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率(取自于标准图集)
各个要求规范整合柱子配筋

小于 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
150mm;四级抗震等级框
架柱剪跨比不大于 2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
值增加 25%。
框架柱、 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应适当增大锚板厚度。 10%;当不能满足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 在靠近锚板处,
《砼规》 P166, 11.1.9
3、预埋件不宜设置在塑性铰区;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4、在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 4 根直径 16mm的直锚钢筋;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
4 根直径 14mm 《砼规》 P181,
框架节点区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宜按附表
2 采用。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核心区,
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 0.12 、0.10 和 0.08 ,且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 0.6%、 0.5%和 0.4%。当框
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 2 时,其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
下柱端体积配箍率中的较大者。
7 采用;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 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 10mm且箍
筋肢距不大于 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
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 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 2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砼规》 P186, 11.6.8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400mm; 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450mm。 剪跨比宜大于 2。
钢筋验收这些常见问题

1
23
22、箍筋根数计算时取整有几种情况发生?在实际工程 中怎样应用?
• 答:有三种:向上取证、向下取整、四舍五入,一般选择向上 取整。
1
24
23、怎样判断中柱、边柱、角柱?怎样判断一根柱子的 纵筋是内侧钢筋还是外侧钢筋?怎样确定一根柱子的角筋 是外侧还是内侧?
• 答:焊接情况下错开长度是35d和500比较取大。绑扎情况下是 0.3Lae(0.3的搭接长度)
1
19
18、柱子纵筋与基础相邻层非连接区是多少?首层的非 连接区是多少?焊接和绑扎连接有区别吗?
• 答:与基础邻层的非连接区是1/3净高,首层也是1/3净高,焊接和 绑扎没有区别。
1
20
19、如果一根柱子遇到一根屋面框架梁,梁高为1200,柱子纵 筋的锚固长度是850,这时候柱子的纵筋是伸到梁顶—保护层还 是满足锚固长度就可以了?
1
39
37、板的底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有几种情况?平法图图集 规定的是哪种情况?
• 答:板底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有七种情况(见书上册p177)。图 集上规定的是max(5d,hc/2),其他是经验做法或图纸有明确 规定的做法。
1
40
38、计算板的底筋根数时,要用到起步距离,起步距离 一般有几种情况?在实际工程计算时怎样使用?
1
42
40、计算板的负筋根数时,要用到起步距离,起步距离 一般有几种情况?在实际工程计算时怎样使用?
• 答:同板底筋的计算方法。
1
43
41、板的温度筋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温度筋的长度与 负筋参差多少?计算温度筋根数时,也用到一个起步距离, 这个起步距离是多少?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3、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 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 积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 布置的纵向钢筋。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
钢筋配置其他规 定
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 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
梁附表2 梁高h
150<h≤300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V>0.7ftbh0+0.05Npo时 150
V≤0.7ftbh0+0.05Npo时 200
300<h≤500
200
300
500<h≤800 h>800
梁附表3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四级 梁附表4
250
350
300
400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钢筋配置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 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5采用,当梁端纵向受 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配筋率的计算(取自标准图集)

1.7 配 筋 率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注: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各类构件一侧受压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注:1.表中不带括号的数据为按HRB335类钢筋y f =300N/mm 2计算;表中带括号的数据为RRB400类钢筋y f =360N/mm 2计算; 2.本表是表1-77的具体化。
(整理)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问题比较复杂,有以下资料供参考:1.当独立基础底板厚度有规定:挑出长度与高度比值小于2.5。
因此不能当做一般的卧于地基上的板来看待2.满足1的要求是基础底面反力可以看作是线性的。
也就是说不考虑基础底板的弯曲或剪切变形。
3.基础底版有最小配筋要求即10@200,这比原来的8@200已经提高。
4.基础底版是非等厚度板,计算配筋率只能按全面积计算,不能按单位长度计算。
本人认为独立基础底板配筋不用按最小配筋率控制。
JCCAD程序中作了选项,如果输入最小配筋率则会按全截面演算最小配筋率。
当进行等强代换后程序还会重新演算最小配筋率。
我院总工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的一些注意事项6、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7、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一般采用B级)。
11、砌体结构不宜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
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13、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1)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
(2)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3)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
计算时要检查Cmass-x及Cmass-y两向质量振型参与系数,均要保证不小于90%,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
梁配筋总结原则

梁配筋框架梁的有关规定抗震结构截面要求纵向钢筋计算要求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
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配筋面积】《混规》、《抗规》条文2【钢筋间距、直径要求】《混规》注:条文说明【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l ae,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穿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支座处计算值贯通筋可采用<10cm2C14;10~12 cm2C16;12~15 cm2C18;15~18 cm2C20;配筋率要求1、非抗震2、《混规》有抗震要求《混规》《混规》《混规》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特别注意点铰接的次梁应当满足!!!!受扭纵筋《混规》注:构造要求1、通长钢筋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2、钢筋直径要求《抗规》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3、架立钢筋(一般次梁需用)《混规》4、图集06G901 1-1图集06G901 2-23、腰筋《混规》受扭腰筋:《混规》箍筋1、配置要求《混规》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1条第2条第3条次梁没有抗震要求,最低要求满足本条即可。
2、加密区要求《混规》注:(1)对于300的框架梁,工程默认不论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一般取两肢箍,对于梁宽大于300的梁,一般用四肢箍。
(2)当框架等级为一级时,如梁纵筋选用C16或C14,则加密箍筋间距分别不大于84mm及96mm。
(≤6d)3、非加密区注意点梁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易小于加密区的50%,但箍筋直径可以取不同值。
例如:某三级框架梁端配筋率大于2%,则加密区箍筋为C10@100(2),非加密区在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可配C8@200(2),图中配筋方式为C10@200(2)/ C8@200(2)”。
2梁配筋规范要求

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 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 上部纵向构造钢 长度不应小于l0/5,l0为梁的计算跨度。 筋 2、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 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梁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 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5采用,当梁端纵向受 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最小配筋率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附 其他深受弯构件 梁附表1 配筋
Hale Waihona Puke 除深梁以外的深受弯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及纵向构造钢筋的构造规定与一般 部1/2高度范围内和中间支座上部1/2高度范围内布置的纵向构造钢筋宜较一般梁适当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 力 类 型 强度等级500Mpa 最小配筋百分率 0.50 0.55 0.60 0.20 0.20和45ft/fy中的较大者
纵向受拉钢筋
1、单跨深梁和连续深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宜均匀布置在梁下边缘以上0.2h的范围内。 纵向受拉钢筋
2、连续深梁中间支座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宜按规定的高度范围和配筋比例均匀布置在 于l0/h小于1的连续深梁,在支座底面以上0.2l0~0.6l0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 。水平分布钢筋可用作支座部位的上部纵向受拉钢筋,不足部分可由附加水平钢筋补 支座向跨中延伸的长度不宜小于0.4l0
矩形梁配筋、T梁型配筋、最大最小配筋率计算

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
A) 单筋矩形截面在纵向受拉钢筋达到充分发挥作用或不出现超筋破坏所 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u,max
2 M u ,max = a1 f c bh0 x b (1 - 0.5x b )
=
55.66 kNm
B)单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 #NUM! kNm ㎜2
3078.76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fyAs1/(α1fcb)= 70.46 2α 's= 60 mm
OK! OK!
mm
钢 3; HRB400级钢
2045.16
Mu2M (h0 - h02 )= fy a1 fcb
¢=
取钢筋直径
22 1900.66 mm 258
2
实取 <
5 As
根 < Asmax=
实配钢筋面积AS= Asmin=
判断: #NUM! C)双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00 kNm > Mu,max 受压区砼和相应的一部分受力钢筋As1的拉力所承担的受弯承载力Mu1 Mu1=Mu,max= 55.66 kNm
As1 = x b bh0
a1 f c fy
=
1604.94 ㎜2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 Mu2=M-Mu1= 29.34 kNm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As' =
M u2 = f ( h0 - a s' )
' y
815.08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为 As2=A's=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As=As1+As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28 ¢= 3078.76 mm 2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配 筋 率
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
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
)'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
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注:1.表中不带括号的数据为按HRB335类钢筋y f =300N/mm 2
计算;表中带括号的数据为
RRB400类钢筋y f =360N/mm 2
计算;
2.本表是表1-77的具体化。
1.7.1.3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按式(1-24)计算,具体数值不应小于表1-79规定的数值,同时,应满足每一侧配筋率不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0。
m i n ρ=
bh
A A S
S '
+ (1-24)
第3页
0.1;当混凝土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
1.7.2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1.7.
2.1不考虑地震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
不考虑地震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
ρ(%)
max 表1-80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
ρ(%)
max
1.7.
2.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
ρ(%)如表1-81
max
所示。
第4页
表1-8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max ρ
钢筋混凝土柱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如表1-82所示。
注: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剪跨比λ不大于2时,柱一侧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1.2%,且应沿柱全长采用复合箍筋。
当柱一侧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其沿柱全长箍筋含箍特征值应增加0.015。
1.7.3 其他构件配筋率 1.7.3.1 深梁中最小配筋率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ρ=
bh
A s ,
=
sh ρv
sh bs A ,=sv ρh
sv bs A ,v s 为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h s 为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
不应小于表1-83规定的数值。
注:当集中荷载作用于连续梁顶部1/4高度范围内且h l /0大于1.5时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05。
1.7.3.2 牛腿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柱牛腿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如表1-84所示。
第5页
注:表中序号1的“0.200和45t f /y f ”具体数值详见表1-78中抗震等级三、四的“跨中”
栏内数值。
1.7.3.3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如表1-85所示。
1)当V >07.0bh f t 时,抗剪箍筋的配筋率(sv
ρ
=
sh
sv b A )尚不应小于0.24t
f /yv
f
,
具体见表1-86。
2)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sv ρ=
s
sv b A ,其中sv A 为配置在同一截面内
箍筋各肢全部截面面积)不应小于0.28t f /yv f ,具体见表1-86。
第6页
表1-86 梁中最小箍筋配筋百分率min ρ(%)
梁内弯曲受拉钢筋和梁内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按表1-75及表1-76取用;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 in ,tl ρ(min ,tl ρ=
bh
A stl min ,)应取为
y
t
f f Vb T
6
.0,其中,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 行截面的腹板宽度;当T /(Vb )
>2时,取T /(Vb )=2;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和梁截面宽度;在截面四角必须设置受扭纵向受力钢筋,并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当支座边作用有较大扭矩时,受扭纵向钢筋应按充分受拉锚固在支座内。
在弯剪扭构件中,弯曲受拉边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量不应小于按弯曲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受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的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如表1-87所示。
第7页
表1-87 梁内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
注:计算公式为06y
t
f f Vb T
=(0.62t f /y f )%
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