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快 速 发 展 的环 保 产业 需 要 大 量 的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专 业 人 才 ,与 多 家 企事业单位开展 了广泛 的技术 合作 、建 立 了紧密 的人 才合作 培养 机 制 ,建立 了科研课题攻关 团队、职工教育培训及专业教材开发 团队及
顶岗实习等 多种形式 的校企合作平 台。各合作单位为本专业 提供 了大 量技术 、 设备 和实训场所 的支持 ,提供 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 为实训 教师 ,本专业也利用 自己的专业 优势 和人 才优势 为企 业培 训环保 人 员 ,共 同开发和建设顶 岗实 习实训基地 。
2 ( ) 1 4 年 ・ 1 2 月 ・ 下 期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誊
五 年 制 高职 环 境 监测 与 治 理 技 术专 业 校 企 融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索 与 实 践
曹
摘
蓉 (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J
要 : 学校 环 境 监 测 与 治 理 技 术 专 业 自开 办 以 来 ,一 直 坚 持 走 “ 全 方 位 密切 合 作 、 互 惠双 赢 ” 的校 企 合 作 之 路 。 校 企 合 作 ,深 化 改 革 ,
学 校环 境 监 测 与 治理 技 术 专 业 自开 办 以来 ,一 直 坚 持 走 “ 全 方 位 密切 合作 、互惠双赢 ” 的校企合作之路 。目前本专业已经聘请多位企 啦 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兼 职教师 ,承担本 专业 的实 习实 训课 程教学 和 讲座 ,经常性地组织企业技术专 家与本 专业师生进 行面对 面的交 流 , 通过讲座 、座谈 、选聘等多种方式 , 让师 生了解公 司企业文化 、市场 发展状况 、公司专业人才需求 、各岗位 职责和技能要 求 ,也让企业 了 解本专业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并从中选拔 优秀学 生到公 司实训 或就业 。 校 企 合 作 。深 化 改 革 .培 养 高 素 质技 能 型人 才 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 对不同层次 、类 型人才 的需求 ,以订单式人才培养和 “ 专业 + 设 施 +岗位 ” 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桥梁 ,积极推进与各校外实训基地及 各国内环保企 业各项 合作 ,包 括 共 同制 订 专 业 发 展 规 划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教 学 计 划 、 合 作 开 发 教 材 、合 作 建 设 课 程 、共 建 校 内 外 实 习 实 训 基 地 、互 派 师 资 授 课 及 培 训、共设实 习实训与就业岗位群等。注重职业 教育在培养 目标 、专业 内涵 、教学条件等方 面的延续与衔接 ,形成适 应区域 经济结构 布局和 产业升级需要 的专业教育 。 二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完善 “ 专业 +设施 +岗位” 人才培 养模
【资源】高职高专江苏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关键字】资源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代码 600101学校名称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683学校举办单位扬州市人民政府学校所在地江苏省扬州市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一年九月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石光辉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钱小青扬州市润宇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目组成员:刘学方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王奎萍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宋万召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孙成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邱小燕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张扬扬州三友化工有限公司吴中直扬州琼花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朱光耀扬州市自来水总公司张颖扬州市汤汪污水处理厂解建平江苏泽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一、专业建设基础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以环境资源命名的高职院校,学院立足扬州,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以服务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宗旨,为江苏乃至全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环境要素常规监测分析、“三废”处理工艺运行操作、环保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环保设备制造、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评价、企业环境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环保行业、生产企业(环保岗位)、环保装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等领域提供环保技术服务,适应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和企业环保技术升级改造的需要。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自2003年创建以来,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专业建设发展快、平台多、后劲足,办学水平快速提升,正在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2006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在办学水平评估中,专业剖析成绩优秀;2010年被列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15江苏高职3+2本科分段培养院校及专业名单

10
11
12 13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 前段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会计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 国际商务 电气自动化技术 金融管理与实务 会计 生物制药技术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园艺技术 财务管理 电气自动化技术 船舶工程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酒店管理 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畜牧兽医 食品营养与检测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后继专业 自动化 软件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视觉传达设计 会计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经济与金融 会计学 制药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园艺 财务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船舶与海洋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旅游管理 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动物医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计划招 生 50 50 50 50 3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食品质量与安全 贸易经济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财务管理 旅游管理 自动化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工程 交通运输 林学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会计学 会计学 审计学 旅游管理 软件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 苏州科 苏州科 学院 技学院 技学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市职业大学 徐州工 徐州工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程学院 程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医 徐州医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 学院 盐城工 盐城工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 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师 盐城师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 范学院 范学院 校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扬州大 扬州大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 学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市职业大学 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
基于职业素养的“三途径、五阶段”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

Total.336December 2015(C)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336期2015年12月(下)基于职业素养的“三途径、五阶段”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李彩霞(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京210019)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36-0057-02作者简介:李彩霞(1981—),女,讲师,硕士,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
摘要此文基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契合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挖掘本专业学生独特的育人价值,实施了基于学生职业素养的高职五年时间段的“三途径、五阶段”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名称、内容、育人意图,实施保障体系,实施成效与建议。
关键词职业素养实践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措施创新评价体系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Course System with "Three Approaches and Five Stages"Based on Profes -sional Quality:A Case Study on the Major of Environ -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Li Caixia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students'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for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this paper develops the unique education value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and implements the practice course system with "three ap-proaches and five stages"based on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during their five years at college,including the names,contents and education purposes of practice course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arantee system,the effect and suggestions of the imple-mentation.Key words professional quality;practice course system;imple-mentation of guarantee measures;innovative evaluation system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01年创建,2005年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抓手推进课程改革,2008年评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水平评估优秀专业,2011年通过江苏省职业学校特色专业验收。
环境监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与 评价 、 染 源 调 查 、 境规 划 和 环 保 设备 污 环 使 用 等 方 面 的 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 们 通 过 我 开设 水 污 染 控 制 技 术 、 境 工 程 设 计 、 境 环 环 1 研究 目标 方法与步骤 微生 物 、 气 污 染 控 制 技 术 、 内 污染 检 测 大 室 1 1研究 目标 . 与控 制 、 境 有 害 生 物 治 理 等 课程 , 环 使学 生 环 境 监 测 与 治 理 技 术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不 仅 具 有 环 境 监 测 与 治 理 技 术 方 面 的 知 模 式 的研 究 是 江 苏 教 育 科 研 “ 一 五 ” 十 规 识 , 且 还具 备 环境 工程 、 境 规 划 与 管 理 而 环
科 教 研 究
环 境 监 测 技 术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研 究 ①
姚 剑亭 杨伟 球 黄小洋 郭益红 1 0 5 ( 苏州农 业职 业技 术学 院 江 苏苏州 2 0 8) 摘 要: 文章 以环境 监 测与治理技 术专业 为例 , 析 了高职教 育对振 兴经济 , 高I 家核心 竞争 力的作 用 。 分 提 i t 阐述 了人 才培 养 目标 , 课程体 系调整 、 程 内容优化 , 学质量保障 等为 内容的“ 结合二融合 ” 才培 养模式 。 课 教 二 人 关键词 : 高职教 育 二结合二 融合 课 程体 系 课程 内容优化 中图 分类号 : 1 G 7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6 3 9 9 ( 0 )9 a一0 3 一 2 1 7 - 7 5 2 1 0 () 0 o 0 3
l 6 年 , 国Mi de u y 院 在全球 第 95 美 d lb r 学 个 设置了本科 层面上的环 境课程体 系。 “ 界 环发 大 会 ” 后 , 国4 2 高校 都 开 世 之 美 7所 设 了 与环 境 领域 相 关 的 专业 ; 拿大 有4 % 加 1 的 大 学 开 设 了 环 境 类 专 业 的 课 程 ; 0 代 9年 初, 日本 4 7 大学 中有 7 所 设 置 了环 境 类 3所 0 专业 , 占大 学 总 数 的 1 3 ; 国 政 府 在 % 中 4. l 7 年 , 出 了 “ 专 院 校 要 设 置环 境 保 护 93 提 大 的 专业 和 课 程 , 养 环 境专 业 技 术 人 才 " 】 培 I。 l 截 至 目前 , 已有 2 7 高 校 开 设 了 各 类 不 同 4所 层次 ( 大 专 、 科 、 士 、 士 ) 环境 专 业 含 本 硕 博 的 点 。 由于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中 不 断 出 现 新 情 但 况 , 之 环 保 学 科 本 身 的 多 元性 、 加 多变 性 和 综 合 性 , 环 境 学 科 教 育还 不 能 完 全 满 足 使 社 会对 人 才 的 要 求 。 此 背 景 下 , 在 我们 开 展 了《 境 监 测 与 治 理 技 术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环 式 模 式 之 间 , 于 或 小 于 这 个 外 延 都 会 大 伤 及 概 念 的 准 确 性 和 完 整 性 。 中 华 人 民 《 共 和国高等教 育法》 四章第三 十一条 明 第 确规定 : 识的生产、 知 传播 与应 用 是 大 学 人 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我们 在探 索 和 实践 “ 二 结 合 二 融 合 ” 才 培 养模 式 的 基础 上 , 一 人 进 步 推 进 教 学 过 程 、 学任 务 、 学 质 量 监 控 教 教 与 评 价 的 教 学 模 式 改 革 , 成 了市 场 化 培 形 养 目标 、 块 化 教 学 内容 、 统 化 技 能 培 模 系 养 、 会 化 质量 评 价 的 办 学 模 式 。 社 2. . 1 2市 场 化 培 养 目标 研 究 据 社 会 调 查 ,目 前 环 境 监 测 与 治 理 技 术 专 业 的人 才 规 格 须 具 备 环 境 监 测 、 境 环 治 理 、 气 污 染 与 水 污 染 治 理 、 音 综 合治 大 噪
高职高专:【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成员项目组组长:胡大华城市科学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项目组副组长:王国祥南京师范大学全国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教授张祥志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王志良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周剑峰江苏优联检测技术XXX 总经理韩承辉城市科学系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项目组校内成员:张晓教务处、校企合作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冯国刚城市科学系副处长/副教授/硕士刘海霞城市科学系讲师/硕士周丹城市科学系高级工程师潘涛城市科学系副教授/硕士戴朝霞城市科学系讲师/硕士刘霞城市科学系讲师/博士干方群城市科学系讲师/博士秦品珠城市科学系讲师/博士唐荣城市科学系讲师/博士陈海蓉城市科学系助教/硕士程婷城市科学系助教/硕士黄兆琴城市科学系助教/硕士项目组校外成员:王小平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吕路南大金山环保科技XXX 总经理/高工龙超南大金山环保科技XXX 教授朱晓燕南京市鼓楼区环境监测站站长/高级工程师顾俊南京恒泰检测技术XXX 总经理赵恒星江苏优联检测技术服务XXX南京分公司经理丁曦宁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章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目录一、概述 (1)二、建设目标 (2)(一)总目标 (2)(二)具体建设目标 (4)三、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6)(一)建设背景 (6)(二)建设基础 (8)四、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14)(一)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14)(二)夯实“校中厂”、“厂中校”为重点的实训基地建设 (14)(三)深化“三结合、三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 (15)(四)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17)(五)教师队伍建设 (20)(六)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20)(七)建立第三方评价 (20)五、专业群建设 (21)(一)专业群现状 (21)(二)建设目标 (21)六、建设进度与项目预算 (22)七、预期效果 (30)一、概述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我院重点建设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代码560301)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1.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2.基本学制:五年一贯制3.办学层次:普通专科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在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及其他单位的基建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适应建筑工程生产、管理第一线要求,满足建设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1.职业面向(1)主要就业岗位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建设行业咨询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
(2)其他就业岗位以建筑业企业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监理员、造价员等为初始就业岗位群。
(3)发展岗位以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工程造价审计师等相关技术管理岗位为发展岗位群。
2.职业资格(1)应取得职业资格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考核必须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土建类相应工种(如钢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抹灰工、工程测量员等)高级技能(三级)职业资格证书。
(2)鼓励和引导学生取得职业资格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必须达到施工员职业能力标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江苏省建设专业管理人员统一考试获得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等岗位资格证书。
表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能获取的职(执)业资格及要求序 号 职(执)业资格 获取要求1 钢筋工(高级) 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取得其中一个工种高级技能(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并作为毕业资格条件。
五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代码560301)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五年一贯制办学层次:普通专科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在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及其他单位的基建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适应建筑工程生产、管理第一线要求,满足建设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一)职业(岗位)面向1.主要就业岗位: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建设行业咨询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
2.其他就业岗位:以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造价员等为初始就业岗位群。
3.发展就业岗位:以建筑工程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工程造价师等相关技术管理岗位为发展岗位群。
(二)职业资格1.应取得职业资格: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考核应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土建类相应工种(如钢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抹灰工、工程测量员等)高级技能(三级)职业资格证书。
2.鼓励和引导学生取得职业资格: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可以引导和鼓励学习参加江苏省建设专业管理人员统一考试获得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等岗位资格证书。
(三)继续学习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本科专业学习。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一)综合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
1. 招生对象与学制
1.1 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中职毕业(不同生源适用不同的课程标准)
1.2 学制与学历
学制:三年
学历:专科
2. 专业群与招生专业
3. 面向职业岗位(群)
4. 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4.5+1.5”的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校内校外,工学交替;岗位证书融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模式。
4.5学期的校内通识通修、技术平台、专项能力、个性化学习课程模块课程学习;1.5学期的校外集中实践。
5.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5.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环境保护行业以及相关企业,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岗位综合能力。
能全面掌握环保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了解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及环保行业新法规新技术,从事环保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环境监测、环保咨询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2人才培养规格
5.2.1 知识目标(分专业填写)
5.2.2 能力目标(主要指专业技术能力,分专业方向填写)
5.2.3 素质目标(可以含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
6. 毕业标准
6.1 学分要求
所修课程的成绩全部合格,应修满172.5学分。
6.2计算机能力要求
江苏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核标准。
6.3外语能力要求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核标准。
6.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7. 课程体系设置
7.1课程类别分配
7.2必修、选修分配
7.3课程体系表
“专业总计”请统计出该专业的总学时、总学分和每学期的周课时(要求:每学期的周学时不超过28学时,一年级第1学期理论教学周不少于14周,一年级第2学期理论教学周不少于16周,或者累计使用;“个性化学习课程”需计入总学时和总学分)。
7.4个性化学习课程模块分组课程表(学生根据需要选学一组)
7.5技术平台课程、专项能力课程信息表
7.6专业技能信息表
7.7个性化学习课程模块信息表
8. 制订与实施说明
8.1制订说明
8.1.1 制订依据
本方案依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进行编制。
8.1.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根据行业和企业对本专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双主体”育人的要求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4.5+1.5”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随岗实训+顶岗实习”课程体系。
8.1.3专业特色
(1)三个“对准”:课程设置对准本专业岗位需要,课程教学对准职业资格知识与技能要求,课程考核对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
(2)三个“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素质拓展相结合。
8.2实施说明
8.2.1 实施方法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项目课程+随岗实训+顶岗实习”课程体系实施。
8.2.2实施手段
从2015级新生开始执行该培养方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紧密与行业、企业进行联系,把握社会的需求,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不断地更新和优化。
(1)跟踪环保行业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岗位及岗位群调查,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职业岗位所需要知识、技能及素质的要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2)突出“三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以保证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需的基本科学素养。
(3)加强实验、实训和实习。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进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课和职业基础课教学做少量验证性实验;对于项目课程及重
要的职业基础课,安排了综合实训项目加以强化;通过校企合作进行随岗实训和顶岗实习。
8.2.3实施组织
在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的期中主要学习基础平台课程和“学做”结合的项目课程,第四学期到企业进行为期10周(含署假)的随岗实训,熟悉本专业工作岗位及岗位技能要求,初步掌握现场工作能力,第五学期主要学习个性化课程,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为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8.2.4课程评价
借鉴麦克思公司调查成果,坚持对行业企业、往届毕业生的走访制度,结合反馈情况对课程陈旧的内容进行更新,保证课堂内容紧贴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
8.3其它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