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1设计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任务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X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1.1设计要求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自来水厂,确定水厂的规模、位置,对水厂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计算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基本资料1.2.1城市用水量资料1.2.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1) 原水水质情况:水源为河流地面水⑵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①河流水位特征最高水位-1m,,最低水位-5m,常年水位-3m②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16.00C,年最高平均气温390C,年最低平均气温-30C,年平均降水量1954.1mm,年最高降水量2634.5mm,年最低降水量1178.7mm。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78%,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③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1~1.5m第一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 深3~4m第一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2水厂选址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⑴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⑵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⑶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水质工程学1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及相关资料1.设计题目长春市某净水厂设计2.设计时间第六学期,第15~16周3.设计任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4.具体要求4.1说明书一份,具体内容包括如下:①设计任务及要求②工艺流程选择及论证③各构筑物、凝聚剂、消毒剂选择依据④各参数选定原则,要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符合国家规范要求⑤各构筑物计算过程⑥计算草图4.2绘制图纸3张①水厂平面图1张:绘制工艺管线;排水管线(检查井);超越管线(一次只能超越一个构筑物);标出消毒剂投加点;要有和厂区分开的生活区、综合楼等辅助建筑;要有预留地、堆场、围墙、大门;考虑厂区绿化和厂区道路。
②高程图(流程图)1张:要求标出水面标高、池底标高(可不按比例)。
③自选1个构筑物平、立剖面图:要求规范(图上尺寸、剖面线要清楚)。
4.3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5.原始资料5.1水厂设计日供水量供水量5.2水厂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水厂所在地:长春市长春市常年主导风向:西南风5.3以河水为水源,判断河水受到污染,水质分析报告如下:水质分析报告指标单位数值浊度NTU 最高800,平均110色度度13水温℃最高22℃,最低1℃PH —7.0~8.5总硬度380总大肠菌群枚750耗氧量 64氨氮0.9氯仿0.09二、工艺流程确定、选择及论证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及《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水厂所在地区的气候情况、设计水量规模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参考相似水厂的设计运行经验,同时还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预处理)。
下面提供两种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从中进行比较:两种方案想法:方案一:↓(凝聚剂) ↓(消毒剂)原水→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出水其中凝聚剂采用聚合铝(PAC);混合设施采用机械混合;絮凝设施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沉淀设施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过滤设备采用移动罩滤池;消毒剂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名:市政工程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指导教师:2016年12 月09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近、远期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水厂设计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质工程学Ⅰ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级)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I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年级:2011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4/9/1~2014/9/5建筑工程系二O一四年六月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二.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1.加深对《水质工程学》Ⅰ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阅读中外文献的能力,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分析选择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设计规模为(20+M)×104m3/d(M为学生学号的个位数字)。
原水水质资料、地形地址、气象条件等参数见附《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完成水源水质评价,设计包括工艺确定、主体处理构筑物初步设计计算、厂区平面、系统高程等。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及计算书1份(总篇幅6000字以上),包括:目录、原始资料、系统选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平面及高程等内容。
完成给水处理厂平面图(1:500)和处理系统高程图(1:200)各1张(均为三号图)。
四.课程设计时间分配2不及格:学习与设计态度很不认真,设计方案有原则错误,不能完成课程设计,或抄袭行为严重。
六.参考文献(1)严熙世,范谨初. 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北京(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城镇给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4(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常用设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62附2:《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2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1.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书写在学院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上,书写应认真,字迹工整,论文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编排。
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设

1.设计任务及资料1.1设计原始资料长垣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规划建造水厂一座。
已知城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21.00米;水源采用长江水;取水构筑物远离水厂,布置在厂外。
管网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二级泵站采用二级供水到管网系统,其中最大一级供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为5.00%,时间为早上6:00~晚上10:00,此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11.00米;另一级供水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5.00米。
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水厂大门朝向为北偏西15°。
1.2设计任务1、设计计算说明书1本。
内容包括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资料、成绩评定表等,按要求书写或打印并装订成册。
其中正文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和设计要求概述,方案比较情况,各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形式、设计计算过程、尺寸和结构形式、各构筑物设计计算草图、人员编制、水厂平面高程设计计算和布置情况以及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等。
2、手工绘制自来水厂平面高程布置图1张(1号铅笔图,图框和图签按标准绘制)。
要求:比例选择恰当,图纸布局合理,制图规范、内容完整、线条分明,字体采用仿宋字书写。
2. 设计规模及工艺选择2.1设计规模根据所提供的已知资料:最高日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
d Q=Q αα为自用水系数,取决于处理工艺、构筑物类型、原水水质及水厂是否设有回收水设施等因素,一般在1.05-1.10之间,取α =1.07,则水厂生产水量近期:Q 0=1.07Q d =1.07×50000=53500m 3/d=2229.2m 3/h远期:Q 0=1.07Q d =1.07×100000=107000 m 3/d=4458.3m 3/h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时所需供水量进行校核。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2.2.1概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要求的水质。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上) 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给排水131姓名:潘弘远学号:28指导老师:娄金生日期: 二0一五年十二月水质工程学(上)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5)二、课程设计的任务与内容 (5)三、设计水量 (8)四、建设场地与水源水质 (8)五、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8)六、主要处理构造物的计算 (9)1.配水井 (9)2.混合设备 (9)3.水力循环澄清池设计 (9)(1)设计要点 (10)(2)设计条件 (10)(3)水力提升器计算 (11)1)喷嘴 (11)2)喉管 (11)3)喉管喇叭口 (11)4)第一絮凝室 (12)5)第二絮凝室 (12)6)澄清池各部尺寸计算 (13)7)各部分容积及停留时间计算 (14)8)排泥设施 (16)4.普通快滤池设计 (17)(1)设计参数 (17)(2)平面尺寸计算 (18)1)滤池总面积 (18)2)单池面积 (18)3)滤池高度 (19)2(3)配水系统 (19)1)反冲洗强度 (19)2)反冲洗水量 (19)3)干管始端流速 (20)4)配水支管根数 (20)5)单根支管入口流量 (20)6)支管入口流速 (20)7)单根支管长度 (20)8)配水支管上孔口总面积 (21)9)配水直管上孔口流速 (21)10)单个孔口面积 (21)11)孔口总数 (21)12)每根支管上的孔口数 (21)13)孔口中心距 (22)14)孔口平均水头损失 (22)15)配水系统校核 (22)(4)洗砂排水槽 (23)1)洗砂排水槽中心距 (23)2)每条洗砂排水槽长度 (23)3)每条洗砂排水槽的排水量 (23)4)洗砂排水槽断面模数 (23)5)洗砂排水槽距砂面高度 (24)6)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24)7)中间排水槽 (24)(5)滤池反冲洗 (25)1)单个滤池的反冲洗用水总量 (25)2)高位冲洗水箱的容积 (25)3)承托层的水头损失 (25)4)冲洗时滤层的水头损失 (25)5)冲洗水箱高度 (26)3(6)进出水系统 (26)1)进水总渠 (26)2)反冲洗进水管 (26)3)清水管 (26)4)排水渠 (27)5.消毒 (27)(1)设计参数的确定 (27)(2)加氯量的计算 (27)1)储氯量及氯瓶数量 (28)2)加氯机选择 (28)3)加氯控制 (28)4)加氯间和氯库设计 (28)6.清水池设计计算 (28)(1)清水池容积 (28)(2)管道系统 (29)(3)清水池布置 (30)七、水厂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30)1.水厂组成 (30)2.工艺流程布置 (31)3.平面布置 (31)4.工艺流程高程布置 (32)5.工艺流程的标高计算 (32)八、设计体会 (32)参考文献 (32)4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水质工程学(上)》课程设计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设

1.设计任务及资料1.1设计原始资料长垣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规划建造水厂一座。
已知城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21.00米;水源采用长江水;取水构筑物远离水厂,布置在厂外。
管网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二级泵站采用二级供水到管网系统,其中最大一级供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为5.00%,时间为早上6:00~晚上10:00,此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11.00米;另一级供水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5.00米。
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水厂大门朝向为北偏西15°。
1.2设计任务1、设计计算说明书1本。
内容包括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资料、成绩评定表等,按要求书写或打印并装订成册。
其中正文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和设计要求概述,方案比较情况,各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形式、设计计算过程、尺寸和结构形式、各构筑物设计计算草图、人员编制、水厂平面高程设计计算和布置情况以及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等。
2、手工绘制自来水厂平面高程布置图1张(1号铅笔图,图框和图签按标准绘制)。
要求:比例选择恰当,图纸布局合理,制图规范、内容完整、线条分明,字体采用仿宋字书写。
2. 设计规模及工艺选择2.1设计规模根据所提供的已知资料:最高日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
d Q=Q αα为自用水系数,取决于处理工艺、构筑物类型、原水水质及水厂是否设有回收水设施等因素,一般在1.05-1.10之间,取α =1.07,则水厂生产水量近期:Q 0=1.07Q d =1.07×50000=53500m 3/d=2229.2m 3/h远期:Q 0=1.07Q d =1.07×100000=107000 m 3/d=4458.3m 3/h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时所需供水量进行校核。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2.2.1概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要求的水质。
武汉理工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任务与原始资料1.1原始资料某城位于湖北省某地长江沿岸,现拟建造近期4.5万吨/天,远期9万吨/天,厂址处于长江北岸沿江大道旁,地面平均高程39.00米的一座净水处理厂。
该地区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所取长江水,夏季高峰期浊度为3000~5000NTU,冬季浊度为400~500 NTU,平均为800~1000 NTU。
平均水位为38.00米。
已知清水池水面高程采用40.50米,清水池最低水位36.00米。
二级泵房出水管中心线高程为37.40米。
净水厂距市区8公里,根据计算二泵房水压要求54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市区用户水压。
1.2设计任务(1)方案比较并确定水处理、预处理、沉泥处理等工艺流程;(2)选定各类构筑物形式和设备及其工艺设计计算;(3)厂内各类管线的定线和水力计算;(4)选定辅助构筑物和建筑物;(5)给水处理厂工艺平面和高程布置。
(6)提交设计说明计算书、水厂平面布置图(1:500),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图及主要设备、材料和必要的图纸说明一张。
(计算机绘图或者手绘均可)第二章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2.1工艺流程的比较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3.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任务及相关资料1.设计题目市某净水厂设计2.设计时间第六学期,第15~16周3.设计任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4.具体要求4.1说明书一份,具体容包括如下:①设计任务及要求②工艺流程选择及论证③各构筑物、凝聚剂、消毒剂选择依据④各参数选定原则,要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符合国家规要求⑤各构筑物计算过程⑥计算草图4.2绘制图纸3①水厂平面图1:绘制工艺管线;排水管线(检查井);超越管线(一次只能超越一个构筑物);标出消毒剂投加点;要有和厂区分开的生活区、综合楼等辅助建筑;要有预留地、堆场、围墙、大门;考虑厂区绿化和厂区道路。
②高程图(流程图)1:要求标出水面标高、池底标高(可不按比例)。
③自选1个构筑物平、立剖面图:要求规(图上尺寸、剖面线要清楚)。
4.3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5.原始资料5.1水厂设计日供水量供水量Q=62000m³/d5.2水厂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水厂所在地:市市常年主导风向:西南风5.3以河水为水源,判断河水受到污染,水质分析报告如下:水质分析报告二、工艺流程确定、选择及论证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及《生活饮用水卫生规》、水厂所在地区的气候情况、设计水量规模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参考相似水厂的设计运行经验,同时还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预处理)。
下面提供两种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从中进行比较:两种方案想法:方案一:↓(凝聚剂) ↓(消毒剂)原水→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出水其中凝聚剂采用聚合铝(PAC);混合设施采用机械混合;絮凝设施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沉淀设施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过滤设备采用移动罩滤池;消毒剂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方案二:↓(凝聚剂) ↓(消毒剂)原水→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出水)↑(Cl2其中凝聚剂采用聚合铝(PAC);混合设施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絮凝设施采用网格絮凝池;沉淀设施采用斜管沉淀池;过滤设备采用普通快滤池(双层砂滤料);消毒剂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相关构筑物、凝聚剂、消毒剂的选择及比较:凝聚剂:两个方案都在用聚合氯化铝(PAC),该凝聚剂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浊度高时尤为显著。
混合设备:方案一采用是机械混合该方法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水厂,但需增加混合设备和维修工作。
方案二采用的是管式静态混合器,该方法构造简单,无运动部件,安装方便,混合快速均匀。
絮凝设备:方案一采用往复式隔板沉淀池该方法虽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但是容积较大,水头损失大,折转处絮粒易破碎,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
方案二采用的是网格絮凝池,该方法反应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
沉淀设施:方案一采用的是平流式沉淀池,该方法操作管理简单,施工简单,但是占地面积大,水力排泥时,排泥困难。
方案二采用的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池体小,占地小。
过滤设备:方案一采用移动罩滤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单格面积宜小于10m2。
而方案二采用的是普通快滤池一般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单池面积不宜大于100m2。
消毒剂:两个方案采用的都是氯消毒的方法。
效果明显、常用、效果好。
同时还起到了保证出水余氯量的作用方案比较:方案一流程完全是传统常规处理流程,该流程主要处理未污染水源,缺少对已污染水源的预处理;然而方案二流程则采用的是预处理+常规处理流程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本次的已受污染的水源。
通过对各个构筑物和方案处理流程的比较和经济合理性等各方面的比较。
故本次设计采用方案二的给水处理工艺。
经处理过后能保证出水水质合格。
三、设计计算过程1.日处理水量计算Q=αQ d=1.08×62000=66960m³/d=2790m³/h=0.78m³/s式中Q——水厂日处理水量(m³/d);α——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为设计供水量的5%~10%,设计中取8%;Q d——设计供水量(m³/d);设计中取62000m³/d。
2.预处理因水源受污染,故在净水处理前先加氯进行预处理,目的是起到去除有机物的作用。
3.混凝剂3.1混凝剂投量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PAC),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混凝剂日投量为32mg/L。
3.2混凝剂投加方法混凝剂投加方法有湿投和干投,干投应用较少,本设计采用湿投方法。
3.3混凝剂调制方法混凝剂采用湿投时,其调制方法有水力、机械搅拌方法,水力方法一般用于中、小型水厂,机械方法可用于大、中型水厂,本设计采用机械方法调制混凝剂。
3.4溶液池容积W1=aQ417bn=32×2790417×2×10=10.71m³式中W1——溶液池容积(m³)Q——水厂设计日处理水量(m³/d);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b——混凝剂的浓度,一般采用5%~20%,取10%;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采用不超过3次,取2次。
溶液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池尺寸为:LxBxH=3.3x2.5x1.9(m)其中高度中包括超高0.3m,沉渣高度0.3m。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W′=3.3*2.5*1.3=10.73m3满足要求。
1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池底坡度为0.02。
底部设置DN1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地面接入药剂稀释用给水管DN80mm一条,于两池分设放水阀门,按1h放满考虑。
3.5溶解池容积W2=(0.2~0.3)W1=0.25×10.71=2.68m³式中W2——溶解池容积(m³);一般采用(0.2~0.3)W1W1——溶液池容积(m³)。
溶解池尺寸为: L*B*H=1.6*1.3*1.8(m)高度中含超高0.3m,底部沉渣高0.2m。
为操作方便,池顶高出地面0.8m。
‘=1.6*1.3*1.3=2.70m³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 W2溶解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池底设0.02坡度,设DN100mm排渣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给水管管径DN80mm,按10min放满溶解池考虑,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3.6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桨为平桨板,中心固定式。
搅拌设备查《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第一册表7-6,适宜本设计的参数列于下列表中。
搅拌设备应进行防腐处理。
搅拌设备参数表3.7投加方式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
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
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器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3.8计量设备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设计采用耐酸泵与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q=W112=10.7112=0.89m³/h耐酸泵型号CQF15-8选用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CQF15-8型耐酸泵参数:流量为1.2m³/h、扬程为8m、电动机功率为0.12kW 4.静态混合器静态混合器的水头损失一般小于0.5m,根据水头损失计算公式:设计中取d=0.8m,Q=0.775m³/sh=0.1184Q2 d4.4n式中h——水头损失(m);Q——处理水量(m³/d);d——管道直径(m);n——混合单元(个)。
当h为0.4m时,需n=2.11个混合单元当h为0.5m时,需n=2.63个混合单元,选DN800 装3个混合单元的静态混合器。
加药点设于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
5.网格絮凝池5.1设计水量网格絮凝池分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分为两组,一组絮凝池设计水量:Q1=Q2×2×T=669602×2×24=697.5m³/h=0.19m3/s式中Q1——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³/h);Q——水厂处理水量(m³/d);T——运行时间(h)。
5.2絮凝池有效容积V,=Q1T=0.19×10×60=114m³式中Q1——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³/h);V,——絮凝池有效容积(m³);T——絮凝时间(h),一般采用10~15min,设计中取10min。
5.3絮凝池面积A=v′H=1143.0=38m2式中A——絮凝池面积(m2);v′——絮凝池有效容积(m³);H——水深(m)。
设计取H=3.0m5.4单格面积设计中取v1=0.12m/sf=Q1v1=0.190.12=1.58m2式中Q1——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³/h);f——单格面积 (m2);v1——竖井流速(m/s),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末段0.1~0.14m/s。
设每格为矩形,长边取1.4m,短边取1.13m,每格实际面积为1.58m2,由此得分格数为:n=381.58=24(个)每行分6格,每组布置4行。
絮凝池布置如下图:实际絮凝时间为:t=24a·b·HQ=24×1.4×1.13×3.00.19=349.71s=5.83min式中t——实际絮凝时间(min);a——每格长边长度(m);b——每格短边长度(m);H——水深(m)Q1——每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³/s);池的平均有效水深为3.0m,超高0.45m,污泥深度0.65m,得池的总高度为:H=3+0.45+0.65=4.10m5.5进水管与出水管5.5.1进水管Q1=0.19m³/s,取流速为v=1.0m/s,管径D=√4Qπv =√4×0.193.14×1.0=0.492m,采用DN500mm的铸铁管。
5.5.2出水管Q1=0.38m³/s,取流速为v=1.0m/s,管径D=√4Qπv =√4×0.383.14×1.0=0.696m,采用DN700mm的铸铁管。
5.6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过水孔洞流速从前向后分4档递减,每行取一个流速,进口为0.3m/s,出口为0.1m/s,则从前至后各行隔墙上孔洞尺寸分别为:0.63m×1.1m、0.72m×1.1m、1.08m×1.1m和1.73m×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