入水时,水泥板M受力分析如图2甲所示,动滑轮受力分析如图2乙所示,电动机A受力分析如图2丙所示;T2=GM----------④4F2=G动+T2----------⑤F2=GA-N2=N0-N2=S△p2----------⑥当水泥板M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水泥板M受力分析如图3甲所示,动滑轮受力分析如图3乙所示,电动机A受力分析如图3丙所示;T3=GM-F浮----------⑦4F3=G动+T3----------⑧F3=GA-N3=N0-N3=S△p3----------⑨水泥板M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浮=ρ水gVM=1×103kg/m3×0.1m3×10N/kg=1×103N,由⑥式-⑨式:F2-F3=S(△p2-△p3),⑤式-⑧式:4(F2-F3)=T2-T3,④式-⑦式,T2-T3=F浮,解得:4 S(△p2-△p3)=F浮,4S×(10250Pa-5250Pa)=1×103N∴S=0.05m2,F1=S△p1=0.05m2×5250Pa=N,F2=S△p2=0.05m2×10250Pa=N,F3=S△p3=0.05m2×5250Pa=N,由①②得:4F1=G动+,4×N=G动+,2100N=2G动+GM,------(10)由④⑤得:4F2=G动+GM,4×N=G动+GM,2050N=G动+GM,---------(11)(10)式-(11)式得:G动=50N,(2)GM=4F2-G动=2050N-50N=2000N,(3)T1===1000N;η====≈95%.答:(1)竖直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总重力为50N;(2)水泥板M所受重力为2000N;(3)竖直滑轮组提拉水泥板M将其立起的过程中机械效率为95%.【点评】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使用滑轮组拉力的计算,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能画出受力示意图帮助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