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评析 赵滢
急性脑梗死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急性脑梗死是脑缺血性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是因脑血管急性闭塞造成脑血供不足所引起的疾病。
脑梗死的突发性和危险性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
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措施。
在药物治疗中,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作为常用的药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
前列地尔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减轻脑组织水肿;依达拉奉则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维持脑血流畅通。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备受关注。
有研究表明,这种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缺血状态,降低再梗死风险,提高生存率。
关于该联合治疗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仍有待更多研究和探讨。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分别是两种常用的药物,前者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后者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形成。
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能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死。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验证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安全性的评估,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保障患者的利益。
最终的研究结果将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带来更多的希望。
1.3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是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80岁之间。
病例纳入标准包括:具有典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和头颅MRI或CT检查符合急性缺血性改变;发病时间窗口在3小时至24小时之间;符合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TICI)评分2-3级。
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缺损程度。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改善率90%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能力缺损评分都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该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前列地尔;脑梗死;临床疗效脑梗死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1]。
该病往往出现在动脉阻塞之后,动脉阻塞容易形成血栓或者栓塞,从而阻碍了血液循环,导致脑组织缺氧进而坏死,大脑功能受损造成头晕,肢体不听使唤,恶心呕吐[2]。
本文针对脑梗死患者提出使用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的方法,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脑梗死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8.3±9.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4±0.89)年。
实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8~88岁,平均年龄(60.2±10.8)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3±1.09)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 2 治疗方法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之后,要适当补充生理盐水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在这基础上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奥扎格雷与葡萄糖混合溶液,其中奥扎格雷80 g,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次/d,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理反应,7 d之后观察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好转程度。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诊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诊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性脑梗死进行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预后的作用。
方法;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的时间内选择本院急诊病例,纳入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红蓝球法分组,48例红球为试验组,48例蓝球为对照组。
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患者中运用,而试验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评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以前比较两组NIHSS评分、NDS评分的差异,得到P均>0.05,即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以后再次比较,试验组NIHSS评分、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得到P<0.05,即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诊急性脑梗死不仅效果确切,且预后良好,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具有全面性推广于临床的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前列地尔注射液;临床效果;预后急性脑梗死可谓是临床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脑部发生突然性缺血、缺氧情况,脑部无法实现正常供血,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坏死。
本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即使得到及时且有效的临床治疗,依然会遗留语言、神经功能障碍、偏瘫等问题,严重降低生存质量[1]。
此外,急性脑梗死发病时患者的濒死感、窒息感强烈,会直接影响治疗期间患者的身心健康。
传统抗水肿、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对症治疗,尽管可使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整体成效一般。
前列地尔注射液是高效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其可对供血、供氧进行显著改善,同时有效保护肾脏。
本文纳入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的时间内选择本院急诊病例,纳入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红蓝球法分组,48例红球为试验组,25例男性,23例女性;58-79岁为年龄范围,均值(68.2±3.7)岁;4-31h为发病至就诊时间范围,均值(17.4±2.6)h;48例蓝球为对照组,26例男性,22例女性;59-80岁为年龄范围,均值(68.3±3.6)岁;4-30h为发病至就诊时间范围,均值(17.3±2.5)h。
前列地尔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评析

前列地尔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评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治疗组患者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15天。
结果:对照组治愈率高于观察组患者,统计学差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高于观察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脑梗死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其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损害,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前列地尔;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098-02急性脑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血栓阻塞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就诊,否则会失去治疗的机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可导致神经损害,导致患者致残致死[1]。
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多采用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的治疗方法。
前列地尔是新一代活性药物,其可有效改变狭窄血管和痉挛血管的病变情况,体内药物代谢时间较长,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减少对血管刺激,减少炎性反应[2]。
本次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0例,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对脑梗死诊断的标准,并通过头颅CT检查确诊,患者发病时间在12~48小时内,排除标准心房纤颤患者,脑出血患者,肺、心、肾、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对本研究药物存在严重过敏情况[3]。
急性脑梗死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
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是两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
本文旨在分析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前列地尔与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前列地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平滑肌收缩,从而发挥抗血栓和扩血管作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来减少血小板凝集。
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往往被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改善患者症状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该联合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脑血流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的缺氧损伤,从而减轻患者的脑组织损害。
3.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常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肢体瘫痪、失语、意识障碍等。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4.改善患者的预后5.减少药物不良反应1.用药剂量和时间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的用药剂量和治疗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用药剂量和治疗时间。
2.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患者在接受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小板凝集功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3.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与血栓溶解、血管扩张、神经保护等治疗手段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四、结语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急性脑梗死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昏迷、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
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
前列地尔是一种有效的溶栓药物,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从而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
而依达拉奉则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结,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的联合应用被认为可以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以下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研究方法我们选取了100名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我们对患者的脑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二、研究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脑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前列地尔或依达拉奉的治疗方法。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该联合治疗方法,以期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样本量较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更加全面地评估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前列地尔冶疗脑梗塞的临床上效果分析

前列地尔冶疗脑梗塞的临床上效果分析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取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血塞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生活能力。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0%、77.5%,两组间对比(P<0.05)。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全有效,值得作为治疗脑梗塞的理想药物。
标签:前列地尔;脑梗塞;临床效果脑梗塞是现今老年人群中常见疾病,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致,表现为脑部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病变,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主要健康杀手。
脑梗塞患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具有较多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其危害性使广大学者日渐重视脑梗塞治疗方法。
临床常规治疗脑梗塞时,多要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循环。
血塞通是临床常规治疗脑梗塞药物,临床疗效较佳。
前列地尔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物质[1],在扩张血管,改善神经功能,起到显著积极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2年8月~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取83例,经临床症状、CT、MRI等确诊,与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2]中脑梗塞相关标准相符;患者均于发病后72 h入院;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5.8±3.1)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3±4.7)分;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6.3±2.8)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8±3.5)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数据差异,可参与到本次研究(P>0.05)。
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探讨

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探讨前言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它具有起病突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重大疾病。
在临床治疗中,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PE)是一种常规应用的治疗方案,其疗效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此方案对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探讨。
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的基本情况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是一种以二羟孕酮为核心结构的合成GnRH类似物,具有释放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增效剂。
它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性腺激素的分泌,降低血中的雄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前列腺癌的目的。
银杏叶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是以银杏叶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抗氧化、减少血小板凝聚等多种生物活性。
其成分主要为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如酚酸类、黄酮类、萜类等。
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疗效评估本文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血液常规指标变化等多个方面对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评估。
临床疗效根据观察发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治疗组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出现的后遗症、左右手粗细、肌力、语言和感觉障碍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改善,表明该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血浆N心肌肉蛋白的摄入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N 心肌肉蛋白的摄入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神经元坏死,并提高局部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
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通过对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发现治疗组的中、大脑动脉内径增加明显、流速较差,表明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脑部血流动力学状况。
血液常规指标变化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治疗组的血液常规指标均有所改善,如减少白细胞计数、降低血粘度,表明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液状态有一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地尔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评析赵滢
发表时间:2017-09-07T14:47:37.1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赵滢
[导读] 急性脑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血栓阻塞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就诊。
(黑龙江省鹤岗鹤矿医院药剂科内科药局黑龙江鹤岗 154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治疗组患者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15天。
结果:对照组治愈率高于观察组患者,统计学差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患者
总有效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高于观察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脑梗死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其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损害,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前列地尔;脑梗死;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68-02
急性脑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血栓阻塞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就诊,否则会失去治疗的机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可导致神经损害,导致患者致残致死[1]。
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多采用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的治疗方法。
前列地尔是新一代活性药物,其可有效改变狭窄血管和痉挛血管的病变情况,体内药物代谢时间较长,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减少对血管刺激,减少炎性反应[2]。
本次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0例,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对脑梗死诊断的标准,并通过头颅CT检查确诊,患者发病时间在12~48小时内,排除标准心房纤颤患者,脑出血患者,肺、心、肾、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对本研究药物存在严重过敏情况[3]。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3±6.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18.5±5.0)分,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47~77岁之间,平均年龄(63.5±5.4)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19.1±5.6)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评分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治疗组患者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15天,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3 疗效评价
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4]:基本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生活可自理,无伤残程度;显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神经功能评分减少20分以上,神经功能改善,伤残程度为1~3级;好转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功能评分减少8~20分之间;无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小于8分,甚至临床症状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的数据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代替,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23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20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85.5%;对照组治愈率高于观察组患者,统计学差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高于观察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表。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初期脑供血区域的血流明显减少或出现血流中断的情况,在缺血情况下脑组织发生坏死,导致组织释放出众多的花生四烯酸,可引起脑水肿的发生。
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在代谢产物在血管中与血管发生作用,导致脑梗死区域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引发急性脑梗死,对神经细胞和周围神经细胞造成损害[5]。
前列腺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有效调节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水平,同时增加环磷酸腺苷水平,从而有效抑制了血小板凝聚,在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前列地尔注射液在质微球的包裹下,有效延长的药物作用时间,从而降低了局部刺激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的治疗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神经功能损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建队,边莹.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63-564.
[2]吴曼,张新华.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与经颅多普勒对比评价[J].中日友好医院学院,2011,25(4):207-208.
[3]罗玉明,罗文丽,郑淑玲.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0):2108-2109.
[4]金海加,任芳.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5(14):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