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写法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隧洞suì dòng : 即隧道。

蜗行wō xíng : 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滩yū tān : 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船bó chuan : 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带动的船,用于运输货物(如煤、油木材或粮食);有时亦载客,通常由拖轮拖带。

簇新cù xīn : 极新;全新。

~的大衣。

笑涡xiào wō : 脸颊上的小圆窝笑时深而明显。

喷薄pēn bó : 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欲出的一轮红日。

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 : 一般指全身是伤。

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第2课《梅岭三章》阎罗yán luó : 即间罗王,也称“间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捷报jié bào : 胜利的消息:~频传。

血雨腥风xuè yǔ xīng fēng :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 :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第3课《短诗五首》漫漫màn màn : 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长夜。

路途~。

装饰zhuāng shì: 1.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品。

~图案。

她向来朴素,不爱~。

2.装饰品:建筑物上的各种~都很精巧。

舵手duò shǒu :1.操舵驾驶船的人。

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埋没mái mò :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第4课《海燕》苍茫cāng máng : 空旷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gāo ào :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最新统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精品教学课件
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的情况下,在车站送别时,父亲穿过铁道、 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作者详细写了父亲的外貌、 动作,极力描绘出父亲家境衰落时的颓唐,送子远行时的困顿, 也正是这个背影,激起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课文全篇探究
2. 本文写作的详略有什么讲究? “我”回家奔丧,在南京游逛,以及最后收到父亲来信等,
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重于一切,他唯恐儿子在路上有什 么闪失,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由自己亲自送。
课文细读品味
5.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在描写父亲穿铁道、爬月台 买橘子时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父亲穿铁道、爬月台的行动来描写父亲的背 影。作者用了“探”“穿”“攀”“缩”“倾”等动词, 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描写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 橘子的艰难情景。“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让人想 象父亲爬时的吃力;“缩”点明了他爬时的困难;“倾” 说明了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 贴、爱护之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特色总结
1.线索清晰,角度新颖。 以“背影”为线索,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流
泪,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通过“背影”这 个独特的角度展现出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照应 题目,使文章浑然一体。
归纳总结
2.描写细腻,生动感人。 本文通过看似琐碎寻常、实则生动典型的细节描
写来刻画人物,尤其是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动作 刻画得极其细腻,使得父亲的形象血肉丰满、呼之欲 出,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课文细读品味
3.“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说说这里用 两个“终于”、两个“踌躇”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两个“终于”、两个“踌躇”写出了父亲矛盾的心 理,父亲虽然事忙,但又对“我”不放心,更突出了父亲 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学习要点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学习要点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学习要点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

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

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

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这些记叙、描写与百草园形成对比,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的束缚。

7、中心。

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

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

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第三课《丑小鸭》1、文体(童话故事)、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丑小鸭与作者:两者的遭遇相似,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3、丑小鸭的形象意义:成为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第一课《沁园春·雪》滔滔tāo tāo: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wéi yúmǎng mǎng: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本文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风骚fēng sāo: 1.《诗经》和《楚辞》的合称。

2.才华;文采。

3.指妇女举止轻佻,不检点:卖弄~。

天骄tiān jiāo: 天骄是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风流fēng liú: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

~倜傥。

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

4.轻浮放荡:~女人。

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嘶哑sīyǎ: 声音沙哑。

汹涌xiōng yǒng: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

波涛~。

黎明lí míng: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fǔlàn: 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乡愁》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qīng líng: 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pīng tíng: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

举止~。

鲜妍xiān yán: 鲜艳。

冠冕guān miǎn: 这里指王冠。

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冕,礼帽。

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ní nán: 1.拟声词。

燕子的叫声。

2.形容小声说话:细语~。

第五课《我看》丰润fēng rùn: (肌肤等)丰满滋润:两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修辞: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初中语文课文主旨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课文主旨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课文主旨归纳总结语文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课文的主旨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一、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总有一盏灯能为你照亮》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困难的故事。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小女孩儿歆歆面对困境而不轻易放弃,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主旨: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二、珍惜友谊与亲情《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夏目友人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夏目与妖怪们之间的友谊,表达了珍惜友谊的主旨。

无论是与同学之间的友情,还是与亲人之间的亲情,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和维护好身边的友谊和亲情,与人为善,用心与人交往。

三、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困惑》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位古筝演奏家从小学习古筝,最终成为一名才华出众的演奏家的故事,强调了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通过努力学习和传承,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四、尊重自然与环境保护《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的《百舸争流》这篇课文通过描绘鱼群向上游努力奋斗的情景,寓意着人们应该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且向读者传达了尊重自然与环境保护的信息。

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破坏生态环境,爱护身边的自然资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可持续发展。

五、感悟生活与人生《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的《黄金甲》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周瑜的成长经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感悟生活与人生的主旨。

人生充满了起起伏伏,我们应该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珍惜当下,把握好眼前的幸福。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文的主旨涉及到人生态度、困难面对、友情亲情、传统文化、环境保护以及生活感悟等方面。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狼笔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狼笔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狼笔记摘要:一、了解课文背景二、分析课文结构三、解读课文内容四、总结课文主题五、拓展思考与实践正文:一、了解课文背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的《狼笔记》是一篇描绘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说明性文章。

作者通过观察和记录,对狼这一神秘而又有争议的动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狼。

二、分析课文结构《狼笔记》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狼为主题,相互关联。

第一部分介绍了狼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第二部分讲述了狼的狩猎技巧和团队协作;第三部分揭示了狼的亲情和友谊;第四部分分析了狼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五部分则是作者对狼的思考和感悟。

三、解读课文内容1.狼的生存环境:课文介绍了狼生活在高山、森林、草原等多种生态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狼的生活习性:课文揭示了狼的作息规律、捕猎方式以及与同伴之间的互动。

3.狼的狩猎技巧:课文详细描述了狼在狩猎过程中的策略,如潜行、包围、突袭等,展示了狼的聪明才智。

4.狼的团队协作:课文强调了狼群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狼群内部的社会等级制度。

5.狼的亲情和友谊:课文描述了狼在家庭和朋友圈中的表现,展现了狼的情感世界。

6.狼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文分析了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控制猎物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等。

7.狼的思考和感悟:课文最后部分,作者对狼这一动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总结课文主题《狼笔记》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详细的记录,展示了狼的生活面貌,使读者对这一神秘动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课文强调了狼的生存智慧、团队精神和情感世界,倡导人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

五、拓展思考与实践1.思考:为什么狼在捕猎时会选择包围、突袭等策略?2.实践: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尊重和保护动物。

3.思考: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4.实践:开展户外活动,了解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写法归纳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初中语文课文写法归纳七年级上册1、散步——顺叙;以小见大2、秋天的怀念——寓情于景3、羚羊木雕——倒叙、悬念、对比、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烘托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运用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荷叶母亲——借物抒怀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写景状物生动形象陈太丘与友期——语言描写、行为描写6、我的老师——以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心理描写,文字朴实纯真7、再塑生命的人——选材精当,中心突出,语言质朴8、我的早年生活——结构明确,前后照应;语言幽默诙谐,自然生动9、王几何——人物描写生动形象,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论语》十二章——语言简洁精炼11、春(朱自清)——情景交融,多种感官写景,巧用比喻、拟人12、济南的冬天—比喻,拟人,情景交融13、风雨——侧面烘托;巧用比喻14、秋天——选取有代表性的形象,创造新颖独特的意境15、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次北固山下——寓情于景,景中含理钱塘湖春行——描写景物,用词准确天净沙秋思——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16、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17、走一步,再走一步——由事推理,采用伏笔和照应18、短文两篇蝉——以小见大、先抑后扬贝壳——于描写、抒情、议论之中表达自己的感悟19、在山的那边——象征20、虽有嘉肴——引喻概论,说理深刻,逻辑严密21、化石吟——联想和想象;拟人手法22、看云识天气—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等说明方法23、绿色蝈蝈——语言生动传神24、月亮上的足迹——线索明晰,记叙清楚。

记叙为主,描写准确生动25、河中石兽——叙事简约,寓理于事26、小圣施威降大圣——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27、皇帝的新装——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悬念、夸张、想像、讽刺28、女娲造人——运用大胆而新奇的想象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30、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白描手法,讽刺、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蚊子和狮子——拟人手法,动作、神态描写、讽刺智子疑邻——叙事简约,运用对比手法塞翁失马——叙事简约,运用对比手法,情节跌宕起伏七年级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比、承上启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2、爸爸的花儿落了——环境烘托,善用插叙3、丑小鸭——象征手法,寓意深刻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语言精炼,内涵深刻未选择的路——象征5、伤仲永——叙议结合,议论精当6、黄河颂——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7、最后一课—悬念、伏笔、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步步推理,层层设喻9、土地的誓言——寄情于物,波澜起伏10、木兰诗——起兴、铺陈、详略、比喻,叙事详略得当11、邓稼先——选材精当,突出主题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13、音乐巨人贝多芬——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外貌描写、神态\行为描写,描写人物,各有侧重15、孙权劝学——运用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16、社戏——环境烘托、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动作描写、对比,刻画人物栩栩如生17、安塞腰鼓——运用排比,渲染声势18、竹影——构思巧妙,思路清晰19、观舞记——比喻形象,排比精炼20、口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21、伟大的悲剧——细节描写22、在沙漠中心——心理描写23、登上地球之巅——叙述详略得当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大胆的想象,奇特的夸张26、猫——抓住细节,描写逼真27、斑羚飞渡——善用比喻揭示主旨28、华南虎——象征手法29、马——运用对比手法30狼——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悬念、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卒章显志八年级上册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详略得当叙议结合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语言准确、简洁、生动2、芦花荡——肖像描写独具个性,景物描写独具特色3、蜡烛——动作描写细致,环境描写典型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运用反语,讽刺有力,对比鲜明,爱憎分明5、亲爱的爸爸妈妈——恰当地运用引用,事例选取典型6、背景——语言质朴,饱含深情,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背影”线索7、阿长与《山海经》——欲扬先抑,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细节描写8、台阶——线索清晰,结构井然,细节描写,生动传神9、老王——以小见大,蕴意深刻,文字质朴,语淡意浓10、信客——综合运用多种记叙顺序11、中国石拱桥——说明语言准确严密,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多种说明方法12、桥之美——语言生动,优美含蓄13、苏州园林——总说分说紧密结合,语言准确,耐人寻味,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14、故宫博物院——空间顺序,层次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5、说“屏”——语言雅俗结合,简洁传神,引用古诗词,富有诗意16、大自然的语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典雅,生动说明17、奇妙的克隆——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结构安排严谨,脉络清晰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逻辑严密,说理充分被压扁的沙子——语言精炼,幽默风趣19、生物入侵者——语言生动美,风趣幽默,事例安排有详有略20、落日的幻觉——语言生动形象,说明准确21、桃花源记(叙事散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悬念、寓情于事22、短文两篇陋室铭——反向立意,不落俗套,托物言志爱莲说(议论文)——托物言志、对比、衬托23、核舟记(说明文)——空间顺序、列数字24、大道之行也(议论文)——阐述道理,条理清晰25、杜甫诗三首《望岳》——描写层次清晰《春望》——触景生情,意境深沉《石壕吏》——明暗结合、藏问于答26、三峡(散文)——抓住景物特征,语言凝练,动静结合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小品文)——结构严密,语言凝练记承天诗夜游(小品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28、观潮(散文)——正面和侧面描写,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铺陈、映衬29、湖心亭看雪(游记)——白描手法、情景交融30、诗四首归园田居——语言平淡自然使至塞上——比喻贴切,用词精妙传神渡荆门送别——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瑰丽登岳阳楼——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八年级下册1藤野先生——行为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线索分明2、我的母亲——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巧用对比3、我的第一本书——线索清晰,结构严谨4、列夫托尔斯泰——欲扬先抑,巧用比喻、夸张5、我的童年——采用小标题的方式,语言细腻,感情真挚6、雪——对比描写,景物描写,工笔细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7、雷电颂——想象瑰丽奇特,意境雄浑壮阔,象征,多种修辞,象征、托物言志、借古讽今8、短文两篇——象征,立意新颖,道理深刻9、海燕——象征,多种修辞,烘托和对比,托物言志10、组歌——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情感,音律和谐,节奏鲜明11、敬畏自然——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对比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鲜明突出的对比,拟人、排比13、旅鼠之谜——多种说明方法14、大雁归来——拟人,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15、喂——出来——想象奇妙,合情合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16、云南歌会——人物描写,场面描写17、端午的鸭蛋——语言运用富有特色,运用铺垫、烘托的手法18、吆喝——思路清晰,层次井然,语言朴实,生动幽默19、春酒——构思精巧,形散神聚,细节描写,精妙传神20、俗世奇人——语言本色朴素,极富表现力,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21、与朱元思书(书信)—形声兼备,动静互见,虚实相间,侧面烘托、夸张、对偶22、五柳先生(传记)——多用否定句,语言平淡自然,不事雕琢23、马说(杂文)——以马为喻,托物言志24、送东阳马生序(赠序)——运用对比,突出中心,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层层深入,言简意深赤壁——借物兴感,以小见大过零丁洋——巧用谐音,借景抒情水调歌头——步步设疑,借月抒情山坡羊潼关怀古——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26、小石潭记(散文)——移步换景,抓住特征,生动描绘,情景交融,侧面烘托、寓情于景27、岳阳楼记(散文)—铺垫、对比、反衬、卒章显志28、醉翁亭记(散文)——卒章显志,层次清晰,脉络分明29、满井游记(散文)——运用描写,情景交融,善用比喻,贴切新奇30、诗五首饮酒(其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行路难(其一)——用典精当,虚实结合,想象雄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词生动准确,逐层蓄势,转笔陡然,卒章显志、主题升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开大阖,意境壮阔,不枝不蔓,章法严谨已亥杂诗——构思巧妙,立意深远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修辞的运用极为巧妙,写景、议论、抒情结合2、雨说——运用拟人,亲切自然,想象丰富3、星星变奏曲——结构精巧,一唱三叹,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借象征表现主题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结构精巧,以少胜多,情趣盎然夜——动静结合,融情于景,运用反复,深化主题5、敬业与乐业——引用论证,清晰的写作思路,体现演讲的特色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多种修辞手法7、傅雷家书两则——直接抒情,平易朴实,比喻生动,说理形象8、致女儿的信——故事构思颇具匠心,场面描写,前有暗示,后有点睛9、故乡—对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10、孤独之旅——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深化主题,烘托、象征11、我的叔叔于勒——倒叙、悬念、伏笔、跌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对比、讽刺、环境烘托12、心声——双线互动,构思巧妙,心理描写,映衬手法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逻辑严密,有理有据,语言准确,设问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条理清晰、结构严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正面论证和发面论证相结合15、短文两篇谈读书——多种论证方法不求甚解——细腻的道理论证,正反面论证结合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言极富感染力,立驳结合,论证严密17、智取生辰纲——环境烘托、语言描写、行为描写18、杨修之死——材料安排巧妙,结构完整严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19、范进中举——夸张、对比、语言描写、行为描写20、香菱学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语言、动作描写21、陈涉世家(传记)——详略、语言描写、行为描写22、唐雎不辱使命(传记)——语言描写、行为描写,衬托对比塑造人物,对话突出性格23、隆中对(传记)——选材精当,详略分明,结构严谨,正面和侧面结合24、出师表(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25、词五首望江南——白描、直叙手法渔家傲秋思——意境典型,借景抒情江城子密州出猎——风格豪放,善用典故武陵春——写法奇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构巧妙奇变,虚实有机结合九年级下册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构思精巧,感情真挚,象征,意象乡愁——结构精巧,富有音韵美,意象2、我用残损的手掌——巧用对比突出情感,意象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新颖,感情强烈4、外国诗两首祖国——笔调平实,描写细腻黑人谈河流——意象凝练,表意深刻5、孔乙己—反衬(以乐景写哀)、外貌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环境烘托、铺垫6、蒲柳人家——倒叙开篇,民族气息浓郁7、变色龙——夸张、讽刺、跌宕、语言描写、反复、对比、细节描写8、热爱生命——心理描写9、谈生命——比喻,反复,感性化和理性化结合10、那树——托物寓意,语言生动、精练、简洁11、地下森林狂想——象征、托物言志12、人生——寓深刻的道理于形象的比喻中,以小见大13、威尼斯商人——夸张、语言描写14、变脸——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15、枣儿——象征,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16、音乐之声——正、侧面描写相结合17、公输(散文)——比喻论证,通过语言表现人物形象18、孟子两章(散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道理——结论)19、鱼我所欲也(散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20、《庄子》故事两则(散文)惠子相梁——比喻贴切,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精彩的论辩艺术21、曹刿论战(散文)——详略、语言描写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散文)——小中见大、类比,设喻说理,说服力强23、愚公移山(寓言)——烘托、对比24、《诗经》两首:关睢、蒹葭——比兴、反复、环境烘托五、几种写作手法辨析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