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曹雪芹
红楼梦第一章甄士隐梦境中的人物形象解读

红楼梦第一章甄士隐梦境中的人物形象解读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第一章《甄士隐梦境中的人物形象解读》,通过讲述主人公贾雨村在梦中所见人物的形象和特征,为读者揭示了后续故事中重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本文将对《红楼梦》第一章进行解读,探讨甄士隐梦境中人物形象的意义。
首先,甄士隐梦境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栩栩如生。
贾雨村在梦境中见到了贾母、贾代儒、贾敏等人。
他们的出现为后续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例如,贾母的形象呈现了一个慈祥、豪华的贵妇形象,预示着她在故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对贾雨村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甄士隐梦境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行为举止暗示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比如,贾代儒形象特征鲜明,穿着华贵、举止高雅,彰显出他的世家身世和优雅气质。
而贾敏则呈现出一个神秘、阴郁的形象,暗示着他性格中的一些隐秘和不可预测性。
这些特点和行为举止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读者解读人物性格提供了线索。
再次,甄士隐梦境中人物形象的出现与贾雨村的命运息息相关。
梦境中的人物不仅展示了各自的性格和特征,还向贾雨村揭示了他与红楼梦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贾雨村作为故事的主角,他与这些人物的交集将决定他的命运走向。
梦境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是对他内心世界的映射,也是他和其他角色关系的象征。
最后,甄士隐梦境中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象征意义也值得探讨。
梦境中的人物形象虽然只是虚幻的幻想,但在小说中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们通过特定的形象和行为象征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
这些象征性的人物形象为读者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发展提供了线索,也增加了小说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红楼梦第一章甄士隐梦境中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后续故事中重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栩栩如生,通过特定的形象和行为展示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梦境中的人物形象与贾雨村的命运息息相关,预示着他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的发展。
红楼梦中的社会写实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中的社会写实原文与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享有极高声誉的长篇小说,其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红楼梦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写实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红楼梦中的社会写实原文及其解析入手,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第一章:贾府家族的昌盛与衰败《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运用大量细腻而又真实的描写手法,呈现出一个豪门望族的昌盛景象。
例如原文中记载:“府院中,桂花飘香。
从角门外进来的人接连不绝。
”这一句形象地刻画了贾府的富丽堂皇。
然而,传承千年的贾府昌盛与衰败也不容忽视,这反映了历史中士族衰落的普遍规律。
作者在描绘贾府的繁华时,也细腻地展示了其中底蕴的虚幻与浮华。
第二章: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地位《红楼梦》中女性形象众多,她们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中的各种面貌。
原文中的贾母、王夫人以及林黛玉等人物,代表了封建社会中不同阶层女性的命运与地位。
贾母作为贾府家族的族长,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她的话语具有决定权。
与此相反,林黛玉作为贾母之外的女性,囿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受到家族以及社会的压迫与排挤。
可以说,曹雪芹通过女性角色的刻画,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困境。
第三章:封建道德观在红楼梦中的体现封建道德观是红楼梦中一条重要的主线。
原文中不乏对封建道德观的反思和批判。
例如,贾政对贾母的忤逆与王熙凤和贾蓉的奢华浪费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道德观的虚伪与偏见。
同时,曹雪芹也通过贾宝玉等人物的思想转变,试图唤起读者对人性本真与自由精神的思考。
第四章:红楼梦中的社会阶层与关系红楼梦中丰富多样的社会阶层与关系是其社会写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府、王府等豪门世家,代表了当时社会最高层的金钱权力集团。
而贾家人与贾府内上下级、官吏、佣人等人群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权谋、斗争与矛盾。
曹雪芹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力,通过这些角色的交往与纠葛,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红楼梦作者简介

红楼梦作者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红楼梦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红楼梦作者简介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祗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著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濎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著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曹雪芹名句语录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其静若何?红梅绽雪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红楼梦原著第一章

红楼梦原著第一章序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曹雪芹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深刻的描写,塑造了一幅绚丽多彩、真实动人的世界。
本文为《红楼梦》原著第一章的内容介绍。
内容概述《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要背景,展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故事发生在康熙年间,主要围绕贾府展开,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第一章以贾雨村的故事开篇。
贾雨村是贾府的客人,因为贾府的主人贾母请人算卦,算出他的家族与贾府有过世仇,所以贾母对他多扶持。
贾雨村在贾府里开设学堂,教导贾府中的子弟们。
一日,贾雨村与贾母的孙子宝玉相遇,两人成了好友。
宝玉向贾雨村介绍了贾府的一些情况和人物。
在这个过程中,贾府的一些特点得以展现。
贾府的繁荣与昏庸贾府的繁荣与昏庸是第一章揭示的重要主题之一。
贾母是贾府的掌管者,她是一个睿智而慈祥的老人。
她疼爱孙子宝玉,并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然而,贾府内部却存在着一些浪费和奢靡的行为。
例如,贾府中的人们喜欢举办各种盛大的宴会和娱乐活动,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
这些繁荣与昏庸的同时存在,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深思熟虑。
贾雨村与宝玉的情感贾雨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没有贾府的荣誉和地位。
然而,他却因为与贾府主人贾母的缘故,进入了贾府,与贾府的人们建立起了友谊。
在第一章中,贾雨村与宝玉的友谊得到了初步的展现。
贾雨村为宝玉解惑,向他介绍了贾府的情况和人物。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见解激发了宝玉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这种情感关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后续章节的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结语《红楼梦》原著第一章展示了贾府的繁荣与昏庸,以及贾雨村与宝玉的情感。
通过描写这些细节,作者曹雪芹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充满了现实的烟火气息,也有隐秘的玄妙之处。
读者不禁会对接下来故事的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
《红楼梦》曹雪芹作者简介

《红楼梦》曹雪芹作者简介《红楼梦》曹雪芹作者简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举世公认最伟大的中国文学家之一。
可惜的是他生前和死后相当一段时间却寂寞无闻,没有任何传记材料留下来,以致今日对他的生平只能知道零星的片段。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的先世本是汉人,但在很久以前,就加入满洲旗籍,成了爱新觉罗氏的皇家“包衣”(奴隶)。
随清人入关后,逐渐晋升为皇家亲信的官吏。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保姆。
康熙登基后,曹玺任江宁织造(专做供应皇家的事物),直至病故。
康熙又命其子曹寅(曹雪芹的祖父)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
曹寅幼时做过康熙的伴读,既是康熙的臣仆,又是朋友,深得康熙的信任。
曹寅极为显赫,康熙六次南巡,曾四次以曹家为行宫,曹家此时发展至鼎盛时期。
正因为曹家的先世与清王朝的政治经济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又有着文学方面很深的家学渊源,这些都给曹雪芹以深刻的影响和熏陶,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条件。
曹雪芹生于曹氏家族衰落的前夕。
在他少年时代,继承康熙皇位的雍正皇帝就把曹家的第四任织造曹兆从江宁革职抄家,遣回北京。
到了乾隆时期,曹家可能又遭天灾人祸,彻底结束了曹雪芹无忧无虑的贵公子生活。
而曹雪芹的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对他创作《红楼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于是,他把荣、宁贵族生活的描写,熔铸在《红楼梦》深刻的艺术形象创造里。
曹雪芹在落魄的生活中,却一直顽强坚持着《红楼梦》的写作。
成为千古遗憾的是,曹雪芹过早地被贫苦夺去了他富有才华的生命,而没能完成他这部呕心沥血的杰作。
曹雪芹四十几岁就死去了,身后留下一个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而他创作的《红楼梦》,却在他死后三十年,排印问世,风靡全国。
红楼梦第一章读后感(精选5篇)

红楼梦第一章读后感(精选5篇)红楼梦第一章读后感【篇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将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创造,《红楼梦》这幅画卷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经问世就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另外还有芹圃、芹溪、芹溪居士等字号。
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
出生在贵族家庭,年仅十岁的他亲眼看到家庭遭受沧海桑田的变故,对封建统治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
从1752年起,他终于挥洒出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有关爱情的小说,但作者并没有把着眼点完全放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显示出高度成熟的艺术水准。
全书共刻画了四百多号人物,不同的身世命运,不同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笔下,人与事的来龙去脉,一概井然有序,从容自然。
上至皇庭贵妇,下至走卒车夫,其神色、语言及个性,都纤毫毕现。
且以“第四十回”为例: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 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红楼梦前十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前十回读书笔记红楼梦前十回读书笔记篇1红楼梦读书笔记第一章: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第一章,我个人觉得是一个重要的开篇。
从一开始,曹雪芹就用非常精致的笔墨,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家庭,那就是贾府。
他不仅仅描述了贾府的建筑,包括府邸的布局,园林的构造,还通过甄士隐的视角,给我们介绍了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
通过他的描述,我们知道这个贾府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家庭,有着很多的财富和地位。
同时,他也给我们介绍了贾府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贾母、贾政、王夫人、贾宝玉、林黛玉等等。
第二章:贾夫人仙逝扬州城第二章是讲甄士隐和封氏的感情故事。
因为一个梦,甄士隐认识了一个叫封肃的人。
这个人非常有钱,是贾府的创始人。
他曾经去过扬州城,遇到了封氏,并且喜欢上了她。
但是封氏已经有了婚约,所以他和封氏只能以兄妹相称。
后来,封氏的未婚夫去世了,封氏成了寡妇。
甄士隐为了追求封氏,不惜倾家荡产。
但是最终,封氏也离他而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美好的,但是有时候也是脆弱的。
第三章: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第三章是讲贾雨村的故事。
他是一个穷书生,为了生活不得不卖字作文。
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叫冷子兴的人,这个人帮助他进入了贾府。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贾府的官员。
但是后来,他因为贪污被革职了。
后来,他又通过自己的关系,重新得到了这个职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而不是靠关系。
第四章: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四章是讲林黛玉的故事。
她的父母都去世了,她被寄养在外祖母家。
她在这里的生活并不幸福,她的外祖母对她并不喜欢。
她的表哥贾宝玉也很冷漠。
她在这里的日子很孤独。
后来,她决定进京寻找自己的母亲。
在进京的路上,她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帮助她度过了难关。
这个人就是癞头和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度过难关。
第五章: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五章是讲薛蟠和薛宝钗的故事。
薛蟠是一个花花公子,他娶了一个有钱的商人的女儿薛宝钗。
但是薛蟠的性格非常暴躁,他经常打人。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
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
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作者——曹雪芹
一、关于《红楼梦》的作者
若问《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今天的读者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曹雪芹。
这只是一个省略的说法,严格的来说,曹雪芹所作的只是前80回,而后40回是高鹗续作。
其实,就是关于《红楼梦》前80回的作者,曾经也是有过一些争议的。
1、关于《红楼梦》作者的一些说法
关于《红楼梦》前80回的作者,曾经有过许多说法。
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1江南某孝廉;○2顾贞观;○3曹一士;○4曹雪芹和曹一士;○5高鹗;○6初稿作者是明代遗老;○7吴梅村作,曹雪芹删改;○8宝玉草稿,曹雪芹作续;○9曹頫作,曹雪芹增删;○10曹雪芹是笔名,是“抄写勤”的谐音,实际上并无其人。
今天学界已经确认《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并且这个曹雪芹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
但是,直到今天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都还偶尔会古井兴波,不时冒出一些奇谈怪论。
2009年3月11日《长沙晚报》报道,湖南娄底中国红学会会员谢志明在其出版专著《红楼湘娄文化考》里,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湖南娄底的一位谢氏族人——谢三曼,而《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宁国府原型也是谢家二府。
此论一出,便引来一遍质疑声。
2、关于曹雪芹所作的《红楼梦》
曹雪芹所作的《红楼梦》只有前80回,那么,他究竟是作完了全书,还是只作了这80回呢?小说第一回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语,这说明曹雪芹写作此书,前后大约花了十年的时间,其间做过五次大规模的修改。
按常情看,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之时,《红楼梦》一书应该是已经基本完成了。
这在脂砚斋的批语中也可以得到证明:○1脂批中多处提到八十回以后的情节,如元春死、贾府抄没、探春远嫁、惜春出家、黛玉泪尽而逝、宝玉悬崖撒手等等,特别是最后一回以“警幻情榜”收尾。
○2脂批中多处提到全书的总回数,如第二回、第二十五回两处提到“百回之大文”、“全部百回”,可能曹雪芹所作全书是100回。
曹雪芹所作的100回《红楼梦》,今天只保存下来了80回,那么,另外的
20回为什么没流传下来呢?关于此,从前曾有过这样的传说:曹雪芹死的时候,家里很穷,连丧事都办得十分拮据。
《红楼梦》的后面一部分,被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婆剪成“纸钱”在出丧的时候撒掉了。
这个故事太离奇,漏洞也不少。
别的不说,曹雪芹生前拿出去的就只是八十回,这绝对不是撒纸钱解释得了的。
对这个问题,大家比较多的猜测是,可能是因为后一部分有某些在当时不便公之于世的文字。
因为,小说后面写到了贾家被抄,最后一败涂地,这与曹家被抄的事如出一辙,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为了避免嫌疑,曹雪芹不敢公之于世。
关于这一点,弘旿对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首)诗的批语,倒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永忠是清宗室诗人,康熙皇帝第十四子胤禵的孙子。
其诗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首绝句,其一云:
传神文笔足千秋,
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
几回掩卷哭曹侯。
诗上有宗室文人乾隆皇帝的堂兄弟弘旿的眉批:
此三章诗极妙。
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弘旿作为当时的宗室文人,对曹家的事当然清楚。
所谓“有碍语”,以致于使他连看一看都不敢,当然不会是指一般的什么儿女情长的事情,而是担心有什么涉及当局的文字。
曹家被抄,在当时涉及皇室内部斗争,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
《红楼梦》既然写到了贾府被抄,曹雪芹就不能不考虑这方面的“有碍语”,因而不敢将其公之于世。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推测而已,至今还没有任何直接的材料可以证明这种推测。
曹雪芹究竟是作完了全书还是只作了这80回,这是一个很难弄清楚的红学悬案。
二、曹雪芹的家世与生平
1、曹雪芹的家世
曹雪芹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
在明末清初原是汉军旗,后来为多尔衮部下,加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
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有军功,成为顺治帝的亲信侍臣,得宠升迁,官至知府、盐运使。
曹家的发迹变泰,不仅是因其赫赫的军功,更在于它与康熙帝的特殊关系。
高祖曹振彦在入关前就归属了多尔衮,这就成了曹家发迹的起点。
入关后,曹振彦的儿媳、曹雪芹的曾祖母(曹玺之妻)被选入宫中当康熙的乳母,其祖父曹寅少年时又作了康熙的“伴读”,从此曹家与皇室,尤其是与康熙帝的关系更一步加深了。
所以,康熙一即位,便于康熙二年任命曹玺为江宁织造。
织造一般由内务府包衣人(家奴)充当,官阶虽不高,但为皇家采办物资,织造衣料,其实是很令人艳羡的“肥缺”。
曹玺任江宁织造二十余年,于康熙二十三年卒于任所,康熙又命其子曹寅继任江宁织造。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于扬州,康熙马上又任命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
可只有三年多,曹颙病逝于北京,康熙又命曹寅的弟弟曹宣的四子曹頫过继给曹寅继任江宁织造。
曹家从曹玺开始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这一“肥缺”长达五、六十年之久,其间还兼任两淮巡盐御使,可谓殷富之至。
而且,曹家世袭江宁织造是负有特殊使命的:除了为宫廷置办各种御用物品外,还充当皇帝的耳目,考察江南的吏治民情,报告天时岁收,笼络江南遗民。
曹家在曹寅一代最为隆盛,是当时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
康熙六次南巡江南,其中四次都由曹寅负责接驾,驻于曹家织造府,可见曹家之深得康熙帝的眷顾,可谓荣宠之至。
康熙帝对曹家的宠幸,把曹家抬到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极盛境地,也把曹家推进了皇室斗争的漩涡之中,埋下了曹家家破人亡的祸根。
康熙末年,诸皇子争夺皇位的斗争愈演愈烈,最后,其子胤禛(即雍正)夺得了皇位。
雍正夺得皇位后,为巩固统治地位,立即扫荡政治异己,对其父康熙选定的继承人胤禵加以禁锢,对其父的亲信、宠臣也实行了大清洗。
曹家是康熙的心腹,曹寅的长女又嫁给了胤禵的靠山平郡王纳尔苏,曹家当然在劫难逃。
雍正五年(1727),曹頫以“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的罪名被革职抄家,曹家的许多亲戚故旧也牵连落职。
从此曹家便从钟鸣鼎食的繁华盛世跌落下来。
第二年,曹頫便携带家眷离开江宁,遣回北京。
乾隆皇帝上台后,为了笼络人心,对其父制造的一些冤假错案予以平反,一度获罪的曹家的几门亲戚又得到了重用,曹家也沾了光,曹頫可能也重新担任了内务府职务。
但好景不长,乾隆四年(1739),因庄亲王允禄与弘皙等逆谋一案,曹家可能又受到株连,遭到了一次更大的祸变,终于一蹶不振。
附:曹家主要成员世系简表
儿某
长女(嫁纳尔苏)
曹寅曹颙
次女(嫁王子侍卫某)
珍儿(早夭)
曹玺
曹顺
曹宣曹颜
曹振彦曹欣
曹尔正曹宜
2、曹雪芹的生平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圃。
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至今未能确考,约生于1715年,约卒于1763年。
其父究竟是曹颙还是曹頫,至今还是一个红学悬案。
曹雪芹生于南京,少年时代在南京曾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公子生活。
大约在他13岁时,曹家被查抄,14岁随全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舍夫”)。
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愈加贫苦,处境愈加凄凉。
但他以坚韧的毅力,专心致志的从事《红楼梦》的写作与修订,“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乾隆二十八年(1763)除夕,一代天才曹雪芹在贫病、凄苦中含恨离开了人间。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曹雪芹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跌入零落衰败之
境,这使他深切地体验了人生的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也使他更为清醒地反思自己的家族和自己的阶级,感受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给他无限的幻灭和无尽的感伤。
他的悲剧体验、反省情绪、诗化情感、探索精神,熔铸成了旷世奇书——《红楼梦》。
3、曹雪芹的交游
流传下来的有关于曹雪芹的生平事迹的资料很少,从仅存的资料看,曹雪芹一生交游较多的朋友有敦敏、敦诚、张宜泉等。
○1敦敏、敦诚
曹頫被革职抄家的第二年(1728),曹雪芹14岁随全家由南京迁居北京。
他回北京后的生活,由于文献资料的奇缺,很难详考。
大约成年后,曾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为宗室设立的官学)当过杂差,结识了在这里读书的宗族子弟敦敏、敦诚。
敦敏、敦诚兄弟俩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本属贵胄,但因为英亲王阿济格获罪被赐自尽而革去宗籍,其子孙并不显贵。
或许正是因为相近的遭遇使他们惺惺相惜、心灵相通吧,他们成了终生的挚友。
在敦敏的《懋斋诗钞》、敦诚的《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中有他们与曹雪芹的酬赠之作。
○2张宜泉
曹雪芹晚年迁居北京西郊,这时又结识了在村塾教书的张宜泉。
张宜泉也是旗人,比曹雪芹大十多岁。
自曹雪芹迁居西山后,两人交往甚密。
在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有与曹雪芹的酬赠之作。
长沙晚报3月11日报道自《红楼梦》问世200余年来,关于作者和书中所说之事,一直争论不休。
去年底,娄底市《红楼梦》爱好者、中国红学会会员谢志明在其出版的专著《红楼湘娄文化考》里,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湖南娄底的一位女性——谢三曼(方言:姑姑的意思)!此论一出,即引来一片质疑声。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谢志明,听他细说其中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