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人民大学出版社.ppt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 PPT课件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利用一国家所拥有的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 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 创造的收入,其人口包括居住 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 国的外国公民。 *GNP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所创 造的收入,包括居住在本国的 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 民。 • 封闭条件下,GNP= GDP。 • 如果GNP>GDP,说明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GDP能够更好的反映一 国的就业情况。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 要性上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生产法 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 收入法
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 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者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 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1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名人名语
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数学家、历 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 样冷漠和正直。 ——J.M.凯恩斯
经济学家总是在分析经济事件或公共问题时,惦记着 各种模型。 ——格里高里.曼 昆
经济学特性
• 假设与简化 • 科学求证 • 争论性
本章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应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 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 给他人的拖拉机
高鸿业版本宏观经济学PPTppt

1 主动学习
参考答案
C. Jane为了她编辑业务的需要花了$1200购买一台新电 脑,这台电脑是由本地的制造商在去年生产的
当前的GDP与投资都不变,因为电脑是在去年生 产出来的
D. 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价值5亿美元的汽车,但消费者 只购买了价值4.7亿美元的汽车
消费增加4.7亿美元,存货投资增加0.3亿,GDP 增加5亿美元
2 主动学习
参考答案
2011 (基年)
2012
2013
物品 A 物品 B
P $30 $100
Q
P
Q
900 $31 1,000
192 $102 200
P $36 $100
Q 1050
205
A. 计算2011年的名义GDP.
$30 x 900 + $100 x 192 = $46,200
B. 计算2012年的真实 GDP. $30 x 1000 + $100 x 200 = $50,000
© 2013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真实GDP与名义GDP
通货膨胀会扭曲像GDP这样的经济变量,因此我 们有两种类型的GDP: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没有经过通货膨胀校正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将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中,引入BP线来分析汇率、国际资本 流动等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 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 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 周期性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繁荣阶段
经济活动活跃,生产迅速增加,投资 增加,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 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实现货币政 策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 现率、利率政策等
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目标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 结构性通货膨胀:某些部门或地区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其他部门 或地区,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01
02
03
需求过度
政府支出增加、投资过热 或消费需求旺盛等原因导 致总需求过度增长。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长期性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 续的投资、技术创新和制度改进。
波动性
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 ,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 段。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资本积累
通过增加投资,提高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及其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企业和政府如何共同决定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及它们如 何影响总体价格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

第二节 GDP
一、一个虚拟的例子: 一年中,先生产一台麦粉机,值100元,可用十年。 然后生产100斤小麦,值100元。此后,将小麦加工成 80斤面粉,值120元,其中小麦成本100元,机器折旧 10元,人工费10元。 问:这里的GDP是多少。 1:机器100元+小麦100元+面粉120元=320元 2:机器100元+面粉120元=220元 二、GDP的定义:P4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GDP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值(通常以年为时 间为单位),所以是流量。
(五)GDP是某地区域内的生产指标
与GNP的区别: GDP核算以国土为原则,GNP核算以国民为原则。 二者关系用公式表示是: GNP=GDP+本国人在外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外国 人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本国人在外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外国人在本国取得 的要素收入=本国人的净要素收入NFI(P435) 这样,二者关系的公式是: GNP=GDP+NFI
三、收入法:
(一)方法 当期生产新创造的价值,经销售变为收入,并在相 关当事人(不一定是本国国民)之间分配。转化为: (1)劳动者工资与薪金收入 (2)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收入(利息、股息等)。 (3)实物资本提供者及土地所有者租金收入 (4)政府税收(间接税、直接税)。 将来自GDP的各种收入汇总,可得GDP。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 (一)含义:只有居民和企业,没有政府和对外 部门(后者即假定经济是封闭经济) (二)恒等式: 1、总供给=总收入=C+S 2、总支出AE(或总需求AD)=C+I
3、恒等关系:
AD(AE)=C+I=Y=C+S=AS
AD I=S AS 储蓄S与投资必然相等的原因是,一方面,没卖出去的 产品也算作收入,但这种“收入”显然是不能用于 消 费的,所以也被算作一种储蓄。另一方面,那些没 卖出去的产品被算作增加产成品库存的投资。这是 “非意愿”的投资。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

经济周期
指经济活动水平随时间而波动的现象,包括经济 的扩张、高峰、衰退和谷底。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 口增长、政策调整等;经济周期则反映了经济活 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受到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 口等因素的影响。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和传统微观经济 学的结合,强调价格刚性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主张政府干 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值总和。
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
农村改革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农村改革,包括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农村市场化改 革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和农民收入。
城市改革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 施城市改革,包括国有企业 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等,促 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
级。
开放政策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开放政策,包括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推动自由贸易区 建设等,扩大了对外经济合 作和交流。
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贸易自由化、产业升级、企 业改革等,实现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
泡沫经济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陷入长达20年的停 滞。
结构改革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企业重组、金融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等,以应对经济 停滞问题。
指经济活动水平随时间而波动的现象,包括经济 的扩张、高峰、衰退和谷底。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 口增长、政策调整等;经济周期则反映了经济活 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受到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 口等因素的影响。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和传统微观经济 学的结合,强调价格刚性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主张政府干 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值总和。
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
农村改革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农村改革,包括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农村市场化改 革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和农民收入。
城市改革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 施城市改革,包括国有企业 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等,促 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
级。
开放政策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开放政策,包括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推动自由贸易区 建设等,扩大了对外经济合 作和交流。
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贸易自由化、产业升级、企 业改革等,实现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
泡沫经济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陷入长达20年的停 滞。
结构改革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企业重组、金融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等,以应对经济 停滞问题。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PPT文档)

• 《宏观经济学》,黄亚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 《宏观经济学》,[美]格里高利·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第5版 • 《宏观经济学》,[美]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 •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4版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 息与货币通论》一书,被 认为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 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 学著作。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
•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
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
几个相关问题
•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 生产与销售 • 流量与存量 •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狭义)=NNP-间接税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PI-个人所得税
•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宏观经济基本问题
• 物价或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 • 就业或失业问题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出版社,第5版 • 《宏观经济学》,[美]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 •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4版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 息与货币通论》一书,被 认为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 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 学著作。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
•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
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
几个相关问题
•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 生产与销售 • 流量与存量 •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狭义)=NNP-间接税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PI-个人所得税
•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宏观经济基本问题
• 物价或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 • 就业或失业问题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件

2020/3/29
4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2020/3/29
5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 含义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
2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 息与货币通论》一书,被 认为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 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 学著作。
2020/3/29
3
讲授内容
•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教材第十二章]
•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教材第十三章]
13
几个相关问题
•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 生产与销售 • 流量与存量 •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一个地区 一定时间
新生产 最终产品 市场价值
2020/3/29
上衣 流程
售价
增值
种棉
15 15
纺纱
20 5
织布
30 10
制衣
45 15
销售
50 5
合计
160 50
14
下列项目是否应当计入GDP?为什么?
15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西方经济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编 主编 编写者
教育部高教司 高鸿业
刘文忻(北京大学) 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 尹伯成(复旦大学)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重要问题
❖了解宏观经济的特点 ❖掌握几个简单的概念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决定和供给曲线决定决 定价格和产量。
不同点:微观经济学中的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 体经济的供求曲线,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供 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 直接加总而得到。
I = S + (T - G)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公式 C + I + G + (X-M) = Y = C + S + T + K
I + G + (X - M) = S + T + K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香蕉 上衣
2019年名义GDP
2019年名义GDP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
收入(支)
产出(收)
工资和薪金
20,000 生产出产品(纱)
200,000
利息
15,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150,000
地租
5,000
利润 总计收入
10,000 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GDP=C + I + G + (X - M)
2 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 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3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未零。
第一节 均衡产出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 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 行为的目的。
3.有时候一些微观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能直接加总。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四.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
国民收入
产品市场
总需求曲线 短期决定及对策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C:消费支出 I:投资 G:政府购买 X:出口 M:进口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019年美国GDP和需求的构成
构成
个人消费支出
金额(10万美元)
6987.0
私人国内总投资
1586.0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1858.0
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348.9
国内生产总值
10028.1
百分比
69.3 15.7 18.4 -3.4 100.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长期决定和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的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 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 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 是所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西方经济学
组编 主编 编写者
教育部高教司 高鸿业
刘文忻(北京大学) 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 尹伯成(复旦大学)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重要问题
❖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 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 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 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2019 GDP
美 国
国内生产总值(GDP) 加 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减 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
等于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年 减 固定资本消耗 从 等于 国民生产净值(NNP)
减 统计误差
到 个
等于 国民收入(NI) 减 包含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调整的公司利润
人
净税收
可
净利息
支
社会保险税
2019年实际GDP
15万单位×1美 元=15万美元
5万单位×40美 元=200万美元
20万单位×1.5美元= 30万美元
6万单位×50美元= 300万美元
20万单位×1美 元=20万美元
6万单位×40美 元=240万美元
合计 215万美元
330万美元
260万美元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实际GDP = 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
1209.7
9072.1
12487.1 12520.8 10946.7 10903.9
10248.3 9038.6 -33.5
10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公式 C+I=Y=C+S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公式 C+I+G=Y=C+S+T
配
政府所经营企业的当前盈余
收
企业当前转移支付
入 ( 单
加 个人资产收入 个人接收的转移支付
位 等于 个人收入(PD)
: 减 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
等于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亿 减 个人各项支出 美 等于 个人储蓄 元
507.7 474.0
1574.1 42.8
1351.9 848.0 498.3 871.2 -11.3 80.2 1457.4 1525.3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 国内生产净值(NDP) 3 国民收入(NI) 4 个人收入(PI)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西方经济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编 主编 编写者
教育部高教司 高鸿业
刘文忻(北京大学) 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 尹伯成(复旦大学)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重要问题
❖了解宏观经济的特点 ❖掌握几个简单的概念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决定和供给曲线决定决 定价格和产量。
不同点:微观经济学中的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 体经济的供求曲线,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供 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 直接加总而得到。
I = S + (T - G)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公式 C + I + G + (X-M) = Y = C + S + T + K
I + G + (X - M) = S + T + K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香蕉 上衣
2019年名义GDP
2019年名义GDP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
收入(支)
产出(收)
工资和薪金
20,000 生产出产品(纱)
200,000
利息
15,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150,000
地租
5,000
利润 总计收入
10,000 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GDP=C + I + G + (X - M)
2 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 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3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未零。
第一节 均衡产出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 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 行为的目的。
3.有时候一些微观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能直接加总。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四.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
国民收入
产品市场
总需求曲线 短期决定及对策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C:消费支出 I:投资 G:政府购买 X:出口 M:进口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019年美国GDP和需求的构成
构成
个人消费支出
金额(10万美元)
6987.0
私人国内总投资
1586.0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1858.0
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348.9
国内生产总值
10028.1
百分比
69.3 15.7 18.4 -3.4 100.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长期决定和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的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 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 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 是所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西方经济学
组编 主编 编写者
教育部高教司 高鸿业
刘文忻(北京大学) 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 尹伯成(复旦大学)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重要问题
❖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 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 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 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2019 GDP
美 国
国内生产总值(GDP) 加 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减 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
等于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年 减 固定资本消耗 从 等于 国民生产净值(NNP)
减 统计误差
到 个
等于 国民收入(NI) 减 包含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调整的公司利润
人
净税收
可
净利息
支
社会保险税
2019年实际GDP
15万单位×1美 元=15万美元
5万单位×40美 元=200万美元
20万单位×1.5美元= 30万美元
6万单位×50美元= 300万美元
20万单位×1美 元=20万美元
6万单位×40美 元=240万美元
合计 215万美元
330万美元
260万美元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实际GDP = 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
1209.7
9072.1
12487.1 12520.8 10946.7 10903.9
10248.3 9038.6 -33.5
10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公式 C+I=Y=C+S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公式 C+I+G=Y=C+S+T
配
政府所经营企业的当前盈余
收
企业当前转移支付
入 ( 单
加 个人资产收入 个人接收的转移支付
位 等于 个人收入(PD)
: 减 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
等于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亿 减 个人各项支出 美 等于 个人储蓄 元
507.7 474.0
1574.1 42.8
1351.9 848.0 498.3 871.2 -11.3 80.2 1457.4 1525.3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 国内生产净值(NDP) 3 国民收入(NI) 4 个人收入(PI)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