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数量前十强城市
高校集中的八大城市

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是这个城市的双子星座。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上海城市文化既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派,也有过分精明的小家子气,从不同侧面看上海或上海人,自然会得出不同的印象和结论,褒贬也会不一样。
在上海到处可见的拔地高楼、纵横交错的高架桥让你感受到了现代都市的洋气繁华。再看上海的经济,无论是街头迎面扑来的时尚气息,到处可见的国际品牌专卖,以及落户上海的各种跨国资本都在说明,在新的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上海在恢复往日亚洲经济、金融中心的地位,新的亚洲经济中心非上海莫属。
能在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读书也是十分幸运的。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高等科技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此外,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职业教育也蓬勃发展。武汉也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有独立研究机构100多所。
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是闻名全国的高等学府。
广州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华南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第一强市。全市科技人员44万多人,每千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253名,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500多个科研技术开发机构,20多所高等院校。在电子、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技术应用、激光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1、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虽然北京GDP低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但北京集政治中心、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等优势于一身,聚焦于发展首都核心功能。
在这些方面,北京稳坐第一: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客运量世界第一;北京是全国教育医疗水平最高的城市,聚集了全国数量最多的重点大学。
2、上海:全球化大都市、金融中心。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心脏,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未来有望媲美纽约,成为主要的全球经济金融中心。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在这些方面,上海优势明显:2021年上海GDP全国第一;上海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约6万家,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7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交通方面,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
同时,上海也是全球金融要素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3、深圳: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
深圳乘改革开放之风腾飞,从1979年人均GDP仅为香港1/11的小渔村到2018年GDP超过香港成为活力四射的一线城市。
2021年,深圳GDP更是超3万亿,居全国第三,仅此于上海和北京。
深圳是一座人口结构非常年轻的城市,15-59岁人口占比79.5%,在重点城市中位列榜首。
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70万,居全国之首。
大量年轻的人才,支撑着深圳成为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2021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近40%。
4、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制造业中坚。
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此后,广州由华南中心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
2021年广州GDP全国排名第四,略逊于深圳。
广州的迅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大量新鲜血液的扩充。
2020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公布

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公布哪所大学是2020 年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城市的最好大学?哪些城市的2020 年全国百强、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最多?2020 年3 月,由艾瑞深校友会网编撰完成的《2020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由科学出版社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报告公布最新艾瑞深校友会2020 中国大学排名1200 强、2020 中国大学分区排名和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等系列排名。
报告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雄居校友会2020 中国大学排名前5 强。
在最新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分别赢得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 中国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第一。
最新发布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中国一线城市高校综合实力最强为了给2020 年全国高考考生及家长通过城市挑选大学提供权威参考指南,艾瑞深校友会网( )最新发布2020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等系列榜单。
其中,城市等级划分依据的是《第一财经周刊》2019 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最新的中国城市分级排名结果,该榜将中国城市划分为5 个等级,评出 4 个一线城市、15 个新一线城市、30 个二线城市、70 个三线城市、90 个四线城市和128 个五线城市。
统计显示,在最新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 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发达的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高校的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最受国家认可和重视,拥有全国100 强高校、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一流大学最多。
校友会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前 5 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雄居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第一报告显示,在最新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 中国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雄居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 中国一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前5 强。
盘点高校聚集城市有哪些

盘点高校聚集城市有哪些盘点高校聚集城市有哪些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
资源丰富,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下面是院校介绍:2、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邮电大学。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北京科技大学。
5、北京化工大学。
6、首都经贸大学。
7、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
8、北京工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方工业大学。
9、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10、北京外国语学院。
11、北京电影学院。
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3、北京中医药大学。
14、中央财经大学。
15、中国传媒大学。
16、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是中国的教育重镇,拥有9所211院校,其中有4所985,拥有各类高等院校96所。
而上海的好学校,大多是清末,民国时代流传下来的,每一所学校建立的背后,都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大事情。
下面是院校介绍:1、复旦大学(985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2、上海交通大学(985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3、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4、同济大学(985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5、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6、上海外国语学院(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7、华东理工大学(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8、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本科。
)南京,是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下面是院校介绍:1、南京大学教育部本科211958在全国都是前5的高校,文理超强。
2、东南大学教育部本科211958工科南京最强,全国10多名。
上海高校分类评价

上海高校分类评价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上海高校也在不断壮大。
上海是全国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拥有众多著名的高等学府,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
然而,在这么多高校中,究竟哪些是真正的优秀高校,哪些是普通高校,哪些是次优高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因此,对上海高校进行分类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上海高校进行分类评价,以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学科竞争力评价学科竞争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上海高校各学科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可以初步了解上海高校的学科竞争力。
以下是上海高校各学科的综合排名:表1 上海高校各学科综合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综合排名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1 || 2 | 复旦大学 | 2 || 3 | 同济大学 | 3 || 4 | 上海科技大学 | 4 || 5 | 华东师范大学 | 5 || 6 | 华东理工大学 | 6 || 7 | 上海财经大学 | 7 || 9 | 上海师范大学 | 9 || 10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0 |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位列前三,这三所高校是上海高校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也是国内高校中的佼佼者。
上海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也在上海高校中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科竞争力。
二、科研能力评价科研能力是高校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上海高校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初步了解上海高校的科研水平。
以下是上海高校的科研能力评估结果:表2 上海高校科研能力评估结果| 排名 | 学校名称 | 科研能力排名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1 || 2 | 复旦大学 | 2 || 3 | 同济大学 | 3 || 4 | 上海科技大学 | 4 || 5 | 华东师范大学 | 5 || 6 | 华东理工大学 | 6 || 7 | 上海财经大学 | 7 || 9 | 上海师范大学 | 9 || 10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0 |从表2可以看出,上海高校的科研能力与学科竞争力排名基本一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依然是科研能力最强的高校,其他高校的科研能力也比较强。
中国最大城市1到10(综合)

中国最大城市1到10(综合)1.上海这座21世纪中国最受宠爱的城市,其释放的巨大经济活力令人吃惊。
上海被喻为中国再次经济起飞的龙头,或者是箭尖,人们寄希望于它能引领起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航船。
上海有中国城市里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好的地方政府,有最便利的区位和运输优势,也聚集着中国素质最高的一批白领阶层。
上海是经理人的绝佳诞生地,一个标准的上海产的经理人,应该是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在跨国公司美国总部呆过,在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做过,然后回国任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或者首代。
尽管上海的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吸纳能力与北京相比稍逊一筹,但其整体商业和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争夺优秀人才方面魅力独具。
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里成为跨国公司中国区和亚太区总部的新的选择地,上海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浦江东岸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知识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而其崛起的速度同样令人惊骇。
总人口:1341.8万人高校数量:57所科研人才数:3.5万人科研成果情况: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项高新企业数:1916家技术交易: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73万项;合同金额142.78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22374件全市GDP:6160亿元GDP增速:11.8%著名高校有: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3亿2.北京北京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传统居住地,在这个城市里,有中国最密集的大学群和科研院所。
仅仅一所北大、一所清华已经证明了这个城市不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传统。
在外省人眼中,北京代表着一座城市所能拥有的宽广胸怀和容纳度,尽管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落后于上海和广州,但这并不妨碍307.6万外省人在2003年仍然选择在这里生活、创业。
所有繁华的大城市都有不适合居住的一些特征,比如拥挤、嘈杂、污染和交通不便;而北京尤其在这些方面令人心怀不满。
2009年高考中国十大城市“求学地图”

北京戏曲 艺术 职业 学院 北 京经济 管理 干部 学 院
上海 : 最具 国 际气 息的城 市
上海 的城市文化有一 种海纳百川 、 兼
容并 蓄的气 派 。上 海有 灿烂 的古 文化 , 有 拥
四五千年前就存在 的马家浜文化 、崧泽文 化、 良渚 文化 遗 存 , 上 海 对 中 国文 化 的 贡 但 献 主要在 近现 代 。上海 开埠后 , 为对 外通 作
20 年 ,天津在 山西招生的专科 ( 09 高
毕 业 了 ,我 们 该选 择 哪 所 学 校继 续 深
专 科 一 批
专 科 二 批
造 ?千挑万 选之 前 , 如 先看看 哪个 城 市 的 不
中华女子 学院 北京联合 大学 北京城 市学院 北京 青年政治 学院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 学院 北京汇佳职业 学院 北京科技 经营管理 学院 北京 吉利 大学
20 09年 ,上 海在 山西招 生 的专科 ( 高 职) 院校 共 3 所 , 体如 下 : 1 具
上 海应 用技 术 学 院
人 文环 境好 —— 这都 给 莘 莘 学子 营 造 了 良
好 的学 习环 境 和氛围 。
近 年 天津 的快速 发 展 ,使 得 这 个 工业 城 市 的主要 产业 变 得更 加 丰 富 , 商业 流 通 、 高科 技 产业 等 发展 迅猛 。 电子 、 药 、 医 制造 业 是 目前 天 津 市 吸 纳 人 才 的 几 个 主 要 行 业 。 目前 ,天津 市人 才需求 量 最大 的前 1 0 个 专 业 依 次是 : 场 营销 、 计 、 算 机 软 市 会 计 件 、 业管理 、 企 国经 、 险 、 算 机 网络 、 保 计 财 务管 理 、 械 与仪器仪 表 、 力 资源管 理 。 机 人
小初高中教育资源实习强的城市

小初高中教育资源实习强的城市1.北京市:67所大学(包括34所双一流)和25所专科院校北京市是全国最好的城市,拥有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有很多地方的名牌高校,有很高的中学毕业生。
北京市现有普通高校67所,“双一流”高校34所,清华北大都在此,北京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北京市在2019年实现 GDP36102.6亿元,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2.上海市:38所大学(包括14所双一流)和26所专科院校上海市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大城市,其 GDP在2018年达到38700.58元,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是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大省,全国拥有38所本科院校,14所“双一流”重点院校,复旦,上交,同济,华东师大四所。
3.武汉市:46所大学(7所),38所专科院校作为华中区域的核心大市,武汉市在全国排名第九, GDP达到15616.1亿元。
武汉大学是华中区域的主要城市之一,拥有46所大学,其中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大,华中农大,中国地质大学。
4.西安市:44所大学(8所双一流),21所专科院校西安市是中国的中部地区,其 GDP在全国排名22, GDP为10020.39亿元。
西安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并不算很强,但是它的办学水平很高,全国有44所大学,包括西交大,西工大,空军医大,西电,陕西师大,西北大学,长安大学,七所“双一流”大学。
5.南京市:34所大学(12所),18所专科院校作为江苏省的首府,南京市在2018年实现 GDP14817.9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
南京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大省,拥有34所大学,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航,南理工,河海大学,南师大等。
上海市,武汉市,西安市,南京市四个城市的教育水平基本持平,都是全国五大教育强国之一。
6.广州市:37所大学(5所双一流),47所专科院校广州市在全国排名第四, GDP25019.11亿元,仅有5所“双一流”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都在那里,本地的一些大学也很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国城市高校数量排行榜前十名
1,北京市(87所)
北京,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
来到这里,看到的、感受到的不仅是古老帝都的雄伟庄严、厚重沧桑,还有现代大都市的时尚繁华、高速便捷,浓重的现代化气息在刚踏进北京城市就已扑面而来了,伴随着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举行,北京将再一次将她迷人的魅力展现在全世界人面前。
北京的高校很多,光普通高校就达到了87所,其中"211工程"就有22所,还真算牛的,不过,好歹是个首都嘛?
2,武汉市(69所)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
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69 所普通高校, 100多万在校大学生。
3,广州市(58所)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八大古代遗迹及四大佛教丛林见证了广州灿烂而古老的历史。
广州素以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而著称,曾在明清时代遍布广州城内的书院祠堂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佐证,又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八大近代史迹记录了洪秀全、孙中山、很多伟人在这里创下的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
悠久的人文底蕴使得这里教育发展的迅猛。
4,南京市(55所)
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绿化为全国之冠,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
今日的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华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国际性大商埠,也是我国
教育的重点城市之一。
5,天津市(52所)
天津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又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还是北方十几个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拥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有3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300多个国际港口,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
其地理区位具显著优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该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发展的好,有52所普通高校,周总理就是从这里的南开大学毕业的。
6,西安市(50所)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文明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的高等教育在全国也首屈一指。
7,上海市(49所)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一座美丽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它不仅是我
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信息中心、经济和贸易港口,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最繁华、最具经济活力的大城市之一。
这里的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普通高校的"门"越开越大,在18至22周岁同龄人口中,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达42%,标志着上海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8,长沙市(46所)
长沙历史悠久,素有"楚汉名城"之称;长沙风景秀丽,素有"山水名郡"之称;长沙人文荟萃,素有"潇湘洙泗"之称。
长沙是湖南科技教育的龙头。
长沙的科教优势概括起来是"四多两发达":一是科技人员多。
二是科研院所多。
三是科技成果多。
四是大专院校多。
五是
教育事业发达。
六是信息事业发达。
9,沈阳市(42所)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各方面都冠绝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里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
它的教育综合改革步伐正在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报业、书业等四大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10,南昌市(40所)
历史上,南昌曾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盛誉,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
自古以来就是锺灵毓秀之地、文化礼仪之乡。
南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遗留下众多珍贵的人文印记。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早已是南昌古城之骄傲,江南胜迹之翘楚,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吟诵出篇篇千古佳句。
现在的南昌人传承了历史文化,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另
世人刮目相看。
教育部直属高校数前五强城市
经常有人关心中国哪些城市的大学最多,目前公认的前5名依次是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和西安,但是我们不应该只关心高校的“数量”,而应更看重“质量”,下面是各城市拥有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数量的前5名:
1、北京——21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2、上海——8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
3、武汉——7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4、南京——6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5、西安——4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5、成都——4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可以看出,各城市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量排名和高校总数排名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