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右舵车前围板设计规范模板

合集下载

前围设计指南

前围设计指南

前围设计指南车身部设计指南编号:BD-ZN-002前围计指南(第一版)创建时间:2007.0305编写:杨金秀审核:陈晓锋批准:王灿军更新人/时间:车身部前结构室发布(机密文件请勿散布)目录第一章概论1-1 定义 (3)1-2轿车车身前围结构的功能要求 (3)第二章前围结构特点及设计2-1前围上部的设计 (4)2-1-1前围上部的基本构成 (4)2-1-2前围上部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4)2-1-2-1雨刮加强板 (4)2-1-2-2前围上盖板概念设计的大面的设计 (6)2-1-2-3前围前端板的设计 (6)2-1-2-4前围后端板的设计 (7)2-1-2-5流水槽的设计 (9)2-1-2-6前围和VIN码 (9)2-2前围下部(前挡板)的设计 (12)2-2-1前围下部的基本构成 (12)2-2-2前围下部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12)2-2-2-1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12)2-2-2-2前挡板的设计注意点 (12)2-2-2-3前挡板内外横梁的设计 (15)2-3 A柱内板的设计 (16)2-4前围总成中小支架的设计 (17)第三章前围的定位 (18)第四章前围与其它系统的关系 (18)4-1前围与前仓 (19)4-2前围与发动机 (19)4-3前围与副车架 (20)4-4前围与轮胎 (21)4-5前围与转向机 (21)4-6前围与侧围 (21)4-7前围与前风挡玻璃 (27)4-8前围与前地板 (23)第五章前围重要结构件的材料和料厚 (25)第六章前围的密封第一章 概论1-1 定义轿车前围是分隔车身前部与座舱的结构总成。

一般由前围上盖板(安装雨刮系统用)、前围前端板、前围后端板、前围板(前挡板)、转向柱、空调、仪表板、脚踏板安装支架及制动管路支架和一些必要的碰撞加强梁等构件组成。

如下图所示例子。

当然,对于不同车有不同的结构,如有些车前围前端板为安装零件,有些车的前围上盖板仅仅为几个小的加强板,有的前前围后端板和前挡板合并成前挡板,有的前围前端板和前挡板合并成前挡板等等,这些分块的方法主要是考虑冲压和焊接工艺的可实施性来决定。

219412466_右舵车型车体架构件的布置与开发

219412466_右舵车型车体架构件的布置与开发

第6卷第3期2023年6月Vol.6 No.3Jun. 2023汽车与新动力AUTOMOBILE AND NEW POWERTRAIN右舵车型车体架构件的布置与开发马红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上海200438)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右舵车出口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以往右舵车型的开发是在左舵车型开发完成后再进行适应性更改,但由于缺少右舵车型的设计预留,因此右舵车型的重新开发部件(新开件)范围难以控制,导致开发费用增加,且踏板系统的舒适性较低。

在左、右舵车型同步开发项目中,以减少新开件和提高人机舒适性为目标,研究多用途汽车(MPV)右舵车型车体架构件和踏板系统的布置,以期为今后的汽车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右舵车;车体架构件;踏板系统;人机舒适性0 前言左舵车,即车辆驾驶员座位、方向盘和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离合踏板(以下简称“ABC三踏板”)都布置于驾驶舱左侧;右舵车,即驾驶员座位、方向盘和ABC三踏板均布置于驾驶舱右侧。

我国道路通行方向为靠右行驶(香港、澳门除外),所以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均为左舵车,但国外很多国家的道路通行方向为靠左行驶,所以很多出口车辆为右舵车。

之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出口的右舵车大多是在左舵车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右舵车市场国家的出口量猛增,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在开发系列车型时,会考虑左、右舵车型同步开发。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为311.1万辆,同比上一年增长54.4%,有效拉动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增长,并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在2020年以前,我国的汽车出口主要面向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国家。

随着我国汽车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和结构优化,目前汽车出口市场逐渐转移到了欧洲、澳洲、北美等国家。

海关总署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国家为比利时、英国和菲律宾。

侧围-前围指导书-车身二所

侧围-前围指导书-车身二所

JXD-TECH文件名称:侧围、前围设计作业指导书前言为使本公司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白车身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白车身设计指导书。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内饰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白车身设计的员工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白车身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白车身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2. 白车身件设计的基本要求2.1 白车身设计应符合造型设计的要求和效果。

2.2 白车身应满足技术协议中相关要求。

2.3 白车身应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4 白车身设计应符合总布置方案和结构尺寸应满足设计硬点要求。

2.5 白车身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等要求,提高舒适性。

2.6 在对样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沿用件、新件和改制件。

2.7 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各种设计数据尺寸应准确无误。

2.8 产品设计中应考虑到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维修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2.9 表面光顺质量: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2.10 逆向工程中测绘的孔径及位置尺寸要圆整,公差和形位公差标注正确。

3. 检查分析3.1白车身设计首先检查分析拿过来的由光顺所光顺的外表面是否符合光顺要求(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3.2 应符合技术协议中有关造型的要求。

3.3 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和法规的规定。

3.4 应符合总布置尺寸和设计硬点的规定及符合人机工程的规定。

3.5 应考虑加工,装配,维修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方便性。

3.6根据光顺的外表面,分析零件的可冲压性。

4. 设计要点4.1、准备阶段详细查阅参考样车的相关技术资料,充分了解参考样车相关技术性能及各种优缺点。

汽车设计-汽车车身侧围设计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车身侧围设计校核规范模板

XX公司企业规范编号xxxx-xxxx汽车设计-汽车车身侧围设计校核规范模板XXXX发布汽车车身侧围设计校核规范1、范围本规范定义了汽车侧围设计校核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轿车、SUV等新车型开发的侧围设计校核工作。

2、对于产品设计的一般校核要求2.1 符合整车造型特征要求。

2.2 外表面符合cas面要求。

2.3 结构设计合理,满足:碰撞、NVH、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2.4 所有设计满足: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维修工艺性的要求。

2.5 选材应满足:冲压、焊接、碰撞、经济、轻量化的要求。

2.6 所有设计符合3D数据和2D图纸的设计要求。

2.7 基准设定合理,并符合:设计、制造、检测三基准统一的原则。

2.8 防错校核,对称件尽可能沿用,如不能沿用必须有明显的防错措施。

2.9 强化减重意识,冗余边全部去除,设计减重孔。

2.10 零件数模设计本身的强度、刚度问题。

是否需要布置加强筋、加强翻边等;零件结构是否合理,避免应力集中。

2.11 总成内各零件之间不得有干涉。

1)除需焊接面外,其余面之间的间隙需大于2mm,见图1。

图1 图22)两零件焊接面之间的圆角半径定义关系要求:R1≤15mm,R2=R1+2mm; 15<R1≤30mm,R2=R1+3mm;R1>30mm,R2=R1+5mm;见图2。

3)接头边缘与倒角间距校核,要求2mm,见图3。

图33、对于冲压件的设计校核要求3.1 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与冲压方向的一致性。

3.2 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受力的均衡性。

3.3 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板料受力与流动的均匀性。

3.4 一般情况下各要素不允许与冲压方向存在负角。

3.5 对压弯、翻边件要给以适当的弯曲半径R≥2t(图4)、直边高度h≥R+2t(图5)和工艺缺口(图6)。

图4图5 图7图63.6 弯由边冲孔时,孔边到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L不得过小,以免弯曲成型后会使孔变形,其值L≥2t,如图7所示。

金龙集团窄体新海狮右舵车型仪表台及左右门板总成设计开发要求项目说明

金龙集团窄体新海狮右舵车型仪表台及左右门板总成设计开发要求项目说明

1、项目说明1.1产品介绍窄体新海狮右舵车型仪表台总成及左右前门内饰板总成,其中仪表台总成包含了仪表台本体部分和管梁支架部分。

项目为适用于金龙自主研发右舵窄体海狮商用车。

产地:厦门销售区域:全球1.2产品开发范围简述本设计开发要求描述的是:仪表板系统和左右门饰板系统,属于内饰中的主要组成系统,体现窄体新海狮右舵车型整车内饰的造型风格。

仪表板总成和门饰板总成承载着车上各种关键系统:仪表/操控/开关/空调/音箱娱乐系统/汽车安全气囊等系统;是汽车的集成操纵中心,是内饰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的品质感。

在仪表板总成和门饰板总成设计开发中,需满足外观简洁大方/操作方便;还要对驾驶员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及隔音降噪的作用。

1.3开发零件明细2、零部件环境零部件工作温度/存储环境:产品在-40°C〜IOOC温度范围内经运输、储存、装配以及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形状和功能稳定。

3、设计构想1.1外观简洁大气,有电动化元素,符合最近主流乘用车仪表台及门饰板审美潮流(参考特斯拉Iiiode1Y风格);1.2结构设计开发须包含电动车与燃油车通用。

预留气囊位置及空间,仪表台对应气囊爆破功能采用仪表台一体化设计,即采用仪表台本体弱化工艺,不能采用独立气囊盖板的模式。

仪表台系统整体设计最大程度预留左舵通用接口,左右门饰板系统要求左右舵通用;4、技术要求(塑料注塑部分)4.1基本要求5. 1.1产品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1.2仪表板系统及门饰板系统中各零件之间装配应牢固,装配尺寸应符合各总成各部件总成图样,零件尺寸应满足二维图纸公差要求。

4.1.3仪表板系统级门饰板系统中各外观零件之间的间隙面差应满足金龙内饰件间隙段差标准要求。

4.1.4仪表板系统及门饰板系统中各产品应满足系统试验所有零部件的相关要求。

4.2外观要求4.2.1表面应平整,轮廓清晰,转折过渡圆滑,无缩痕、无银丝、无裂痕、无明显熔接痕;4.2.2部件不允许有影响强度、使用性能及外观的波纹、凹缺、开裂、气泡、缩痕、划痕等缺陷;4.2.3所有外观可视表面不应产生分模线,如产品外表面上产生分模线,则分模线的痕迹须小于0.1mm;4.2.4外观颜色按金龙提供的色板要求进行制作及评定,主体色调为黑色;4.2.5颜色和色差的规定4.2.5.1仪表板系统及门饰板系统产品颜色和色差的规定主要是靠目测决定,如果对目测结果有争议情况下,以色差仪检测结果为准。

右舵轻型客车设计

右舵轻型客车设计

1 右 舵轻型客车开发 的条件
国内轻 型客车 已有近 2 0年的发展历史 ,现 阶段开
2 主 要 结构 设 计 及 技 术 参 数
2 . 1 主 要 专 用 件 设 计
发9 ~1 5 座右舵 国产轻型客车时机 已相 当成熟 , 其竞争 优势 明显 , 主要集 中体现在 以下 3个方面 。 1 ) 开发技 术成熟 。 E t 本 丰 田公 司 1 9 8 9年开发的第 四代海狮车堪称传 奇 。从 此 , 沈 阳金杯开始在 中国进行 技术 转让生产 , 形 成年产 8 0 0 0 0辆的生产能 力 , 迄今 为 止, 创造 了 7 0万辆保有量 。 紧随金杯之后 , 厦 门金旅 、 福 田风景 、厦 门金龙等其他客车企业生产 9 ~ 1 5座轻型客 车先 后崛起 。 近2 0 年来 , 与海狮 同类似 的国产轻型客车
Zha n g Xi a
( X i a m e n G o l d e n D r a g o n u s C o . , L t d , X i a m e n 3 6 1 0 0 6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f e a t u r e o f d o me s t i c ma n u f a c t u r e d r i g h t h a n d d iv r e l i g h t b u s e s f r o m 9 t o 1 5 s e a t s , t h e a u t h o r
自用或改 装翻新 销售 , 尤 其是 中东 和非洲地 区 , 对 于丰 田海狮车的认 可度很 高。
3 ) 国产 9 1 5座轻型客 车在海外 市场竞争优 势 明

某右舵车型前围板总成结构改进

某右舵车型前围板总成结构改进

0引言随着汽车性能的提升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事故更为频繁地发生,汽车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很多难以避免的事故,汽车的被动安全性非常重要。

车身作为被动安全的一道防线,对乘员的保护有重大意义。

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车体结构侵入乘员空间造成的接触伤害是主要的伤害成因之一。

在汽车碰撞中应尽量避免对乘员的接触伤害,绝对保证乘员舱结构的整体刚度,避免自身塌陷或其他结构的侵入造成乘员伤害[1]。

因此,前围板总成区域要有较高的结构刚度,足以支撑碰撞力而减少本身开裂,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

早期的被动安全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来进行,采用同样的碰撞过程反复进行,并收集数据。

这样的试验方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花费大量的资金,结果还不一定理想。

随着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的迅速发展,将其运用到汽车的碰撞模拟分析中,极大地降低了汽车的设计成本和研发周期,并且获得更为精确的数据可用于对汽车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在进行车身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采用CAE 辅助分析,确认车身的碰撞安全性能,对未达到目标的结构进行优化,以达到设定目标,保证整车的安全性。

1背景某车型需改型出口到外国。

与我国驾驶员的座位位置于汽车驾驶室内的左侧不同,该国驾驶员的座位置于汽车驾驶室内的右边,车靠左行驶。

因此,对原有车型的前围板总成区域结构进行了大量更改,设计出相应的右舵车。

在对此右舵车型初版数据的碰撞性能进行CAE 分析时发现,制动踏板跳动量、离合踏板跳动量和转向管柱侵入量未达到目标,需要优化车身结构以提升碰撞性能。

初版方案分析结果见表1;初版方案前围侵入量分析示图如图1所示。

2分析研究分析后认为,结构碰撞分析未达目标的原因如下。

【作者简介】蒋子庆,男,江西吉安人,本科,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体工程师,从事汽车车身设计工作;曾凤,女,湖南邵阳人,本科,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体工程师,从事汽车车身设计工作;周文斌,女,广西桂林人,本科,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体工程师,从事汽车车身设计工作。

汽车设计-汽车侧围设计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侧围设计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侧围设计校核规范模板汽车侧围设计校核规范1 范围本规范定义了汽车侧围设计校核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轿车、SUV等新车型开发的侧围设计校核工作。

2 对于产品设计的一般校核要求(1)符合整车造型特征要求。

(2)外表面符合CAS面要求。

(3)结构设计合理,满足:碰撞、NVH、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4)所有设计满足: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维修工艺性的要求。

(5)选材应满足:冲压、焊接、碰撞、经济、轻量化的要求。

(6)所有设计符合3D数据和2D图纸的设计要求。

(7)基准设定合理,并符合:设计、制造、检测三基准统一的原则。

(8)防错校核,对称件尽可能沿用,如不能沿用必须有明显的放错措施。

(9)强化减重意识,冗余边全部去除,设计减重孔。

(10)零件数模设计本身的强度、刚度问题。

是否需要布置加强筋、加强翻边等;零件结构是否合理,避免应力集中。

(11)总成内各零件之间不得有干涉。

1)除需焊接面外,其余面之间的间隙需大于2mm,见图1。

图1 图22)两零件焊接面之间的圆角半径定义关系要求:R1≤15mm,R2=R1+2mm; 15<R1≤30mm,R2=R1+3mm;R1>30mm,R2=R1+5mm;见图2。

3)接头边缘与倒角间距校核,要求2mm,见图3。

图33 对于冲压件的设计校核要求(1)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与冲压方向的一致性。

(2)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受力的均衡性。

(3)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板料受力与流动的均匀性。

(4)一般情况下各要素不允许与冲压方向存在负角。

(5)对压弯、翻边件要给以适当的弯曲半径R≥2t(图4)、直边高度h≥R+2t(图5)和工艺缺口(图6)。

图4图5 图7图6(6)弯由边冲孔时,孔边到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L不得过小,以免弯曲成型后会使孔变形,其值L≥2t,如图7所示。

(7)对于拉延成形件,在不影响产品造型、产品结构和使用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拉延深度,尽量加大拔模斜度和冲压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公司企业规范编号xxxx-xxxx汽车设计-右舵车前围板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右舵车前围板设计规范模板1.概述1.1该指南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指导右舵车前围板总成设计;提供一个右舵车前围板总成设计的思路。

1.2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该指南主要介绍了汽车开发过程中右舵车前围板总成设计的过程,首先对右舵车前围板在整车中的功能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尤其是安装功能,以及右舵车前围板总成对整车的碰撞和NVH方面的知识做了简要的概述,同时对右舵车前围板总成设计要点作了描述,最后对右舵车前围板在加工制造方面作了阐述。

1.3该指南的应用范围本指南主要适用于M1类车型的右舵车前围板总成,M2,M3,N,O,L 类车右舵车前围板总成设计可以参考其相关内容。

2.右舵车前围板总成主要功能定义2.1 右舵车前围板总成功能概述右舵车前围板又称前挡板或防火墙,是前舱中的一个重要构件,其功能主要有:1.是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实现良好驾驶环境的关键件;2.满足多种件的安装;3.提高整车性能功能,主要包括碰撞,整车刚度以及改善座舱的环境等。

2.2右舵车前围板安装功能、孔及标准件的功能介绍下面介绍一下右舵车前围板的安装功能,因安装零件比较多,下面是以各分系统来一一阐述其安装功能:2.2.1底盘件图一:底盘件安装示意图2.2.2电器件图二:电器件安装示意图2.2.3右舵车前围板上的植焊螺栓、凸焊螺栓比较多,其用途如下图所示:在前挡板有很多固定减震隔热垫及线束的植焊螺栓、固定底盘件的凸焊螺栓、搭铁螺栓。

图三:紧固件图四:紧固件2.2.4右舵车前围板上不仅有如此多的紧固件,还有种类繁多,形状和功能都各异的孔,如下图所示:图五:各种孔的作用3.右舵车前围板设计对碰撞及刚度的影响3.1右舵车前围板布置对碰撞的考虑白车身在整车碰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右舵车前围板的结构在前碰中非常关键,通常我们用入侵量来评判碰撞的好坏;在IIHS (64Km/h 40% 偏置碰)中右舵车前围板(脚部)侵入量≤100mm,否则会扣分,具体在试验测量时选取5个点,点5是制动踏板中心沿-X方向在前挡板上的投影点,2到点5是150mm,点4到点5是250mm,左右对称,详细如下图所示:图六:IIHS测量腿部压缩量的示意图对Euro-NCAP(64Km/h 40% 偏置碰)右舵车前围板(脚部)侵入量≤150mm,否则会扣分。

而Euro-NCAP测量时和IIHS点的数量和位置不一样,不过他是参考了IIHS的测量点,点3也是制动踏板沿-X方向在右舵车前围板上的投影,左右各200mm得到点1和5,点4的Y坐标和点3的相等的,Z坐标是在比前地板高出20mm(此值是估值),左右各200mm得到点2和6,详细如下图所示:图七:Euro-NCAP&C-NCAP测量腿部压缩量的示意图通常为了在偏置碰撞中分散载荷、减少侵入量,提高整车安全系数,在乘员舱的前部增加了下图所示的其他结构件。

如下图所示:图七:前碰中能量传递路径目前公司现有车型中,用一个斜撑加强板的较多,典型的有A01、B11,具体车型与其相关结构有关;在这个框架结构中,右舵车前围板内或外的横梁将左右前纵梁连为一体,与该横梁相连的三角状加强板又分别将右舵车前围板与铰链柱、中通道连接在一起。

这种结构能非常有效地阻止右舵车前围板向乘员舱侵入。

下面是两个国外车型的此结构展示:通常在设计的前期,我们为满足国内碰撞要求,要求前保横梁前端到右舵车前围板前端的距离减去动力总成在X方向的长度>425mm,为满足美标碰撞此值要求>560mm。

3.2右舵车前围板总成设计刚度和NVH方面的考虑现代轿车大多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要求车身能够承担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载荷,主要包括扭转、弯曲和碰撞等。

如果刚度不足,会引起车身的门框、窗框、发动机舱口和行李箱开口等处变形过大,导致车门卡死、玻璃破碎、密封不严以至渗雨、漏雨以及内饰脱落等。

由于车身刚度不合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舒适性、操纵性、密封性等各种性能。

右舵车前围板对整车的扭转刚度和模态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件,正如B11车型的CAE分析时将前围板的件厚度从1.2mm减低到1.0mm时,整车的扭转刚度降低了5%,模态减少了0.2hz;右舵车前围板在设计时,NVH方面需考虑以下要点:1.原则上不能有任何孔洞通向机舱,必须有的我们务必注意密封;2.右舵车前围板与地板以及竖板和纵梁搭接焊缝必须涂抹点焊密封胶;3.右舵车前围板与地板以及竖板和纵梁搭接处必须涂PVC密封胶,搭接拐角处所有缝隙必须涂抹密封胶;4.右舵车前围板非安装孔,在涂装时必须选择相应的堵件进行封堵,较小孔用堵片封堵;5.右舵车前围板前后必须加上吸音垫,一般是一些发泡材料和纤维类的材料;6.尽可能的在大的平面上增加一些加强筋,以提高自身的刚度。

3.右舵车前围板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4.1右舵车前围板设计和布置流程及注意点前面是对整个右舵车前围板的功能和对碰撞、刚度、模态的影响做了简单的描述,想必大家对右舵车前围板这个件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主要是对右舵车前围板的设计思路做一个阐述,通常情况下,我们设计一个新的右舵车前围板需要考虑哪些东西呢?任何一个零件的型面都受制于其性能和功能,针对一个新学者你怎么样去设计右舵车前围板?图八:右舵车前围板特征面及截面的示意图在设计右舵车前围板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总布置平面图,从总布置平面图上我们可以得到heel point的坐标(如下图):图九: **总布置平面图有了此坐标我们就可以得到面1了;当然在设计的后期我们一定要考虑此面和后地板的焊接面布置关系,确定是前地板在上面还是右舵车前围板在上面。

目前公司规划院推荐的焊接模块化里前舱是一个整体模块,后在下部车身总成焊接时,落入前地板总成,按照这种焊接关系,我们的前地板的焊接面一定要在右舵车前围板的焊接面的上面。

根据公司现有生产车型及竞争车型所得的数据,我们知道踏板中心到人体踵点的距离是为人体脚长的2/3~3/4,踏板到地毯的距离F1>=5mm,一般地毯的厚度是15mm 左右,那么F=F1+15,如下图我们可以得到面2;图十:脚与踏板布置示意图一般情况下我们在quick surface 阶段,绘制右舵车前围板时是没有面3的,面3的形成主要是考虑到碰撞的要求,我们要增加加强板,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要向内收缩,为保证到三元预催的距离在50mm以上(看下图),现有公司车型B11在外侧,也有一些车型的此类加强板布置在驾驶舱内的。

如A01就是在里面,看下图:图十一:右舵车前围板与动力总成等的布置截面最后,我们怎么样可以得到面4呢?这个还是要从布置空间这里来考虑,根据公司现有生产车型及竞争车型分析我们要求,动力总成到面4的距离在50mm以上(看上图)。

当然我们在布置这4个面要考虑到碰撞性能的要求,按照车技委的要求:下面我们讨论最后一个重要的面体特征——面5,此特征面主要是为了避让轮胎包络的,同时还要考虑挡泥板布置和防滑链的使用;一般而言,根据选用的防滑链的标准型号不一样,防滑链的厚度也不一样,通常我们做轮胎包络面时将防滑链也放在其中,如没有防滑链数据一般将轮胎包络面向外偏移15mm左右,同时仍然要求包络面到钣金的间隙是20mm以上。

到现在为止我们整个右舵车前围板的主要面大致的已经形成了,现在我们主要阐述一下,怎么样定义上下左右的边界:1)上边界:由对总布置图可以知道前风挡玻璃和发盖布置,结合典型截面分析,就可以得到流水槽布置。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连接呢?一般有两种情况2)下边界:需要考虑与前地板的搭接及排气系统的布置,通常前地板都是置于右舵车前围板上面,这个主要是由焊接关系的决定的;一般完整的排气系统是由预催化器、补偿器(波纹管)、主催化器、前消声器、后消声器构成,一般由三种形式:第一种,底盘下置式催化器第二种,紧耦合式催化器第三种,紧耦合+底盘下置式通常这种形式的排气系统,我们需要给更大开口,以满足其布置空间,当然还要考虑隔热垫的布置空间。

3)左右边界,也是在典型截面里确定其与A柱下部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我现在常用的由四种形式:个人认为,第一、第二种主要考虑了焊接的方便性以及对冲压问题的综合考虑,而第三种在Y方向的面上没有贴合,这样我们可以控制Y方向上的精度,从而更易控制整个白车身的宽度,第四种主要是强度上考虑了,我们可以在两个面上加上焊点。

前面已经说过,右舵车前围板的安装功能显著,脚踏板安装支架、空调安装支架,转向柱加强板、以及歇脚板支架等等,为了实现他们的功能我们需要增加一些安装支架,最后增加一系列形状和功能各异的孔及加强筋、加强板之类的,到此右舵车前围板基本已经设计出来了。

我们增加孔一定要考虑后期如何密封,那就要求开孔的尺寸满足精简后堵件的尺寸,当然小孔可以用堵片封堵。

4.2右舵车前围板设计通用性前舱部分是右舵化车身设计中改动最大的部件,而右舵车前围板总成是右舵化车身设计的重中之重。

前面多次提及,该结构是分隔发动机舱和驾驶室及乘员室的主要屏障,整车主要的系统件如制动器、离合器、主线束、空调进出水管及进风口、洗涤机构等都安装在右舵车前围板总成上。

在左改右设计时,因驾驶员布置在右侧,要求制动鼓、空调进出水管、空调进风口等也相应布置在左侧,踏板组、方向盘等需布置在右侧;上述一切布置的改动都要求右舵车前围板总成在结构上在左舵车基础上重新设计以满足系统件装配及工作要求。

目前公司出口车型较多,改成右舵的车型较多,为了避免后期更改较多建议,前期总布置要同时分析左右舵布置;另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总装模块化可以实现左右舵右舵车前围板的共用,从而不影响焊装的白车身,但是对密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图就是公司竞争车型的(Tiguan、Golf5、BMWX5),他们中有两个比较典型的结构,其中之一就是以Tiguan、Golf5为代表的整体模块化结构:另一种就是以X5为代表的半模块化结构(如下图)这两种形式的模块化都是在总装车间用螺栓固定在车身上,为加强密封周边都是增加了涂胶槽。

5.右舵车前围板加工制造及注意事项5.1右舵车前围板模具设计及选材事项费用高,即使是国内模具厂家也是在200万以上,因公司车型常有右舵化改制,这就要求了新项目在设计初期就要有左舵和右舵共用模具的理念,这样大大节约了公司成本,个人认为实现右舵车前围板模具左舵和右舵共用模具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右舵车前围板型面是对称的。

右舵车前围板选材,以前公司车型一般用DC06 0.8mm、1.0mm的,现在大多都选用B170P1、B210P1 1mm、1.2mm的,尤其是B级车都是在1.0mm以上的。

5.2右舵车前围板焊接、涂装注意事项右舵车前围板上的植焊螺栓、凸焊螺栓、螺母种类繁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