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煎煮法

合集下载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02
特殊煎法类型:
后下: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 藿香、细辛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 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 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03
包煎: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 黄、葶苈子等,含粘液汁较多的如车前子 等,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 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3)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ml,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ml,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 装,或遵医嘱。
中药煎煮火候 知多少
控制火候宜“先武后文”:
05 04 03 02 01
火候:煎药的火量大小、温度高低。
“先武后文”:一般药物先武火后文火,即先用大火、急火将 锅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火慢慢煎熬,保持微沸状态即可。
清代名医徐灵胎认为: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 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 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 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 • 一是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 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分进行化合反应。 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 煎药容器的选择 • 煎药时间的长短 (鞣质、挥发油、毒生物碱) • 加水量的多少 • 药物先煎后下 • 文火武火等 所以,只有在煎煮时正确选用器具、掌握火候、控制时间、添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常用银翘 散治风热病证,他在所著的《温病 条辨·上焦篇》中规定:“病重者 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 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 不解者。再作服”。
再一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自身 固有的时间节律,择时用药, 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PPT培训课件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PPT培训课件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3)包煎的药物
①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 药物,如葶苈子;药物细粉,如青黛等等均应 包煎。 ②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 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 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 嗽。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9)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
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 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 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 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6、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医学课 件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汤剂是中药最为、用 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要求。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1. 煎药用具要求:
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 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
如解表药应用武火速煎; 一般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武火交叉煎煮;
滋补调理药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煎,使 药汁浓厚,药力持久。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③ 煎煮时间:
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 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 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 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 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 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④二煎(复煎)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 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 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中药煎熬的方法

中药煎熬的方法

中药煎熬的方法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普及用药知识,服务大众健康—1—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医嘱。

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二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100-300毫升,成人每剂400-600毫升,一般分两次服用。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将“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后下药”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药”:待药物煎好后,取药汁,加入“烊化药”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包煎药”:将“包煎药”用药用纱布包扎好,与其它药同煎。

5、具体情况按医嘱煎煮。

—2—中药的服药方法宜饭前服用类1、补益药:此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系列药品等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化痰止咳平喘药:此类药物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宜饭后服用类1、健胃药: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

2、辛辣刺激性药物:这类药物如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清热泻火药:此类药物药性偏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宜睡前服用类1、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睡眠。

2、润肠类: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3—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中药炮制方法煎煮炒制等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方法煎煮炒制等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方法煎煮炒制等中药炮制技术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兴趣逐渐增加,中药的炮制技术也备受关注。

中药炮制是指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炮制中的煎煮炒制等炮制技术。

一、煎制法煎制法是中药炮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煎制法可以将中药材和水放入容器中,加热煮沸一段时间,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制成中药汤剂。

在中药炮制中,煎制法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材料准备:选择优质中药材,洗净并切好。

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合理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

2. 配伍处理:中药常常需要与其他药材进行配伍使用,这样能够增强药效或减轻一些药性。

在配伍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相容性和相互作用。

3. 加水煎煮: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根据药材的不同,煎制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煮沸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损失,过短则无法完全提取。

4. 汤剂提取:煎制完成后,将药渣去除,留下中药汤剂。

二、炒制法炒制法是中药炮制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炒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性质,增强其功效。

炒制法的步骤如下:1. 材料炒制:首先,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慢火炒制。

炒制时间和火候要掌握好,过久或过火都会导致中药材的功效丧失。

2. 冷却处理:将炒制好的中药材放在通风处冷却。

冷却时间要足够,避免中药材过热导致药效降低。

3. 贮藏:将炒制好的中药材贮藏在干燥、阴凉处,避免受潮发霉。

储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及时去除发霉的材料。

三、煮制法煮制法是中药炮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将中药材和其他配料一起煮制,以达到提取有效成分、发挥药效的目的。

煮制法的主要步骤如下:1. 中药材和配料准备:将中药材、辅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准备好。

这些材料的配比和处理方式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制剂质量。

2. 加水煮制:将准备好的中药材和配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煮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要制备的制剂而定。

通常煮制时间较长,可以提取更多的有效成分。

中药的正确熬煎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正确熬煎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正确熬煎方法有哪些中医学是我国的重要瑰宝,发展历史非常长,当人们有身体保健、调理等需求时,都愿意接受中医理疗。

中医大多使用天然药材,几乎没有化学物质,利用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出治疗疾病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出各类药材的功效,要十分注意药物熬煎问题,掌握正确的熬煎方法,才能起到治疗效果。

所以值得来讨论一下中药的熬煎方法。

煎药前要做哪些准备呢?患者朋友们自己在家熬煎中药时,最好使用砂锅来熬煮,在熬药之前要把砂锅洗干净,之后倒入干净的水,最好不要选择含油、不洁的水源。

在煎药时,要保证水面高于药材,药材要先浸泡处理,之后才可以慢慢熬煎。

在熬药过程中,大家不要一边熬药,一边加水,最好在熬煮之前添加充足的水。

还要注意的是,熬药过程中不能离开时间太久,同时要把控好熬药火候,避免把药煎糊,导致药材浪费。

煎药要遵循下药顺序吗?如何正确处理熬煎不同药材在煎药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下药。

对于比较坚实的药物,由于内部成分很难被煎出来,所以要先用武火煮药,时间约为15分钟到半个小时,之后再添加其他药物煎煮。

坚实类药材主要包括紫石英、石膏、海浮石等。

针对菊花、砂仁、荆芥、辛夷等药材,由于该类药物含有不耐热特点,并且很容易挥发,所以在熬药快结束时再放入。

经常熬药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有毛绒的草药经过煎煮之后,会以混悬状态存在于药液中,在服药之后可能会导致刺激性咳嗽。

对于粉末类药物,煎煮药物比较容易沉淀在砂锅底部,稍不注意就会烧焦。

还有部分药材煎煮之后会成为糊状,非常难过滤,所以患者朋友们要使用纱布包裹该类药材,以免影响后续服药。

这类药材包括蚕砂、蒲黄、旋复花、百草霜等。

中药汤剂里可能有贵重药材、特殊药材,针对该类药材应当采用单独的熬煎方法,比如耳环石斛、鹿茸、人参等。

对于药材用量少、并且有易溶性、挥发性特点,则要对药材进行磨汁、磨粉处理,汤剂熬煎之后,再将药材兑入搅拌服用。

那么到底哪些药材需要磨汁、磨粉呢?经过查阅医书,再加上医生长时间的实践总结,犀角、熊胆、麝香、珍珠等药材,要先进行磨汁、磨粉处理。

中药的煎服法

中药的煎服法

中药的煎服法中药汤剂煎服方法是否正确,直接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药物在煎煮时,应注意器皿,火量,火候,方法及服药时间等条件。

1、器皿:选用沙锅、陶器、瓦罐等,最好不用铜、铁、铝等金属器皿,以免引起化学反映,影响疗效。

2、用水量:放水量以浸过全部中药并高出2-3厘米为宜,煎后剩药液一茶杯(约300毫升左右)3、火候:煎解表药宜用急火或叫武火,煎的时间不宜长,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用文火久煎,水开后再煎40--60分钟左右。

文火特点: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

武火特点:火势急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快。

4、煎法:一般中药煎前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煎。

本着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一剂药可煎二至三遍,然后把药汁倒在一起分二至三次服用。

此外有些中药则需要特殊方法来煎。

1)先煎:矿石、贝壳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生石膏、、磁石、龟板宜打碎先煎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2)后下:含挥发油的芳香药,如沉香、藿香、薄荷、砂仁、白豆蔻等药可于其它药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止有效成分散失。

3)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车前子、滑石、旋复花、辛夷等先用纱布将药包好后在煎。

4)另煎: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虫草需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

5)烊化:含胶质、粘性大,易溶易粘锅或煎焦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需要单独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后服用。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药法: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物要热服;治疗呕吐或药物中毒,每次服量要小,宜频服,用寒凉药治热性病证宜冷服。

用温热治疗寒证宜热服。

内服丸、散剂均可用温开水吞服,加酒是为其升提宣通,用淡盐水送服是为了引药入肾。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一、背景介绍中药汤剂是中医药的主要剂型之一,是以中药药材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配方组制而成的。

在中医治疗中,中药汤剂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它具有调理气血、益脾胃、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

中药汤剂的煎煮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煎煮的方法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1.选料中药汤剂的选料一般是由中药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决定的,选择合适的药材是确保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第一步。

在选择药材时,应该注意药材的质量、产地和保存情况,以确保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2.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药医师会制定配方,确定各种药材的用量和比例。

配方的合理性决定了中药汤剂的药效,因此中药医师在配方时需要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考虑。

3.研磨研磨是将选好的药材进行研磨成细粉的过程,研磨的粗细程度会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

一般来说,粉末的细度应该根据中药汤剂的不同剂型和煎煮方法来确定,煎煮时间短的中药汤剂粉末可稍稍粗糙,时间长的中药汤剂就要求粉末比较细。

4.煎煮方法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主要有研磨煎煮法、同煎煮法和不研磨煎煮法三种。

其中,研磨煎煮法是将配好的中药粉末放入水中煮沸,直至水剩余一半,即为煎煮完成。

同煎煮法是将各种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根据各药材的不同特性和所需时间来依次煎煮。

不研磨煎煮法是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根据各药材的特性和所需时间来依次煎煮。

5.时间与火候煎煮中药汤剂的时间和火候是影响中药汤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药材和配方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和火候。

一般来说,需要较长时间煎煮的药材应该选择小火慢煎,以充分释放药性;而需要较短时间煎煮的药材可以选择大火快煎,以尽快提取有效成分。

6.过滤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过滤出来,去除草药渣和杂质。

一般采用纱布过滤纯净后的中药汤液,以确保中药汤剂的质量。

7.储存中药汤剂煎煮完成后,需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免受潮发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警惕假煮沸现象
• 煮沸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基本要求,而温度 达到100℃是煮沸的标准。但有的药液在远 未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了,这是因 为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所产 生的一种理化现象。如皂甙等化学成分, 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大量泡沫。汤 剂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 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它们在 煎煮过程中也易产生此种现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1、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 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苷类,可溶解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汤剂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剂型。为了 提高汤剂的疗效,对中药的煎法历来都很 讲究,
• 明朝李时珍说:“凡物汤药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 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 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煎药之法最宜 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4、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 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一 般认为,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20—30 分钟,二煎以沸腾后15—20分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解表,行气,质轻,芳香的药物,头煎以 沸腾后15—20分钟,二煎以沸腾后10—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钟。滋补药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头煎以 沸腾后40—60分钟。二煎以沸腾后30—40 分钟。
• 其目的是使药材湿润变软,细胞膨胀,水 分渗入到药材细胞内溶解有效成分形成浓 溶液,产生渗透压,使有效成分在煎煮时 易于扩散到组织细胞外的水中。另外,还 可避免直接加热煎煮时,药材组织中蛋白 凝固,淀粉糊化,妨碍有效成分渗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2、用水量:药物浸泡半小时后,再根据药 物吸收水分的多少和药材质地,药物性质 及煎煮时间长短,一般再适当添加水至高 出药面2厘米左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判断药液真正煮沸的标准是温度而不是人 们常识里那种产生泡沫的表面现象,未煮 沸的药液,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 浸出,在临床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 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在煎煮中应加以 注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煎煮中药时需注意的三大误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正确的做法是:先把开水放凉,再加入药 中,浸泡一阵子(大约30分钟左右),然 后置于火上煎煮,这样才能使药物有效成 分充分煎出。当然,第二煎用开水或温水 则无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煎煮方法:
• 1、浸泡:每剂药物煎煮前均先用冷水浸泡 (没过药物为度)半小时左右。
• 1.中药材有沙、土等杂质,要仔细清洗,对 吗?
• 不对。一般人们认为,中草药大多以植物 的根、茎、叶、花为主,从山上或泥土中 采集后晒干而成,难免有沙、土等杂质存 在,因此在煎前要仔细清洗,这种认识是 错误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店里出售的中药,通常都是去除杂质后经 加工、炮制、脱水干燥后制成。因此,在 煎服前,不需要反复水洗,更不能用水长 时间浸泡后清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煎煮用水:
• • 古人对煎药用水非常讲究,如常用流水,
雨水,雪水等,现一般饮用水就可以,以 澄净清洁为原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自来水? • 无污染的井水,泉水,河水? • 蒸馏水? • 纯净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煎煮中药汤剂,很多人用的是自来水。殊不知, 自来水中含有一定的氯,是不宜直接用来煎煮中 药的。 若用自来水煎煮中药,必然会对中药有效成分 产生不良影响;使药效大打折扣。去除氯最简便、 有效的方法是:将自来水烧开。因氯在加热过程 中会随水汽逐渐蒸发掉。 值得注意的是,刚烧开的水(包括温水)煎中药 也不好。因开水煎中药不利于水分渗入药物组织 内部,有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疗效自然下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如质地紧密坚硬的根茎,矿物类,药性滋 补需要煎煮久的药物可适当多加一些水 (高出药面2.5厘米左右),质地疏松的花 叶类,药性芳香辛散不需久煎的药物可适 当少加一些水(高出药面1.5厘米左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3、煎煮次数:一般每剂药煎两次,有的根 据需要再煎煮一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煎煮容器:
煎药以砂锅为佳,也可用陶瓷,搪瓷,玻 璃器皿,瓦罐等。忌用铁,铜,锡铝等金 属制品,因金属容易与药物中成分发生化 学反应,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 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 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 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器官中对人体造 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 的铜绿。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 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5、煎煮火力(火候): • 一般规则是:未沸腾之前用武火,沸后改
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使水分缓慢蒸发, 有利于成分溶出,并避免溢出,过快熬干。 有时应视药物性质而定,如解表药,清凉 药,气薄的药物,宜武火急煎,以免药性 挥发;如原味滋补药或有毒药物宜文火久 煎,以增强药力或降低毒副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注意!!!
• 有些人还会用家里烹饪用的砂锅煎药,这 就要注意一定要涮洗干净,以放入清水后 表面不会出现油花为宜。因为油脂会影响 到中药的药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注意!!!
• 沙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 刚煎过药的沙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 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 净;沙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 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 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 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