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急性中毒咋判断
鱼类氨氮中毒与解毒方法

2019.10精博专栏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咨询热线:020-********81610575鱼类氨氮中毒与解毒方法王家沛1陆伟2王玉群2(1.合肥市肥西县畜牧水产局,安徽合肥231200;2.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85)一、鱼类氨氮中毒症状1.鱼类慢性氨氮中毒症状鱼摄食率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镜检鳃丝有血窦,鳃丝不整齐;鱼出现应激,更易发病;生殖能力降低等。
2.鱼类急性氨中毒症状鱼亢奋,活动不安、狂游、乱窜、横冲直撞、鳍条摆动加快,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张口扩鳃,呈现明显呼吸困难、缺氧症状;丧失平衡,游动姿势不正常;抽搐,体色变浅侧卧水底,痉挛,背鳍颤动、呼吸微弱,偶尔急冲一下,随即沉入水底;昏迷或悬垂在水面;出现死亡等。
3.水体中鱼类氨氮急性中毒症状鱼常表现为水面浮游,以致严重的昏迷;池塘中的螺类爬出水线,很多螺类爬到水线上5厘米左右。
(1)鱼氨氮中毒轻度昏迷时:悬垂在水面,呼吸缓慢,触碰后大约5秒缓慢下潜,但很快上浮。
大量鱼浮在水面,可轻易用手抓住。
池塘水体浑浊、透明度低、水色过浓、水老化严重、下风向水有腥味。
水面有白色絮状物,白色泡沫多且易成团,水面似有油膜覆盖。
鱼体色暗、黏液多。
(2)鱼氨氮中毒昏迷时:鱼远离增氧机,浮在水面,被增氧机打起的波浪推动聚集。
在浮起的鱼旁泼洒增氧剂或泼水,鱼仍毫无反应。
二、鱼体内和水体中氨氮的产生氨氮是指以离子氨(NH 4+)和非离子氨(NH 3)形式存在的氮,其中对水产动物毒性比较大的是非离子氨(NH 3)。
1.鱼体内氨氮大部分氨在肝脏中产生,由血液运送到鳃排出体外。
2.水体中氨氮①投入池塘中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入池塘的含氮有机肥料,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氨氮;②鱼类的排泄物:鳃排泄的氨和由肾脏排泄的尿素、尿酸等尿液成分;③部分投入品使用后氨氮会大幅上升。
三、氨氮对鱼类的毒性1.对鱼类体表的毒性高浓度或长时间的氨氮接触对皮肤及体表器官有很大的刺激,对鳃表皮细胞造成损害,出现鳃小片弯曲、粘连或融合,影响鳃的气体交换功能,减少从水中摄入氧气;刺激体表黏膜系统;鱼类皮肤充血,爱摩擦物体,造成体表损伤。
●●●慢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慢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
养殖水体中利用目前的水质分析盒一般不得检出,能检出的浓度对鱼类都会产生影响。
●鱼类亚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
1、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但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
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能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这为池塘的整体症状,只要细心观察,同样可以发现,见人回避反应缓慢。
只要水体转好,该症状会逐步消失,但如果不及时调节水质,就会严重影响成活率,特别是恶劣天气或病毒侵害时,会造成极大损失。
2、急性中毒:一般发生在清晨,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但仍然还是可以区别的,缺氧浮头,鱼大多可以集群,但亚硝酸盐中毒就不同,鱼在整个池塘中不均匀分布,到处都是,即使注水解救,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严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只有在下午有点缓解,第二天更严重,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损失十分严重。
河豚鱼中毒的症状及急救方法

河豚鱼中毒的症状及急救方法
河豚鱼是一种海洋鱼类,全球共有一百多种,我国约有40种,其中常引起人中毒的主要有星点东方豚、豹纹东方豚等,河豚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引起的。
中毒症状:
(1)潜伏期:病情发展快,一般食后半小时至3小时出现症状;
(2)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剧烈的恶心、呕吐和腹痛,然后出现腹泻;
(3)神经损害:毒素被吸收入血后,首先引起感觉丧失、痛觉消失、上眼睑下垂、口唇及四肢麻木,然后肌肉瘫痪、行走困难、共济失调、呼吸浅而不规则、血压下降、唇迷不醒、瞳孔散大,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急救方法:
主要是对症治疗。
但必须迅速抢救,否则常会造成死亡。
1.催吐、洗胃、导泻,用1%硫酸铜溶液50~100毫升催吐;用1:4000高锰钾液或0.5%活性炭悬液反复洗胃,口服硫酸镁导泻。
2.鲜芦根和鲜橄榄各200克,洗净捣丸口服。
或鲜芦根1000克捣汁内服。
3.有条件的静脉滴注5%葡萄汁生理盐水500~2500毫升。
吸氧。
1%盐酸士的宁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3次。
4.在催吐、洗胃后急送医院救治。
安全提示:
1、预防河豚鱼中毒,首先要认识到河豚鱼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
2、预防中毒的一定效果方法是管理部门严查,禁止零售河豚鱼,如果发现,将河豚鱼集中妥善处理。
3、为了预防意外发生,人们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为了贪一时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鱼。
4、河豚在烹饪的时候如果可以长时间的蒸煮也可以使毒性失效。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鱼类养殖中的中毒是指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鱼体内毒素积聚或外部污染物进入,导致鱼体发生症状和疾病的一种现象。
中毒症状通常包括食欲降低、呼吸急促、皮肤变色等。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1. 饮料水污染中毒饮料水污染主要是由水中有毒物质导致,并且水质明显变浊,pH值有所改变。
与此同时,鱼类会出现暴食、呼吸急促、鳃红、水质差、黑斑等症状。
防治方法是检查饮料水的质量,及时清洗水池和过滤器,并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
2. 温度过高中毒当水温过高时,鱼体内的氧气含量获取减少,同时鱼体代谢过程加快,导致鱼类进入昏迷或呼吸急促的状态。
防治方法是加强通风,降低水温,及时加水换水,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
鱼体内的酸碱度明显变化,会导致鱼类体内代谢过程受到影响,表现为呼吸急促、憋气、皮肤变色等症状。
防治方法是添加适当的药物或水质调节剂,进行酸碱度的调节和监测。
4. 氰化物中毒氰化物是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如青鱼鱼塘中的氰化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的突然死亡。
防治方法是检查饮用水的质量,降低氰化物的浓度级及时清洗水池及过滤器。
5. 厌氧发酵中毒这种中毒症状通常是由于饲料残留物堵塞草鱼塘底部的缝隙,导致厌氧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从而导致鱼类死亡。
防治方法是加强塘底隙缝的清洁和通风,及时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中毒症状通常是由于水质污染、氧气含量不足、酸碱度异常等引起。
鱼类中毒的诊断通常通过症状来确定,如呼吸急促、食欲降低、皮肤变色等。
对于中毒的防治,要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及时清洗水池和过滤器,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确保鱼类养殖环境的无污染和健康。
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

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是一种无鳞鱼,在海水、淡水中都能生活。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希望大家喜欢!(1)有毒成分河豚鱼所含的有毒成分为河豚毒,对热稳定,煮沸、盐腋、日晒均不被破坏。
主要存在于卵巢中,其次肝脏中也存有较多的毒素。
一般的新鲜洗净鱼肉不含有毒素,但如果鱼死后较久,毒素可从内脏渗入肌肉中。
有的河豚品种鱼肉也含毒素。
每年的春季2—5月为河豚鱼的生殖产卵期,此时含毒最多,因此春季最容易发生中毒。
春季过后,卵巢萎缩,毒性减少一半。
肝脏亦是春季毒性强。
此外,即使同一种类,毒性也不一样,一般雌性比雄性毒性更强。
(2)中毒机理河豚毒主要是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可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使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循环运动中枢麻痹。
(3)诊断根据食用河豚鱼史和中毒表现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根据中毒表现程度,可分为:轻度:仅有口唇、舌尖、手指麻木感和呕吐。
中度:上述麻木感进一步加重,手指、上下肢运动麻痹,但腱反射尚存在。
重度:全身运动麻痹,骨路肌松弛无力,言语不清,咽下困难,紫绀,血压下降,意识尚清楚。
极重度:意识不清,无血压,呼吸停止,心跳尚存在,甚至死亡。
(4)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河豚鱼中毒特点是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短,因为河豚毒素极易从胃肠道吸收,一般在食后10分钟到3小时即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在10—30分钟死亡。
起初感觉全身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症状,随后感觉消失而麻痹,四肢肌肉麻痹,逐渐失去运动能力,身体摇摆失去平衡,最后全身呈瘫痪状态,可有语言不清,瞳孔散大,血压和体温下降。
一般预后不良。
一旦发生河豚鱼中毒必须迅速进行抢救,以催吐、洗胃与下泻为主,配合对症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5)预防措施由于河豚毒素耐热,一般120C60分钟才可破坏,一般家庭烹调方法难以将毒素去除。
河豚毒素中毒诊断标准

河豚毒素中毒诊断标准
河豚毒素中毒之后,症状有轻有重,常需根据以下中毒的程度来判断症状:
1、轻度中毒:患者仅仅会出现口唇、舌尖、手指的麻木感,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中度中毒:上述的症状明显加重,甚至出现手指、四肢运动麻痹,但是腱反射存在。
3、重度中毒:会引起全身运动麻痹、骨骼肌松弛无力、言语不清、咽下困难、血压下降,甚至皮肤出现紫绀。
4、极重度中毒:往往存在意识不清,甚至不能测到血压,存在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死亡率极高。
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方法汇总

《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方法》1第一节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的确定23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程序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根据化学物致鱼急4性死亡与其它原因致鱼死亡在十八项诊断指标上的56中排7除病害死鱼8毒十八项诊断指标调查分析缺氧死鱼9死10毒藻死鱼11亡排12除其它原因死鱼13确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14定1516不同毒物致鱼死亡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分析17可18疑重金属农药无机物19和有机物混合废水20最毒中毒死鱼中毒死鱼中毒死21鱼中毒死鱼22终综合物23诊分析确汞有机氯农药黄24磷维尼涤工业废水25断定铬有机磷农药氨、酚炼焦、26煤气、冶金、27镉菊脂类农药余氯炼油厂废水28铅氨基甲酸脂类氰化物造纸废水29锌除草剂砷染料厂废水30镍石油类制糖厂废31水32铜硫化氢33氟化物34酸、碱3536毒物来污染源调查,确定可疑毒物来源及进入渔业水域37源调查时间、原因及途径3839实验室水样、底质样、鱼样实验室分析及试验40分析4142差异分析,排除病害死鱼、缺氧死鱼、毒藻死鱼,同时也排除其它原因死鱼的可43能性,初步确定死鱼是由于化学物急性中毒所致。
第二部分是根据不同毒物造成44鱼类急性死亡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认定致鱼死亡的一种或几种可疑毒物。
第三45部分是污染源调查,确定可疑毒物来源及进入渔业水域的时间、原因及途径。
第46四部分是对水样、底质样、鱼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和试验。
最后经综合分析对死鱼47原因作出最终诊断。
48一、诊断指标及指标特征49根据对各种死鱼原因造成的鱼的形态、行为反应和环境特征的异同分析,50选择十八项指标作为区别不同原因死鱼的诊断指标。
诊断指标具有以下特点:51A 易观察测定。
即可通过肉眼观察和使用简单的仪器快速测定。
52B 代表性强。
指标可以反应各种原因死鱼的生物和环境特征。
53C 可以比较。
不同原因造成的死鱼,其指标和特征有所差异,可以比54较。
55这些诊断指标是死亡速率、死鱼品种选择、死鱼发生的时间、死鱼季节、死鱼个56体大小选择、行为反应、形态特征、鱼体附着物、浮游动物状况、浮游植物状况、57其它水生生物状况、病原体、死鱼发生的形式、水体溶解氧、水体pH值、水体58气味、水色、急性致死试验共十八项。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摘要】鱼类养殖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常见的中毒症状却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本文从常见的鱼类中毒症状、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应急处理和预防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常见中毒症状包括异常行为、呼吸困难和皮肤破损等。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观察症状和进行水质检测。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料质量、加强水质管理等。
应急处理措施则包括加氧和更换清洁水源。
预防建议包括定期检查水质和饲料以及加强养殖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性在养殖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保障鱼类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鱼类养殖、中毒症状、诊断、防治、应急处理、预防、管理水平、综合防治、建议、危害、重要性。
1. 引言1.1 鱼类养殖的重要性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鱼类是人类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来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随着人口增长和渔业资源减少,养殖鱼类已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途径,能够缓解野生鱼类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
鱼类养殖也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鱼类养殖业还为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水质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促进水域生态平衡。
鱼类养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对鱼类中毒症状的认识和防治,以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2 中毒症状对鱼类养殖的危害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症状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中毒会导致鱼群出现异常行为,如游动迟缓、食欲不振等,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不仅会影响养殖的效益,还可能导致养殖规模的缩减,从而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入。
中毒还会增加鱼类患病的风险,使其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这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会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加重养殖者的管理压力。
更严重的是,一旦鱼类中毒的症状无法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鱼类大面积死亡,进一步加剧养殖业的损失。
中毒症状对鱼类养殖的危害不容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急性中毒咋判断
《农民日报》(2013年09月04日07 版)
鱼类死亡可能是由病害、缺氧、毒藻、机械损伤、污染中毒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而污染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类致死原因。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污染中毒的肉眼判断方法,供养殖户在生产中参考。
重金属污染中毒。
重金属是指密度比较大的金属,如铅、锰、锌等。
中毒鱼类鳃部呈灰白色,并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絮状沉积物,使鱼鳃阻塞,引起呼吸障碍,中毒鱼类常在水表层浮游。
鱼类铅中毒,体色明显呈黑色;鱼类铜中毒,体色呈灰白色,鳃丝呈浅绿色;鱼类铬中毒,体表呈深黄色,鳃丝呈黄褐色。
五氯酚钠污染中毒。
五氯酚钠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机氯化合物,主要用做灭蚴药物使用,同时它也是一种杀虫剂。
受五氯酚钠毒害的鱼类急剧游动,无目的地上蹿下跳、横冲直撞,中毒鱼类在死亡前有钻入草丛、紧靠岸边的习惯。
一般情况下,野杂鱼先死,然后花鲢、白鲢、草鱼、鲤鱼、鲫鱼等鱼类相继死亡,鱼死后体色变黑。
慢性中毒的鱼类鳍条变黑、眼球突出。
甲胺磷污染中毒。
甲胺磷属有机磷农药,常用做杀虫剂。
中毒鱼类急躁不安,狂游冲撞之后游动缓慢,出现侧游,头部向下、尾部向上等症状,最后沉入水中死亡。
乐果污染中毒。
乐果中毒后,症状不明显,但鱼的肝脏明显肿大。
呋喃丹污染中毒。
呋喃丹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的内吸作用。
鱼类中毒的主要症状为鱼体出现弯曲,肛门外有排泄物形成“拖尾”。
菊酯类农药污染中毒。
菊酯类农药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但对鱼类来说,仍属于高毒农药,而且作用迅速,杀伤力大。
鱼类中毒后表现为烦躁不安,鳃盖张开,从鱼翻白至死亡挣扎时间可长达12个小时。
鱼死亡后眼球突出,眼底有出血点,腹腔内有积水,鳃部颜色灰白。
除草剂污染中毒。
除草剂有触杀作用,对鱼类低毒,但浓度高时仍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
由于除草剂对藻类有杀伤作用,因此被污染的鱼塘水体容易缺氧,死鱼现象会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发生,水体透明度大大增加,水中浮游植物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