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理解及答案
汉字蕴含的美学 骆冬青阅读附答案

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这种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寝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
“字”所包含的“孳乳”义,与西方的“字母”不同,是以“字子”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完成了一种飞跃。
“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
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
这里,就产生了一种似乎古怪的现象,那就是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
可是,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
“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
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在这里出现了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
高中论述类阅读: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高中论述类阅读 2019.111,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现在我们再引一段书家自己的表白。
后汉大书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子”字有这鸟飞形象的暗示。
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
如他从“为”字得到“鼠”形的暗示,因而积极地观察鼠的生动形象,吸取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为”字更有生气、更有意味、内容更丰富。
这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了。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
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
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
书法美学试题及答案

书法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书法美学中,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书法的三大要素?A. 结构B. 笔法C. 章法D. 色彩答案:D2. 以下哪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A3. 书法中的“墨分五色”是指?A. 五种不同的墨色B. 五种不同的书法风格C. 五种不同的书法技巧D. 五种不同的书法流派答案:A二、填空题1. 书法中“藏锋”是指笔尖在书写过程中不外露,以_________。
答案:保持线条的圆润和含蓄2. 书法中的“飞白”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笔尖在纸上_________,形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答案:快速划过3. 书法作品的布局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是指_________。
答案:布局要疏密有致三、简答题1. 简述书法美学中的“意境”。
答案:书法美学中的“意境”是指通过书法作品的笔墨、结构、章法等元素,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2. 请列举三种书法中常见的笔法。
答案:常见的书法笔法有:提按、转折、藏露。
四、论述题1. 论述书法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答案:书法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
设计师通过借鉴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元素,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
同时,书法的美学理念也对现代设计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强调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以及设计作品的内在精神和情感表达。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 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大家都知道,书法的魅力从王羲之草书到楷书,这其中还经历过千变万化,你对书法有什么样的认识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材料一: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
书写者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近代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对德国女画家萝斯蒂兹说:"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
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
希腊人因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
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
";又说:"表现在一胸像造形里的要务,是寻找那特征的线纹。
低能的艺术家很少具有这胆量单独地强调出那要紧的线,这需要一种决断力,像仅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那样。
";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
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像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
"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的书法也诞生了。
林语堂《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

林语堂《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
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以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
在这片绝对自由的园地上,各式各样的韵律的变化,与各种不同的结构形态都经尝试而有新的发现。
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国的字体,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定创造。
如是,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渐认识线条上之美质,像笔力、笔趣、蕴蓄、精密、遒劲、简洁、厚重、波磔、谨严、洒脱;又认识结体上之美质,如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条畅茂密、矫变飞动;有时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颓与不整齐的姿态中显出美质。
因是,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
中国书法探索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韵律和形式,这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是来自动植物。
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
中国文人接触了这些,把其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
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它表现生动的美,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
这种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
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这是理解中国书法的要旨。
现代艺术为寻求韵律而试创结构上新的型体,然至今尚无所获。
现代艺术家们,如果你研究下中国书法,也许能够获得新的启示。
(节选自林语堂《中国书法》,有删改)24.为什么说中国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请分点概括。
(5分)答:①使用的`是能够传达韵律变动形式的毛笔;②书家笔下是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其决定创造的字体;③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渐认识到线条、结体等的美质。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5.根据文意,概括中国书法中所融会的神韵的具体内涵。
(4分)答:动物运动机能的和谐、植物美的素质。
评分建议:每点2分。
若照抄原文(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则不可赋分。
书法—中国文化的“美神”阅读答案

书法—中国文化的“美神”阅读答案答案解析
1.(1)书法能让平民百姓和皇帝老儿痴迷发狂;(2)书法具有让人难以抗拒的线条美和色彩美;(3)书法之美重在作者的精神世界。
2.准确严密性:“纵观世界上的文字,似乎只有汉字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是唯一可以派生出艺术的文字”中“唯一”一词表数量限制,说明只有汉字是可以派生出艺术的文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形象生动性:“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以及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用到了排比的修辞,散句错落有致,有力地说明了书法的线条、色彩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形象生动性。
3.打比方。
把书法的线条。
色彩美比作人的外表,把书法的内在精神世界比作人的内涵,说明书法的“真美”在于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使说明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4.逻辑顺序。
本文在点明说明对象之后,先举了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书法能让平民百姓和皇帝老儿都痴迷发狂的现象,然后说明令其痴迷的原因:书法具有外在的线条、色彩美和内在的精神美。
揭示书法美的本质。
因此用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篇一」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8.从全文看,汉字书法是如何“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的?(4分)19.第⑤段中,作者说《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
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理解及
答案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
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
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
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
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
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
书法的“美”就是势、
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
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的一项是()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
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
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美的倾向。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
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现代文阅读答案
(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
(C项与原文“点如高峰坠石”、横画似“牵缰勒马”内容不符)
(B项对“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