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F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合集下载

5.3内能(重难点练)(备作业)

5.3内能(重难点练)(备作业)

5.3内能(重难点练)一、单选题1.下列诗句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B.数树深红出浅黄C.纷纷暮雪下辕门D.满架蔷薇一院香【答案】D【解析】A.河水的流动是肉眼可见的,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人能看见红色和黄色的枝叶,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雪花飘动是肉眼可见的,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整个院子能够闻到花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故D正确。

故选D。

2.内能的单位是()A.牛顿B.焦耳C.摄氏度D.瓦特【答案】B【解析】【分析】内能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A.牛顿是力的单位,内能不是力,故A不符合题意;B.焦耳是是能量的单位,内能是能量,则内能的单位是焦耳,故B符合题意;C.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不是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D.瓦特是功率的单位,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内能不是功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结合了起来,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该实验说明了()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无规则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结合了起来,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说明了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答案】A【解析】A.固体分子间有间隙,但是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是因为物体间存在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B错误;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5.3 直线运动》word教案 (2)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5.3 直线运动》word教案 (2)

直线运动【点拨】师: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墨水【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议一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作一作】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 —t 图、v —t 图。

【小结归纳】(板书)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应用】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演示课件】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1991年在日本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跑完100m的情景,并附有刘易斯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表:如下 【想一想】刘易斯在这100 m 的运动过程中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m/s)距离(cm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时间(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6 ....吗?生:不是。

【议一议】为什么刘易斯在这100 m 的运动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100m 的运动过程中,哪个10m 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最小?有没有哪段路程中速度相等?【交流】学生: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不等(或他在每一段的速度不等)。

【投影】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观察照片分析苹果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小结归纳】(板书)2、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描述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使用v=s/t 示速度,但这个速度是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教科初中物理九上《5.3 等效电路》word教案 (3)

教科初中物理九上《5.3 等效电路》word教案 (3)

第5章第3节等效电路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重点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难点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具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1 进行新课(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答:用伏安法测电阻。

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逄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 = 2欧、R2 = 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

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 (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1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

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 = R1 + R2, R′= R1 + R3。

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

结合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请学生叙述R = R1 + R2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 = R1 + R2。

〉例题1:出示课本中的例题1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学生读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课本图8-7)。

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

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工程力学-力系平衡基本公理

工程力学-力系平衡基本公理

分别画出这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用
FA
和 FA 表示。
9
常见的约束和相应约束力 1.柔性体(柔绳)约束
柔软、不可伸长的约束物体(不计重量,如绳 索,链条,胶带),只限制被约束物沿柔性体被 拉伸方向的运动,单侧约束。
10
2.光滑面约束
两物体接触表面光滑无摩擦(接触面可为平面 或曲面),限制被约束物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约 束物的运动,单侧约束。
工程力学(A)
力系平衡基本公理
§ 5.3 力系平衡基本公理
公理:经验的总结,又经实践检验正确的普遍规律, 但无法推导证明之。
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 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这二力等值、 反向、共线,这样的 刚体称为二力体(杆)。若 对变形体,则只是必要条件。
公理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刚体上加上或 减去一个平衡力系,不改变刚体原来力系的作用 效果。 推论:力的可传性——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 其作用线滑移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滑移矢量)。 注意:不可用于变形体!
例题
例题5
§5 静力学基本概念
P F1
C
如图所示的三铰拱 桥,由左右两拱桥铰接
而成。设各拱桥的自重
A
F2
B
不计 ,在拱上作用有载 荷 F1 和 F2 ,试分别画出
左拱和右拱的受力图。
31
例题
例题5
P F1
C
F2
A
§5 静力学基本概念
解: 1. 右拱 BC 的受力图。
若不带铰C,右拱为 一个二力体。
26
2. 取分离体、画受力图的注意事项 (1) 根据所选研究对象取分离体,分离体上的每 个力都要有出处。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案例.doc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案例.doc

5.3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案例)长城中学物理小组:李发庆吴清海薛仲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②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③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④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⑤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⑥了解弹性形变⑦提高设计和制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动手实验操作、探究、观察和对比,体验交流与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②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和设计,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难点1、微小形变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弹簧、拉力计、竹枝、多媒体教学课件、钩码、墨水瓶、玻璃管、红墨水等【教学方法】实验法、举例法、展示法、【教学过程】师:(演示竹枝弹粉笔实验和弯折铁丝实验)同学们,这两个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呢?生:(略微思考)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

师:哦看来同学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啊,但是你能帮老师解决下一个问题吗?师:在这两个实验中,你能找到物体产生形变的不同点吗?生:思考.生:(积极举手)竹枝能回来,铁丝不能回来.师:哦,不错,有点意思,能在简练一些么?生:竹枝形变后能回复于原状,而铁丝不能。

师:啊太好了,看来低估了同学们的能力了,你们说的很对,他们的不同之处是这样的,那么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一下弹力和弹簧测力计,请看活动一、探究物体的形变。

(展示课件)评述:自制学具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而且,利用身边经常见得事物来设计实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概念。

活动一生:(利用手中的器材研究形变和弹性形变)师:同学们,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弹性形变了吗?生:知道了。

师:那么对应的你们知道什么是弹力了吗?生:能够使物体产生弹性形变的力叫做弹力。

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第三定律被认为是机械运动的基本法则之一,在自然
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这种相互作用的力使得物体之间相互影响,产生了各种有趣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很少意识到牛顿第三定律的存在,但它却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随处可见。

例如,站在地面上的时候,我们感觉到自己受到地面对我们的支撑力,同时我们也对地面施加了一个等大相反方向的支撑力。

这种相互作用的力使得我们可以保持站立的平衡状态,而不会摔倒。

在物体之间的碰撞中,牛顿第三定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两个物体相互碰撞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使得它们的速度、动量发生改变。

例如,撞球游戏中,当一个球碰撞另一个球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使得它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

牛顿第三定律的相互作用力还可以解释许多其他现象。


航天领域,火箭发射时产生的推力和火箭所受的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火箭能够脱离地面,并进入太空。

在地球的重力场中,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同时也对地球施加一个等大相反方向的引力。

这种相互作用的力使得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产生了引力,维持了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运动状态。

总之,牛顿第三定律的相互作用力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
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自然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牛顿第三定律所揭示的力的相互作用原理,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实现更多的科学进步和创新。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说明的地理现象是(▲)A.城市热岛效应B.全球变暖C.气温的垂直变化D.降水的差异【答案】A【解析】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产生“热岛效应”。

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

提倡“低碳”生活,少用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减弱热岛效应。

而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在郊区兴建商业中心和在郊区建设工业,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热岛效应”增强。

【分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详解】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活动气候的影响,这种地理现象是城市热岛效应。

故选:A.2.下列叙述:①温州昨日狂风暴雨,台风肆虐;②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③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其中描述天气的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

①广州昨日狂风暴雨,台风肆虐、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描述的是天气。

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3.【黑龙江】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A.干旱、洪涝、霜冻B.寒潮、台风、霜冻C.干旱、暴雪、沙尘暴D.干旱、寒潮、沙尘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量少和植被覆盖率低会导致干旱的出现;我国冬季风主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因此容易形成寒潮;干旱、大风和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导致沙尘暴,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人在游泳时要用力向后划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2.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C.放在水平地面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D.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3.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水杯,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手去推,但没有推动,水杯仍保持静止状态。

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手推杯子的力和杯子推手的力B.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杯子的重力C.杯子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D.杯子受到的推力和杯子对桌面的摩擦力4.玉兔二号月球车的车轮做的比较宽大而且表面凹凸不平,是为了A.增大压强,减小摩擦B.增大压强,增大摩擦C.减小压强,减小摩擦D.减小压强,增大摩擦5.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没于水中,如图所示,甲图中瓶口朝上,乙图中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中橡皮膜都向内凹,形变程度相同B.甲乙中橡皮膜都向内凹,形变程度不同C.甲乙中橡皮膜都向外凸,形变程度相同D.甲乙中橡皮膜都向外凸,形变程度不同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液体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B.用吸管吸饮料C.吸盘被紧压在墙壁上D.用抽水机抽水7.两个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小球,在下述哪种情况下所受浮力相同()A.两个小球体积相同,都浸没在不同种液体中B.两个小球体积相同,都漂浮在同种液体的表面上C.两个小球质量相同,都浸没在同种液体中D.两个小球质量相同,分别漂浮在不同种液体的表面上8.将质量为150g的物体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已知ρ酒=0.8×103kg/m3),物体静止后,溢水杯中溢出了150mL的水,则物体在溢水杯中的情况是()A.漂浮在水面上B.悬浮在水中C.沉在溢水杯底部D.受到1.5N的浮力9.小程同学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简易密度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力作用的相互性的概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同时受到来自对方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三、正确理解力的相互性: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主要有以下四点: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3.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

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以下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3.性质相同,如小孩推墙时,对墙的作用力为弹力,则墙对小孩的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绝不会是其他性质的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