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技术以教给学生生物物理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主要讲述物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常见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以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他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所必备的康复治疗方法、技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得到基础。
教学时数180时,主要采用讲授、实训的模式,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熟练掌握康复临床上常用得到物理治疗技术,能够应用物理治疗技术对功能障碍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列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物理因子疗法和物理疗法的基本知识。
2.掌握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操作方式。
、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以与治疗安全防
护措施。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临床常见运动疗法技术。
2.熟练掌握物理因子技术。
3.具备康复对临床常见功能障碍选择治疗技术的能力。
4.能对康复临床常见功能障碍进行功能恢复的训练操作。
【素质教育目标】
1.皮痒刻苦钻研、勤奋向上的学习精神。
2.培养治病救人、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医学物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物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医学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医学与物理学的交叉部分。
本大纲旨在为医学物理学的教学提供指导,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掌握医学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 理解医学物理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 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医学物理学概述1.1 医学物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医学物理学的研究领域1.3 医学物理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和意义2. 医学物理学的基本原理2.1 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2 射线与辐射的产生与传播2.3 辐射剂量的计量与控制2.4 医学图像的获取与处理技术3. 医学物理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3.1 医学成像技术的原理与方法3.2 CT、MRI、超声和核医学等成像技术的特点与应用3.3 医学图像质量评价与优化4. 医学物理学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4.1 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2 放射治疗计划与剂量分配4.3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与风险评估4.4 新技术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5.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技术5.3 实验结果的统计与推断6. 职业道德与伦理6.1 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6.2 医学物理师的职业责任与义务6.3 医学物理学的伦理问题与道德规范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医学物理学的相关理论、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案例分析。
4. 学术讲座与研讨会:邀请医学物理学领域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拓宽学生的视野。
《物理治疗学》理论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康复治疗学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
本书系统介绍了物理治疗的种类及各种技术的作用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技术、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本书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限制、特定要求)的原则,结合全国高等学校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的特点,并与康复治疗师的考试大纲及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精心组织编写,使之更适合于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专业教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的运动疗法、神经发育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技术,为在毕业后从事康复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另外见习时间长达18学时,能将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将在校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书共分三十一章,第一章为概论,它概括阐述了物理治疗学的定义、范畴、治疗作用、发展史及展望,详细介绍了学习内容及常见检查及治疗方法。
其余章节为各论,分别介绍不同的物理治疗方法(概述、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每种治疗注意事项),除配备了与本书内容相匹配的光盘和习题集外,增加了实践指导,有利于学生扩大学习范围和复习参考之用。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见习18学时;理论与见习学时之比3:1。
四教材:《物理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燕铁斌,第2版,2013年。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深入了解和掌握物理因子的产生机理和治疗原理,以及相应的技术操作和安全防护知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疗、光疗、声疗、热疗、冷疗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熟悉并掌握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操作和安全防护要求。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物理因子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并能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三、课程内容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述1.1物理因子治疗的发展和应用概况1.2物理因子治疗的分类和治疗范围1.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作用与优点2.电疗技术2.1电流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2.2常用电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3电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3.光疗技术3.1光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3.2常用光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3光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4.声疗技术4.1声波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4.2声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4.3声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5.热疗技术5.1热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5.2常用热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5.3热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6.冷疗技术6.1冷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6.2常用冷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6.3冷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介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练习,进行实际病例和模拟情境的操作训练。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际物理因子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参考书目:1.《物理疗法学》2.《物理医学与康复学》3.《康复治疗学》4.《物理治疗学》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医学治疗教学大纲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医学治疗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三、课程学分:3学分四、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生五、教学目标:1. 掌握医学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了解医学治疗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治疗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意识。
六、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医学治疗概述1. 医学治疗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医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原则;3. 医学治疗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第二部分:药物治疗学1. 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药效学;2.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3. 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第三部分:非药物治疗学1.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2. 心理治疗、营养治疗等辅助治疗;3. 非药物治疗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第四部分:临床治疗学1. 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2. 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3. 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价和总结。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医学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临床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治疗的基本技能。
八、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主要考察学生对医学治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3. 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医学治疗学》;2. 参考书籍:《临床药物治疗学》、《康复治疗学》等;3.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十、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至第4周:医学治疗概述第5周至第8周:药物治疗学第9周至第12周:非药物治疗学第13周至第16周:临床治疗学以上范文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药学《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

《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Phys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072602,140726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医学/药学/医检等专业学分:3总学时:48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续课程:医学专业课课程简介: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物理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也是医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是通过较系统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为医学院学生后续学习现代医学打下必要、坚实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物理思想、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与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课为主,讲课形式兼顾PPT和板书,同时教学视频录像作为辅助手段,网络教学作为资源库和教学辅导手段。
选用教材:陈仲本,况明星.医用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必读书目:[1] 倪忠强,刘海兰,武荷岚.医用物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选读书目:[1] 王振华.医用物理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2] 李旭光.医用物理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3] 程守洙,江之永,胡盘新.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马文蔚.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D. Halliday, R. Resnick, J. Walker.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Extended) [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1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经典物理学和近代物理学的系统学习,尤其是和医学紧密相关的知识的介绍,了解物理学发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基本实验,基本思路。
掌握经典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并且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医学专业课服务。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区康复课程代码:26220470课程类型:专业课学分:2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先修课程:基础医学概论、康复评定技术等适用专业:社区康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是社区康复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根据社区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和社会福利机构等岗位群的能力需求设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理疗技术的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能够在康复实际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合适的理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电疗法(低频、中频、高频)、磁场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知识目标主要是了解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治疗原理;熟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特性;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包括:能够根据疾病情况和物理因子的特性,熟练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准确的选择处理方法。
素质目标要求具有敬岗爱业精神、人文关怀精神及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以课堂教师讲授形式为主,专题介绍、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为辅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程,同时注重本学科相关研究热点或者研究成果的介绍,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学生自学与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及采用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手法、课后作业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内容:物理因子治疗定义、发展和应用前景、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要求:1掌握内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对人体的作用;物理因子治疗处方;2•熟悉内容:物理因子的应用范围、分类及前景;3•了解内容:物理治疗师的培养、需求及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
儿童物理疗法课程设计

儿童物理疗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疗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与儿童身体发展相关的物理治疗原则。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儿童常见疾病对应的物理治疗方法及作用机理。
3. 学生能够了解并阐述物理疗法在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治疗方法,针对具体病例设计合适的康复方案。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物理治疗设备,确保治疗过程安全有效。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病例,提出合理的物理治疗方案,并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儿童患者的关爱和责任感,尊重生命,关注康复事业。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康复观念,坚信物理疗法在儿童康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 学生养成积极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儿童物理疗法进行设计,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在儿童康复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儿童生理特点与物理治疗原则:讲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儿童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特点,阐述与之对应的物理治疗原则。
教材章节:第一章 儿童生理特点与康复治疗原则2. 常见儿童疾病的物理治疗方法:介绍儿童脑瘫、发育迟缓、骨折等常见疾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如电疗、热疗、按摩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儿童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3. 物理治疗设备的使用与操作:教授物理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物理治疗设备与技术4. 儿童康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结合病例,指导学生进行康复方案的设计,包括治疗目标、方法、周期等,并讨论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日期:2013-11-27)《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治疗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hysicaltherap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80????????????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32教学内容:1.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2.物理治疗师的基本概念。
3.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
4.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5.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第二—四讲?肌力训练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1.肩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2.肘部和前臂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3.腕部和手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4.髋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5.膝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6.踝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7.颈前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8.颈后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9.躯干前屈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10.躯干后伸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11.躯干旋转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熟悉1.肌肉生理学概念。
?第五3.手指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4.髋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5.膝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6.踝及足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7.脊柱的运动活动技术。
熟悉1.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技术与方法。
2.持续被动活动的作用机制。
了解???1、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
2.制动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1.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定义、关节活动基础、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
2.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技术与方法。
3.制动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4.肩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5.肘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6.手指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7.髋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8.膝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9.踝及足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10.脊柱的解剖及生理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11.持续被动活动的作用机制、实施方法和应用范围。
第八第十—十四讲?关节松动术教学时数:9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6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1.颈椎关节的手法操作。
????????2.胸椎关节的手法操作。
????????3.腰椎关节的手法操作。
????????4.肩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5.肘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6.腕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7.手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8.髋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9.膝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10.踝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熟悉1.关节松动术的基本运动。
???2.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
???3.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教学内容:1.关节松动术的定义、基本运动、手法分级。
2.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
????????3.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4.颈椎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4.心功能训练的定义、生理学基础。
????????5.心功能训练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6.心功能训练的康复方案。
???????? ????????7.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程序、运动处方的应用。
8.平衡的定义、分类、维持机制。
9.平衡功能训练的影响因素。
10.平衡训练的原则。
11.平衡训练方法、特殊的平衡训练方法。
第十八—二十讲?Bobath技术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1.Bobath技术的常用治疗技术。
????????2.Bobath技术在脑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3.Bobath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熟悉1.Bobath技术的基本观点。
?????2.Bobath技术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1.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Bobath技术对脑瘫的认识、对脑卒中的认识。
3.Bobath技术的适应症和基本原则。
4.Bobath技术的常用治疗技术。
?2.PNF技术的特殊手法技术。
熟悉1.PNF技术的神经生理学原理。
??????????2.PNF技术的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了解???1.PNF技术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1.PNF技术的基本概念、神经生理学原理。
2.PNF技术的适应症、治疗原则。
3.PNF技术的基本手法与程序4.PNF技术的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5.PNF技术的特殊手法技术。
6.PNF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五—二十七讲?运动再学习技术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1.运动再学习方案的四个步骤。
?2.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再学习方案。
熟悉1.运动再学习的基本原则。
了解1.运动再学习的机制原理。
教学内容:1.运动再学习的基本概念、特点、机制原理。
2.运动再学习的基本原则。
3.运动再学习方案的四个步骤。
???????????2.低频电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低频电疗法的定义、生理和治疗作用。
2.低频电疗法的参数及其意义。
3.感应电疗法的定义、物理特性、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4.感应电疗法的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定义、物理特性、治疗原理、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6.经皮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7.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定义、物理特性、治疗原理、治疗作用。
8.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讲?中频电疗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目的与要求:掌握1.音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2.音频电磁场疗法的治疗技术。
3.超音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4.传统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5.动态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6.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熟悉1.中频电疗的治疗作用。
2.中频电疗的作用特点。
项。
2.高频电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高频电疗法操作时的安全与防护。
4.水疗法的治疗作用。
教学内容:1.高频电流的定义、基础知识、物理特性、治疗作用。
2.高频电疗法操作时的安全与防护。
3.短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4.超短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微波疗法的定义、分类。
6.分米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7.厘米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8.毫米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9.常用三种高频电疗法的比较。
10.水疗法的定义、生理效应、分类、设备及设施、治疗作用。
11.水疗法的操作技术、水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二讲?超声波疗法、压力疗法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目的与要求:掌握1.超声波疗法的治疗技术。
2.正压顺序循环疗法的操作方法。
3.体外反搏疗法的操作方法。
熟悉1.光疗法的治疗作用。
2.光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磁疗法的治疗作用。
4.磁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光疗法的定义、光的物理学基础。
2.红外线疗法的生物物理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可见光疗法的生物物理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4.紫外线疗法的生物物理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激光疗法的生物物理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6.磁疗法的定义、基本知识、治疗作用、操作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四讲?冷热疗法、生物反馈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目的与要求:掌握1.冷疗法的治疗技术。
2.冷冻疗法的治疗技术。
3.石蜡疗法的治疗技术。
4.湿热热敷疗法的治疗技术。
5.蒸汽疗法的治疗技术。
掌握1.低频、中频、高频、超声波、冷疗、热疗的治疗技术。
熟悉1.低频、中频、高频、超声波、冷疗、热疗的治疗技术。
的治疗作用。
教学内容:1.低频、中频、高频、超声波、冷疗、热疗的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或编)次?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合计物理治疗概论?3?????3肌力训练?3???3??6关节活动度训练?3???3??6牵伸训练????3??3关节松动术?3???6??9心肺、平衡训练?3???3??6Bobath技术?3???3??6Brunnstrom、Rood技术?3?????3PNF合计教?材:《物理治疗学》,金荣疆、张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参考书:《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杜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康复医学》.南登崑编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康复评定学》.陈立典等编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物理治疗学》.燕铁斌等编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八、说明1、课堂讨论成绩占10%,作业成绩(论文分析)占20%。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