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期末复习资料说课材料
工程力学说课稿

工程力学说课稿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数控专业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受力构件平衡条件,能够对工程中常见的受力平衡构件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能够熟练地对工程中常见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分析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将力学知识和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今后在生产第一线上运用力学方法分析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力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内容根据现用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静力学部分第一单元: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基础)第二单元:平面力系;(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2)材料力学部分第三单元:轴向拉伸与压缩第四单元:剪切与挤压第四单元:圆轴扭转第五单元:平面弯曲内力第六单元: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七单元:组合变形时杆件的强度计算2、重点:对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落脚点;材料力学部分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各变形的基本概念、内力图的画法、强度条件及强度条件应用;3、难点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内力图的画法及强度条件的应用。
4、重、难点处理课程教学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力学基本原理与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结合起来。
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课后留有一定量的作业题,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四、课堂教学实施本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通常以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突破口,以概括归纳学科知识内在体系为形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
工程力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资料PPT课件

解:(1) 各杆轴力
A
30º B
45º
SFx= 0 FNBC sin30º– FNAC sin 45º= 0
SFy= 0 FNBC cos30º– FNAC cos 45º– F = 0
C
∴ FNAC = 0.518F FNBC = 0.732F
(2) 由AC杆强度条件:
F1 ll
M
A
B
l2
l1
y FAx
A FAy
F1 M
B FB
解: 1. 取梁为研究对象
F2
2. 受力分析如图
60º 3. 选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SFx= 0 FAx – F2 cos60º= 0
SFy= 0 FAy+ FB –F1–F2 sin60º= 0
F2 SMA(F)= 0
60º FBl2–M –F1l1–F2 sin60º(l1+l2) = 0
例5 梁AB上受到一个均布载荷和一个力偶作用,已知载荷集度 (即梁的每单位长度上所受的力)q = 100 N/m,力偶矩 M = 500 N·m。长度AB =3m,DB =1m。 试求活动铰支座 D 和固定铰支座A的约束力。
q
M
3.选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SFx= 0 FAx = 0
A
B SFy= 0 FAy – F +FD = 0
aB
E
F2
2.受力分析如图 y
FAy FAx
C
AD
FB
a
E
B x
b
F1 P
F2
第2页/共83页
y
3.选如图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FAy FAx AD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部分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物体与物体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条件。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本章考点:刚体、平衡、力和力系的基本概念;各种常用约束与约束力;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一、基本概念1、刚体的概念:刚体是指在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即刚体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在静力学部分,主要以刚体为研究对象。
2、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静止或作匀速直线平移。
3、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包括:力的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和力的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是矢量。
一般而言,力是定位矢量;对于刚体来说,力是滑动矢量。
4、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总称为力系。
力系可分为: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偶系、空间平行力系、空间任意力系)二、约束和约束力掌握工程中常见的几类典型约束的简图、结构和约束力的特征。
包括:柔索、光滑支承面、光滑圆柱铰链、活动铰链支座、光滑球铰链和二力构件。
三、受力图正确绘制受力图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大家应熟练掌握。
绘制受力图的基本步骤如下:(1)选定研究对象,并单独画出其分离体图;(2)在分离体上画出所有作用于其上的主动力;(3)在分离体的每一处约束处,根据约束的特征画出其约束力。
例1:构架中BC杆上有一导槽,DE杆上的销钉可在其中滑动。
设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各杆的自重均不计,试画出整体系统及杆AB 、BC 、DE 的受力图。
例 1 图C图 (a )图(b )CF'图(c ) 图(d )解:(1)以整体系统为研究对象,画出分离体图,然后画出全部外力,包括作用在其上的主动力F 及A 、C 处的约束力。
B 、D 、H 三处的约束力属于内力,不必画出。
整体系统的受力图如图(a )所示。
《工程力学》说课

说课讲稿
主要内容
1
课程定位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教学设计
2
课程教学实施
3
4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在各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工程技术之中。它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工程专业的很多课程,都要以工程力学为基础,所以它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本课程时,学生不仅要学好工程力学的内容,还要通过学习,逐步领会和掌握其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强的基础。
4、空间力系 (1)教学内容: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重心的概念、坐标公式和求法。 (2)教学要求: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了解物体重心的求法。 第二篇 材料力学 5、拉伸与压缩 (1)教学内容: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应力、拉伸变形与虎克定律、拉伸和压缩是材料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拉伸或压缩的强度计算。 (2)教学要求:掌握杆件轴向拉伸、压缩时受力特点、内力及应力求法。掌握材料在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掌握拉压强度计算。 6、剪切与挤压 (1)教学内容:剪切变形时的内力与应力、挤压的概念和实例、剪应变和剪切虎克定律。 ( 2)教学要求:掌握构件发生剪切(挤压)时的强度计算。
第四部分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一、教学手段 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力求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提问和课堂互动环节.授课时考虑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洞查问题的共性,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把握工程力学问题变型和演变的规律,则复杂的问题会变得简单,表面上完全不同的问题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力学原理,不同的力学量的运算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数学法则。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稿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说课稿建工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组一、简析教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强度。
而结构构件的内力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所引起的,因此要研究结构构件的内力,就要从变形出发去进行介绍。
构件在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轴向拉(拉)杆的内力》这部分内容,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内容教学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土木工程力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继前几章静力学基础内容之后,为材料力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这一章内容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利用2个课时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画法等内容,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各种结构的内力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说课

教学程序
3.突破难点 强调该部分的重要性,使学生
有心理准备并专注难点部分。
4.巩固训练 选具代表性的例题,抽取两名
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 演练。
教学程序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小结。 ➢6.板书设计
7.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练
习训练,巩固本次课的知识内容并要求预 习新课,为下次上课作好准备。
三、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
考核方面
理论和实践 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
考核内容 方式 考核分值
综合考核、单元考 核、实训实验考核、 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作业成绩占10% 单元考核报告10% 实验考核占10%
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70%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改革
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5.3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 系的组成规则。
成规则.
3.能够准确地对常见的平面体系
5.4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 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析方法.
4.举例说明多余约束。
6.1杆件的基本变形及内力 1.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的概念
2.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轴
6.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分析 力、静定平面桁架的轴力。掌握静
五、教学设计
1模块 化教学 以主线贯穿,整体分成几大模块
2专题项 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时,突出共 目化教学 性的归纳
3工程案 结合工程案例,加大突出主要内容的 例式教学 应用性和针对性。
1、模块化教学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静力学基 本概念、 基本理论、 平衡计算。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工程力学复习资料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建筑、土木、机械等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通过分析和计算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工程力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静力学静力学是工程力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在学习静力学时,首先需要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等。
其次,需要学习刚体的平衡条件和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最后,还需要掌握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等概念,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应力应变关系。
二、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动力学时,首先需要了解质点的运动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其次,需要学习质点的力学原理,如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此外,还需要学习刚体的运动规律,包括刚体的转动和角动量等概念。
三、应用力学应用力学是将力学原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学科。
在学习应用力学时,首先需要了解力学原理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联系,掌握力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其次,需要学习常见的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力学性质和计算方法,如梁、柱和桁架等。
此外,还需要学习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的方法,以及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
四、工程实例工程实例是将工程力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工程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
在学习工程实例时,需要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建筑、土木、机械等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掌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在学习工程力学时,需要掌握静力学、动力学和应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说课人李贞系部电力工程系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说课内容一、课程设置1、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类型: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学时:5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中学物理授课对象:大一文理兼收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2、课程性质与定位《工程力学》是我院面向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主干课程,兼有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双重性质;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亦具有代表性。
研究对象从刚体到变形体,研究内容从静力学到动力学,研究方法包括了矢量动力学和分析动力学,丰富多彩的教案内容为全面培养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它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其它后续课程的教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课程建设、教案改革和教案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的学习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3、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目标——(1)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2)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4)圆轴扭转的概念;(5)平面弯曲的概念;(6)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7)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8)点的运动描述、刚体的基本运动概念;(9)点的合成运动概念及速度计算;(10)刚体的平面运动概念及速度分析。
能力目标——(1)掌握静力学基础知识力的概念;力矩和力偶的计算及力偶系的平衡条件;(2)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分析计算方法;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及其运用;(3)掌握杆件内力图的画法;截面法的思想方法;简捷法和叠加法的运用;(4)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应力状态的分析;组合变形强度条件的应用;(5)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简单运动机构中构件之间的速度关系应用。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在下述公理、法则、定律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是( B )
A、二力平衡公理 ;
B、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C、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D、力的可传性。
14、拉(压)杆应力公式 N 的应用条件是:( B ) A
A、应力在比例极限内; B、外力合力作用线必须沿着杆的轴线;
C、应力在屈服极限内; D、杆件必须为矩型截面杆。
;
B、 max ;
C、 (1 4 ) max ;
D、
1
1
4
max
。
12. 直径为 d 的圆截面拉伸试件,其标距是
( C)
A、试件两端横截面之间的距离;
B、试件中段等截面部分的长度;
C、在试件中段等截面部分中选取的测量长度,其值为 5d 或10d ;
D、在试件中段等截面部分中选取的测量长度,其值应大于10d 。
伸长为△l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是
(D )
A、△ l1 =△ l2 ; B、△ l1 =1.5△ l2 ;
C、△ l1 =2△ l2 ; D、△ l1 =2.5△ l2 。
杆1
杆2
9、若将受扭圆轴的横截面面积增加一倍,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是原来的( D )倍。
A、 1 ; 2
B、 1 ; 4
C、 2 2 ;
中正确是
( D)
A、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相等,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也相等;
B、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不相等,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也不相等;
C、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相等,而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不相等;
D、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不相等,但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却相等。
8、材料相同的两根杆件受力如图所示。其中杆 1 与杆 2 总长都为 l,若杆 1 的伸长为△l1,杆 2 的
8.塑性材料在拉伸试验的过程中,其 - 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
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9.构件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剪切的作用,其剪切强度条件 Max
FQ A
。
10.扭转是轴的主要变形形式,轴上的扭矩可以用截面法来求得,扭矩的符号规定为:四指指向扭 矩的转向,若大拇指指向截面的外部,则扭矩为正。
10.梁的横截面上作用有负值弯矩,其截面中性轴上侧各点受到压应力作用,下侧各点受到拉应力
作用。(√)
11.一个力偶可以与一个力来平衡。
(╳)
1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
14、纯弯曲梁横截面上任一点,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
(╳ )
15、下图中物体的受力图是否正确。
( ╳)
三、单项选择题
B、与截面的尺寸有关,但与截面的形状无关
C、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D、与截面的形状有关,但与截面的尺寸无关
6. 一受扭圆棒如图所示,其 m-m 截面上的扭矩等于
(D)
A.Tm-m=M+M=2M C.Tm-m=2M-M=M
B.Tm-m=M-M=0 D.Tm-m=-2M+M=-M
7、杆件受力作用如图所示。若 AB,BC,CD 三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 A,2A,3A,则下列结论
1. 静力学研究的对象是
( D)
A、物体 B、流体 C、物质 D、刚体
2. 两个大小为 3N、4N 的力合成一个力时,此合力最小值为
( D)
A、5N
B、7N
C、12N
D、1N
3. 在研究拉伸与压缩应力应变时,我们把杆件单位长度的绝对变形称为
(B)
A、应力
B、线应变 C、变形 D、正应力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工程力学》期末复习资料
温馨提示:请大家做好充分的考前复习工作,考试时带好计算器,预祝大家期末取得 好成绩,学有所成,新年快乐。
一、填空题 1. 两物体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这两 个力互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2. 力偶是由一对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组合而成的 3.由链条、带、钢丝绳等构成的约束称为柔索约束,这种约束的特点: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约束力的方向沿柔索约束拉紧的方向。 4.力矩是使物体产生 转动 效应的度量,力矩有正负之分, 逆时针 旋转为正。
(A)
A 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旋转为负
B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C 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D 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无关
5. 以下关于截面上内力的大小的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A、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11. 平面弯曲梁剪力和弯矩正负判定口诀为:左上右下,剪力为正;左顺右逆,弯矩为正。 12. 空间力系根据力系各力作用线的分布情况,可分为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平行力系和空间任意力 系。
13. 截面法 是求杆件件内力的基本方法。
二、判断题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2.刚体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3.刚体受三个共面但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时,三力必汇交于一点。(√) 4.杆件两端 受等值、反 向、共线 的一对外 力作用 ,杆件一定发 生地是轴 向拉(压 )变形。 ( ╳)
5.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力通过销钉的中心,垂直于支承面,指向被约束的物体,恒为压力。(╳)
6.若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个平面内,该力系称为平面力系。(√)
7.力学中仅用静力学平衡方程不能求得全部未知力的情况称为静定问题。(╳)
8.物体的摩擦力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9.平面弯曲梁的受力特点是所受外力均在过梁轴线的平面内。( √ )
n
n
n
5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Fix 0 、 Fiy 0 、
Mo(F) 0 。
i 1
i 1
i 1
6.根据工程力学的要求,对变形固体作了三种假设,其内容是: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 假设。 7.拉压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其轴力的正号规定是:轴力指向截面外部为正。
D、 2 。 4
10、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中, 轴向应变, 为横向应变, 为杆件材料的泊松比,下列答案中正
确的是
(B )
A、 ;
B、 ;
C、 ;
D、 。
11.
一空心圆轴,其
d D
,若轴内的最大剪应力为 max
,则该横截面上内圆周界上的剪应力为
(B)
A、
1 2
max
15、若将受扭空心圆轴的内、外直径均缩小为原尺寸的一半,则该轴的单位长度扭转角是原来的
( D )倍。
A. 2;
B. 4
C.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