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试题学习)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复习题题目

钢筋混凝土复习题题目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1.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照( )定。

)定。

)定。

A.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B. B. B.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C.C.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D. D. D.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2.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

A .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B B B.一旦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全截面;.一旦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全截面;.一旦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全截面;C .一旦出现裂缝,沿全长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力丧尽;D .通常是无裂缝的。

.通常是无裂缝的。

3.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l a l a l a 为(为(为( ))。

A .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 B B.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 C .随混凝土等级提高而减少,随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D .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高而减小;.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高而减小;4.4.一般来讲,一般来讲,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配有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同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相比,前者的承载力比后者的承载力( ))。

A .低;.低;B B .高;.高;C C .相等;.相等;D.D.D.不确定。

不确定。

不确定。

5. 5. 热轧钢筋冷拉后(热轧钢筋冷拉后(热轧钢筋冷拉后( ))A A、可提高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可提高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可提高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B B B、只能提高抗拉强度、只能提高抗拉强度、只能提高抗拉强度C C、可提高塑性,强度提高不多、可提高塑性,强度提高不多、可提高塑性,强度提高不多D D D、只能提高抗压强度、只能提高抗压强度、只能提高抗压强度6.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建立是依据哪种破坏形态建立的 ( ))。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与梁高的取值第一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的确定理论原则应该是受弯构件的第一阶段末,即截面受拉区砼开裂临界状态,此时的配筋应能承担砼开裂后转嫁的全部拉应力,故与全截面有关,应用全截面。

第二是正常的配筋率或最大配筋率,针对的是受弯构件第三阶段,即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截面只与有效高度有关,保护层多厚都无用,故采用有效高度。

______配筋率首先要满足砼本身的要求,(参见大家上学时的混凝土教材正截面受压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能无限增大 ,太大时会在钢筋屈服前压溃 ,超筋破坏 。

所以教材上是控制 ξb ( 常用材料在 0.5 附近),所以我们的受拉钢筋配筋梁受 ξb 不能超过一定值,这个值随着截面尺寸 砼等级 钢筋等级 保护层厚度的不同,值也不同。

我通过列表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常用材料和截面,梁的配筋率 (即有效截面配筋率,不要搞错配筋率概念)一般在 2.0 %,全截面配筋率一般在 2.0 %以下(这句话相对于上句话似乎是废话,呵呵,但对于实际配筋时有很大方便)。

对于抗震梁(常见的为框架梁),除了控制上面的第二条外。

还需要满足,砼规11.3.1 可知框架梁配筋 率宜满足1. ≤2.5 %2.ρ ≤α 1ζbfc/fy ρ =( As'-As ) /bho ξ b =0.35 (二、三级框架)=0.25 (一级框架) 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______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只是2.5% 吗?抗震规范中 ,强规6.3.3条: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 ,二、三级不应大于 0.35 。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不 应小于 0.3 。

高规中 6.3.2 条也有强制规定。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题一、填空1.按加工方式不同,钢筋分为()、()、()、()四种。

2.()与()通常称为圬工结构。

3.梁内钢筋主要有()、()、()、()等。

4.随着柱的长细比不同,其破坏型式有()、()两种。

5.根据张拉预应力筋与浇筑混凝土构件之间的先后顺序,预应力混凝土分为()、()两类。

6.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有以下三项组成()、()、()。

7.按照配筋多少的不同,梁可分为()、()、()三种。

8.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9.梁内钢筋主要有()、()、()、()等。

10.()、()、()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11.钢筋的冷加工方法有()、()、()三种。

12.结构的极限状态,根据结构的功能要求分为()、()两类。

13.T形截面梁的计算,按()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14.在预应力混凝土中,对预应力有如下的要求()、()、()。

15.钢筋混凝土梁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剪切破坏形式。

16.预应力钢筋可分为()、()、()三种。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的现象称为徐变。

()2.抗裂性计算的基础是第Ⅱ阶段。

()3.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而少筋梁的破坏属于塑性破坏。

()4.增大粘结力、采用合理的构造和高质量的施工、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小裂缝宽度。

()5.当剪跨比在[1, 3]时,截面发生斜压破坏。

. ()6.预应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7.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时,就不能满足结构功能的要求,这种特殊状态称为结构的极限状态。

()8.箍筋的作用主要是与纵筋组成钢筋骨架,防止纵筋受力后压屈向外凸出。

()9.采用预应力技术可杜绝裂缝的发生或有效减少裂缝开展宽度。

()10.为了保证正截面的抗弯刚度,纵筋的始弯点必须位于按正截面的抗弯计算该纵筋的强度全部被发挥的截面以内,并使抵抗弯矩位于设计弯矩图的里面。

建筑结构作业参考答案

建筑结构作业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1_000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90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2 道试题,共60 分。

)1.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有利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B. 取材较方便、承载力高、耐久性佳、整体性强C. 施工需要大量模板、工序复杂、周期较长、受季节气候影响大D. 耐火性优、可模性好、节约钢材、抗裂性差2. 对于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设计强度取值的依据一般是()。

A. 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B. 极限抗拉强度C. 屈服强度D. 比例极限3. 混凝土的强度以()为特征值。

A.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B.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C.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D.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4. 结构的功能要求不包括()。

A. 安全性B. 适用性C. 耐久性D. 经济性5.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依据()确定。

A. 圆柱体抗压强度标准B.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C. 棱柱体抗压强度标准值D.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6. 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下列不属于间接作用的是()。

A. 地震B. 风荷载C. 地基不均匀沉降D. 温度变化7. 下列各项中()达到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A. 轴心受压柱因达到临界荷载而丧失稳定性B. 影响外观的变形C. 令人不适的振动D. 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8. 对荷载的标准值和设计值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荷载的设计值=标准值×荷载的分项系数B. 荷载的设计值=标准值÷荷载的分项系数C. 荷载的标准值=设计值×荷载的分项系数9. 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内力组合,其永久荷载和活荷载的分项系数取为()。

A. 1.35和1.4B. 1.35和1.4C. 1.2和1.3D. 1.2和1.3510. 当结构或构件()时,我们认为其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 倾覆、过大的滑移B. 挠度超过允许值C. 裂缝宽度超过允许限值D. 出现一条细微裂缝11. 有明显流幅的热轧钢筋,其屈服强度是以()为依据的。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doc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doc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各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规范、规程及有关构造手册中均以做出明确规定,但合理配筋率要根据设计师的设计历练、扎实的结构知识、丰富的经验、构件的受力特性以及结构设计的整体性思维等来确定。

1.混凝土构件配筋首先满足受力、裂缝、变形要求;2.受弯构件如板配筋率最好控制在0.25-0.5%之间,钢筋直径在Φ8-Φ12之间,钢筋间距在100-200mm之间,配筋率较小时对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不利,配筋率较大不经济。

混凝土板厚在构造手册中有规定,板配筋优化的空间很大,根据跨度、荷载布置情况,应多做比较,才能找到平衡点。

3.梁构件配筋率最好控制在0.5-1.2%之间,梁配筋主要取决于梁高合理性及荷载大小,若依据建筑空间需要做宽扁梁,计算配筋会偏大。

但造价不要由结构专业去主导,应结合其他专业综合分析考虑。

4.柱、剪力墙属受压或偏心受压构件,其配筋一般有构造控制,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基础上,适当提高配筋率,钢筋间距最好控制在200mm以下,能更好约束混凝土、控制裂缝。

注意:受力柱钢筋直径在16-25之间,市场供应充足,施工便于用直螺纹连接。

直螺纹连接与焊接造价相差不多,施工简单,节约钢筋。

5.构造需要截面较大构件,如地下室外墙,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基础上,配筋率最好控制在0.5%以上,钢筋间距150mm以下,严格控制裂缝,满足防水需要。

6.基础等以冲切、抗剪控制的混凝土构件,满足受力及最小配筋率即可。

7.建筑构造装饰性混凝土构件,配筋率在满足受力需求上,一般不控制最小配筋率,但做好拉结,确保安全。

8.柱的体积配箍率,从抗震角度,取值应保守些,应高于规范中的限值,对约束混凝土,提高抗倒塌能力有益处,也能够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准则。

最大配筋率是提示你不要超筋,最小配筋率是构造要求,合理配筋率是控制截面设计的依据之一。

下面是框架梁的配筋率要求: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高规下表6.3.2-1规定的数值;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高规下表6.4.3-1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抗震设计时,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0.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期末试题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期末试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有利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B. 钢筋混凝土结构虽然抗裂恨不能较差,但在正常使用时通常是不允许带裂缝工作的C. 钢筋混凝土结构隔热、隔声性能较好D.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比较复杂,建造耗工较多,进行补强修复也比较困难2.可变荷载有四种代表值,其中()为基本代表值,其余值可由它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到。

A. 标准值B. 组合值C. 准永久值D. 频遇值3.当结构或构件出现()时,我们认为其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或构件挠度超过允许的限值B.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或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C.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或构件裂缝宽度超过了允许的最大裂缝宽度D. 构件挠度超过允许的限值,或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4.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区边缘达到()时,受拉区开始出现裂缝。

A. 混凝土实际的抗拉强度B.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C.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D. 混凝土弯曲时的极限拉应变5.有明显流幅的热轧钢筋,其屈服强度是以()为依据的。

A. 比例极限B. 强度极限C. 屈服上限D. 屈服下限6.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是()。

A. ع≤عb 和As≥As,minB. ع≤عb和As≤As,minC. ع≥عb 和As≥As,minD.≥عb和As≤As,min7.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第二个适用条件x≥2a的物理意义是()。

A. 防止出现超筋破坏B. 防止出现少筋破坏C. 保证受压钢筋屈服D. 保证受拉钢筋屈服8.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为依据的。

A. 斜拉破坏B. 斜弯破坏C. 斜压破坏D. 剪压破坏9.为了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时通常不把梁的截面尺寸设计得过小,并且限制最大配筋率,用于防止()发生。

A. 斜拉破坏B. 斜弯破坏C. 斜压破坏D. 剪压破坏10.偏心受压构件界限破坏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05.4 配筋例题new-zhj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05.4 配筋例题new-zhj
1) 少筋破坏 2) 适筋破坏 3) 超筋破坏
习题课
土木工程

习题课
6. 单筋矩形截面梁的计算有哪些基本假定?
(1)平截面假定; (2)不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 (3)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规定; (4)钢筋应力—应变关系及最大拉应变的规定。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习题课
10. 规范采用什么措施来防止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① 规范是采用配箍率大于最小配箍率来防止斜 拉破坏。 ② 规范是通过控制受剪截面的最小尺寸来防止 斜压破坏。
土木工程

11.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什么? ?
习题课
土木工程

剪切破坏
➢ 楼板或梁因地震引 致超过其抗剪承载 力,使板於(尤以 平版)柱冠四周或 梁端造成剪切破坏 。可使楼层之横膈 剪力传力作用丧失 ,而使结构主体不 稳定。亦可使支承 柱的有效长度增长 而减弱柱的承载能 力而致主体结构不 稳定或崩塌,如右 图所示。
➢ 梁柱接头区亦多数未 配箍筋。
习题课
土木工程

短柱剪切破坏
➢ 中柱原先以楼房净高 设计,然在施工後却 因窗台与柱相连接而 使有效柱长缩短,引 致柱剪力超过该柱所 能承担之能力而於柱 中高部位呈斜角开裂 ,使柱失去其功能, 此效应称为短柱效应 ,其破坏情形如右图 所示。
x h0
b
土木工程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习题课
2 界限受压区高度是如何确定的?
界限高度是超筋和适筋构件的界限,它是根据受弯构件
平截面假定和压区混凝土达到屈服极限,受拉区钢筋刚
好屈服来确定的。
1) 有明显屈服点 的受弯构件
b
xb h0
1 cu y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B)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B)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B)卷试题一、概念选择题(均为单选题,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总共40分)1.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5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压强度设计值f c=50MP a;B.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50MP a;C.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50MP a;D.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50MP a。

2.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 150 mm×150 mm×150 mm的立方体抗压试验,按:()A.平均值μf cu确定; B.μf cu-1。

645σ确定;C.μf cu-2σ确定; D.μf cu-σ确定。

3.减少混凝土徐变可采用的措施有:()A.增加水泥用量; B 蒸汽养护混凝土; C 提早混凝土的加荷龄期; D 增加水用量。

4.以下关于混凝土收缩,正确的说法是:()(1)收缩随时间而增长(2)水泥用量愈小,水灰比愈大,收缩愈大(3)骨料弹性模量大级配好,收缩愈小(4)环境湿度愈小,收缩也愈小(5)混凝土收缩会导致应力重分布A.(1)、(3)、(5); B.(1)、(4);C.(1)~(5); D.(1)、(5)。

5。

高碳钢筋采用条件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即:()A.取极限强度的20 %;B.取应变为0。

002 时的应力;C.取应变为0.2 时的应力; D.取残余应变为0。

002 时的应力.6.检验软钢性能的指标有: ()(1)屈服强度(2)抗拉强度(3)伸长率 (4)冷弯性能A.(1)~(4); B.(1)~(3); C.(2)~(3); D.(2)~(4)。

7.对于热轧钢筋(如HRB335),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 ()A.弹性极限强度; B.屈服极限强度; C.极限抗拉强度; D.断裂强度.8.钢筋与混凝土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有效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A.混凝土能够承受压力,钢筋能够承受拉力;B.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C.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D.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9.关于设计值和标准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材料强度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小于其标准值;B.材料强度设计值小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C.材料强度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D.材料强度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10.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是:()A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B .以单一安全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C .以多安全系数表达的安全系数设计方法;D .容许应力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与梁高的取值
第一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的确定理论原则应该是受弯构件的第一阶段末,即截面受拉区砼开裂临界状态,此时的配筋应能承担砼开裂后转嫁的全部拉应力,故与全截面有关,应用全截面。

第二是正常的配筋率或最大配筋率,针对的是受弯构件第三阶段,即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截面只与有效高度有关,保护层多厚都无用,故采用有效高度。

______
配筋率首先要满足砼本身的要求,(参见大家上学时的混凝土教材正截面受压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能无限增大,太大时会在钢筋屈服前压溃,超筋破坏。

所以教材上是控制ξb(常用材料在0.5附近),所以我们的受拉钢筋配筋梁受ξb不能超过一定值,这个值随着截面尺寸砼等级钢筋等级保护层厚度的不同,值也不同。

我通过列表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常用材料和截面,梁的配筋率(即有效截面配筋率,不要搞错配筋率概念)一般在2.0%,全截面配筋率一般在2.0%以下(这句话相对于上句话似乎是废话,呵呵,但对于实际配筋时有很大方便)。

对于抗震梁(常见的为框架梁),除了控制上面的第二条外。

还需要满足,砼规11.3.1可知框架梁配筋率宜满足
1.≤
2.5%
2.ρ≤α1ζbfc/fy ρ=(As'-As)/bho
ξb=0.35(二、三级框架)
=0.25(一级框架)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
______
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只是2.5%吗?
抗震规范中,强规6.3.3条:
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高规中6.3.2条也有强制规定。

注意文中”且计入受压钢筋的。

“,这里关键一个“且”字,故“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只是必要条件,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

而应加上“且”后面的话,才是充分必要条件。

在求x/h0时,应注意是计入受压钢筋的。

所以,在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问题上,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实际设计中和一些资料手册中,就有这个问题。

是不全面的,从而导致错误。

二、抗震时用公式pmax=Sb*a1*fc/fy,(其中,sb一级为0.25,二、三级为0.35)也是不对的,因为没有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

而梁端有加密箍筋,6.3.3条第二款又保证了足够的受压筋,故不能忽约。

三、更不能套用非抗震时的最大配筋率。

______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中,提起“配筋率”,行内人士想必都不陌生,这里我主要说的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

在设计过程中,最初本人对它的概念比较模糊,并发现工作多年的同行朋友对此理解也有误区,所以在这里整理一下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9.5.1注解第3条,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这句话我读了几十遍,照字面理解,我们计算配筋率的时候,分母应该取全截面面积,即b·h,但是我看校对人员帮我看图的时候,验算配筋率,用As/(b·h。

)。

有人说h和h。

的差距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不大,我看未必,单排配筋时h。

=h-35,差距还不算大,而双排或双排以上配筋时h。

=h-60,如此说来,我们还真的应该抠一下到底用h还是h。

这个问题纵说纷议,我查阅资料和规范得出如下看法: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明确指明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是按有效高度计算,受压构件按全截面。

PKPM对受弯构件也是按有效高度计算的。

我同意这个说法的一部分,并且这样理解:对于大偏心或受弯构件在计算配筋时都不考虑受拉区一侧砼抗拉强度,仅考虑有效截面积,所以应该采用As/b*h。

来计算,在小偏心或轴压构件不存在砼抗拉情况,应按全截面来计算As/b*h来计算。

照此说来,9.5.1的注解3仿佛没有说清楚h和h。

的问题,对于受弯构件,从理论上说,计算最小配筋率也应该用h。

,这在规范组编制的《混凝土结构计算算例》中有提及,而且,美国ACI规范也是如此规定的。

这和计算最大配筋率等的概念一致,从受力图形上就可以明白,不再赘述。

设计和考试的时候,仍应按规范条文规定计算,也就是说,该用H的时候用H。

,据说没有改变过来,是因为修订规范时想改,但是担心整本规范安全度提得高了,钢筋用量偏大,部里不同意,于是就降了一些其他指标,但是把最小配筋率又提了点。

说了这么多,我怕把大家说糊涂了,就概括一下:实际工程中:1.当你计算梁的配筋率的时候,验算是否达到最小配筋率,请用b·h来做乘数,验算最大配筋率的时候,分子请用b·h。

,这样偏安全。

2.计算柱子配筋率时,全用b·h。

上面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5.1引发的思考,下面我们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2页6.3.3中第1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对这句强规开始重视是有一次同事的图梁端配筋率已经大于2.5%了,被审图中心提出意见,说违反强规。

这里控制的是梁端受拉钢筋,而对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拉钢筋很多人也按2.5%来控制,这样正确吗?可能是这个2.5%给大家印象太深刻了吧,实际上在规范上对于梁中间段下部纵向受拉钢筋的控制仅限于ξ=x/h。

≤ξb,也就是受相对受压区高度限制的。

但是梁是有经济配筋率的,控制1%-1.5%比较合适吧。

举个例子,昨天给校对看了份图,有个250X600的梁,上面是2个18,下面是7个25,校对给写了个:超筋!违反强规!根据什么说我超筋呢?我计算:C30混凝土,HRB335级钢筋:由α1fcbx=fyAs-fy’As’算出X=(300X3436-300X509)/(14.3X250)=245.6mm,ξ=X/h。

=245.6/540=0.45<0.55,那么照此看来,我并没有超筋,只是梁配筋并不经济。

这是我最近对配筋率的一点个人理解,希望各位同仁给予指点,加以评论。

并且感谢丁页和荣立2位结构工程师的帮助。

______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0.4.5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s 应符合下列规定:
As ≤ 0.35*βc*fc*bb*ho/fy (10.4.5)
式中bb---梁腹板宽度;
h0---梁截面有效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