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人工培育技术知识(doc 10页)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作者:钱雯婕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4期摘要介绍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培养基配方、接种、菌丝培养、出草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北冬虫夏草的栽培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接种;菌丝培养;出草管理;采收中图分类号 S56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74-02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vuill.)Fr.],又名蛹虫草,与冬虫夏草同属。
其子实体及虫体也可作为冬虫夏草入药,与冬虫夏草的功能一致,具有益肾补阳(即补肾阳,又补肺阴)、保肝益肾、秘精益气、止血化痰等功效。
北冬虫夏草是一种具有极高的医疗、滋补价值的珍贵中草药,被誉为“东方神草”,人工栽培的北冬虫夏草是理想的冬虫夏草替代品。
检索相关中外文献可知,其富含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甾醇类化合物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并已初步验证部分化合物有抗肿瘤的作用,能有效抑制人体肾小球细胞的增生和改善病理组织作用等,因此北冬虫夏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国家已将北冬虫夏草归为国家新资源食品。
人工培植北冬虫夏草药用成分经医学临床证明可以取代资源紧缺、价格昂贵的天然冬虫夏草,对治疗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癌症有明显疗效,其被赞誉为“东方软黄金”,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销售市场。
可见,北冬虫夏草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哈密市第十三师农科所科研人员进行了北冬虫夏草高产栽培和筛选优质菌种等方面的研究,采用大米代料培养基,其培植技术、菌种制作已获成功。
北冬虫夏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一个生产周期90 d(其中草生产周期60 d),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现总结北冬虫夏草培育技术,以供参考。
1 培养基配方1.1 母种转管培养采用PDA加富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 g、蛋白胨3 g、磷酸二氢钾1.5 g、硫酸镁0.5 g、琼脂18 g、马铃薯200 g。
人工冬虫夏草的培育过程

人工冬虫夏草的培育过程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人工冬虫夏草的培育过程,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事儿呢!你知道冬虫夏草吧,那可是个宝贝呀!天然的冬虫夏草那可是稀罕玩意儿,价格老贵了。
所以呢,人们就琢磨着能不能人工培育出来呀。
要培育人工冬虫夏草,首先得有合适的菌种。
这就好像做饭得先有好食材一样,菌种不好,那后面可就难搞咯。
找到好的菌种后,就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培养基里培养。
这培养基呀,就像是冬虫夏草的小“家”,得给它们提供舒服的环境,让它们好好生长。
然后呢,就得准备虫子啦。
一般用的是蝙蝠蛾的幼虫。
这些幼虫可金贵着呢,得好好照顾它们。
把幼虫养得胖乎乎的,这时候就可以让菌种和幼虫来个“亲密接触”啦。
接下来呀,就是等待奇迹发生的时候啦。
菌种会慢慢地侵入幼虫的体内,就像一个小客人住进了大house 里。
然后呢,幼虫就会在菌种的作用下发生奇妙的变化。
你想想,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就好像毛毛虫变成蝴蝶一样,只不过这个过程更加复杂和神秘。
随着时间的推移,冬虫夏草的模样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这就像是一个艺术品在一点点地被雕琢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呀、湿度呀、光照呀,都得控制得恰到好处,不然可就前功尽弃咯。
培育人工冬虫夏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呀,那得花费好多的心思和精力呢。
就像养孩子一样,得精心呵护着。
要是稍有不慎,可能就培育不出好的冬虫夏草啦。
你说这人工培育的和天然的能一样吗?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会有些差别,但是人工培育也有它的好处呀,至少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冬虫夏草呢。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呀。
咱想想,要是没有人工培育,那冬虫夏草得多难得到呀,那价格还不得飞到天上去呀!所以说呀,人工培育还是很有意义的呢。
反正呀,人工冬虫夏草的培育过程就是这么神奇又复杂,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这可真是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的奇妙结合呀!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冬虫夏草种植技术方法

冬虫夏草种植技术方法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蟲夏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被誉为“天然的草中之宝”。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山地带,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冬虫夏草种植技术的发展被广大种植户所关注,下面我将就冬虫夏草的种植技术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地点选择:冬虫夏草的种植地应选取海拔较高、气候湿润、降雨充沛、土壤肥沃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如云南、西藏等地。
2. 材料准备:种植者需要提前准备好冬虫夏草的宿主以及冬虫夏草的菌种。
冬虫夏草依赖于某些昆虫的体内,成虫孳生后,将菌丝寄生于昆虫体内,形成虫草。
因此,在种植虫草之前,需要准备好虫草菌种和虫草的宿主。
3. 宿主培育:冬虫夏草常常寄生于蜣螂、蝉等昆虫体内,因此种植者可以通过收集这些昆虫并将其养殖起来,作为冬虫夏草的宿主。
4. 虫草孳生:通过人工饲养和管理宿主,使其适应且繁殖良好。
宿主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保持稳定的食物供给。
在此过程中,也要经常巡视宿主,及时发现虫草孳生的情况。
5. 虫草收获:当虫草孳生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进行虫草的收获。
通常情况下,虫草的收获时机是在雨后或者是晴天的早晨,这时候虫草会自动钻出来。
种植者需要小心剪断虫草,避免损坏。
6. 草地保养:在虫草收获之后,种植者需要进行相应的草地保养工作。
包括对草地的消毒、除草、施肥等。
这样可以保持草地的肥沃度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为下一轮虫草种植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冬虫夏草的种植技术方法需要从地点选择、材料准备、宿主培育、虫草孳生、虫草收获以及草地保养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种植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注重观察和细心经营,以确保虫草的质量和有效产出。
通过逐步掌握和实践这些种植技术方法,种植者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下成功种植出高质量的冬虫夏草,进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
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原理

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原理
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原理是通过模拟自然条件,提供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环境,加速其幼虫和菌丝的生长,从而实现大规模的人工培育。
具体原理如下:
1. 选择适宜的菌种:从野生的冬虫夏草中提取到的真菌菌丝可以作为菌种进行培养,或者通过分离和纯化技术获得单一菌株进行培养。
2. 提供合适的培养基:根据冬虫夏草的生长需求,设计合适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玉米粉、蔗糖、麦芽提取物等。
3. 优化培养条件: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一般培养温度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60-70%左右。
4. 接种和培养: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然后放置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通风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氧气供应。
5. 繁殖和扩增:在培养的过程中,冬虫夏草的菌丝会产生孢子,用于繁殖和扩增。
可以用孢子进行接种,或者通过纯化的菌丝进行传代培养。
6. 采收和加工:当冬虫夏草菌丝成熟后,可以采收用于制药或者保健品的生产。
采收后,冬虫夏草经过干燥、研磨等加工步骤,最终变成成品。
通过以上人工培育的步骤,可以实现对冬虫夏草的定量控制和大规模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人工虫草养殖技术

人工虫草养殖技术引言人工虫草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培育虫草的方法,虫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传统上,野生虫草资源稀缺且难以获取,因此人工养殖虫草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虫草养殖技术的步骤、条件要求和管理方法。
1. 虫草简介1.1 虫草概述虫草,学名冬虫夏草,属于真菌门、子囊菌纲、虫草科。
它在寄主昆虫体内生长并形成子实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和医疗价值。
由于其独特的形态和珍稀性,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
1.2 虫草分类根据寄主不同,虫草可分为冬虫夏草和秋蛰夏茧。
冬虫夏草寄生在蝗科昆虫体内,而秋蛰夏茧则寄生在蚕蛾体内。
两者在形态和药用价值上有所差异。
1.3 虫草的药用价值虫草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虫草素、虫草甾醇和多糖等。
它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炎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 人工虫草养殖技术步骤人工虫草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1 寄主培养选择合适的寄主昆虫进行培养,常见的寄主包括蝗科昆虫和蚕蛾。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料条件来保证寄主的生长和发育。
2.2 寄生孢子接种将经过处理的虫草菌株培养物中的孢子接种到寄主昆虫体内。
接种时需要注意卫生条件,避免杂菌污染。
2.3 培育环境控制为了促进虫草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虫草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湿度保持在70-80%左右。
2.4 虫草菌丝培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寄主培养后,虫草菌丝会在寄主体内形成。
此时需要将寄主昆虫放置在合适的培养基上,使虫草菌丝继续生长和扩散。
2.5 虫草子实体形成在菌丝培育阶段结束后,虫草会开始形成子实体。
此时需要注意控制养殖环境的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促进子实体的正常发育。
2.6 虫草采收与加工当虫草子实体发育完全后,可进行采收和加工。
采收时要注意避免损伤虫草,并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其质量。
3. 人工虫草养殖技术条件要求为了成功进行人工虫草养殖,需要满足以下条件:3.1 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虫草对光照和温度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能促进虫草的生长和发育。
人工虫草栽培

产量达到100万吨,最终使岫岩成 为全国知名蘑菇市场,成为全国蘑 菇菌种供应中心、原辅料和产品的 集散中心、生产技术和人才的输出 中心、价格和信息的形成中心。为 实现此目标,岫岩县制定了四条发 展原则: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探索开发新原料和新工艺为重 点,大力推进工厂化生产,增强产 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科技支撑 原则。以菌种研究开发和新产品开 发为重点,不断加大产业科技贡献 率。三是效益优先原则。以推进标 准化生产和加强品牌建设为重点, 大力提升产业效益。四是产业化发 展原则。以壮基地、育龙头、拉链 条为重点,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菌蕈产业
人工虫草栽培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康丽娜 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 李亚洁
近年来,北虫草以其与天然 冬虫夏草有相同的医疗营养保健功 效,及可人工规模化生产等优势, 成为天然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在医 疗保健、食品、餐饮等行业得到广 泛应用。笔者经多年试验摸索,利 用大米和小麦为主要原料,用塑料 盒栽培虫草,研究出一套简便、高 产的北虫草栽培新技术。
温时加强通风散热。平菇出菇期温 度不要超过18℃,如果气温突然升 高,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开窗、揭 膜、遮阴等,但要注意菇房内温度 波动不能过大,防止水汽凝结,产 生水膜。
5.摘除病菇,药剂防控 发现 病菇要及时摘除,并立即加大通风 量,暂停或减少喷水,迅速降低温 度,并用药控制病害,如可向料面 喷洒5%石灰水清液,也可喷洒每毫 升100~200单位的链霉素液或300 单位的土霉素,或500~1000倍的 漂白粉液,每2天喷1次,施药前后 菇床停水1天,间隔3~4天再次用 药,连续用3次以上,能有效控制 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应先清除 病菇,清理料面或覆土后,再按上 述方法喷药。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
一、种植方法
1、家庭种植:在家里种植话,可以使用木箱、玻璃瓶、或者是木盆都行,种植前要使用塑料的薄膜将木箱周围包好,不然水分就会流失掉。
在种植的容器里加一层薄薄的细沙,还要有一定的水分,之后将选好的菌虫放进去。
注意,不要让菌虫紧挨太近,接着给它盖一层3cm左右的细沙土,最后使用薄膜覆盖好就行。
2、大面积种植:要先选种植地,不能在有强光的地方种植。
选好地之后要先给它填一层5cm左右的沙土,之后将那些优质的幼虫放进去,然后给它盖一层5cm左右的沙土。
大面积种植也是需要覆盖塑料薄膜的,但是也需要加强空气的流通性。
二、注意事项
在选择种植菌种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无菌、生长能力强以及有较高纯度的品种,而且老化的菌种也尽量不要用。
冬虫夏草的人工驯化与栽培

冬虫夏草的人工驯化与栽培王晓云【摘要】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齐名,是著名的三大补品之一,其药用价值早已家喻户晓。
近代医学研究认为:冬虫夏草具有抑制肿瘤、调节免疫力、抗菌、抗肝炎、肾炎、抗缺氧、抗惊厥、升血小板、降低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镇静等作用,能影响机体核酸及蛋白质代谢,同时对肺气肿、高血脂症、【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1页(P3-3)【关键词】冬虫夏草;人工驯化;栽培;降低胆固醇;蛋白质代谢;药用价值;抑制肿瘤;冠状动脉【作者】王晓云【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农业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35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齐名,是著名的三大补品之一,其药用价值早已家喻户晓。
近代医学研究认为:冬虫夏草具有抑制肿瘤、调节免疫力、抗菌、抗肝炎、肾炎、抗缺氧、抗惊厥、升血小板、降低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镇静等作用,能影响机体核酸及蛋白质代谢,同时对肺气肿、高血脂症、肾功能衰竭及更年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冬虫夏草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区,整个生长过程处于严酷的高寒条件下。
由于野生资源遭到掠夺式采集,濒临枯竭,价格已经成百上千倍地上涨。
因此,人工栽培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子实体难度极大,涉及菌种分离、寄主昆虫饲养、寄主侵染和子实体形成条件等较为困难的技术难题。
现将冬虫夏草的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冬虫夏草的生长发育条件冬虫夏草是一种偏低温型真菌,菌丝体最适温度为15~18℃,经培养有少部分菌株对于稍高温度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在21℃下也能生长。
在P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缓慢,菌落初为白色绒毛状,渐渐变灰白色,有黑色素分泌到培养基中。
1.营养氮源。
人工培养的最佳氮源是奶粉,其后依次为黄豆粉、酵母粉、麦麸,最差的为蛋白胨和硝酸铵。
碳源。
对它的影响较小,最佳的是葡萄糖、蔗糖、果糖,其次是乳糖、淀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虫夏草人工培育技术知识(doc 10页)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和产业化现状冬虫夏草,又称为夏草冬虫,简称虫草。
全世界目前已报道发现由虫草属真菌Cordyceps 寄生于昆虫、蜘蛛和其他生物长出子实体的虫草种类达400多种;我国已记录68种。
在国内外一些人和学者的概念中,把凡是由虫草属真菌寄生并能产生子实体的菌物结合体都通称为冬虫夏草。
然而,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和我国绝大部分学者和人们及本文所指的冬虫夏草,是特指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高寒草甸中的中华虫草菌Cordyceps sienesis (Berkeley) Saccardo (1878)寄生于昆虫纲、鳞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属Hepialus幼虫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而其他类群仅称为虫草,不是正宗的冬虫夏草。
一、冬虫夏草和寄主昆虫的药用历史及发展现状用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见于清朝汪昂的《本草备要》(1694)所载:"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
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
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食用性,长期以来是我国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高级滋补品,并且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对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服用,无任何副作用。
古代70多部中药学文献把冬虫夏草的功用归纳为:"能阴阳并补,治劳嗽膈症,诸虚百损;功与人参、鹿茸同,但药性温和,老少病虚者皆宜食用……。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有200多部药书详细记载了冬虫夏草的药效与用途,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和中药学在全世界逐步普及,近年来发现冬虫夏草的功用效果越来越广泛。
经研究证明,它是具有镇静,止血,抗惊厥,降压,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结,抗衰老,调节人体免疫和具有抗肺癌、淋巴癌和肝癌功能的药物。
目前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药学界和生物学界研究者的重视,有关研究报道大量增加。
最早科学地描述和发表我国青藏高原有蝠蛾属昆虫分布是英国的Poujade1886年在四川省的宝兴县雪山上发现一种蝠蛾,被他定名为德氏蝠蛾Hepialus davidi;后来Alphe raky、Staudinger等学者分别于1889和1895年在西藏发现了暗色蝠蛾H.nebulosus(同种异名:泥色蝠蛾H.luteus)、异色蝠蛾H.varians两个种类。
1909年Oberthur在法国的Armorica半岛上整理由中国西藏、四川带去的药材和植物标本中,发现一头蝠蛾成虫,并以该半岛名称定名为H.armoricanus,但在发表新种时说明,该种蝠蛾产地可能是中国川藏高原,因在半岛一直未再发现有该种蝠蛾分布;后来一直到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四川康定等地采到大量的蝠蛾成虫和幼虫,经朱弘复鉴定,与在法国Armorica半岛发现的蝠蛾是同一种,从而定名为虫草蝙蝠蛾,并确定为中国特产的冬虫夏草菌的寄主昆虫之一。
到目前为止,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已发现中国特有的冬虫夏草菌寄主昆虫37种。
二、冬虫夏草与蝠蛾昆虫人工培育和产业化现状(一)有性型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现状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在近20年来全国先后有60多个科研单位和数千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和探索;云南、四川等地已在高海拔地区取得了小面积培育有性型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周期长,高海拔地区无推广对象、投资大、效益不如自然采集的高等多种因素,一直未能大面积推广。
在云南、四川、浙江、甘肃、青海、北京、福建、广东、贵州、广西等省(市、区)中低海拔地区,开展人工培育有性型冬虫夏草研究也有多年,虽然在某一些环节上已有多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或成果,如云南和四川等省已在昆明、成都和重庆的室内人工批量、重复繁殖成功蝠蛾昆虫;浙江等地在室内零星繁殖成功蝠蛾昆虫;但由于没有解决虫与菌接种和批量、重复长出子座体的难关,不能称为培育成功。
离小面积、小批量、多次重复在低海拔人工培育出有性型冬虫夏草的目标都还十分遥远;虽然数家已声称在中、低海拔批量培育成功有性型冬虫夏草,事实上科学的可信度极低。
因为:(1)目前还无一家能长期又稳定地分离培养到正宗的冬虫夏草真菌(即反复在培养基上批量长出子座)。
青诲、云南、四川、北京等地在培养基上都培养出过子座,但其子囊孢子稀少或无子囊孢子,而且生长都不稳定,不能说明已掌握了有性型人工在中低海拔的培育技术。
(2)冬虫夏草菌无性型人工培养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在室内接种到蝠蛾幼虫上也能感染成为僵虫期,但确罕见有完成有性型,长出子座体和子囊孢子。
(3)目前子座的形成除了海拔、气候、土壤、气压等多种环境因素外,其菌之间是否多菌复合感染?如果是复合感染,又是哪一些菌在起关键作用?在什么时期与冬虫夏草菌起作用?等等问题尚不清楚。
因此,要在中低海拔地区人工批量和重复培育出有性型的冬虫夏草,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就是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大面积人工培育冬虫夏草,也还需开展许多技术性的实验工作。
所以有性型冬虫夏草人工培育要达到规模化或产业化生产,研究还十分艰巨,路程还非常遥远。
(二)无性型冬虫夏草人工培养现状由于有性型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困难太大,近10多年来,大部分开展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研究的单位和研究人员都纷纷转向无性型的研究与应用上。
由于虫草菌无性型培养技术容易掌握,而且从自然界采集冬虫夏草分离出来的真菌,绝大部分理化性质和药理功能与冬虫夏草的有性成分相似,所以各地都把自我分离出的真菌确定为冬虫夏草菌的无性阶段,并纷纷建厂生产菌粉和开发应用。
目前已从自然界的冬虫夏草体中分离出自我认为是中华虫草菌无性型共有9属31种,其中有16种已经在北京、吉林、山西、上海、青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贵州等19个省(市)40多家,进行深层大规模发酵培养和固体培养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体作为有性型冬虫夏草的代用品,部分厂家已进入大的产业化生产,如至灵胶囊、金水宝胶囊、宁心宝胶囊、心肝宝、冬虫夏草鸡精、虫草胶囊、冬虫夏草酒、冬虫夏草人参补酒等20多种产品年产值均达千万元至数亿元。
而且,由于用菌丝体和分生袍子人工繁殖周期短、产量高,今后作为冬虫夏草有性型的代用品,开发、应用的潜力还极大。
三、冬虫夏草和蝠蛾昆虫人工培育技术(一)冬虫夏草茵的寄主昆虫饲养繁殖技术要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首先必须大量人工饲养寄主一一蝠蛾属昆虫。
蝠蛾一生中有98%的时间都在土壤内生活,仅有2.5一13d的成虫期营地面生活。
所以,这类昆虫的人工饲养管理主要是在土壤中开展。
1.蝠蛾的饲养工具(1)蝠蛾卵的饲养工具。
饲养蝠蛾卵可用两种方法,一是用直径15一20cm的玻璃培养皿,垫上2一3层滤纸,皿内放一块吸水棉保持湿度,每皿可饲养200一500粒卵。
此法利于观察,但难掌握湿度。
二是用l0cm xX5一8cm的广口瓶或者25cm x 30cm的玻璃饲养缸,内置3一5cm 厚的过筛细腐殖土,种上1一2棵珠芽寥植物,把卵放养于土表至lcm深的土层中,每瓶可饲养300一1000粒卵;饲养时只要掌握住植物不枯萎,即可不加湿度。
此法卵的孵化率高,但观察和移植幼虫对比较困难。
(2)幼虫的饲养工具有以下4种。
a.玻璃养虫缸:用18一25cmX30一35cm的玻璃缸,也可用标本浸泡缸,放置土壤15一25cm,种上幼虫取食的植物,把刚孵化幼虫移入缸内,每缸可饲养10一30头幼虫。
b.地下养虫箱:箱一般高30一50cm,宽20一25cm,厚3一5cm。
饲养箱骨架用钢筋焊成,上面钢筋做成提手,便于提动;宽的两面用3一5mm玻璃,便于观察虫体活动;底和两个侧面装上16孔目的铜纱网,便于水分渗入。
然后装上土壤,种植饲料植物,每箱放养20一50头幼虫;在较坚实的地上挖一个比饲养箱体积稍大和深的槽,把养虫箱放入槽中,观察时将养虫箱提出地面,抹去外表玻璃上的土壤,即可清楚看到幼虫活动情况。
c.大型养虫笼:在半自然的状况下,选择一块排水好、土质疏松的场地,挖长12一l5m、宽2一3m、深4Ocm的深槽,底部和四周垫上尼龙纱网(最好用双层,小虫不易钻出),再把疏松的腐殖土铲进填平,种上幼虫食物,放入幼虫饲养,每平方米可放养30一50头;该法有利于大规模饲养,但观察困难。
d.用各类盆具裸露饲养:把植物饲料洗净放入盆中,放入幼虫饲养,盆口覆盖一层黑布或者黑纸遮光。
此法利于生活史观察,但要注意勤换饲料和清除粪便。
(3)蛹和成虫的饲养工具。
制作长50cm、宽50cm、高55一60cm的养虫箱。
底部用薄铁板或双层铜纱网封底;顶和四周用铁纱或尼龙纱封盖,前面可制成一道活动纱网门。
在箱底放入10一20cm的土壤,种上植物,把蛹和成虫放养土中,此法可进行密植饲养。
2.饲养技术要点(1)土壤的选择。
土壤是蝠蛾昆虫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
土壤条件是否适合该虫生活是人工饲养成活率高低的关键之一。
最适宜蝠蛾生长的是高山草甸土;次之是流石滩和草甸混合土;再次之是高山棕色、暗棕色林土,其他土壤对此虫生长不良。
(2)食料的选择。
幼虫最喜取食圆穗蓼、珠芽蓼、黄芪、小大黄等植物的嫩根芽。
由于蝠蛾昆虫是一类杂食性昆虫,在无上述植物的地方,可用禾本科(如青稞、麦、谷芽等);十字花科、莎草科的嫩根饲养。
在中、低海拔地区(适宜生活的温度下)用土大黄、胡萝卜、白萝卜、白薯(红苕)、马铃薯、苹果等饲喂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最好为土大黄、胡萝卜和白薯三类。
(3)温、湿度的选择。
蝠蛾昆虫是一类耐低温而怕高温的昆虫。
最适宜在15一19C中生活成长;此虫最适宜空气湿度75%一85%,土壤含水量40%一45%之间。
3.管理技术(1)成虫期。
成虫不取食任何食物,只要保持水分和适宜温度即能正常成活和产卵。
但蛾子栖息环境与产卵量有关。
成虫最喜选择有杜鹃和蝠蛾幼虫取食的蓼科等植物根旁产卵,所以在蛾子交配产卵前植上几株相关植物最佳;另外不能有强光影响。
(2)卵期。
要使卵能正常孵化,一定要掌握好适宜的温、湿度。
(3)幼虫期。
幼虫由于生长期长,而且虫体壁薄而易破,饲养时一定要细心,除了必要的观察、换土和换食料外,尽量减少翻动。
幼虫的饲养关键是初孵的幼龄时期,初孵幼龄虫要给足细小鲜嫩、湿度不高的食物;土壤最好经过筛检,以免粗硬物擦伤主体。
此外,为了延长食料和土壤不霉坏,更换前用紫外灯照射杀菌l5min,土壤也可在阳光下暴晒1一2h后再用。
(4)蛹期。
养蛹时,把养蛹器皿内的土壤压实,然后用与蛹粗细的木棍人工造一土室,土室略斜,深约2一3cm,每室放一蛹,放蛹时,蛹头向土表面,上用细土盖住。
蛹的温湿度,可控制在大气湿度80%一85%,土壤含水量42一45%之间,温度18一22℃之间。
[二]冬虫夏草菌的人工培养技术要获得纯正的冬早夏草菌种必须进行人工的分离、纯化、复壮、保存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