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科学研究是创新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过程。

科学研究工作可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一般按过程分为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是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

是国家科学潜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新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主

要标志。

开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计划性和保密性,成功率高,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标志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考点三、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指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

一、物质对象

二、1、实物对象与非实物对象

2、天然对象与人造对象:

3、现实对象与潜在对象:

二、物质运动

物理运动-----------物理学

化学运动-----------化学

生命运动-----------生命科学

地球运动-地学

宇宙天体运动-------- --天文学

考点四、自然科学的特征与属性

一、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客体的结构和运动形式。

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达到真理性的认识。科学必须从事实出发,按世界的本来面貌反映世界,不允许毫无根据的臆造和假设。

二、科学认识形式的抽象性

科学虽然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并不停留在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阶段。它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进而发现规律。为此,就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过程,并以概念、范畴、原理等形式确定下来。

三、科学内容的无阶级性

自然科学是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产物,它的内容与社会经济基础

的要求没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劳动的探索性

既然科学是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反映,而自然界又处于永不休止的变化之中,所以,科学活动总是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之中。科学大厦的建设,是一项永远不会完结的工程,人类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会穷尽“终极真理”。

五、科学理论的解释性

科学来源于实践,再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科学要对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解释。科学理论的目标就是提供系统的、严密的、有根据的解释。

六、科学理论的预见性

人们一旦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能够预见它的发展进程和结局。科学预见是人们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前提。

考点四、三大发现

X射线的发现(1895 伦琴):原子有着复杂的结构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贝克勒尔):原子也存在内部结构,原子可变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孙):明确地揭示了原子是可分割的

考点五、原子结构模型

1661年英玻意耳提出元素概念

1803年道尔顿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

1811年意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1860年意化学家康尼确立原子分子论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1903年汤姆逊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

1911 卢瑟福模型轨道模型

1913 玻尔分层排布模型行星模型

1916年索末菲电子云模型

(1)电子的发现

J.J.汤姆孙 (1856-1940):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家,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7年4月30日,汤姆孙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宣布发现了电子。

1899年汤姆生正式把这种微粒叫做“电子”。电子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为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之一,汤姆生被誉为“电子之父”。

发现电子的意义是:

1. 肯定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

2. 揭示出原子内部含有带正电的部分和带负电的部分;

(2)原子结构探索

A 葡萄干蛋糕模型

“电子浸浮于均匀连续正电球体中”模型( 1904 )

原子是一个小球体,内部充满均匀分布的带正电的流体,球内液体中掺杂有若干电子,这些电子等间隔地排列在与正电球同心的圆周上,并以一定的角速度作圆周运动而发出电磁辐射。原子光谱反映的即是这些电子的辐射频率。电子的总电量与液体的总电量等值反号,原子对外显电中性。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 解释了原子电中性;

解释了原子为什么会发光;

据此模型可以估计原子的大小为10-8cm

得出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结论

讨论了电子在原子内的分布

模型缺陷所在: 关于正电荷在原子内的分布情况的猜测

B 原子有核模型

此模型建立在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

原子内部并非是充满的,它的大部分空间是空虚的,它的中间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它99%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则以某种方式分布于核外的空间中。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带正电的原子核的存在。

模型缺陷所在: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无法解释原子的线状光谱;对电子

位置、核外电子云之谜所引起的佯谬束手无策。

C 玻尔模型

N-玻尔(Niels Bohr 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因发展量子理论并用于原子结构、原子辐射研究的成果获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3年玻尔建立在原子有核模型基础上

核外电子只能在原子内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行,并且在这些轨道上运行时,电子不辐射能量,一个轨道对应一个能量值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说明了原子的线性光谱。

模型缺陷所在: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和氢光谱的精细结构;对能级的描述很能粗略,只有一个量子数;不能解释原子核形成分子化学键的本质。

玻尔理论虽引入了量子概念,但没有摆脱经典物理学的束缚,是经典理论加上量子条件的混合物。

D 电子云(Electron Cloud)索末菲(1916年)

1. 电子轨道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的,核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电子运动的轨道不应当在同一平面上,应推广到三维空间;

3. 提出空间量子化的概念。

波粒二象性与电子云

1. 玻尔理论提出十年后,人们认识到原子里面的电子就其运动的基本特征来讲,完全不同于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电子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微观粒子的运动轨道我们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只能知道它们在核外某区域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电子像“云”一样地存在于核外的空间中形成“电子云”,根本没有“轨道”的概念。

考点六等离子态和超导态

1、等离子态---物质的第四态。

1)组成:电离的气体,由大量自由电子和离子以及中性离子组成的物质状态.

特性:超气体,能流动,无确定形状、导电率高、电磁场耦合作用强。

分布:自然界中的等离子体:高空的电离层、闪电、极光等等。

人造的等离子体:日光灯、水银灯里的电离气体

应用:导体;制造光源显示器;高分子材料;军事规避、探测系统,武器飞机隐形

2、超导态

超导态是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电阻等于零的物态。(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

特性: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低温)下失去电阻;完全抗磁性;约瑟夫效应----在两块超导体中夹入薄绝缘体而形成低电阻,绝缘体会变成超导体。

应用:输电;受控热核聚变;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电子计算机

考点七、核反应

1、重核聚变------把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时,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核裂变.

(1)发现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

(2)、自持式链式反应---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3)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和核电站、核动力

2、轻核裂变-------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受控热核反应---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

应用----氢弹

考点八、生命的基本特征

(1)生命表现为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和复杂有序的物质结构

构成的基本物质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以游离态或化合态的形式构成了具有生命的生物体,而这些成分单独存在时并不具有生命,只有建立了有序的结构,形成细胞,才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2)生命能自我繁殖

生物能通过繁殖产生出新的一代,繁殖使不能长存的生物得以延续。每个生物物种都能把种的特征代代相传,生物具有遗传性。

(3)生命繁殖存在遗传和变异

在繁殖过程中,生物体把自己的特性传递给后代,叫“遗传”;同时也会产生与自己不同的后代,叫“变异”。通过遗传把生物体适应环境的特性保留下去,同时通过变异产生新的特性以应付环境的变化或适应新的环境。

(4)生命会生长发育

生物依靠从外界向体内吸收食物而生长。发育是一个主要由遗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过程,在环境相对保持稳定的条件下,生物的发育总是按一定的尺寸、一定的模式和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5)生物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生物体要生长发育必须是远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通过增加环境的无序来维持自身的有序,这一过程就是新陈代谢。

(6)生命有应激反应

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并有能力对他周围的环境变化做出主动的、合乎自己目的的反应,使自己趋利避害、趋吉避凶。

考点九、生物的多样性

1、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遗传的多样性

考点十、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

2.生态系统的因素:非生物(阳光、温度、水);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4.生态平衡:概念

表现

5.生态三大观念和两大定律

考点十一高技术

概念: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并能形成产业的先进技术群。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

高技术的特征

1、高智力。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

2、高投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3、高竞争。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高风险。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此外,高技术研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

5、高效益。高技术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其形态是知识的物化形式,所以其价值远远超过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实践证明,高技术成果一旦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一旦得到实际应用,就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6、高渗透。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或渗透性,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不仅可以用于新兴产业的创立,而且可以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驱动力。

7、高速度。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中最活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高技术产业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产值、产量的发展高速度上,而且还突出表现在产品性能更新的高速度。

十二、基因工程二、

1.生命的核心——基因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它能控制生物的发育和代谢,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一种生物的所有基因称为它的基因组。自摩尔根以来,遗传学家一直在探寻基因的概念。随着遗传学的发展,答案在不断地丰富和发生变化。基因的染色体学说将基因看作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单位:基因是最小的结

构单位,不能由交换分开,即染色体交换只能发生在基因之间,而不能发生在同一个基因之内;基因是最小的突变单位,基因可以由一种等位形式突变为另一种等位形式,但基因内部没有可以再突变的更小的单位;基因是最小的作用单位,能够产生特定的表现型效应,基因的一部分不能产生表现型效应;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正由于染色体的存在,等位基因才会表现出有规律的分离,非等位基因表现出重组。

2.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按照人类的需要,用现代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用DNA重组技术,将生物基因组的结构或组成在体内或者体外进行人为修饰、改造或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把新的DNA分子输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从而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改造这种生物的遗传性。基因工程是把一个生物体中有用的目的DNA遗传信息转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后者获得新的需要的遗传性状或表达所需要的产物。这种以重组DNA操作为核心技术的过程,其目的、原理和步骤等类似于现代工程学科中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因此被称为基因工程。

过程有以下五步:

第一步: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

第二步: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作用下将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相连接,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这一步往往需要对重组DNA分子进行克隆和筛选。

第三步:将这一重组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中,用重组DNA分子转化受体细胞,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和遗传

第四步: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即获得了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即转化子)进行筛选和鉴定;

第五步: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或生物体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表达,并通过发酵、细胞培养、养殖或栽培等,最终获得所需要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要的产物。

3.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有意识地把一个生物体中有用的目的基因转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创造新物种。这种分子水平的操作不受物种生隔离的限制,能按人类的需要对有利经济的性状的基因进行组合,因此具有潜在的巨大生产力

和经济价值。自1973年美国专家在实验室的试管里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细菌不同DNA的体外重组,一举打开了基因工程学大门,基因工程便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技术在不断的完善,也日益显示出了其不同寻常的应用价值。

十三、克隆技术

1997年2月23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科学家维尔穆特(Wilmut)领导的研究小组宣布,已出生7个月的小羊多利是克隆羊。

2、克隆技术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经济意义

3.对人体健康

4.生态平衡的保持

3、克隆技术背景下对人的思考

第一,人的生命有一种个体独特性,只属于唯一的自己,有了这个前提才有人的身份、荣誉、尊严和价值。

第二,人兼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作为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这是人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人从自然界提升出来,组成了人类社会,形成了社会的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作为社会成员,人生活在这种关系和秩序之中,人因而获得了社会属性。

第三,人身兼双重角色。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是活动的主体,自然界是客体,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而人的生命在一定的情况下也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认识的客体,可是人不能“任人宰割”。技术的功能是改造世界,现在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改造世界改造到人自己身上来了,矛盾从此产生。

十五、激光技术

1、激光器

激光——“受激辐射放大”是通过强光照射激光发生介质,使介质内部原子的电子获得能量,受激而使电子运动轨道发生迁移,由低能态变为高能态。

受激辐射 - 光子射入物质诱发电子从高能阶跃迁到低能阶,并释放光子。入射光子与释放的光子有相同的波长和相,此波长对应于两个能阶的能量差。一个光子诱发一个原子发射一个光子,最后就变成两个相同的光子。

激光器的结构

1、激光工作介质 ---发光物质

激光的产生必须选择合适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半导体。在这种介质中可以实现粒子数反转,以制造获得激光的必要条件。显然亚稳态能级的存在,对实现粒子数反转世非常有利的。现有工作介质近千种,可产生的激光波长包括从真空紫外道远红外,非常广泛。

2、激励源

为了使工作介质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去激励原子体系,使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增加。一般可以用气体放电的办法来利用具有动能的电子去激发介质原子,称为电激励;也可用脉冲光源来照射工作介质,称为光激励;还有热激励、化学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泵浦或抽运。为了不断得到激光输出,必须不断地“泵浦”以维持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比下能级多。

3、谐振腔 (放大,选频,选择方向)

有了合适的工作物质和激励源后,可实现粒子数反转,但这样产生的受激辐射强度很弱,无法实际应用。于是人们就想到了用光学谐振腔进行放大。所谓光学谐振腔,实际是在激光器两端,面对面装上两块反射率很高的镜。一块几乎全反射,一块光大部分反射、少量透射出去,以使激光可透过这块镜子而射出。被反射回到工作介质的光,继续诱发新的受激辐射,光被放大。因此,光在谐振腔中来回振荡,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的获得放大,产生强烈的激光,从部分反射镜子一端输出。

激光的的特性

1、单色性——是最纯的单色光(波长、频率)

2、方向性——激光传播时基本不向外扩散,定向发光。

3、相干性——激光的位相(波峰和波谷)很有规律,相干性好。

4、亮度高——能量在时空上高度集中

激光的应用

激光指示

激光指示器,又称为激光笔、指星笔等,是把可见激光设计成便携、手易握、激光模组(二极管)加工成的笔型发射器。常见的激光指示器有红光(650-660nm)、绿光(532nm)和蓝紫光(405nm)等。

加工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微加工以及做为光源,识别物体等的一门技术,传统应用最大的领域为激光加工技术。激光技术是涉及到光、机、电、材料及检测等多门学科的一门综合技术,传统上看,它的研究范围一般可分为:加工系统包括激光器、导光系统、加工机床、控制系统及检测系统。

加工工艺

激光加工装置

包括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打标、划线、微调等各种加工工艺。

激光焊接:汽车车身厚薄板、汽车零件、锂电池、心脏起搏器、密封继电器等密封器件以及各种不允许焊接污染和变形的器件。目前使用的激光器有金运YAG激光器,金运CO2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激光切割:汽车行业、计算机、电气机壳、木刀模业、各种金属零件和特殊材料的切割、圆形锯片、压克力、弹簧垫片、2mm以下的电子机件用铜板、一些金属网板、钢管、镀锡铁板、镀亚铅钢板、磷青铜、电木板、薄铝合金、石英玻璃、硅橡胶、1mm以下氧化铝陶瓷片、航天工业使用的钛合金等等。使用激光器有YAG激光器和CO2激光器。

激光打标:在各种材料和几乎所有行业均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激光器有YAG激光器、CO2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激光打孔:激光打孔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仪表、化工等行业。激光打孔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打孔用YAG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已由5年前的400w提高到了800w至1000w。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激光打孔的应用是在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拉丝模的生产及钟表和仪表的宝石轴承、飞机叶片、多层印刷线路板等行业的生产中。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YAG激光器、金运CO2激光器为主,也有一些准分子激光器、同位素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激光热处理: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广泛,如缸套、曲轴、活塞环、换向器、齿轮等零部件的热处理,同时在航空航天、机床行业和其它机械行业也应用广泛。我国的激光热处理应用远比国外广泛得多。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YAG激光器,CO2激光器为主。

激光快速成型:将激光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数控技术及柔性制造技术相结合而形成。多用于模具和模型行业。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YAG激光器、CO2激光器为主。

激光涂敷:在航空航天、模具及机电行业应用广泛。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大功率金运YAG激光器、金运CO2激光器为主。

十六、信息技术

1.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

特征:(1)可识别性(2)传播性

(3)不灭性不灭性是信息最特殊的一点,即信息并不会因为被使用而消失。

(4)共享性(5)时效性(6)能动性信息的产生、存在和流通,依赖于物质和能量,。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2.信息技术---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的应用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是指借助于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

十七、新材料技术

材料的分类:按化学组成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按照材料的使用性能来看,可分为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力学性能;功能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光、电磁、热、声等能性能。

从材料的应用对象来看,它又可分为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建筑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多种类别

1、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材料----铁、锰、铬以及它们的合金。

(2)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各种金属及其合金。铝、铜、钛、镁、镍、钴、锡、铅、金、银等

2、新型金属材料

(1)形状记忆合金

(2)贮氢合金----燃料电池

(3)非晶态合金

2、新型高分子材料

(1)生物高分子材料

(2)吸水高分子材料

(3)导电高分子材料

(4)光电导高分子材料

考点十七

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转换和传递方式分类

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沼气、太阳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

二次能源:如:汽油、煤气、焦炭、蒸汽、电能、氢能、酒精、热水…

2.按照能源能否两者再生的性质分类

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波浪能……

3.按照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分类

常规能源: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波浪能、核能等

4.按照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

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太阳能、风能、水能、波浪能、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等

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核能、地热、温泉等

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潮汐能等

5、按能源本身的性质分

①含能体能源(燃料能源,本身就能提供能量。):如石油、煤、天然气、地热、

氢等,它们可以直接储存;

②过程性能源(非燃料能源):如风能、水能、海流、潮汐、波浪、火山爆发、雷电、电磁能和一般热能等,无法直接储存

6、按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分

①清洁能源:即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等;

②非清洁能源:即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如煤、石油等。

7、按能源的市场价值分

①商品能源:凡进人能源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均为

商品能源。

②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农作物残余(秸秆等)。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核能

⑴核能产生的原理

核能: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也称为原子能

2.太阳能

地球上可以直接接受并利用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能是一种把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绿色可再生能源。

与其它常规能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⑵太阳能在转换过程中不会产生危及环境的污染。

⑶太阳能资源遍及全球,可以分散地、区域性地开采。我国约有2/3的地区可以较好利用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也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这两大缺点大大限制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方式:

光—热转换

光—电转换

光—化学转换

3.地热能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

4.风能

风能与其它能源相比,既有其明显的优点,又有其突出的局限性。风能具有四大优点和三大弱点。

四大优点是:蕴量巨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

三大弱点是: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

5.海洋能

海洋能(ocean energy)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和海流能等,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潮汐能源自月球、太阳和其他星球引力,其他海洋能均源自太阳辐射。

6.生物能

生物能具备下列优点:

(1)提供低硫燃料,

(2)提供廉价能源(於某些条件下),

(3)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

(4)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

至於其缺点有:

(1)植物仅能将极少量的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

(2)单位土地面的有机物能量偏低,

(3)缺乏适合栽种植物的土地,

(4)有机物的水分偏多(50%~95%)

7.氢能

十八、航天器的分类

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

无人航天器

无人航天器按是否环绕地球运行又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载人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是指往返地球表面和太空之间,可运送人员和有效载荷、提供宇航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航天器。载人航天器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三类。

二、人造地球卫星

是数量最多、应用最早的航天器。各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情况: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卫星1号;中国:1970.4.24 “东方红”1号

按运行轨道分(P330):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极地卫星。

按用途分,它可分为三大类:

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用于新技术试验。

应用卫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卫星。

三、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是一次性载人上天和返回地面的航天器。目前,载人飞船有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式载人飞船两种。

四、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的空间飞行器。它兼有航空和航天两种本领,具有航天器和运载器双重功能并可多次重复使用。它既能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像空间飞行器一样沿轨道运行,又能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

五、空天飞机

它比航天飞机更高一筹的地方在于能够在地面上像普通飞机一样水平起飞,并直接飞入太空,在地球外层空间轨道上运行,最后还能自行飞回地面,在机场安全降落。

六、空间站

空间站也称航天站,是在固定轨道上长期运行的供宇航员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空间平台。空间站是迎送宇航员和太空物资的场所,是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空间基地,人们又称它为“宇宙岛”。

空间站在距地面几百千米的近地轨道上运行。它设有对接舱,用于停靠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也可与多个空间站联接组成空间复合体(航天城)。1971年4月9日苏联发射第一个航天站“礼炮”—1号,1986年2月20日苏联又发射新一代航天站“和平”号。2002年3月由16个国家联合投资研制的“国际”空间站已正式在太空运行。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现代科技概论复习题带填空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20分,) 1.宇宙大爆炸理论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__ _____。 2.19世纪末由物理学领域所谓“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最终产生了和两大理论。 3.光年是一个量度宇宙恒星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LY。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走过真空的路程,约为万亿km。 4.人类基因组计划于年开始实施,中国科学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 5.火星密度与地球差不多,但其赤道半径差不多是地球赤道半径的倍,它要比地球小许多,引力也小许多,因此这是它大气稀薄的重要原因。6.2005年10月我国的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7.基因是分子上具有效应的特殊片段。 8.达尔文于年出版了划时代的着作《物种起源》。 9.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统称为。 10.地核又分为外核E层和内核G层,其中E层是态,中间是一个过渡的F层。海底扩张的速率大约是每年。 11.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另一种材料作为。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第三代复合材料主要是在方面作了改进。12.一纳米(nanometer)等于米。 13.通常用于测定年代方法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14、以光谱或温度为横坐标,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谱叫图。处在该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狭窄带区内的恒星为星。 15、核反应有和两种方式,都能产生巨大的原子能。 16、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指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元件的。 17、2005年10月我国的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18、从DNA上取出单个基因所使用的特殊“手术刀”叫。 19、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所预言的,他们因此而获得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α粒子就是带有电荷的核。1911年卢瑟福曾用它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的原子模型。 21、初始质量在~倍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最终将演化成。 22、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技术既有属性,又有属性。 23、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中提出日心说,把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4、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奠基者是,他倡导了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 卷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二、 1. 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的建立标志着现代 高新技术的诞生。 2.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 为重要标志 3. 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所容晶体管个数。 4. 控制论中老鹰捉兔子是利用反馈中的反馈。 5.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 6.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奥地利的生物学家,摩尔根系统阐述了 基因理论,指出是基因的载体。 7. 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致力于公平性建立,公平包括和 . 8.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有:和技术开发。 9.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是物体的长度随运动速度的增 大,运动时钟变 10. 恒星的结局由其质量决定,对于小于1.44 倍太阳质量的所谓钱德拉 塞卡极限的恒星,其结局为;质量大于它小于2.4倍太阳的恒星最终结局是,再大的恒星变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1. 空间技术分三大部分,,。 12. 混沌具有三个具体特征:①,②,③ 13. 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和和和 和反渗透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答案写在 每题前的括号里) ()1、下列能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等。 A、石油 B、太阳能 C、电能 D、柴油 ()2、超导材料属于。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D、光 电材料 ()3、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资源 ()4、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___ ___求生存发展。 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5、又称微生物技术。即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获得所需物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1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明代时的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__一书,记载有1892种药物,方剂11000个。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技术是指陶瓷技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牛顿是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______,使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18. 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_________学说,牛顿和___________发明了微积分。 19. __________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意大利的___________发明了电池。 20. 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___________。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 21. 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种质选择论,19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的科学家_________发现了遗传定律。 22. 突变理论主要以_________和奇点理论为工具,通过对稳定性和_________的研究,提出系列数学模型,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 23. 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共价键和_________。 24.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 25. 生殖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现代科技概论与知识产权

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主体的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客体复杂性,传承的持续性等特点。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一些传统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消失的危险。近年来国家抢救和保护了大批的传统文化,制定了一批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体系,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法律体系对其进行保护,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必须多层次的,综合各部门法来保护传统文化,从而建立一个综合性,完善性的法律保护架构。 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1.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农耕文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衰落。 由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大多属于农耕或游牧文明的产物,它们的产生与发展都源于生产或生活的实用性需要,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形式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已经消亡或正在削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随之改变。一些民族民间歌谣、曲艺和传说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大量富有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迅速消亡。 2.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的排斥,导致居民失去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传统文化因其处于“公有领域”而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自由使用,因而出现了这种情况: 他人未经许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完成新的发明并获取知识产权,而没有给持有这些资源的群体以任何利益分享。这导致他们对本民族或社区的传统文化失去保持和发展的动力。 (二)传统文化面临的发展机遇 1.国际社会确立的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给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希望。 人们越来越强调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2001年11月2日,该组织第31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要求充分保障各社会群体及个人继承和利用其文化遗产的权利。各个国家应制定文化政策或法律,对非 1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开大]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记分作业三)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记分作业三 一、单选题 、纳米材料是一种性能独特地新型材料,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等于()米. .一千万分之一.一亿分之一.十亿分之一.一百亿分之一 、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新型固体能源“可燃冰”,它地主要成分是(). .甲烷和水.甲醇和水.丁烷和水.硫化氢和水 、、原子能和平利用地关键在于(). .自然界核燃料地储藏量.核辐射地控制 .链式反应地实现.可控链式反应地实现 、、参与“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地“远望六号”是一艘(). .地质勘察船.海洋监测船.极地考察船.航天测量船 、卫星通信所用地载波是().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目前世界上用得最多地半导体材料是(). .硅.锗.砷化镓.磷化稼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地(). 、原子是由()所组成. .质子和中子.质子和电子.原子核和电子.中子和电子 、以下哪一波段地电磁波会穿透电离层()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地人造卫星种类是(). .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物理探测卫星 、微波通信使用地电磁波波长一般为(). .小于—————— 、下列人物中提出宇宙大爆炸模型地是() .牛顿.爱因斯坦.伽莫夫.哈勃 、运用距地面左右地飞艇或气球作为基站进行通信地方式,叫做(). .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平流层通信.对流层通信 、生命活动地最小单位是(). .病毒.细胞.细胞核.线粒体 、原始生命地化学演化过程中,最神秘和复杂地阶段是(). .从无机物分子到有机物小分子.从有机物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物质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通信地数学理论》地作者是() .笛卡儿.欧几里德.牛顿.申农 、以下航天器中,往返于地面和太空,并能重复使用地载人航天器是(). .深空探测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航天站 、我国农村常用地沼气发酵池,采用地是().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生化转换技术.热解制油技术.干馏技术 、病毒是目前已发现地最小生物,其结构通常只由核酸和()组成. .蛋白质.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汇总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 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 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 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 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

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现代科技与人文

现代科技与人文 摘要:自有科技以来,科技与人文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科技再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又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技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是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物质和解放,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危机: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人口爆炸问题,和平问题......信息技术的挑战,基因工程的挑战等。现代科技又一次受到了人文的诘责,但是人类发展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把握处理好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现代科技人文危机关系 一、关于现代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 1945年研制出的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5代的发展,性能提

高了100万倍。目前研制的光学计算机,其信息处理速度又将提高上万倍。新技术及其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大约10年左右,工业新技术就有30%被淘汰。在电子技术领域中,这一比率更大,超过了50%。现代工程师在5年内,就有一半知识已过时,即知识的半衰期为5年。科技信息的增长速度更为惊人。有人估测,世界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l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今是3到5年增加1倍。1665年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科技杂志,1865年增加到1000种,而到1965年已经突破了10万种。 研究表明,不仅是现代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以加速度发展,而且任何一项计量指标(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科学家人数、科技论文数量等)的计算,都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从进入20世纪后的60年以来,世界各国用于科研经费的总和,增加了约400倍。到21世纪末,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预计占总人口的20%左右。 (2)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而且分化反成为综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紧密联系的辩证发展,使现代科学日益结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使每一学科只有在整个科学体系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导致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随着自然科学分支学科大量涌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断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姓名:王城佳 专业:12机设3班 学号:201214240326 日期:2013/5/25

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最本质的含义是”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和文化前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反之,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的革新,同时促进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接下来对科技对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具体的论述。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

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

电大作业-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在古代,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印度 D.中国 2、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律,最早出现在()数学著作中。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数学九章》 D.《黄帝九章算法细草》 3、最早运用公理化方法演绎数学体系,代表了古希腊数学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A.《算术》 B.《九章算术》 C.《几何原本》 D.《周髀算经》 4、提出科学的氧化燃烧理论,完成划时代“化学革命”的法国化学家是()。 A.拉普拉斯 B.李比希 C.维勒 D.拉瓦锡 5、著名的“丝绸之路”形成于()代。 A.秦 B.汉 C.唐 D.宋 6、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麦克斯韦 7、最早把实验引入力学研究,并通过望远镜进行天文学研究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阿基米德 D.伽利略

8、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的古希腊物理学家是()。 A.阿基米德 B.朗开米基罗 C.亚里士多德 D.欧几里得 9、近代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欧几里得 D.爱因斯坦 10、提出光量子理论的是() A.普朗克 B.爱因斯坦 C.海森堡 D.德布罗意 11、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是()。 A.阿基米德 B.朗开米基罗 C.亚里士多德 D.欧几里得 12、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巴比伦 13、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勇敢提出“日心说”观点的科学家是()。 A.布鲁诺 B.哥白尼 C.拉普拉斯 D.伽利略 14、近代欧洲第一个科技强国是16世纪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5、中医采用的望色、闻声、问病、切脉四诊法,最早是()所采用的。 A.华佗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选择题练习

1.(C)发现了星系红移。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现代科学四大基本理论是(ABCD) A.相对论 B.量子力学 C.基因理论 D.系统理论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D) A、原子论和分子论 B、热力学和相对论 C、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4.近代科学技术泛指(B) A、15-19世纪的科技 B、16-19世纪的科技 C、17-19世纪的科技 D、18-19世纪的科技 5.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l年确定为365天的国家是(B) A.中国B.埃及C.印度D.古巴比伦 6.浮力原理的创立者是(C)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7.(D)誉为药王,著《千金方》,主张医生要博学、要有高尚的品德。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8.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C) A.《论杠杆》 B.《几何原本》 C. 《天文学大成》 D. 《希波克拉底文集》 9.《论浮体》的作者是(A) A.阿基米德 B.欧几里德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10.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与科学的诞生条件有(ABC) A.惊异 B .闲暇 C .自由D .平等 11.《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 C ) A.开普勒 B.牛顿 C. 哥白尼 D. 亚里士多德 12.《心血循环运动论》一书的作者( B ) A.维萨里B.哈维C.塞尔维特D.达芬奇 13.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 ) A.伽利略B.牛顿C.哥白尼 D. 开普勒 14.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者是( A ) A.开普勒B.伽利略C.牛顿 D. 哥白尼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论文

浅谈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简答题 1、简述五次生产力高潮的形成 (1)第一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中国,时间:3~13世纪,特点:以农业生产为主。 (2)、第二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英国,时间:17世纪~1830年,特点:以纺织工业为主,迎来了工业化新时代。(3)、第三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德国,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以化工工业为主,迎来了化学合成时代。 (4)、第四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美国,时间:1879年~1930年,特点:以电气化生产为主,迎来了电气化时代。(5)、第五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日本,时间:开始于20世纪中叶,特点:技术综合创新,产业结构现代化。 2、简述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技术革命 又称蒸汽动力技术革命,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要技术,以蒸汽动力取代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系统。 (2)、第二次技术革命 又称为电力技术革命,以电气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完成于实验室,由科学家自己实现,不仅解决了生产文明,还发展了生活文明。 (3)、第三次技术革命 又称现代技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六大高技术成为现代技术革命的主战场,其中信息技术是先导,用电脑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3、简述经典物理学的三次大综合。 ①牛顿力学把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与牛顿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物体运动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 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二次综合。 ③麦克斯韦总结的经典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三次综合。 1、简述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和五个结论。 ①两条基本原理:一为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即一切自然规律对一切相对地作匀速运动的惯性参照系都是相同的;二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与光源和观测者的运动无关。 ②五个结论:1.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2.运动的尺缩短。3.运动的钟变慢。 2、简述原子的组成 ①原子由带正电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②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③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

现代科学科技概论试题汇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一、填空题 1、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2、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剂。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第三代复合材料主要是在基体方面作了改进。 3、激光器主要由工作物质、泵浦源和谐振腔构成,它主要是解决粒子反转问题。 4、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外界微小的扰动都将导致解的巨大变化,有时甚至会面目全非,即洛伦兹提出所谓蝴蝶效应。 5、19世纪末由物理学领域所谓“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最终产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两大理论。 6、按是否随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来划分,能源可分为 再生 和非再生 。 7、集成度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指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元件的数量。 8、2005年10月我国的神舟6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9、以光谱或温度为横坐标,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谱叫赫罗图图。处在该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狭窄带区内的恒星为主序系星。 10、在距地面约36000千米的赤道上空等间隔放置3颗静止(同步)卫星就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 11、在系统实现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扰,仅是依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来达到,这种系统称之为自组织。 12、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殊片段。 1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还原论到统论;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从决定论思维方式到非决定论思维;从精确思维到模糊思维。 二、关联题 1物质波d a 普朗克5阿基米德d a《天体运行伦》 2能量子假说b伽莫夫6赖尔 b b《地质学原理》a 3宇宙大爆炸c哈勃7 林耐c c《自然系统》b 4星系红移定律 d 德布罗意8哥白尼a d 《论杠杆》 c 9 维纳c a 系统论13 STM b a全球定位系统 10 贝塔朗菲a b 原子论14 GPS a b 扫描隧道显微镜 11道尔顿b c 控制论15 ES c c胚胎干细胞 12申农 d d信息论16 HGP d d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单项选择题 1、分形与混沌是(A)的。 A、内在一致 B、实质不同 C、外在相似 D、完全不同 2、下列(D)不能作为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工具。 A、对撞机 B、回旋加速器 C、空间探测仪 D、显微镜 3、下列属于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是(C)。 A、河外星系 B、超新星爆炸 C、脉冲星 D、黑洞 4、迄今为止人类认识到自然界共有四种相互作用,即( B )。 A、电力、磁力、弱力、强力 B、弱力、强力、引力、电磁力 C、电力、磁力、引力、排斥力 D、引力、排斥力、弱力、强力 5、酸雨是pH值( C )的降水。 A、等于5.6 B、大于5.6 C、小于5.6 D、小于7 6、下列(D)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蛋白质工程 7、科学研究表明木星上的大红斑是一种(D)。 A、蝴蝶效应 B、分形现象A C、线性叠加 D、相干结构 8、直觉和顿悟属于一般科学方法中的()。 A、非逻辑思维方法 B、理论性科学方法 C、横向科学方法 D、经验性科学方法

现代科技知识要点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现代新科技知识要 点 发布时间:2010-06-13 (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一、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一)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的研究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新手段——利用动物的器官代替人的器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猪较为合适。首先猪器官的大小与人的相当,生理上也比较接近;其次猪在无病原体条件下比较容易饲养和容易保证无病的供体;此外猪的繁殖率高,每窝可产十几只猪崽,存活率也较高。为了保证植入的器官不被排斥,生物学者正在培养具有人的基因的新型猪,这种猪叫转基因猪。 (二)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又一个热点。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导入人体内并在体内(器官、组织、细胞等)表达,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基因治疗开辟了医学预防和治疗的崭新领域。自从1990年临床上首次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白细胞,治疗遗传病——重度联合免疫缺损病以来,利用基因治疗的手段治疗囊性纤维化(cf)、血友病,还扩大用于治疗肿瘤和艾滋病的临床试验已数以百计,基因治疗将引起临床医学的一场革命,将为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手段的大部分遗传病、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如各型肝炎、艾滋病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等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可以比较乐观地认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即将到来,人类23对染色体大约6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被测定,人类基因组所包含的约3万个基因中与人的重要生命功能和重要疾病相关的基因将不断被发现,6000多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和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基因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将有可能由此得到预防、诊断和治疗。基因治疗的研究将从过去的盲目阶段进人理性阶段。基因治疗有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以前,成为临床医学上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人类很多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将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而获康复。 (三)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复习题

—、填空题 1. 在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号也会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应在适 当的距离采用 再生中继器 的方法除去噪声,从而实现长距离高质量传输。 2. TCP/IP _______ 协议是In ternet 的基础与核心。 3. 智能网的基本思想 交换与控制相分离 。 4.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取决于 地球表面的曲率 ________ 。 5. ATM 传递方式以 信元 为单位,采用 异步时分 复用方式。 6. 微波是频率在 300MHZ-300GHZ _________ 范围内的电磁波。 7. 在30/32路的PCM 中, 一复帧有 16 帧,一帧有 _32 ____ 路时隙,其中话路时隙有 30 路。 8、PCM 通信系统D/A 变换包括 解码 、 平滑滤波 二个部分。 9、抽样是把 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 过程。量化是将模拟信号的 幅度 值离散化的过程。 信宿 等6个部分构成。 12. 数字信号的特点:信号幅度取值 理想化 量指标具体用 传输速率 和 误码率 表述。 14. 光纤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 损耗 、 色散 和 非线形效应 。 15.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点的信号一般是直射波、 折射波 、 放射波 、 _____________ 散 射波和地表面波的合成波。 16?通信方式按照传输媒质分类可以分为 有线 、无线通信两大类。 17 ? 幅度 调制技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 频率 调制技 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频率; 相位 调制技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 的相位。 18. 模拟调制技术分为 线性 和非线性调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键控方法分为 _ ASK 、 FSK ____________ 、 PSK __________ 。 19. 数字基带信号经过 载波 调制,这种传输成为数字频带传输。 20.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技术包括 3个过程: 抽样 、量化、编码。 21. PCM 通信系统D/A 变换包括 解码 、 平滑滤波 二个部 分。 22. 抽样是把 时间 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 过程。量化是将模拟信号的 幅度 值离散化的过程。 23.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 限制 并起波形形成 作用。 24. 一般通信系统包括五部分:信源、 _发送设备、信道、接受设备和 信宿_。 25. 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了两类数字速率系列和数字复接等级,即北美和日本采用的 1.544Mbit/s 和中国、欧洲采用的 2.048 Mbit/s 作一次群的数字速率系列。 26. 在电话通信的 A/D 转化中,经过一次抽样、量化、编码得到的是一组 8 位的二进 制码,此信号称为 脉冲编码信号或PCM 信号。 27.3G 主流技术标准包括 _WCDMA 丄_ CDMA2000』「TD-SCDMA _ 28. PCM30/32系统中,每帧的时间为 10.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 作用。 11. 通信系统模型由 信源 、变换器、 限制信号频带 并起波形形成 信道、 噪声源、反变换器和 13.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 有效性 和 可靠性 两种。数字通信系统的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