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课后习题及答案绪论1.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2)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3)地球系统各类自然过程中元素的行为(地球的化学作用)、迁移规律和机理;4)地球的化学演化,即地球历史中元素及同位素的演化历史。

2.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自然过程在形成宏观地质体的同时也留下了微观踪迹,其中包括了许多地球化学信息;2)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存在状态是环境和体系介质条件的函数;3)地球化学问题必须至于地球或其其子系统中进行分析,以系统的组成和状态来约束作用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反序法和类比法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1.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1)原子序数较低的范围内,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范围内(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具有偶数质子数(A)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A 或N的核素。

3)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类或同位素具有较高的丰度,原子序数或中子数为“约数”(2、8、20、50、83、126等)的核类或同位素分布最广、丰度最大。

4)锂、铍、硼元素丰度严重偏低,属于强亏损的元素。

5)氧和铁元素丰度显著偏高,它们是过剩元素。

6)含量最高的元素为H、He,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

2.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地壳元素丰度差异大:丰度值最大的元素(O)是最小元素(Rn)的1017倍;丰度值最大的三种元素之和达82.58%;丰度值最大的九种元素之和达98.13%;2)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律与太阳系基本相同。

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 和Na。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全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全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

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

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地球化学复习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1. 地球化学的定义是什么?
2. 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3. 描述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

4. 地球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5. 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它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是什么?
6. 地球化学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7. 简述地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8. 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如何发挥作用?
9. 什么是同位素地球化学?它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是什么?
10. 描述地球化学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11. 地球化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内部结构?
12. 什么是地球化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 地球化学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14. 简述地球化学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的作用。

15. 地球化学在海洋科学中如何应用?
16. 描述地球化学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

17. 地球化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
18. 地球化学在灾害地质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19. 什么是地球化学的热液循环?
20. 地球化学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21. 地球化学如何帮助我们评估和修复污染场地?
22. 简述地球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3. 地球化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24. 描述地球化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25. 地球化学在宇宙化学中的应用是什么?。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一、名词对解释与异同比较1、变异系数与衬度系数变异系数:地球化学指标的均方差相对于均值的变化程度,即C V=S/X*100%。

衬度系数:异常清晰度的度量,目前有多种表示方法:异常均值相对异常下限或背景值的百分比、异常峰值与异常下限的比值等三种。

前者反映了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该值较大时也可表现出较大的衬度系数。

2、表生环境与内生环境表生环境指氧、二氧化碳、水等充分且能自由参与、常温恒压、开放的体系,并有生物作用参与的地表或近地表环境,包括岩石圈表层、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环境。

内生环境则与之相反,是一种高温、高压、还原、流体活动受限的环境。

3、同生碎屑异常与后生异常同生碎屑异常:岩石在地表以物理风化为主时,其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中碎屑矿物与岩石的化学组成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所形成的异常。

后生异常可以发育在任何介质中。

形成异常的物质通常已经在活动相(水溶液、气体、植物体及大气搬运的质点)中迁移了或远或近的距离,而在异常地点沉积下来。

4、上移水成异常与侧移水成异常上移水成异常:土壤中的呈溶解态的离子在毛细管作用下,由深部向地表迁移,在土壤中形成的次生异常。

金属元素被地下水溶解并随着迁移很远的距离,在某种沉淀障上析出,这就形成了侧移的水成异常。

5、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地球化学背景指未受矿化影响或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的地区为背景区,在背景区内某个地球化学指标的数值特征即为背景值。

与背景相对存在就是异常区,空间上如矿化地区及受到明显人为污染地区,我们常把高于背景上限的或低于背景上限的范围称为异常。

6、机械分散流与盐分散流前者以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流为主;后者为岩屑在水介质搬运过程中溶解形成的可溶性的离子或分子为盐分散流。

7、原生晕与次生晕前者的赋存介质主要为岩石,而后者的赋存介质为岩石的次生产物,如土壤、水系沉积物、水中可溶性物质及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等。

8、非屏障植物与屏障植物非屏障植物指植物中某元素的含量与下伏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可溶解吸收部分)呈线性相关,具有该元素的极大的富集能力(大于300倍)的植物。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化探复习1.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和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 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体系中的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是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的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的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的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是寻找该矿床的良好指示元素。

Hg、Sb、Bi、As成为金矿床的指示元素便是这个原因。

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的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和物质来源的差异,以及结晶分异和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的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布(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的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的目的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元素的迁移地球化学环境是使元素所在的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合原生环境,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次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的环境丰度研究的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化探复习题(重点)

化探复习题(重点)

化探复习一、名词解释:1.勘察地球化学: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实际问题的学科2.地球化学:是主要研究地球(主要是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集中与分散、共生组合及其迁移演化规律的科学3.地球化学指标:是指一切能提供地球化学信息或地质信息的,能直接或间接测定的地球化学变量4.地球化学背景:在化探中将无矿地区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地区叫做背景区.在这种地区内天然物质中的元素含量叫做地球化学背景含量或地球化学背景。

地球化学背景不是一个确定的含量值,而是一个含量范围。

5.背景值:将一批背景样品的含量加以平均便得出背景平均值简称背景值.6.地球化学异常:是指在给定的空间或地区内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或其他化学指标对正常地球化学模式的偏离7.地球化学障:在元素迁移途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引起元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8.表生环境:在地表发生风化、土壤形成、沉积作用及大气、水圈、生物和地表疏松物所处的环境内生环境:是一种高温、高压、游离氧缺乏、水和其它流体循环受限制、无生物作用参加的环境,矿物岩石保持了形成时的状态9.原生晕:在成岩成矿作用的影响下,在矿体附近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10.次生晕:次生晕是指由于矿体及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在矿床上覆土壤中形成的,以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增高为特征的地球化学异常地段11.分散流:由于矿体、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在矿体附近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成矿有关的元素含量增高的地段称“矿床分散流”,简称分散流12.采样单元:应用地球化学的基本依据是利用统计抽样的原理,用少数抽取的样品去估计母体的分布特征.元素在地球化学场内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当把研究区按一定面积分割成若干足够小的单元(细胞)时,可以近似把这一单元内元素看作是均匀分布的.这个最小单元,地球化学上通常叫做采样单元13.地球化学标样:核地球化学标样系指已确定其一种或几种特性,用于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和分析数据的质量监控或确定材料特性量值的样品(物质),这种标样(物质)。

地球化学总复习(复习要点加习题)

地球化学总复习(复习要点加习题)
1
地球化学总复习
1.温度的增加
2.压力的降低
3.体系由无水转变为含水条件
六、其它基本概念
胶体、地球化学障、造网元素、变网元素
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同位素的概念 原子核内质子数 Z 相同而中子数 N 不同的一类核素称为同位素。
二、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
三、母体、子体的概念(銣-锶、钐-钕、铀-铅)
地球化学总复习
8.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对找矿:如在超基性岩中镍的含量一般较高,如果镍存在于硅酸盐中,其基本不能被利
用,但如果镍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就有良好的利用价值了。 对农业:元素 赋存形式的研究,可了解土壤中有益元素是否能够为植物吸收,而有害
2.林伍德提出对戈氏法则(更适于非离子键化合物)对于二个价数和离子半径相似的阳 离子,具有较低电负性者将优先被结合,因为它们形成一种较强的离子键成分较多的化学键。 第三章 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一、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二、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4 自结晶以来,每个样品都符合定年的基本条件—呈封闭体系。
五、同位素测年的计算
铷—锶衰变体系பைடு நூலகம்年方法
铀-铅衰变体系定年方法
钐-钕模式年龄的表达
第五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基本概念
同位素效应、同位素分馏系数、δ值、同位素分馏值(包括它们之间的相关换算)
二、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三、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点
母体:放射性核素
子体:母体衰变的产物
四、銣-锶等时线定年需满足的条件
1 一套岩石系列的不同岩石,由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造成不同岩石的 Rb/Sr 比值有差异。

最新整理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最新整理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

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

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探复习1、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与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体系中的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就是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的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的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的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就是寻找该矿床的良好指示元素。

Hg、Sb、Bi、As成为金矿床的指示元素便就是这个原因。

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的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与物质来源的差异,以及结晶分异与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的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布(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的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的目的就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元素的迁移地球化学环境就是使元素所在的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合原生环境,就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次生环境,就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的环境丰度研究的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在地球化学储量中,能被人类开采利用的部分叫作资源,资源中被探明的部分叫作矿产储量。

资源量占地球化学储量的百分比叫作矿化度。

短吨= 907、18474 公斤=0、91吨岩石的酸度,就是指岩石中含有SiO2 的重量百分数。

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与程度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与,称为全碱含量各岩类的标型元素组合为:1、超基性岩元素,典型代表就是Cr、Ni、Co、Mg及Pt族。

2、基性岩元素,Cu、Fe、V、Ti、P、Mn、Ca、Sc、Sb等。

3、亲中性岩元素,Al、Ga、Zr、Sr等。

4、亲酸性岩元素,种类最多,以Li、Be、Ta、U、Th、K、Rb、Cs、F、B为代表。

5、碱性岩以富含Nb、Ta、Be及REE(稀土元素)为特征。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泥质岩与化学沉积岩三个类型二、元素的赋存形式1、矿物形式:独立矿物(主要造岩矿物)、副矿物、主矿物中的机械包裹体、固熔体分解物、液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2、非矿物形式:类质同象混入物,元素呈离子、分子、胶体被矿物表面吸附,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有机结合物。

三、元素迁移元素迁移的方式1、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2、机械迁移3、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地球化学异常:就是指某些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含量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的发生变化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及背景区:在化探中将无矿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正常含量(一般含量)称为背景。

而将那些具有正常含量的地区称为背景区或正常区。

背景值:指未受矿化影响的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地球物质内某一指示元素的平均含量。

也即某元素背景区内背景含量的平均值。

背景上限(异常下限):背景区某一特征指示元素背景含量的最高限度。

二、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确定应注意下列原则:①尽量选取远离已知矿化地区的样品;②按工区不同地质单元统计(如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统计);③每个单元的样品数在50~100个或更多些;④可将大于 的数据剔除,以免计算结果偏高。

1、图解法:长剖面法 直方图解法 概率格纸法 计算法 经验法 多重分形法 85%累计频率法地球化学指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化学标志地球化学指标可分为参数性与非参数性两大类。

指示元素:在化探工作中能够用来指示矿体的存在或能够指出找矿方向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与周围背景有显著不同的现象。

具有这种异常现象的地段就叫异常地段。

分散晕就是指环绕在矿体或异常源周围,赋存在天然物质中的地化异常“晕”就是特指在成因上与矿体的形成与破坏有关,在空间上围绕矿体,并以矿体为中心,大致等量地向四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有几何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含义,具有三度空间的概念。

一切地球化学分散晕都属异常之列,而所有异常不能尽称为晕。

引起异常的主要原因:①与成矿有关的元素(包括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常量元素、阳离子、阴离子、络离子、同位素等)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迁移,使地球物质中局部含量明显偏离该区的地化背景而形成的异常。

②由于高背景岩石源及其它地质体作用引起的异常。

③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污染引起的异常。

④采样、加工与分析等引起的假异常。

只有第一种就是与成矿有关的,后三种与矿无关。

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1、根据异常形成作用的不同 分为:1)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异常。

2)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在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作用下,有关元素迁移而形成的异常2、根据异常物质与赋存它的介质之间的相对时间关系,分为:(1)同生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物质与赋存介质同时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2)后生地球化学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物质进入而形成的的球化学异常。

S x 33、根据异常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常把地球化学异常分为:(1)矿异常矿体异常——其形成与工业矿体有关;(2)矿化异常——其形成与非工业矿化有关;(3)非矿异常——其形成与矿无关。

根据异常所赋存的介质不同,分为:(1)岩石地球化学异常;(2)土壤地球化学异常;(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4)水文地球化学异常;(5)气体地球化学异常;(6)生物地球化学异常。

、根据异常的规模,可分为:(1)地球化学省:由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原始分布不均匀性造成的大范围地球化学异常。

就是规模最大、含量水平最低的异常(2)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由一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带或表生条件所决定的较大范围的地球化学异常(3)局部异常:规模最小、强度最大的异常。

四、背景与异常的关系与特点1、背景与异常的相对性“异常”就是相对于“背景”而言。

2、背景与异常的地域性背景与异常的界限(背景上限)往往就是根据所欲寻找的目标而变。

地球化学省的异常往往处于最低含量水平上3、背景与异常范围大小的悬殊性区域化探与矿区化探的不同观察对象与工作方法的不同。

第五节勘查地球化学特点及应用范围一、勘查地球化学特点二、勘查地球化学应用范围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定义以岩石为采样对象,通过研究岩石中化学元素分散、集中所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矿产勘查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意义①各类矿床原生晕最全面地保留了成矿时的地化信息。

这对于矿床与异常形成机理的研究与找矿实践的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②原生晕就是各种类型地化异常物质来源的组成部分,各类次生地化异常都就是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的派生物,即原生晕的继承与发展。

原生晕的发育特征就是次生异常评价与解释的基础。

③岩石地化找矿就是深部盲矿体寻找必不可少的方法。

矿体、蚀变带与原生晕就是统一的成矿作用的产物。

热液迁移、运动的动力学因素,主要就是渗滤作用与扩散作用。

A、渗滤作用就是热液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元素通过溶液沿岩石裂隙系统整体、自由地流动迁移过程中,由于化学与物理化学的作用,溶液在所流经的围岩裂隙中留下矿液活动的痕迹——矿体与原生晕。

渗滤就是热液迁移的主要方式。

晕的规模较大,主要发育在裂隙构造发育的地段。

B、扩散作用就是在体系里存在浓度梯度的条件下发生的。

它就是指一个体系的不同部位内,如果某元素的浓度不同,则该元素的质点将自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迁移,直到各处浓度相等为止元素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活动性金属硫化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一般很小,不就是以简单的离子形式运移成矿物质呈胶体溶液运移,金属硫化物在胶体溶液中的含量比在真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得多。

成矿物质呈卤化物气态溶液运移,矿石中的金属矿物在其形成以前就是呈卤化物形式在溶液中被搬运的研究表明,金属元素多以络合物形式存在元素的沉淀含矿溶液进入开阔断裂带,外部压力降低,挥发分气体逸出;热液远离岩浆冷却;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改变了溶液的成分或PH值及EH值;在近地表氧化就是络合物分解; 与下渗的地下水或不同来源的热液相遇而起化学反应;沸腾作用导致热液矿物沉淀、析出4.影响元素迁移的因素(1)元素自身的地球化学性质热液中金属元素主要呈络合物形式迁移,因此元素络合物的稳定性就是前述多种地球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可用络合物的电离平衡常数来衡量络合物的稳定性(2)含矿热液本身的性质(3)构造裂隙断裂、破碎带、接触带、地层层理、岩石的节理、片理及气孔构造等构造空间就是热液矿床原生晕发育的主要空间部位。

(4)围岩性质主要表现为岩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对元素迁移、沉淀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活动的岩石,比较容易与矿液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成晕物质迅速沉淀,限制了原生晕的规模。

常见岩石化学活泼性的顺序(由强到弱)大致为:石灰岩→白云岩→炭质页岩→超基性岩与基性岩→粘土页岩→泥质板岩→片岩→花岗岩→砂岩→石英岩脆性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晕,塑性,常常构成阻碍原生晕发育的隔挡层。

岩石的渗透性取决于岩石孔隙度与孔隙之间的连通情况二、热液矿床原生晕的组分特征1.指示元素概念那些能够形成清晰异常的,能够比较直接指示矿体存在空间位置的,能分辨矿石类型的,以及能反映异常形成机理的这样一类元素称为指示元素。

所谓指示元素就就是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与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

成矿元素伴生元素运矿元素控矿元素贯通元素探途元素2、指示元素存在形式及研究意义主要的赋存形式: 独立矿物;类质同象混入物;被吸附离子、自由离子或中性分子形式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Cu 、Zn 、Ag 、As 、Mn矽卡岩型铜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镜铁矿、方铅矿、闪锌矿 Cu 、Mo 、Ag 、Au 、W 、Pb 、Zn 、Mn 、As 、Hg 斑岩型铜矿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镜 铁矿、方铅矿、闪锌矿 Cu 、Mo 、Ag 、Au 、W 、Pb 、Zn 、Mn 、As 、Hg 黄铁矿铜矿 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毒砂、辉铜矿 Cu 、Pb 、Zn 、Ag 、As 、B 、Ba 、Mn 、石英脉型铜矿(热液型) 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 Cu 、Pb 、Zn 、Ag 、As 、Bi 、Mo 、Sn 、多金属(铜、铅、锌)脉状矿床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 Cu 、Pb 、Zn 、Ag 、Cd 、Bi 、Sb 、As 、Hg 、 含金石英脉型矿床 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 As 、Au 、Ag 、Cu 、Pb 、Zn 、Hg 、Sb 、裂隙充填型汞锑矿床 辰砂、辉锑矿、方铅矿、雌黄、雄黄Hg 、Sb 、As 、Pb 、Cu 、Ba 、Ag结论:黄铁矿就是热液矿床中分布最广的共生矿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