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学原理》章节题库-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圣才出品】

叶澜《教育学原理》章节题库-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圣才出品】
叶澜《教育学原理》章节题库-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圣才出品】

第5章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

一、选择题

1.()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

B.教育

C.自学

D.智育

【答案】A

【解析】教学是着眼于一定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预成的课程框架,通过师生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专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

【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的弟子进一步把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改造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与运用。这样就形成了对世界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影响的赫尔巴特学派教学

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凯洛夫

D.巴班斯基

【答案】D

【解析】在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与繁荣时期,形成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4.()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答案】A

【解析】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价值的实现,它的出现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5.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答案】B

【解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6.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答案】C

【解析】课外辅导作为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外辅导包括辅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

二、名词解释

1.发展性教学

答:发展性教学是指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以赞科夫为代表。他认为一般发展的概念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完整的人的深刻全面发展,是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发展性教育的核心是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这种“发展”具有六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具有全面性,教师要

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具有个体性,教师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三是具有创造性,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四是具有可持续性,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具有动态性,既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六是具有双向性,教师、学生都要与“教”俱进。

2.教育评价

答: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比如:诊断功能、改进与形成性功能、激励与导向功能等。但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特别是评价标准本身有缺陷时更是如此,而评价标准完全没有缺陷是很难的。因而,评价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应关注评价可能产生的各种消极效应,研究如何预防、减弱或化解这些消极作用。

3.教学过程

答: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能够强有力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充分发展。

4.课堂教学结构

答: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实际教学的具体的进程,它由不同形式的结构所构成。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多种表征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指导学生亲自探究、发现、应用等活动;组织分水平的变式训练,向学生提供用各种形式给出问题条件的机会,逐步增加其创造因素,提高训练效率;连续地构造知识系统,结合必要的讲解,适时地指导学生归纳出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将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制订出具体明确的目标分类细目,便于检测。

5.教学策略

答: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教学观指导下,教师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在一定理论框架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教学策略已进行较深入研究并广泛应用的有六种:①先行组织策略。它源于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②概念形成策略。它源于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③认知发展策略。它建立在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之上。④随机管理策略。⑤自我管理策略。

⑥行为练习策略。上述策略中,前三种属于信息处理的范畴,后三种属于行为技术的范畴。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有:①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②教学内容的特点;③学生的实际情况;④教师本身的素养;⑤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课程目标

答: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这一定义有三种不同的重要内涵:一是目标的对象性是指唯一的学生;二是目标是指最终取得的成果;三是课程目标是分层次和类别的。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是进一步具体化、趋向作业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它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答:(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答:教育目的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教育

目的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4.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区别。

答:教学与智育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而是有所区别的。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两者的内涵不同

①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②智育也称智力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两者所属范畴不同

①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途径,与课外活动等概念并列。教学要为实施智育服务,但不只是为智育服务,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的实施都要利用教学。

②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并列。智育的实施要依靠教学,但也不只是利用教学,课外活动等其他教育途径同样可以为智育服务。

5.简述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答:教学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其主要依据如下:

(1)理论依据

①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科学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是对学习规律、教学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客观反映。以科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来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

②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教师要自觉遵循系统科学的原理,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设计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2)现实依据

①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化的行动方案。

②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教学的有效性在于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学是教的出发点和归宿。

③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往往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智慧和风格。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和风格是形成教学个性及教学艺术性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基本条件。

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答: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7.我国新时期发生的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有何意义?

答:(1)有助于教学理论的深入。在我国新时期教学过程性质论战的过程中,就性质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讨论与争辩,有助于引导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以及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将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发展、进步与深入。

(2)有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通过对教学过程性质的争辩,有助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以及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等。而理清这些基本问题,势必对教学改革起到促进和加速的作用,有助于科学、有效教学改革的开展。

(3)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最终得出了关于教学过程性质的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论,诸如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等。这些都将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8.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答:(1)综合性

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