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效应是指货币政策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
1. 通货膨胀效应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的购买力,并防止通货膨胀过高。
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通过加息和缩减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遏制物价上涨。
相反,当经济增长较慢时,中央银行则会采取扩张货币政策,通过降息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避免通货紧缩。
2. 经济增长效应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激发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市场活动。
当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降低,投资和消费活动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当货币政策收紧时,借贷成本上升,投资和消费活动减少,经济增长可能受到抑制。
3. 就业水平效应货币政策对就业水平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借贷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雇佣决策。
当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借贷成本下降,企业更容易招聘员工,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相反,当货币政策收紧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可能减少员工招聘,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总结起来,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通过紧缩或扩张货币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然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外部经济环境、财政政策等。
因此,制定和执行合理的货币政策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并灵活调整,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控制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的是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全面就业。
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控制经济活动,如调节货币的发行量、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水平等。
货币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经济的总体需求和物价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业率的高低等。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不仅是影响货币供应量,还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就会产生更多的资金流向市场,从而影响投资、消费和输出。
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必须通过调整利率、政策规定等手段来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以控制经济增长的趋势和方向。
影响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变化还会产生跨国流动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变化可以影响资本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出。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并不吸引资本流入,那么它的货币可能会贬值,从而导致资本流出,这会导致汇率的贬值或升值,从而影响出口和进口等宏观经济变化。
影响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是确定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关键。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水平有直接影响。
例如,当通货膨胀水平较高时,央行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这通常包括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等措施。
影响债券市场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会影响利率水平,从而影响债券投资的收益率。
其次,货币政策变化也会影响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需求。
如果央行加强紧缩性政策,可能会导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紧张,从而使得债券的投资需求下降。
总之,货币政策是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着市场和政府政策的运作,从而影响了经济的运行。
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必须强化监管和机制的完善,加强政策的协调和引导,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稳定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稳定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以及货币市场的相关政策手段来影响经济总需求及价格水平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方式。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稳定,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因素。
本文将从积极的影响与潜在的稳定风险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积极的影响1. 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宽松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方式来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投资和消费的扩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这使得投资者对于未来盈利前景更为乐观,进而推动企业投资和就业水平的提升。
2. 调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还可以通过调节经济周期来实现经济稳定。
通过加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等手段,可以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缓解经济衰退带来的压力。
相反,在高增长和高通胀的周期中,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3. 稳定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通过改变利率水平和货币供给,可以调整资产价格,并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控制。
例如,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资产泡沫的形成,或者通过降低利率来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潜在的稳定风险1. 通货膨胀风险: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当货币供应增加过快,超过了经济实际需要时,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胀压力。
这种通胀风险会削弱人民币的购买力,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2. 资产价格泡沫: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会引发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甚至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低利率环境和大量的资金流入可能导致某些资产价格过高,超过其本身的价值,并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3. 外汇市场波动:货币政策调整的频繁变动可能引发外汇市场的波动。
利率差异、货币供给等因素的变化会影响汇率水平,进而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特别是当一个国家从紧缩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政策时,可能导致资金的大规模流出,引发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汇率的波动。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首先,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物价水平。
当物价上涨过快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使经济降温,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相反,当经济面临低通胀或通缩的风险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物价水平。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至关重要,因为过高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而低通胀或通缩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其次,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当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当利率较低时,借款成本下降,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从而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
此外,宽松货币政策也促进消费者信心和支出,提高整体需求。
这些因素有助于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以避免过快的经济增长和通胀。
此外,货币政策还对汇率产生影响。
利率水平是吸引外国资本流入或流出的关键因素。
当一个国家的利率高于其他国家时,外国投资者会倾向于将资金流入该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
相反,当利率低于其他国家时,资金可能从该国流出,本国货币贬值。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汇率,以保持货币的竞争力和经济的平衡。
此外,货币政策还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债券价格和股票市场。
一般来说,当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股票市场可能受到刺激,因为更多的资金流入股市。
相反,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降,股市可能受到打击,因为投资者更倾向于债券市场。
货币政策的改变会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判断投资方向。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通过控制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影响汇率和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稳定和平衡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是方向性和长期的,它可以影响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和货币汇率等方面。
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通货膨胀率。
这是因为货币供应量是影响货币价值的主要因素,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货币价值就会贬值。
通货膨胀率对于经济影响很大,通货膨胀率高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企业通过涨价来保持盈利,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因此,中央银行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率,尤其是保持稳定的货币供应量,以确保通货膨胀率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在保护货币价值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比较复杂。
一方面,通过货币政策可以调节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和投资活动。
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实施常常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波动,例如短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和利率周期性调整等等,这些都会对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决策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必须要权衡好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货币政策能够在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经济稳定。
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货币汇率来影响国际收支。
当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滥发货币时,货币供应量会增加,货币贬值,从而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反之亦然。
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国际收支,提高出口竞争力,防止进口商品对本国产业造成威胁,以维护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结论货币政策在加快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个合理的货币政策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持经济稳定,避免通货膨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要对宏观经济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确保货币政策能够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又不会带来不可控的副作用。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近年来,货币政策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调节货币供求关系,并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同时也是长期的、累积性的。
货币政策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当物价上涨得过快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而通货紧缩则会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劳动者的工资和职业前途受到威胁,从而加重社会就业压力。
宏观经济主要的运行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就业率。
货币政策影响这些指标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市场的运行。
当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调低时,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降,这将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借贷投资,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相应的,内外需求的增加则会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当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调高时,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会上升,这将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借贷意愿,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相应的,内外需求的降低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
当然,实际上货币政策使用的手段则复杂得多,主要包括直接限制银行贷款、购买政府债券等多种手段。
尽管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控经济运行,但目前经济学家存在着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该独立的争论。
有观点认为,政府在货币政策制定上需要更多地考虑就业问题,除了将通货膨胀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政府也应该更关注失业率的高低。
因为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失业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不是通胀或汇率等问题。
因此,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适当放宽财政政策和通货膨胀序列,可以更好地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同时,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时滞性。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贸易依存度高的环境下,国际形势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显著。
很多外国企业将资金投入到中国市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或其他货币发行机构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
它对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活动。
当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而当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则可以通过缩小货币供应和提高利率来抑制过热经济,防止通脱。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来实现。
当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当货币政策收紧时,借贷成本上升,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趋缓。
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货币政策对就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整体劳动力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影响经济活动来对就业产生影响。
当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在融资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更容易进行投资扩张,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会促使企业提高生产,进而提高就业。
相反,当货币政策收紧时,企业投资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就业率可能会下降。
然而,货币政策对于就业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业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等。
货币政策只是其中的一项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制约和调控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展。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缩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货膨胀。
高利率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而减缓通货膨胀速度。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代表性政策,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支付平衡,在财政经济政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应应对措施。
一、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通货膨胀和汇率、影响资本市场。
首先,货币政策能够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能够通过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水平,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此外,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其次,货币政策还可以影响通货膨胀和汇率。
在货币政策中,央行可以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同时,央行也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汇率。
当央行增加利率时,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本国经济体,从而促进本国货币升值。
反之,如果央行降低利率,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出,从而促进本国货币贬值。
再次,货币政策还可以影响资本市场。
在货币政策中,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资本市场的涨跌。
当央行增加利率时,会导致资本市场出现抛售行为,股票和房产等资产的价格下跌。
反之,如果央行降低利率,则会导致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上升。
二、应对措施在应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时候,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大体上,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控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二是适应货币政策的影响。
首先,要控制货币政策的影响。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加强货币政策的公司治理,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连续性。
同时,需要制定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和调控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其次,要适应货币政策的影响。
这需要提高宏观经济主体的应变能力,尤其是对个人和企业的金融素养进行提高和推广,增强其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GDP增长继续放慢 三大需求以降为主 通胀形势将明显好转。 房地产大调整的“拐点”将至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根据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 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1)存款准备金制度 2)基准利率制度 3)再贴现政策 4)再贷款制度 5)公开市场业务制度 6)其他货币政策。
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 AD曲线向右边移动, 曲线向右边移动, 曲线向右边移动 与AS曲线相交于新的 曲线相交于新的 均衡点, 均衡点,价格水平和产 出水平都上升,但经济 出水平都上升, 增长水平高于通货膨胀 水平; 水平; (2)随着货币供给的 ) 进一步增加, 进一步增加,价格水平 和产出水平都上升,但 和产出水平都上升, 经济增长水平低于通货 膨胀水平。 膨胀水平。
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
货 币 政 策 有 效 性
早期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论
弗里德曼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卢卡斯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
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论
货 币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 经济衰退时期, 策效果不显著。 策效果不显著。
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 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 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2011年3月9日 8日央行低量发行10亿元一年期央票, 同时放量进行了1100亿元的28天正回购操作。 2011年3月17日 本周央行上调了一年期央票的利息, 扩大央票规模至100亿。 2011年4月6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 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 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 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 调整。 2011年5月12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8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 百分点。
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小 平坦, 平坦
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大 陡峭, 陡峭
古典主义的极 端情况: 水平IS和垂直 LM相交
IS垂直时 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总需求曲线AD 总需求曲线AD
总需求=消费+投资+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 府购买+净出口, 府购买+净出口,即: AD=C+I+G+(X-M) = ++ + - 总需求= 总需求=GDP=总支出 =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推出 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QEl) 截止2009年3月QEI结 束。美联储购买了 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 证券、3000 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货币政策。
2010年11月推出 第二轮量化宽 松货币政策(Q E2) 即到2011 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 美国长期国债. 并维持0—0.25%的基准利率区 间不变。预计QE2 按计划完成之后。美联储的资产 负债表规模可能 达到史无前例的3万亿美元.是本轮 国际金融危 机之前不到9000亿美元的3倍有余。 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
AD曲线 y = α +
βM
P
总供给曲线AS 总供给曲线AS
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进行 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 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分 为三种总供给曲线:古典、 为三种总供给曲线:古典、凯 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AA:古典总供给曲线 : 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 CC:常规总供给曲线 :
何 宇 严 薇 晓 雪 于 静
宋 宁
安 杰 林 碧 冉 晗 泠 尹
余 刘 栋 张 彬 礼
小 组 人 员
货币政策的转变
2003年-2007年 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 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 2007年6月13日 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8年11月5日 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 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 2010年3月5日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 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12日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2011年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2年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外部时滞
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实例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变 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变 ·央行货币政策的运用 央行货币政策的运用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1. 受前期宏观经济刺激政策效应递减、主动性政 策微调及内生增长不足的共同影响,2011年我国 宏观经济增长呈温和回落态势 增长呈温和回落态势
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货币供给减少, )货币供给减少, AD曲线向左边移动, 曲线向左边移动, 曲线向左边移动 与AS曲线相交于新的 曲线相交于新的 均衡点, 均衡点,价格水平和产 出水平都下降; 出水平都下降; (2)随着货币供给的 ) 进一步减少, 进一步减少,价格水平 和产出水平都下降, 和产出水平都下降,但 经济衰退的速度加快, 经济衰退的速度加快, 而通货膨胀下降的速度 减慢。 减慢。
2011年6月14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 百分点。 2011年7月6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 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 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 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 调整。 2011年7月12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上半年金 融统计数据报告》:广义货币增长15.9%,狭义货币 M1增长13.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 外币贷款增加513亿美元;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 7.34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307亿美元;银行间市场 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明显上升;国家外汇储备增长 30.3%。
回顾
货 币 政 策 效 果
影响效果
变动货币供给量对于总需求的影 响。如果货币政策能够使得利率 变化较多,并且利率变化导致的 投资较大变化时,货币政策效果 就强。
hr y = k
m + k
图形分析
IS陡峭,投资利率 陡峭, 陡峭 系数小。 系数小。投资对于 利率的变动幅度小。 利率的变动幅度小。 所以LM变动使得 所以 变动使得 均衡移动, 均衡移动,收入的 变动幅度小。 变动幅度小。
理论部分
货 币 政 策 机 制
影响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 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 需求和总供给。 货币量 利率 总需求与总供给
货币政策种类 利率
扩大货币供给
消费
投资
GDP
货币量 增加效 应
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水 平上升; 长期效应: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 GDP回到原来充分就业水平。只有物价上 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
·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 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
2011年1月14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月 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8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 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2月 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