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近代史的看法
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

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近代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近代史,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近代史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还思考了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近代史使我认识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演变是一种不断推动的过程。
从近代史的学习中我看到了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改变。
例如,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带动了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革。
而法国大革命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人民在法国大革命的推动下追求平等、自由和民主的理念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通过学习近代史,我明白了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推动传统社会的和创新,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在学习近代史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背后是历史事件的血泪教训。
无数的战争和冲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导致了千千万万人的死亡,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例如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等。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抛弃战争和冲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稳定和繁荣。
另外,近代史还给我带来了对人权和社会公平的思考。
在近代史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人权的重要性以及各个国家在人权方面的进展。
例如,废除奴隶制、妇女解放运动、民权运动等都是人类社会对人权问题逐步认识的结果。
通过学习近代史,我也认识到只有尊重和保护人权,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最后,学习近代史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通过了解近代史,我看到了人类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尽管历史中有很多失败和挫折,但是人类社会在逐步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缺点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方法。
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人类社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现代中国建国过程中的历史,这段历史经历了兴起、衰落、动荡和崛起的过程,在我看来,对中国现在的发展影响深远。
兴起中国近代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的时期,当时中国面临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此情况下,中国逐渐意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技术和文化,才能在国际社会具有竞争力和尊严。
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败北,导致近代化进程更加长期而艰难。
然而,在此之后,恢复故宫文物和北京城墙以及盐运动等一系列民族意识觉醒的活动,重燃了文化对于国家自信的重要性,为国家追求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衰落虽然中国近代史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在许多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衰落现象。
比如,在1949年以前,中国被列强欺凌和侵占,以及内部自己的腐败治理等,导致国家生产能力和物质财富严重落后,社会矛盾不断升级,民不聊生。
此外,在不同的人才流失以及故步自封的思维模式下,思想和观念落后,经济贫困,科学技术落后,这些都成为中国近代史衰落的原因。
动荡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爆发,随后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动荡,这主要也是因为国家的落后,近代化进程不顺利,以及各种政治压力,加上中国本身复杂的民族文化和思想体系。
此时期,国家不断地打败各种外敌内变,具有民族精神的体现,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持。
崛起在20世纪后期,中国经济和文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首先,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间贸易得到了切实的改善,迅速地开启了中国向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其次,中国始终保持着测试新技术应对挑战的热情和勇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可说是在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变迁不断推进,许多发展历程不断地创造新的契机,私营企业、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等都逐一展开,尤其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依赖逐渐削弱,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变强。
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

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1. 中国近现代史就像一场超级大冒险,从被列强环伺的“小绵羊”,一路逆袭成东方的“雄狮”。
2. 近现代的中国啊,好似一艘破船在惊涛骇浪里启航,如今却变成了万吨巨轮航行在世界之海。
3. 中国近现代史像是一部超级反转剧,开头被打得灰头土脸像个小瘪三,结尾站在世界舞台中央闪闪发光像个超级巨星。
4. 近现代中国像个顽强的小火苗,在风雨飘摇中差点被扑灭,结果一下子烧成了熊熊烈火。
5. 中国近现代史就如同一个苦命娃,被人欺负得鼻青脸肿,然后突然打通任督二脉,变得无人敢惹。
6. 近现代中国像是从黑暗泥沼里爬出来的勇士,满身泥泞却眼神坚定,现在已穿上华丽铠甲。
7. 中国近现代史宛如一场魔术表演,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瘦猴”,变成如今壮实的“巨人”。
8. 近现代的中国仿佛一颗被石头压住的小草,费尽周折顶开石头,如今长成了参天大树。
9. 中国近现代史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一开始落在最后还摔了几跤,现在一路狂飙到前列。
10. 近现代中国像个缝缝补补的旧衣裳,历经磨难,现在却成了时尚的高级定制。
11. 中国近现代史就像是一个不断被打击的不倒翁,晃来晃去就是不倒,最后还把对手晃晕了。
12. 近现代中国好似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弱不禁风,如今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凤凰。
13. 中国近现代史像是一个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突然奋发图强,成了学霸让全世界震惊。
14. 近现代中国像个被挤在角落的小蚂蚁,现在却像一头威风的大象在世界丛林漫步。
15. 中国近现代史就像一个被乌云遮住的小太阳,冲破乌云后把光芒洒遍大地。
16. 近现代中国像是在悬崖边跳舞的冒险者,差点掉下去,现在却在顶峰看风景。
17. 中国近现代史宛如一个病恹恹的病人,经过猛药医治和自身顽强抵抗,现在活力四射像个运动健将。
18. 近现代中国像个被欺负的小弟弟,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令人尊敬的老大哥。
500字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500字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陷入了危机之中。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割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政治体制腐败,民众生活困苦。
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辛亥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向共和制度的转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新政权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地方割据、外国干涉和内部分裂。
这些问题导致了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在中国近代史的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共产党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0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中国近代史也有一些阴暗的一面。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这些运动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社会秩序被打乱,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经济实力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不平衡、环境污染和社会不
公平等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挑战的历程。
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刻,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中国近代史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理解和塑造中国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对近代史的看法和感想

对近代史的看法和感想一、引言近代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包括工业革命、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近代史的看法和感想。
二、政治变革在近代史中,政治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主题。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多个民族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这些运动反映了人民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于旧有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不满。
在这个时期,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率先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民主国家。
而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则出现了一些新兴独立国家,例如印度、埃及等。
然而,在政治变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在俄罗斯实行共产主义制度的时期,政治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了国家的独裁和经济落后。
这也反映出了政治制度改革需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
三、经济变革近代史中最重要的经济变革之一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和美洲。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城市化和全球化。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在工厂中劳动条件恶劣,工人遭受剥削和虐待。
这导致了一些社会运动的发展,例如工会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等。
除此之外,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也是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革。
欧洲列强在19世纪后期开始向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殖民,并通过占领土地、控制资源来获取利益。
这种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行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并且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了深远影响。
四、文化变革近代史中的文化变革主要包括了教育、科技和艺术等方面。
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启蒙运动在欧洲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倡导自由、平等和民主。
艺术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印象派画家颠覆了传统绘画方式,表现出更加自然和真实的世界。
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波折和曲折的历史时期,从清朝末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段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
在晚清时期,中国遭受了许多外来侵略和内部的政治动荡,使得国家陷入了混乱和衰落。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和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现代化运动逐渐兴起。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但是,这个新政府未能真正巩固自己的权力,导致了政治的混乱和内战的爆发。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崛起,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抗击日本侵略,但是在战争结束后,两党之间的矛盾再次加剧,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磨难和斗争的历史时期。
虽然中国遭受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近代史》读后感(5篇)

《近代史》读后感(5篇)第一篇:《近代史》读后感《近代史》读后感导语:“东西方落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交往方式的落后”,东方与西方如“隔雾看花,神秘奇异”的形象描述。
文中有很多作者历史经验的总结,总时时给人以深思和启迪,读了此书之后,让我不仅在知识体系上有所提高,在理论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近代史读后感假如我有一根魔杖读完这四本书,我想,如果我也有一根魔杖,那该有多么好!我要用我那神奇的魔杖,为人类造福!现在,我们的地球上战乱很多。
比如“中东战争”“911事件”等等。
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们沦为难民,东躲西藏,饥一顿,饱一顿,真是可怜。
这时,我的魔杖就要大显身手了!我轻轻一挥,和平的花朵就洒满了全球。
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乱了,多好!如今,地球上生态环境正在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那些灾害,不但毁了人们的房屋、田地,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
这时,我一挥魔杖,随着一道金色光闪过,世界上每个角落都会变得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美丽,多好!假如我有一根魔杖,我会用来造福于人类。
其实,我读完这四本书后,最大的体会就是书中由始至终呼唤和平、真情、勇敢和爱。
它不光是一本单纯的儿童小说,其中也包含了很深的哲理性,如神奇的厄里斯魔镜和冥想盆。
只要认真品味,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哲理和感人至深之处。
近代史读后感只有纵观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9年的中国近代史,才会真正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含意。
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大清帝国,带给中华民族东方雄狮的是:“东亚病夫”的耻辱、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惨剧、割地赔款的无奈;“三民主义”赶走了一个大清帝国的皇帝,带给中华民族的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将中国最终引向了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
是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中国人民,从广东到武汉,从南昌到井冈山,从瑞金到陕北,从瓦窑堡到北京,南征北战,纵横决荡,扫荡了土豪劣绅,驱逐了日美敌寇,覆灭了蒋家王朝,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近代史认识和看法

中国近代史认识和看法
1. 中国近代史啊,那可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像一艘在狂风暴雨中前行的大船,充满了起伏和挑战。
想想鸦片战争,那不是给咱中国带来了多大的冲击啊!咱能不记住这段历史吗?
2. 中国近代史,不就是一部民族的奋斗史嘛!好比一场艰难的拔河比赛,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拼搏。
洋务运动不就是我们的一次尝试吗?难道不应该好好研究下?
3. 中国近代史呀,复杂得很呢!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等着我们去解开。
甲午海战的失败,多让人痛心啊,这不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4. 中国近代史,那是充满血泪的一段啊!如同在荆棘丛中前行,每一步都那么艰难。
八国联军侵华,这是多大的耻辱啊,能不牢记吗?
5. 中国近代史,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呀!就好像夜空中闪耀的星星。
谭嗣同的英勇就义,多么壮烈,不正是我们的榜样吗?
6. 中国近代史,是变革的时代呢!像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
辛亥革命的爆发,不就是要打破旧的束缚吗?这多重要啊!
7. 中国近代史,有着太多的故事啦!好比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有精彩的内容。
五四运动中那些年轻的身影,不就是青春的力量吗?
8. 中国近代史,是苦难与希望交织的呀!仿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抗日战争的胜利,多让人激动啊,这就是我们不屈的精神体现啊!
9. 中国近代史,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啊!如同一个孩子逐渐长大。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我们迎来了新的生活,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吗?
10. 中国近代史,对我们太重要啦!就像我们的根。
我们要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前进,让中国变得更强大!这就是我的看法,我们必须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通过小学和初高中对历史的学习与认知,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斗争的历史。
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从而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转变为一个繁荣、富强、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这部历史是屈辱与光荣并存的历史;这部历史是挫折和成功并举的历史;同时,这部历史又是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都在讲,都在思考的一部历史。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还学真门课有什么必要又有什么意义呢?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读史使人明智。
”英国思想家培根就曾说过这样的名言。
无独有偶,我国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史为鉴,可以名得失。
”是的,无论是西方史、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无一不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教训的反思,对于一个历史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深刻思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为人、处事有个更加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比备的一本书就是《资治通鉴》,这当然是学史使人明智的最好例证。
我们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近现代中国的落后的真实情况和具体原因,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那就要奋发图强,就不能闭关自守。
二、增强理论分析能力。
记得第一节上课的时候,您就跟我们说过:“这一门课,绝不是像历史系或者你们高中初中那样,识记史实的一门课。
这是侧重于理论分析的一门课,是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去看待,去思考,去学习,去分析,去理解的一门课。
”事实上,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已经完全能够把这一段历史的一些史实侃侃而谈,现在再让我们去记忆,意义当然不大。
就像您上课常讲的那样:新时代的大学生当然不能死记硬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要把我们学的,知道的用起来!通过每个星期天宝贵的三个课时的课堂学习上,在您的讲解、引导和鼓励下,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的把学习过的马克思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学习和分析当中。
例如,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人说这是合理的政策,因为内部团结才能一致对外。
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就不难发现政策的荒谬性和理由的错误性。
我们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已然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抓主要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此,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真是愚蠢之极!这不能不说是我自己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一大收获!像这样的学习收获真是不胜枚举。
三、对于自己专业学习的帮助。
1、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以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我们难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胆怯、害羞是不行的。
在课堂上,您经常鼓励我们敢说、多说、会说。
这对于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锻炼。
2、理论分析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本专业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
对于一些法律问题,法律现象我们无一例外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思考。
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自然也是能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获得。
最后,像拿学分、综合测评成绩等等方面的获得不值一提,如果一个人因为这些东西而去学习,岂不可笑?以上几点,便是我个人认为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的意义。
然而,可以预见,在整整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我能获得的必将远远不止这些。
深坑——谈我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历史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的。
基于此,我们可以把历史比做是一条路、一条充满坎坷泥泞之路。
从1840到1949,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阶段。
这当然不可以用“拐点”来描述,而委实是一个“深坑”。
对于这样一个“深坑”,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深坑”?国家(或中华民族)的车轮怎么偏偏掉进了“深坑”?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将之拉出?(一)飞来"深坑"我们走在乡间小路上,前面有一个坑。
我们当然不会去想怎么这儿有一个坑,因为它是天然的。
天然的东西,我们很少去研究它,而是漠不关心或者仅仅是带着观赏的心情。
但倘若我们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前面有一个坑。
可能我们就会想甚至出口大骂,哪个臭小子干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了,而且这两个坑对我们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我把中国近代史历程比作是一个“深坑”,那么它是属于哪一类的呢?清王朝从前期到晚期的巨变,是许多人都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
乾隆与他父亲和祖父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清朝的衰落真的是乾隆拒绝通商所栽下的苦果吗?清朝的衰落应该是自觉和不自觉相结合而导致的。
中国近代史这个深坑正是伴随着清朝的式微而顺理成章地形成了,故曰“飞来”耳。
清朝的衰落首先是自觉的。
我们先要解释一下“自觉”的含义。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讲是遵循规律的意思。
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封建社会是必然要为资本主义社会所替代的,也就是说,清朝的式微以至最后的毁灭都是必然的,是历史不可阻挡的潮流。
中国社会经历了那么漫长的封建岁月(或帝国岁月),支撑帝国的“四维”早已腐烂不堪。
大厦将倾,如果还不及时替换,住在其下的人民就有亡国灭种的威胁。
清朝的衰落并非乾隆一人之罪过。
他拒绝通商造成中国缺失与外界必要的联系不假,可是其后继者也并没有废除禁令,难道嘉庆、道光也要负上“无限连带责任”?道光年间,鸦片战争轰开中国国门,难道中国就此得救了么?恰好相反,中国还是一如既往、“奋不顾身”地扑向了历史的“深坑”。
究其根本,这都不过是一些不自觉因素。
而不自觉因素还有地理环境、国家的破坏分子(比如贪官)、民族的败类(比如汉奸)以及西方勇敢的航海领袖等等。
总之,中国近代史这个“深坑”形成的具体因素诸多,它既不算是天然的,也不算是人为的。
它是先天然形成一个本来只需要车上的人下来填两把土就OK的坑,但车上的人下来之后非但不填坑反而挖坑,因此我们讲“清朝的掘墓人是自己”。
大清朝不只自己掘墓,还找来外人一起帮忙掘,掘着掘着,一个深坑由此变成了一个深渊。
(二)“轮陷”之由我们把近代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个性质的界定源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判定。
毛泽东当时的表述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
尽管这和今天的说法有所不同,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以上两种说法在马克思的理论著作中是找不到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不归于马克思所划分的五种人类社会形态中任何一种。
原来,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畸形的、不健康的社会,是一个原本不应该出现的社会。
中国社会怎么就变得畸形了呢?中国怎么就一步一步沦落下去了呢?难道当时的领导人就没有试图挽救一下吗?在中国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好领导人,因为大家习惯被领导,而领导人的行事风格又是实实在在的“无为”。
“无为”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没有作为,咸丰、同治等都可以算作此类;另一种是胡作非为,比如慈禧、袁世凯之流。
而那些真正能适可而为并尽力而为的人,像李鸿章、孙中山等只有被排挤和打击。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车轮会陷落在坑中了,因为驾驶员的技术不行。
那么车体为什么会“变形”呢?因为有资本—帝国主义的拖拽和敲打。
“拖拽”就是强硬地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敲打”就是不择手段地向中国人民发动战争。
虽然英方声明鸦片战争只是通商战争,但这分明是强词夺理。
通商哪里是战争的理由?战争又哪里应该是通商的手段?倾销鸦片分明是为了毒害中国人的体魄;鸦片战争分明是妄图掠夺中国资源、灭亡中国!如果仅仅是为了通商,试问为什么要索取巨额赔款?为什么要割占香港长达99年之久仍不肯放手?通商?笑话!帝国主义伸出它那邪恶的手,利用鸦片和战争,就是为了把车上的人都摔死在坑里然后霸占它!因此说,中国的一步步沦落是由其内部不稳定的推动力和其外部强大而坚定拖拽力所共同造成的,并且这个外部力造成了车体的严重变形。
而内部力的不稳定,则是因为车辆的驾驭者偶尔把方向盘打到了正确的位置尔后又打了回来,反反复复,到底还是被拖进了万丈深渊。
(三)良师难求中国沦落为一个落后国家,中华民族沦落成劣等民族,不是因为领导者没有试图去解救,只因为没有找到一位好老师。
千百年来,中国跟着朱熹、王阳明等这些儒家老师学的都是伦理道德、三纲五常,所以便有了马嘎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的礼仪之争。
不要小看这两件事情,这其实是一个老师取舍的大问题。
作为学生,有可能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对不对。
在封建社会的早中期,儒家不失为一位好老师,它教授统治者要广施恩惠,获取民心,这样人民才会拥护你现在高高在上的地位。
如今时代变了,人民需要的不再是政府的那点小恩小惠尔后又是“搜肠刮肚”的掠夺,人民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农民阶级首先发难。
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的南部展开了。
只是可惜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好老师,他们找到的是宗教。
其后的义和团运动也是如此,他们找到的却是一种偏见的眼光。
也许清政府同样认识到换一个老师的重要性了吧,于是他们开始以西方为师,先后开办洋务、定国是诏、预备立宪。
西方也不失为一个好老师。
洋务运动的开展是中国的军力大增,海军实力攀居当时亚洲第一。
然而,良师未必是益友。
在中国军事学堂里担任教习的、在中国兵工厂担任技术顾问的外国人欺负学生什么也不懂,“狮子大开口”,向学生进行“乱收费”。
而学生当中,也并不都是虔心好学者。
官员有中饱私囊的,工人有因为仇恨清廷而向炮弹中填沙的。
这种种破坏,是中国的卷面成绩显于浮夸。
这不单是中国人自己作弊,还有帝国主义者帮着中国作弊!那么所带来的恶果我们都已经可以瞧见,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被小日本打得连爬都爬不起来,直到抗战的胜利。
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予以改正,康、孙他们站出来了。
他们强调不只要学习老师打学生、“扔飞镖”的技术,更要学习实实在在的知识,民主吧,共和吧。
车上的人说咱换一个发动机加足马力冲出这个坑吧,驾驶员不同意,“孙中山们”就起来把他干掉了。
尔后种种复杂情况的产生并没阻止中国之车的彻底沦陷,直到1919。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就已经取得了胜利,但直到1919年,它的春风才吹到中国这片早已干旱得不行都快把生活在其上的人们煎熬致死的大地。
以俄为师的口号在李大钊等人的呐喊下响彻中国大地。
一帮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虔诚学生汇集在一起,在1921年的上海成立起中国共产党。
中国从此有了一个技术虽说还不怎么熟练但已经知道怎样才能将中国之车从“深坑”中解救出来的驾驶员。
我们可以否认一个人的力量足以改换天地,但我们绝不可以否认一个团体、一个阶级甚至若干阶级联合的力量,于是中国之车冲出了“深坑”,走上了康庄大道。
正如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一书写道:“1800年并不是一个分裂点,它是一个适宜的基点”,中国近代史这个“深坑”,并不是一个可以作为分裂的界限,它是中国走上复兴之路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