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简述plc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简述plc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简述plc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功能性原则:PLC 应用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所需的功能要求。

明确系统需要实现的控制任务和逻辑功能,确保设计的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预期的工作。

2. 可靠性原则:可靠性是 PLC 应用系统的重要指标。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系统的容错能力、冗余设计以及适当的维护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可扩展性原则:PLC 应用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需要时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系统升级。

合理规划系统的架构和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4. 易用性原则:设计的 PLC 应用系统应易于使用和维护。

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提供清晰的人机界面和操作指南,方便用户进行系统的监控和操作。

5. 安全性原则:在设计 PLC 应用系统时,应考虑安全性因素,确保系统的运行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险。

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密码保护、权限控制等,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6.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系统的成本。

合理选择PLC 设备和配件,优化系统的设计和布局,以实现经济高效的应用系统。

7. 标准化原则:遵循相关的工业标准和规范,确保 PLC 应用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可以提高系统的开放性和可集成性。

8. 调试和测试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建立完善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充分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综上所述,PLC 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功能性、可靠性、可扩展性、易用性、安全性、经济性、标准化以及调试和测试等方面。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设计出高质量、高性能的 PLC 应用系统,满足工业控制领域的需求。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实训报告(形考任务5)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实训报告(形考任务5)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实训报告(形考任务五)实训目的:理解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工序和要求,设计控制系统硬件连线,编制PLC程序,并进行软件的监控和调试,使学生熟悉PLC的使用,训练PLC控制系统编程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应用PLC的能力。

实训要求:1.根据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工序和要求,设计控制系统硬件连线,编制PLC程序,并进行软件的监控和调试;2.同一班级中,可按照个人或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

实训内容:1.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2.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3.保证控制系统的高可靠、安全。

4.满足上面条件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实用和维修方便。

5.选择PLC时,要考虑生产和工艺改进所需的余量。

6.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7.选择合适的用户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输出设备驱动的控制对象。

8.分配I/O,设计电气接线图,考虑安全措施。

9.选择适合系统的PLC.10.设计程序11.调试程序,一个是模拟调试,一个是联机调试。

12.设计控制柜,编写系统交付使用的技术文件,说明书、电气图、电气元件明细表。

13.验收、交付使用。

14.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15.流程图功能说明16.分析生产工艺过程。

17.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分配I/O。

18.选择PLC。

19.设计PLC接线图以及电气施工图。

20.程序设计和控制柜接线施工。

21.PLC程序设计的步骤22.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最好绘制编程流程图,相当于设计思路。

23.设计梯形图。

24.程序输入PLC模拟调试,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5.现场施工完毕后进行联机调试,直至可靠地满足控制要求。

26.编写技术文件27.交付使用。

28.设计步骤框图如下:一、控制系统执行程序的过程及特点PLC 执行程序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输出刷新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 以扫描工作方式按顺序对所有输入端的输入状态进行采分析控制要求确定I/O 设备选择PLC分配I/O 、设计电气图编写流程图设计梯形图编制程序清单输入程序并检查 调试满足NY联机调试满足 NN编制技术文件交付使用设计控制柜 现场连接样,并存入输入映象寄存器中,此时输入映象寄存器被刷新。

基于PLC的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药工程的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制药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一种常用的自动化控制设备,能够实现对制药工程的全面控制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基于PLC的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二、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 效率和可靠性: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应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具备相应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生产线的调整和扩展。

3. 安全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系统的安全保护,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和事故发生。

三、基于PLC的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1. 系统架构设计基于PLC的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应包括控制层、人机界面层、数据采集层和执行层。

控制层:该层包括PLC系统和控制器,负责对制药过程进行在线控制和调节。

人机界面层:该层通过触摸屏等人机交互设备向操作员提供控制界面,实现对制药过程的监测和操作。

数据采集层:该层用于采集制药工程中各种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将原始数据传输给PLC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执行层:该层包括执行元件和执行机构,根据PLC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

2. 功能模块设计(这里可以根据制药工程的实际情况,具体列举一些功能模块设计)2.1 温度控制模块:通过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数据,PLC系统可以实现对制药过程中温度的精确控制。

2.2 流量控制模块:通过采集流量传感器的数据,PLC系统可以实现对制药过程中流量的自动调节。

2.3 压力监测模块:通过采集压力传感器的数据,PLC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制药过程中的压力状态,并进行报警和处理。

2.4 清洗模块:通过制定清洗工艺和参数,PLC系统可以实现对制药设备的自动清洗,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

3. 网络通信设计基于PLC的制药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网络通信,实现PLC系统与其他上位机或者远程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操作。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形考任务五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形考任务五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形考任务五实训目的:理解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工序和要求,设计控制系统硬件连线,编制PLC程序,并进行软件的监控和调试,使学生熟悉PLC的使用,训练PLC控制系统编程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应用PLC的能力。

实训要求:1.根据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工序和要求,设计控制系统硬件连线,编制PLC程序,并进行软件的监控和调试;2.同一班级中,可按照个人或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

实训内容:一、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2)保证控制系统的高可靠、安全。

3)满足上面条件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实用和维修方便。

4)选择PLC时,要考虑生产和工艺改进所需的余量。

二、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1)选择合适的用户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输出设备驱动的控制对象。

2)分配I/O,设计电气接线图,考虑安全措施。

3)选择适合系统的PLC.4)设计程序5)调试程序,一个是模拟调试,一个是联机调试。

6)设计控制柜,编写系统交付使用的技术文件,说明书、电气图、电气元件明细表。

7)验收、交付使用。

三、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1.流程图功能说明1)分析生产工艺过程。

2)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分配I/O。

3)选择PLC。

4)设计PLC接线图以及电气施工图。

5)程序设计和控制柜接线施工。

2.PLC程序设计的步骤1)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最好绘制编程流程图,相当于设计思路。

2)设计梯形图。

3)程序输入PLC模拟调试,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现场施工完毕后进行联机调试,直至可靠地满足控制要求。

5)编写技术文件6)交付使用。

3.设计步骤框图如下:四、控制系统执行程序的过程及特点PLC执行程序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输出刷新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工作方式按顺序对所有输入端的输入状态进行采样,并存入输入映象寄存器中,此时输入映象寄存器被刷新。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经典)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经典)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一、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1.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PLC控制系统主要是实现被控对象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设计前应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并拟定电气控制方案。

2 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使用及维护方便。

3 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4 考虑到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在选择PLC的容量时应适当留有欲量。

N 满足要求Y N 满足要求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如图所示1. 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分析控制要求分析控制要求确定人机接口设备PLC硬件系统设置分配I/O点设计梯形图程序写入、检查程序模拟调试设计制作控制柜现场安装接线分析控制要求现场总调试交付使用这一步是系统设计的基础设计前应熟悉图样资料深入调查研究与工艺、机械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讨论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应详细了解被控对象的全部功能例如机械部件的动作顺序、动作条件、必要的保护与联锁系统要求哪些工作方式例如手动、自动、半自动等设备内部机械、液压、气动、仪表、电气五大系统之间的关系PLC与其他智能设备例如别的PLC、计算机、变频器、工业电视、机器人之间的关系PLC是否需要通信联网需要显示哪些数据及显示的方式等等。

还应了解电源突然停电及紧急情况的处理以及安全电路的设计。

有时需要设置PLC之外的手动的或机电的联锁装置来防止危险的操作。

对于大型的复杂控制系统需要考虑将系统分解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各部分分别单独的PLC或其他控制装置来控制并考虑它们之间的通信方式。

1. 选择和确定人机接口设备I/O设备用于操作人员与PLC之间的信息交换使用单台PLC的小型开关量控制系统一般用指示灯、报警器、按钮和操作开关来作人机接口。

PLC本身的数字输入和数字显示功能较差可以用PLC的开关量I/O点来实现数字的输入和显示但是占用的I/O点多甚至还需要用户自制硬件。

PLC的控制系统设计

PLC的控制系统设计

PLC的控制系统设计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它可以通过编程来自动控制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自动化工程和建筑领域等。

1.确定系统需求:首先需要明确所需的控制功能和性能指标。

这包括控制的精度要求、输出信号类型和数量、输入信号类型和数量、通信接口要求、安全要求等。

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

2.确定逻辑结构:PLC的控制系统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业过程或设备的逻辑关系来设计合适的控制逻辑结构。

通过分析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适当的控制算法和指令。

3.编写程序:根据确定的逻辑结构,编写PLC的程序。

PLC控制程序主要包括输入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控制算法、输出信号控制等。

4.选择合适的输入输出设备:根据系统需求和控制逻辑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开关、按钮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电磁阀、电机、显示屏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设备类型和规格。

5.进行系统集成:将PLC系统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和集成。

通过合适的通信接口和协议,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6.调试和优化:在完成系统集成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通过模拟各种操作和异常情况,检查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在PLC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益,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总结起来,PLC的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需要从需求确定、逻辑结构设计、程序编写、设备选择、系统集成、调试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达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控制效果和性能要求。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教学课件 第6章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教学课件 第6章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20/10/23
12
6.2 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举例
6.2.1 多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停控制
现有四台电动机M1、M2、M3、M4,要求四台电动 机顺序启动和顺序停车。顺序启动的时间间隔为30s, 顺序停车的时间间隔为10s。选用S7-200(CPU224)做 控制。对电动机顺序启、停控制有很多种方法,本部 分给出其中一种:利用顺序控制和时间继电器指令设 计程序。
第6章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正在成为 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在世界工业 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实际的工 业控制应用过程中,PLC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的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PLC控制系统的设 计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多种多样,要 靠广大的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去积累 和总结。
(1)分析生产工艺过程; (2)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 ,分配I/O;
2020/10/23
11
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图
(3)选择PLC; (4)设计PLC接线图以及 电气施工图; (5)程序设计和控制柜接 线施工; (6)调试程序,直至满足 要求为止; (7)设计控制柜,编写系 统交付使用的技术文件, 说明书、电气图、电气元 件明细表; (8)验收、交付使用。
2020/10/23
13
6.2.1 多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停控制
1. 过程分析:四台电动机M1、M2、M3、M4, 实现四台电动机顺序启动和顺序停车。启、停的 顺序均为M1→M2→M3→M4。顺序启动时的时间 间隔为30s,顺序停车的时间间隔为10s。
2020/10/23
14
6.2.1 多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停控制
2020/10/23

PLC应用系统设计及实例- 自动化学院

PLC应用系统设计及实例- 自动化学院

第7章 PLC应用系统设计及实例本章要点● PLC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及常用的设计方法●应用举例● PLC的装配、检测和维护7.1 应用系统设计概述在了解了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之后,可以结合实际进行PLC的设计,PLC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PLC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 充分发挥PLC的控制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制的生产机械或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

2. 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经济、简单,维修方便。

3. 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4. 考虑到生产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在选用PLC时,在I/O点数和内存容量上适当留有余地。

5. 软件设计主要是指编写程序,要求程序结构清楚,可读性强,程序简短,占用内存少,扫描周期短。

7.2 PLC应用系统的设计7.2.1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1.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工艺分析,并确定控制方案,它是设计的依据。

(2)选择输入设备(如按钮、开关、传感器等)和输出设备(如继电器、接触器、指示灯等执行机构)。

(3)选定PLC的型号(包括机型、容量、I/O模块和电源等)。

(4)分配PLC的I/O点,绘制PLC的I/O硬件接线图。

(5)编写程序并调试。

(6)设计控制系统的操作台、电气控制柜等以及安装接线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2. 设计步骤(1)工艺分析深入了解控制对象的工艺过程、工作特点、控制要求,并划分控制的各个阶段,归纳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各阶段之间的转换条件,画出控制流程图或功能流程图。

(2)选择合适的PLC类型在选择PLC机型时,主要考虑下面几点:1功能的选择。

对于小型的PLC主要考虑I/O扩展模块、A/D与D/A模块以及指令功能(如中断、PID等)。

2I/O点数的确定。

统计被控制系统的开关量、模拟量的I/O点数,并考虑以后的扩充(一般加上10%~20%的备用量),从而选择PLC的I/O点数和输出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来源:
任何一种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实现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以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在设计PLC 控制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充分发挥PLC 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是设计PLC 控制系统的首要前提,这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就要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控制现场的资料,收集相关先进的国内、国外资料。

同时要注意和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紧密配合,拟定控制方案,共同解决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2. 保证PLC 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保证PLC 控制系统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原则。

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系统设计、元器件选择、软件编程上要全面考虑,以确保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例如:应该保证PLC 程序不仅在正常条件下运行,而且在非正常情况下(如突然掉电再上电、按钮按错等),也能正常工作。

3. 力求简单、经济、使用及维修方便
一个新的控制工程固然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新工程的投入、技术的培训、设备的维护也将导致运行资金的增加。

因此,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注意不断地扩大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地降低工程的成本。

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应该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而且要使控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便、成本低,不宜盲目追求自动化和高指标。

4. 适应发展的需要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的要求也将会不断地提高,设计时要适当考虑到今后控制系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这就要求在选择PLC、输入/输出模块、I/O点数和内存容量时,要适当留有裕量,以满足今后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

[返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