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行政区划和人口教案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熟悉中国行政区划,对中国行政区划的组成有清晰的认识;2. 熟悉中国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地理知识;3. 鼓励学生积极举一反三,并正确运用刚学过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组成;2. 了解中国行政区域在地图上的位置;3. 运用知识正确进行行政区划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列举出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组成;2. 能够运用知识准确的识别中国行政区域在地图上的位置;3. 能够借鉴知识正确完成行政区划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问答法:通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使学生对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使知识得到更加深刻的掌握。
2. 讨论法:通过针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行政区划的组成:中国主要由三级行政区(省、地市、县)、四级行政区(省、市、县、乡)和五级行政区(省、市、县、乡、村)组成。
2. 讨论具体情况:让学生以中国地图为载体,通过图形化的形式了解中国行政区域的组成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并讨论自身就读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域属性。
3. 引导辨别中国行政区域:让学生认识同学的住址,根据住址的内容正确的辨别出其所在地的行政区域属性。
六、教学过程1. 为本课内容作导入,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是由什么构成;2. 将中国地图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参观,通过地图掌握行政区域的位置及分界;3. 针对中国行政区域的概念,分组讨论,尽可能的提出多种不同的行政区划的组成;4. 请一些学生将自身就读学校的住址写在黑板上,并发言正确判断出自身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域属性;5.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测试;6. 总结课堂环节,展望下一节课学习内容。
山西概况介绍

①山西概况讲解要点:山西省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气候特点、历史沿革、民俗风情、风物特产、主要旅游景观及近年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等。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欢迎各位来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省。
表里山河,三晋大地,山西简称“晋”地理上处于华北地区,因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从行政区划来看,山西下辖 11 个地级市,太原为山西省的省会。
山西省常住人口约3700万人。
在交通方面,大运铁路连接南北,同蒲铁路则是山西东西方向的重要交通动脉。
京昆高速、二广高速公路将山西与周边省份紧密相连。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大同云冈机场提供了高效的空中通道。
山西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
早在上古时期,山西就是尧、舜、禹等古代帝王活动的重要区域。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传说几乎都发生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崛起,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崛起,开创了辉煌的商业传奇。
山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晋剧等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剪纸艺术、面塑作品展现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说到风物特产,山西是产煤大省,据说全中国每三台电器就有一台靠山西的能源来发动,另外刀削面、老陈醋、汾酒,平遥牛肉、太谷饼,清徐葡萄这些可谓都是山西的名片。
在旅游景观方面。
山西有四大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还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皇城相府等独特的建筑风格。
近年来,山西经济不断转型、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文化领域大力挖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
俗话说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哪里呢?看的就是我们就是山西省,大家一定要在山西多看看多走走!来一段晋善晋美的旅行,感谢大家聆听我的讲解,谢谢!!。
介绍山西省教案

介绍山西省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山西省的传统文化——介绍山西省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山西省的地理位置、人口和历史背景。
2. 介绍山西省的传统文化,包括山西的名胜古迹、传统建筑、传统艺术和传统节日。
3. 培养学生对山西省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地理位置: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山西省的位置,并简要介绍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引入人口和历史背景:简要介绍山西省的人口数量和历史背景,包括山西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
主体:3. 展示名胜古迹: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的方式介绍山西省的著名名胜古迹,如太原古城墙、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古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介绍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题,介绍山西省的传统建筑,如古代庙宇、民居和城楼等。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了解传统建筑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5. 探索传统艺术:介绍山西省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山西剪纸、皮影戏和晋剧等。
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或实际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6. 了解传统节日:介绍山西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
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总结:7. 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分享他们对山西省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8.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山西省的传统文化,可以提供相关书籍、网站或活动的推荐。
教学辅助工具:1. 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2. 模型或实物展示传统建筑3. 视频或录音设备4. 相关书籍、网站或活动推荐评估方法:1. 学生口头表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山西省的传统文化。
2. 学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程度和互动情况。
3.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制作相关的展板、海报或手工艺品,展示他们对山西省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意。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山西省的名胜古迹或传统建筑,让学生亲身体验山西省的传统文化。
山西教学设计

篇一:山西教案“乌金之乡”——山西省板书设计:第五节“乌金之乡”——山西省一、位置和地形、河流二、农业三、丰富的煤炭资源四、丰富的旅游资源篇二:探究山西教案第一节“龙城”太原简介太原市,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
山西省省会。
下辖6个区、3个县、1个县级市。
市花:菊花。
辖区:太原现辖六区(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三县(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一市(古交市)和四个开发区(太原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太原民营经济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
面积:总面积 6988 平方千米,市区1460 平方千米,建成区(2009)330 平方千米。
人口:据山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太原市 4201591人。
其中常住人口398.2479万人,市区户籍人口320多万。
目前太原市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共有75.5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数的1/5核查后,新增人口43.1948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2311.5亿元人民币(占山西省gdp的21.7%)时间:gmt+8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市徽:1985年4月15日,太原市徽正式诞生,是新中国的第一枚市徽。
太原市徽图案内容为双塔、“并”字、煤层和火焰,象征太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近年来,太原在交通、通信、市政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国内干线机场和首都国际机场的备用机场,可起降世界最大的空中客车a380大型客机,已开通国际国内50多条航线。
太原站是南北同蒲线、石太线、京原线等六条铁路干线的中枢,有高速铁路通往石家庄、北京、沈阳、郑州等地,有华北最大的货运枢纽——太原北站和山西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太原东站。
将要建成的的太原高铁南站年旅客吞吐量可达4000万,是国内水平较高的新型火车站。
山西行政区域划分改革实施方案

山西行政区域划分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为深化行政区域划分改革,优化山西省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权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山西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改革原则1.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保持行政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2. 遵循市场化原则: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充分考虑人口和资源要素:根据地理、人口、资源等要素,合理划定行政区域边界。
4. 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为重要考虑因素:在改革过程中,确保社会稳定,优化民生福祉。
5. 法定程序和程序公开透明: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改革,确保相关程序的透明和公开。
三、具体措施1. 调整县级行政区划:根据经济发展和行政效能要求,对部分县级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2. 调整市级行政区划:根据市场需求和行政管理需要,对部分市级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3. 优化乡镇(街道)设置:根据人口和资源要素,优化乡镇(街道)设置,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4. 划定行政区域边界:根据地理、人口、资源等要素,划定行政区域边界,明确行政管理范围。
5. 加强行政协同合作:改革后的行政区域划分应加强协同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实施步骤1. 组织调研和论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力量进行调研和论证工作,制定改革方案。
2. 征求意见和广泛宣传: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宣传改革目标和措施,接受民众监督。
3. 依法决策并报批:根据法定程序,将改革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审批,并依法决策。
4. 逐步落实改革举措:按照改革方案,逐步启动调整和优化行政区域划分工作。
5. 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评估:成立相关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并进行监督评估,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五、改革效果评估1.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 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改善。
3. 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4. 地方政府管理和行政权力的优化。
六、改革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使学生掌握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地理信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省区差异、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服务国家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行政区划的概念:根据国家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区域;(2)行政区划的分类:省级、地级、县级、乡级;(3)行政区划的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
2.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1)省级行政区划: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地级行政区划:333个地级市、15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3)县级行政区划:2844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旗、自治旗、特区、林区、垦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
2. 教学难点:地级行政区划的分类和数量,县级行政区划的种类和数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案例材料、网络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行政区划;2. 讲授新课:讲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省区的行政区划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行政区划的作用;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行政区划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疆域范围,从纬度、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主要的半岛、岛屿、临海,并能掌握我国主要的邻国。
3、熟悉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特征、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4、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能够利用人口资料分析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人口政策。
5、掌握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及民族政策。
重点难点1、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2、记住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和行政中心。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图示法二:过程与方法聚焦目标一:海陆兼备,国土辽阔1、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特别提醒〗对我国海陆位置的评价Ⅰ、优越性:①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Ⅱ、不足:①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
(3)纬度位置:南北跨度近500,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特别提醒〗对我国纬度位置的评价Ⅰ、优越性: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Ⅱ、不足: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
2、疆域疆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
(1)疆域广大: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2)领土四至点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特别提醒〗建立粗略经纬网图来认识中国的疆域1、穿过我国疆域主体部分的经线800E: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西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省区有新、藏。
(完整版)山西省情PPT

山西水资源利用
➢山西省已建成842座(大中型58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有汾 河水库,册田水库、漳河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文峪河水库 等,塘、坝、池、泊数以万计,总库容量达42.6亿立方米,控制 全省地表径流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调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 这些水库可灌溉农田400余万亩。 新建和扩建万亩自流灌区108 处(其中大型6处);建成万亩机电灌站74处(其中大型6处); 配套机电水井9.09万眼。 ➢全省目前发现的矿泉水共200余处,计350余个出露点,经过勘查 评审通过的矿泉水产地100处左右,投产的有20余家。以锶、偏硅 酸型矿泉水为主,还发现有锌、锂、碘、硒、溴矿泉水。
山西对外贸易
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61.9亿元,增长5.6%。其中, 进口额471.5亿元,增长6.0%;出口额690.3亿元,增长 5.3% 全年出口煤炭3.0万吨,增长1.3倍;出口焦炭20.5万 吨,下降15.8%;出口镁及其制品4.3万吨,下降13.5%; 出口钢材133.2万吨,下降6.3%,其中,不锈钢96.0万吨, 增长20.1%。出口机电产品468.5亿元,下降2.3%;出口 高新技术产品400.7亿元,下降3.6%。 全年进口铁矿砂504.0万吨,下降42.6%,进口金额20.5 亿元,下降33.1%;进口机电产品282.7亿元,增长9.8%。 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8家, 全年全省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0.5亿美元。
山西民俗文化
【综述】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 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 神韵”。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 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 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 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 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 山西民间剪纸等。 【宗教】 山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山西省现有省级宗教团体7个: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 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和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省基督教协会。 【特产】 老陈醋、清徐葡萄、头脑、大同凉粉、汾酒、竹叶青、 汾州核桃、沙棘、骏枣、碗秃、平遥牛肉、太谷饼、鼓楼 羊杂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家乡的行政区划和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今天山西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哪些变化,知道山西的行政区划。
2、了解山西的人口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山西的行政区划。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对比古今行政区划图,说一说今天山西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哪些变化?
按1995年行政区划统计,6个地区及5个省辖市的人口规模依次为:运城地区、临汾地区、长治市、晋中地区、吕梁地区、忻州地区、雁北地区、太原市、晋城市、大同市。
按省辖市比较(不包括市辖县),5个省辖市的人口规模依次为: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和晋城市。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山西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
2004年山西省净增人口20.78万,总数为3335万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到213人。
形成以纵贯南北的中布五大盆地和同蒲铁路为中轴的人口密集带及以晋东南盆地和太焦铁路沿线的人口密集区,山地、丘陵区一般人口稀疏。
按1995年行政区划统计,6个地区及5个省辖市的人口规模依次为:运城地区、临汾地区、长治市、晋中地区、吕梁地区、忻州地区、雁北地区、太原市、晋城市、大同市。
按省辖市比较(不包括市辖县),5个省辖市的人口规模依次为: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和晋城市二、合作探究:
我省都是汉族人吗?
山西省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
目前,除汉族外,山西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4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1%。
而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多分布在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5市和运城、临汾、晋中地区。
山西省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
目前,除汉族外,山西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4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1%。
而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多分布在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5市和运城、临汾、晋中地区。
三、课堂小结;
我们要立志成才,争取为家乡做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