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地球化学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通过对地球表层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来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环境污染等信息的一门技术。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地球化学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矿石、岩石和土壤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可以确定矿床的类型、规模和储量等关键信息。
例如,通过对矿石中金属元素的分析,可以判断出金矿床的存在与否,并进一步评估其开采潜力。
此外,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地球化学技术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同时,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路径,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可以确定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地球化学技术在水资源勘查和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而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水体中的溶解物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判断水源的类型、水质的优劣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例如,通过对地下水中同位素的分析,可以判断水源的补给方式和水体的循环过程,为合理开发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在勘查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方面,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地球化学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提供更可靠的勘查数据。
另一方面,随着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技术的进步,地球化学技术可以更好地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和环境演变规律,为勘查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总之,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化学分析与地球化学

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化学分析与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化学分析与地球化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分析通过对矿石样品中元素、成分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为勘查人员提供宝贵的信息,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而地球化学则通过研究矿石样品中元素的分布、浓度等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矿床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为勘查人员指导勘查钻探和选矿工作。
本文将从化学分析和地球化学两个方面探讨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一、化学分析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化学分析是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样品中的元素、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帮助勘查人员了解矿石的组成、含量和性质,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岩石矿物成分的分析岩石矿物成分的分析是矿产资源勘查的首要任务。
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岩石中各种矿物的含量和种类,进而判断该岩石属于哪一类矿床类型。
例如,通过对铜矿石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其中铜的含量,评估矿石的成矿价值。
2. 元素含量的测定元素含量的测定是化学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测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可以了解矿石中各种元素的丰度和分布规律。
这对于评估矿石的品位、选矿的合理性以及矿床的成因解析等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对一些含金矿石进行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其中金的含量,为后续的选矿工作提供依据。
3.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鉴定在矿产勘查中,不仅需要对矿石样品进行元素和成分的分析,还需要对相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鉴定。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鉴定可以帮助勘查人员了解矿石的某些特性,比如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等,为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开发提供依据。
二、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矿石样品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揭示矿床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为勘查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勘查钻探工作和选矿过程。
1. 元素分布的研究通过对矿石样品中元素分布情况的研究,可以揭示矿床的成因和矿石形成过程。
地球化学研究可以帮助勘查人员了解矿床附近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为确定勘查区域和勘查深度提供科学依据。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稳定同位素是某种元素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的数量均相同,但质子数不确定。
与放射性同位素不同,稳定同位素不会衰变,因此能够在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意义稳定同位素研究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掌握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演化的规律及机制。
例如,在构造地质学中,稳定同位素可以用于推测岩浆源区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在古环境学中,稳定同位素可以用于重现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过程;在地球化学污染评价中,稳定同位素可以用于追踪污染物来源和迁移路径。
另外,在生物地球化学中,稳定同位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动物和植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利用稳定同位素可以探究其食物链和生长状态;在微生物地球化学中,通过稳定同位素的应用,可以研究氮、硫、铁、碳等元素的循环和代谢规律。
综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对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演变规律的认识,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稳定同位素研究主要依靠仪器分析技术和数据统计方法。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稳定同位素测量仪器为质谱仪,在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的分析中均有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分析场合,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 气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适用于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样品中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气态元素、气体分子等的同位素分析。
2. 液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适用于水体、沉积物、岩石、矿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和元素化合物的同位素分析。
3. 固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适用于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固体样品中的元素同位素分析。
另外,数据统计方法也是稳定同位素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稳定同位素分馏和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等。
地球化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地球化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现象的学科,旨在揭示地球形成、演化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球化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新型分析仪器、新型样品处理技术、地球化学模拟等方面。
一、新型分析仪器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质谱仪,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的同位素比值和元素浓度。
它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可用于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大气环境污染、生物元素代谢等问题。
2. 微区分析仪(SIMS)SIMS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分析能力的微区分析仪,可对小至微米级别的样品进行分析。
它能够测定元素同位素比值、化合价及缺陷等信息,广泛应用于天然矿物、岩石、陨石等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
3.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RF是一种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技术,可快速分析大量元素的浓度和组分。
它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地质矿产勘探等领域,能够快速确定样品的元素组成和浓度,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度。
二、新型样品处理技术1. 等离子体预处理技术等离子体预处理技术是一种采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反应或等离子体评论去除质谱分析的前处理技术。
它可以清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元素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2. 全自动样品制备技术全自动样品制备技术是一种快速、精确、高通量的地球化学样品处理技术。
它可以实现样品的自动加样、预处理、分离、纯化、浓缩和转移等多个步骤,并能自动完成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等过程。
三、地球化学模拟地球化学模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对地球化学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技术。
它可以模拟地球表层环境中多种化学物质的扩散、反应、转运、生物利用等过程,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语地球化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领域,涉及的问题范围广泛而深奥。
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第四发展期(1990 年以后),为信息找矿期。这一 时期,找矿难度明显加大,找隐伏矿的方法空前 增多,探测深度明显增大,所获信息量成倍增加, 推断解释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既需要现代高 新技术,又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将成矿作用臵于岩石圈、地壳、乃至整个 地球-宇宙体系的演化过程来考虑。勘查地球化学 找矿,以某些微观或超微观信息的获得,使间接 找矿为主的信息找矿期又重新返回到直接找矿为 主的时期。因此,发展高灵敏度和大探测深度的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预 示着一个找隐伏矿的新时期的到来。
L.Malmqvist 和 Kristiansson(1984)研制出地气法 (Geogas)找隐伏金属矿床。20世纪80 年代初, 瑞典 Lund 大学物理系和布立登(Boliden Mineral) 公司合作,提出金属元素从地下深处以微气泡附 着气体形式上升到地表并在矿体上形成成矿元素 异常的思想,据此开始研究并使用一种新的“金 属气体”测量技术,即地气测量。他们在本国及 其它国家的 30 多个地区进行试验,发现地气异常 与矿化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并对地气迁移机制 也作了许多工作。
浅析国内外地球化学勘查 的研究现状、主要进展及 发展趋势
物探0901班 武孝 200911020121
(一)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 1、国外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
1798 年,B.M.谢维尔金提出了“矿物邻近 性”的概念。 1849 年德国 J.F.A.布莱绍普特揭示了矿物 共生组合的规律性,对推断铁帽和矿化露 头下部可能的矿化情况提供了依据。
3、国内外地球化学勘查的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期(1950 年以前)。这时期,勘探者主要 依靠肉眼观察地表露头找矿,以土壤测量和水系 沉积测量为主要手段,对于土壤中的地球化学异 常,用探槽或浅井揭露矿体。人们这一阶段延续 的时间最长,找到的矿最多。据R.W.Boyle(1977) 统计,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开采的矿床 80%以上 是在古人开采的基础上进行的。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胡树起;马生明;刘崇民【摘要】斑岩型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查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为此,在收集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过去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地球化学特征、勘查方法、异常评价及找矿标志等方面.以富家坞铜矿为例,介绍斑岩型铜矿的最新研究进展.%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pper deposit type in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in mineral explo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ploration geochem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which include such aspects a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xploration methods, anomaly evaluation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Exemplified by the Fujiawu copper deposi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1(035)004【总页数】7页(P431-437)【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异常评价;勘杳方法;找矿标志【作者】胡树起;马生明;刘崇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斑岩型铜矿床是世界最主要的铜矿床,占世界铜矿总探明储量的55%左右[1],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铜矿床类型之一,其探明铜金属储量占我国铜储量的35.53%[2],在各类型的资源储量中居第一位,是我国铜金属生产中最主要的开采对象。
地球化学在古地磁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地球化学在古地磁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地球,这颗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承载着无尽的奥秘和历史。
古地磁学作为一门探索地球过去磁场变化的学科,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演化的诸多关键信息。
而地球化学这一研究地球化学组成和化学过程的学科,在古地磁学研究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在过去,古地磁学主要依赖于对岩石中磁性矿物的测量和分析来重建过去的地磁场。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化学的相关技术和理论被引入到古地磁学研究中,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球化学在古地磁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磁性矿物的成因和演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磁性矿物的形成和变化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化学条件影响。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些磁性矿物形成时的温度、压力、化学组成等条件,从而更准确地解释它们所记录的地磁信息。
比如说,通过对磁铁矿和赤铁矿等磁性矿物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科学家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矿物形成的环境。
某些微量元素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这为我们了解磁性矿物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地球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磁性矿物的来源。
是原生形成的还是后期改造形成的?这对于准确解读古地磁信号至关重要。
另一个新进展是利用地球化学方法来进行年代测定。
在古地磁学研究中,准确确定岩石的年龄是非常关键的。
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局限性。
而地球化学中的一些新兴技术,如微量元素扩散年代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微量元素在矿物中的扩散速度与温度和时间有关。
通过测量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浓度,结合实验确定的扩散系数,就可以计算出矿物形成以来所经历的时间。
这种方法在一些地质过程较快、传统测年方法难以适用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地球化学在古环境重建方面也为古地磁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地球磁场的变化与地球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
通过对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指标,如稳定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标志物等的分析,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条件、海平面变化等环境信息。
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在理论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如硼、锌、镁等同位素,在地球化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为研究地球物质循环、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将对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梳理。
我们将介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其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角度,介绍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突破。
我们还将探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化学各个分支领域中的应用,如地壳演化、地幔动力学、海洋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展示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潜力和价值。
我们将总结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将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如锂、镁、硅、铁等元素的同位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分布、行为及其变化,从而揭示地球的形成、演化及环境变迁等科学问题。
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大质量分馏理论、同位素地球化学平衡及同位素分馏动力学之上。
大质量分馏理论是指同位素之间由于质量差异导致的物理和化学行为的差异,这是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基础。
同位素地球化学平衡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位素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其比值反映了地球化学过程的信息。
同位素分馏动力学则关注同位素分馏过程中速率的变化,为理解地球化学过程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技术方法上,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依赖于高精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如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在整个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运用地球化 学块体的概念和方法技术能够追踪地球形成时金属 供应量的分布、再分布和逐步浓集直至形成矿床的 过程,而且能够清晰地描绘出整个矿床形成阶段尤 其是“最后阶段”形成矿床的成矿物质供应源、浓 集的路径和成矿的场所。 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和方法技术的研究将能够为 推动矿床学和区域成矿学的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汇报结束
谢谢!
欢迎交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新疆东天山地区U、Mo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这一理论,是基于我国20多年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所取 得的海量水系沉积物元素分析数据提出的,并与板块构造模 式相吻合。 这种水系沉积物中的宽阔的地球化学模式是由岩石或土 壤中的金属元素在地表风化过程中迁移到河流中的,它们是 富含某种或某些金属元素的巨大岩块在地表的显示。如果假 定给出一个岩块的厚度,那么就能够计算出整个岩块中金属 的供应量,通过剖析它的内部结构就能够追踪金属聚集形成 矿床的踪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作为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勘查地球化 学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和一套较成熟的勘查方法,当我们更多地关注生 态、环境及农业等方面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勘查地球 化学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其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并 在新的应用领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1、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1)探测深度大,可达数百米; (2)所测量的主要是直接来自深部矿体的直接信 息; (3)这种信息极为微弱,往往在亿分之几至百亿分 之几; (4)但这种微弱信息反而更可靠,因为常规化探中 起干扰作用的物质发不出这种信息。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在国 家攀登项目“找寻难识别及隐伏的大矿、富矿的新 战略、新方法、新技术”基础性研究过程中,提出 了寻找隐伏矿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及 追踪巨型矿的谱系树方法和"地球化学块体"的新理 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地球化学块体方法—谱系树法 用比例尺放大和提高异常下限的方法将巨型地 球化学块体分解成若干个巨大的子块体及更多个较 小的子块体。用一种谱系树图解方法来定量显示元 素的逐步浓集,在构建这种谱系树时采用一种特殊 的编码系统来标出不同浓度水平子块体,这样可以 一目了然地追索各个矿床及子块体在漫长地质历史 上演化与浓集的线索。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在世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上,采用采集泛滥平原沉积物 的“极低密度”(1组合样 /1000-2000 km2)地球化学填图方法, 目的是圈定出地球化学域或地球化学巨省。在一些发展中国 家进行矿产勘查时,可以采用“超低密度”(1组合样/ 100400 km2)地球化学填图方法,圈定尺度为地球化学省或更大 范围的地球化学块体。进一步详细解剖勘查工作将在后续的 工作中进行,来逐步缩小勘查靶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地球化学块体方法应用实例
长江下游南京及武汉市沿江两岸 已圈出了非常明显的高Cd含量带。前 人根据有限资料研究认为异常源来自 汉水流域,或全为两市区工农业污染 造成。 现依据地球化学填图中全国Cd元 素分布图,可使研究者开阔眼界,看 到上游川滇黔桂约100万km2的巨大的 Cd的地球化学域的存在。这就给研究 者提供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包 括研究沿江各处每年沉积速率,下游 的Cd异常的自然与人为来源及各自所 占份额, Cd在整个地球化学生态系统 中的迁移转化,从而评估Cd对人类健 康的危害程度,制定如何部署减轻危 害或修复的方案等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1、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深穿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地震泵、大气压泵、 冬季呼气、CO2发生器等驱动活动态金属向上迁移的 理论、中国近年提出的地球气搬运活动态金属的理 论等,提出了一个新的以地球气为主的活动态元素 向上迁移的多营力接力搬运模型。 同时测试分析技术精度的不断提高(如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应用)、测试分析方法的不 断改进也为深穿透方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4、多目标地球化学 依据国土资源部农业地质调查规划,将用大约10 年时间(1999~2010年) ,完成全国260万平方公里面积 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目前已完成约105万平 方公里。 测定54种元素指标及10余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编制区域地球化学图及其他研究图件。同时进行水 地球化学测量,测定21 种元素指标,编制水地球化 学图。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1、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Deep-penetrating Geochemistry)
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是指能够有效探索数百米 以下隐伏矿床的方法(如被冲积物、冰积物、风积 物及成矿后沉积的沉积岩或火山岩掩埋的矿床)。 这些方法包括瑞典Kristiansson与Malmqvist 首 先提出的地气方法,美国Clarke等人提出的酶提取 方法,前苏联的电地球化学方法、元素有机态法, 澳大利亚Mann 等人提出的活动金属离子法,以及 我国提出的金属活动态法。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汇报人:张成学 2005年10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汇报内容: 汇报内容: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三、发展前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勘查地球化学作为区域基础地质调查方 法,与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物探一起为我国 及世界矿产资源勘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地球化学 家们在关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研究的同 时,也把目光转向多方面的应用地球化学勘 查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基于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发展建立起来的新的 矿产勘查战略能够解决世界范围的矿产资源潜力评 价和矿产勘查问题,尤其是适合于在发展中国家进 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地球化学块体方法应用实例
已完成的《我国东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 力预测》和《中国中西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 潜力预测》项目圈定了一批具组合特征的金、银、铜、 铁、铅、锌、钨、锡、锑等14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块体, 编制了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金、银、铜、铅、锌、钨、 锡、锑、汞、铬等10种元素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图(1:500 万)。圈定了主要成矿元素远景区及靶区,提出了矿产 资源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规划示意图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我国正在 实施的多目标 地球化学填图 项目是一项融 第四纪地质研 究、矿产资源 勘查、生态环 境质量评价、 土地利用、农 业产和医疗卫 生生服务为一 体的综合性调 查活动。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将面积大于和等于地球化学省的范围的巨大 岩块定名为地球化学块体(谢学锦)。 这种“地球化学块体”是原始地球的不均一 性以及地球从起始演化到现在的过程中元素的分 布再分配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深穿透地球化学应用实例
目前我国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已经有规模地应用 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 1)东天山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中,在吐哈 盆地圈出2个有可能发现大型隐伏铀矿的靶区,为我 国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重要的找矿线索。 2)哈密金窝子金矿区深穿透地球化学详查实验, 柠檬酸铵盐酸氢胺提取 (FMM)和电提取在矿体上方都 有非常好的异常显示,异常值与背景值的比值可达5 倍以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三、勘查地球化学发展前景
1)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区域性、国家性、全 球性的,随着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将使过去 从事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地学出 身的工作者扩大眼界,发现更多研究局部难以发现的 问题; 2)需要多学科的融合,使多年从事地球化学填图 的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得到其他应用地球化学工作者 的合作,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中国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新的应用领域主要有: 1、生态地球化学 2、环境地球化学 3、农业地球化学 以浙江省农业地球化学调查为代表,全国 各省相继开展,规模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