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原理.

合集下载

02水准测量原理及操纵方法

02水准测量原理及操纵方法

02 水准测量原理及操纵方法一、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水准测量是通过水准仪对地面或建筑物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测量,用以确定点的相对高差或地面的水平线。

水准测量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测量方法之一,其精度和准确性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基于重力的作用和液体自由面的平衡,利用水准仪的气泡管来测量点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差。

水准测量依赖于保证水准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获取精确的测量结果。

三、水准测量的仪器和设备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是水准仪,现代水准仪通常有精密的气泡管和自动补偿系统,能够实时校正和调整,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还需要支架、三脚架等配套设备来保证仪器的稳定性。

四、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取决于工程的具体要求和使用场景,一般要求测量误差在一定范围内。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需要在测量前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调试,并根据测量场地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

五、水准测量的操纵方法1.设置基准点:在测量前需要设置基准点,用以作为测量的起点和参考点。

2.调整水准仪:在使用水准仪前,需要进行调整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测量高差:利用水准仪测量点的高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4.记录数据: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数据,包括基准点、测量点、高差值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5.验收和修正:完成测量后需要进行验收和修正,对测量结果进行核对和校正,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水准测量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方法,对工程建设和地理测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操纵方法,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本文对水准测量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什么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什么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什么水准测量是一种利用水准仪来测量地面高程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原理主要基于重力和液面平衡的物理原理,通过测量水准仪上的液面高度差来确定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在水准测量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水准仪的工作原理。

水准仪是一种利用液体表面的平衡来测量高程差的仪器。

它通常由一个长直的透明管内装有液体,并且两端封闭。

当水准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液面会保持水平。

而当水准仪放置在不同高程的地面上时,液面会发生倾斜。

通过测量液面的高度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水准测量的原理可以简单总结为,利用液面的平衡来测量地面的高程差。

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首先,地面的平整度会直接影响水准仪的测量精度。

如果地面不够平坦,就会导致液面无法保持平衡,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温度和气压的变化也会对水准仪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液体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影响液面的位置;而气压的变化则会影响液体的密度,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除了水准仪本身的原理,水准测量还涉及到一些数学和地理知识。

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需要利用三角测量的原理来计算出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通过在不同点上测量水准仪的高度,再结合已知点的高程信息,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原理来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总的来说,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基于物理原理和数学原理的综合运用。

通过测量液面的高度差,再结合三角测量的原理,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出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为工程测量和地理测量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水准测量在工程建设、地质勘探、地图绘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对其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原理是一种用来确定地面高度差异的测量方法。

它基于水平面的特性,通过测量测站之间的高度差以及相对高度差,来确定地面的高低起伏。

测量者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基准点,通常选择海平面作为基准。

然后,在需要测量的各个位置设置测站。

测站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求来确定,但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建议距离不要过远。

在测量过程中,会使用水准仪来测量测站之间的高度差。

水准仪是一种专业的仪器,它可以通过测量射线的水平角度来确定附近地面的高度。

测量者首先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并调整仪器使其水平。

然后,射线会通过望远镜进入观测者的视野中。

观测者会记录下射线指向测站位置的水平角度。

接着,观测者会移动到下一个测站,并重复这个过程。

通过记录下各个测站之间的高度差,以及相对高度差,测量者可以计算出地面的高低起伏。

这样就可以绘制出一张高度等值线图,用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分布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误差因素,比如大气折射、仪器的精度等。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测量者可以采取一些校正方法,比如重复测量、自检等。

总结来说,水准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测站之间的高度差以及相
对高度差,来确定地面的高低起伏。

这种测量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地形测量、建筑物的水平控制等。

水准测量原理演示图

水准测量原理演示图

水准测量原理演示图
水准测量的原理就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来比较点位的高低来测量两点间的高差,按公式推算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
操作过程
一、安置水准仪
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检查脚架腿是否安置稳固,脚架伸缩螺旋是否拧紧,然后打开仪器箱取出水准仪,置于三脚架头上用连接螺旋将仪器牢固地固连在三脚架头上。

二、粗略整平
粗平是借助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大致铅垂,从而视准轴粗略水平。

在整平的过程中,气泡的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致。

三、瞄准水准尺
首先进行目镜对光,即把望远镜对着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然后从望远镜中观察;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目标清晰,再转动微动螺旋,使竖丝对准水准尺。

四、精平与读数
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即表示水准仪的视准轴已精确水平。

这是才可以读数。

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

§2-1 水准测量的原理一、几种常见的水准测量方法1.几何水准测量(简称水准测量);2.三角高程测量;3.气压高程测量(物理高程测量)。

二、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平视线来求得两点的高差。

例如图2-1中,为了求出A 、B 两点的高差AB h ,在A 、B 两个点上竖立带有分划的标尺——水准尺,在A 、B 两点之间安置可提供水平视线的仪器——水准仪。

当视线水平时,在A 、B 两个点的标尺上分别读得读数a 和b ,则A 、B 两点的高差等于两个标尺读数之差。

即:b a h AB -= (2-1)如果A 为已知高程的点,B 为待求高程的点,则B 点的高程为:AB A B h H H += (高差法) (2-2)读数a 是在已知高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称为“后视读数”;b 是在待求高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称为“前视读数”。

高差必须是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高差AB h 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正值表示待求点B 高于已知点A ,负值表示待求点B 低于已知点A 。

此外,高差的正负号又与测量进行的方向有关,例如图2-2中测量由A 向B 进行,高差用AB h 表示,其值为正;反之由B 向A 进行,则高差用BA h 表示,其值为负。

所以说明高差时必须标明高差的正负号,同时要说明测量进行的方向。

图 2-1 由图2-1可以看出,B 点高程还可以通过仪器的视线高程H i 来计算,即H i =H A +a (2-3)H B =H i -b (仪高法) (2-4)三、转点、测站当两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则可分段连续进行,从图2-2中可得:b a h h b a h b a h b a h ABnn n ∑-∑=∑=-=-=-=222111 (2-5)图 2-2从公式2-5就可以看出来:1.每一站的高差等于此站的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2.起点到闭点的高差等于各段高差的代数和,也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通常要同时用h ∑和()b a ∑-∑进行计算,用来检核计算是否有误。

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表上各点的高程。

其原理基
于重力和水平面的概念,通过测量水准线上各点的高程差,来确定地表上各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的原理主要包括重力垂直线、水准线和高程测量三个方面。

首先,重力垂直线是水准测量的基础。

重力垂直线是指垂直于地球表面的线,
它是地球引力的方向。

在水准测量中,我们利用重力垂直线来确定水平面的方向,从而进行高程测量。

通过重力垂直线,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垂直于地球表面的坐标系,以便进行高程测量。

其次,水准线是水准测量的核心概念。

水准线是指地球表面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的曲线。

在水准测量中,我们利用水准线来确定各点的高程。

通过在水准线上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各点的高程差,从而确定地表上各点的高程。

水准线的概念对于水准测量至关重要,它是我们进行高程测量的基础。

最后,高程测量是水准测量的最终目的。

通过测量水准线上各点的高程差,我
们可以确定地表上各点的高程。

高程测量是水准测量的核心内容,它是我们进行地理测量和地形分析的基础。

通过高程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地表上各点的高程分布,从而进行地形分析和地理测量。

综上所述,水准测量的原理基于重力垂直线、水准线和高程测量三个方面。


过测量水准线上各点的高程差,我们可以确定地表上各点的高程,从而进行地理测量和地形分析。

水准测量是一种重要的地理测量方法,它在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和地形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希望本文对水准测量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简述水准测量原理

简述水准测量原理

简述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一种地面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以确定地面的高低起伏,为土建工程、道路工程等提供重要的测量数据。

本文将从水准测量的原理、仪器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述。

一、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基于重力场的作用,即重力场沿着垂直方向产生的等势面是水平面。

在水准测量中,使用水准仪测量不同位置的水平面高度差,从而确定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水准测量的仪器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它包括三角架、水平仪、望远镜和测量杆等部件。

其中,三角架用于支撑水准仪,水平仪用于确定水准仪的水平状态,望远镜用于观测目标点的高度,测量杆用于测量目标点的高度。

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直接水准测量和间接水准测量。

1.直接水准测量直接水准测量是指直接观测目标点的高度差,从而确定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

直接水准测量通常采用双面读数法,即分别在起点和终点测量目标点的高度,并记录两次读数,然后取平均值作为目标点的高度值。

2.间接水准测量间接水准测量是指通过已知高程点的高度值,计算目标点的高度差异的方法。

间接水准测量通常采用三角高程法或水准回线法。

(1)三角高程法三角高程法是指在已知高程点之间设置一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内角的测量和三角形边长的计算,确定目标点的高度差异。

三角高程法适用于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

(2)水准回线法水准回线法是指在已知高程点之间设置一条水准回线,通过测量水准回线上的高度差异,确定目标点的高度差异。

水准回线法适用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

四、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水准仪的水平状态必须保持稳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照明条件,以确保目标点的清晰度和测量精度。

3.测量前应检查测量杆的刻度是否清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在进行间接水准测量时,应注意三角形或水准回线的设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论水准测量是一种重要的地面测量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为土建工程、道路工程等提供重要的测量数据。

测量学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测量学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测量学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测量学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或地面的垂直高度差来确定其相对
高度。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水平线原理:水平线是垂直于重力方向的线。

在测量学水准测量中,通过建立一个水平线来确定测量基准,从而确定其他点的相对高度。

2.重力原理: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在测量学水准测量中,通过测量重力方向的垂直高度差来确定物体或地面的相对高度。

3.测量仪器原理:测量学水准测量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这些仪器利用光学或电子的原理来测量物体或地面的高度差,从而确定其相对高度。

4.参考面原理:在测量学水准测量中,需要选择一个参考面作为测量基准。

常用的参考面包括海平面、平均海水面等。

通过与参考面的高度差来确定物体或地面的相对高度。

5.误差控制原理:在测量学水准测量中,存在各种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等。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误差控制,包括仪器校准、观测数据处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差法
后视尺
施测方向
前视尺
a
HA
A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水准测量是有方向的; A:为已知高程点,称为后视点;后视点的高程一般为已知 ; B:为待测高程点,称为前视点; a:已知高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称为后视读数; b:待求高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称为前视读数。
高差法
后视尺
施测方向
前视尺
a
HA
A
大地水准面
高差法
后视尺
施测方向
前视尺
a
HA
A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hAB=a - b 水准仪的安置高度对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无影响。 当高差为正(即a>b)时,前视读数小,表示前视 点B比后视点A高;当高差为负(即a<b)时,前视读 数大,表示前视点A比后视点B低;所以,某点的读数越 大,则该点就越低,反之亦然。
计算:HAB=a - b
课后练习
教材《建筑工程测量》P43 : 2-1、绘图说明水准测量原理。分别写出 高差法和仪高法求其待定点高程的计算公式。
阶段自主复习
教材《建筑工程测量》P162 : 技能训练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DS3微倾式水准仪)。
高差法
施测方向
a
HAA大地水准面bBhAB
HB
如图所示,已知点A的高程HA=382.996m,待测点为 B点,在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读取后视读数a=1.568m, 前视读数b=0.866m。计算待测点的高程HB。 解: hab=a – b =1.568m - 0.866m =0.702m
HB=HA+hAB =382.996m+0.702m=383.698m
课堂练习
施测方向
a
HA
A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如图所示,已知点A的高程HA=18.356m,待测点为B 点,在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读取后视读数a=2.562m, 前视读数b=1.030m。计算待测点的高程HB。 解: hab=a – b =2.562m - 1.030m =1.532m
HB=HA+hAB =18.356m+1.532m =19.888m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两水准尺上分别读数a和b,因
此由图可知,两点间的高差hAB=a- b。
高差法
水准尺
施测方向
水准尺
a
HA
A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由图可知,待定高程点B的高程HB=HA+hAB 所以,HB=HA+a-b=HA+(a-b)=HA+hAB 利用两点间的高差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称为 高差法 。
大地水准面
a
A
hAB
HA
如图所示,HA=34.709m,a=1.684m,b=2.145m。 计算HB。
解: hab=a – b =1.684m - 2.145m = - 0.461m HB=HA+hAB =34.709m - 0.461m=34.248m
小结
基本原理
高差法
专业名词
水准测量原理
仪高法
b
B
hAB
HB
hAB=a - b
公式用文字表示,即高差=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高 差计算规定必须是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不能颠倒,因此 高差有正负之分,计算时hAB应连同符号一并运算。
高差法
后视尺
施测方向
前视尺
a
HA
A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hAB=a - b 在书写hAB时,需注意h的下标,不要写反了。 hAB是表示B点对A点的高差,即hAB= HB - HA ; 而hAB是表示A点对B点的高差,即hBA=HA - HB 。
水准测量原理
福州建筑职专 郑波
水准测量原理中,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 一般分两种,高差法和仪高法。
高差法
水准尺
施测方向
水准尺
a
HA
A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如图所示,已知高程点A的高程为HA,欲求待测高程点B 的高程为HB 。当两点相距较近时,在A、B两点中间安置一台 水准仪,在A、B两点分别铅直竖立底部刻度为零的水准尺,
课堂练习
施测方向
a
HA
A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如图所示,HA=34.284m,a=2.145m,b=1.684m。 计算HB。
解: hab=a – b =2.145m - 1.684m =0.461m HB=HA+hAB =34.284m+0.461m =34.709m
课堂练习
施测方向
b
HB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