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红楼梦》
《红楼梦》作者自题

《红楼梦》作者自题《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青埂峰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西江月·批宝玉二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好了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收尾》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关于阅读的红楼梦名言

关于阅读的红楼梦名言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就像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感觉那里面的故事像是一团乱麻,什么大家族的兴衰、复杂的人物关系,看着荒唐得很。
可等我多读几遍,才发觉那背后是作者无尽的心酸。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在那傻笑,可只有走近了才知道他是有苦难言。
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话说得太妙了!你看《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真真假假的。
像那王熙凤,她那么精明能干,大家都觉得她能撑起贾家的一片天,可谁知道她背地里也做了不少亏心事呢。
就像在生活里,有些人表面上对你好得不得了,实际上却心怀鬼胎,你说是不是很像?3.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贾宝玉这话,真是深情啊。
就像在爱情里,不管有多少优秀的人在周围,真正专情的人心里就只有那一个。
就像我朋友,身边有好多追求者,可她就认定了那个和她一起长大的男孩,别人再好她也不看,这就是一种执着的爱情,就像宝玉对黛玉的感情。
4.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初见黛玉时这么说。
嘿,你说奇不奇?就好像是前世的缘分在今生一下子就被唤醒了。
这就像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却突然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曾经来过。
这两人之间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像是被命运安排好了似的。
5.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多聪明的一个人啊,整天算计着怎么管家,怎么弄钱,怎么在贾家站稳脚跟。
可最后呢,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
这就像有些人啊,总想着走捷径,算计这个算计那个,到最后却把自己的路都堵死了,真可悲啊。
6.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黛玉就像一朵高洁的花,她不想被世俗的污浊沾染。
就像一朵盛开在深山里的白莲,宁愿独自凋零,也不愿被拉到那泥沼里。
我有时候也想这样,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
7.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里贾家最后衰败得啥都不剩,就像一群鸟把食物吃光了,最后只能各自飞走,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名句欣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名句欣赏
名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解释:写这本书很辛苦,但人们都不了解,把这本书说成是乱写甚至是反书、禁书。
出处: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原文(节选):
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
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
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
红楼梦前五回诗词精选

红楼梦前五回诗词精选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第三回:荣禧堂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评凤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西江月.嘲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赞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第四回:护官符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巧姐: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点评红楼梦的优美句子

点评红楼梦的优美句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和描写。
以下是一些点评红楼梦的优美句子:
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的开篇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无奈。
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句话揭示了红楼梦中的虚幻与真实,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是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感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洞察力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是红楼梦中的一句名言。
5.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6.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这是对林黛玉形象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柔弱。
7.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誓言,表达了他对林黛玉的深情和专一。
8.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红楼梦的结局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悲观和绝望,揭示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什么意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是什么意思?《红楼梦》作者的五言绝句深含其方才是无奈之举,以为生不逢时,智能何其愚,因不得展现奇才,皆是天意,此乃天道轮回。
方言假亦真来真亦假,不以外露,智取其背后的有为,皆密之,可保家族后人平安。
“无为即无可”就是作者遁禅后的名字,甄士隐即密之,“密之”是作者的字,也就林黛玉呼其母亲敏字就读成“密”。
谁解其中味,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撇开满清宫廷清风斋,明了背后大明亡朝明月鉴。
方解其中味。
此“方”就是脂批之言:芹每听说“西”字,方就泪流满面。
那就是流落他乡的作者一想到西边的“方”,也就是金陵西“方”灵河边的桐城桂林方家。
明了方家是中国第一诗礼之家。
方言心酸泪是指明末清初的家族血泪史:第五世方法,大明开国第一代进士,四川断事(指挥史)。
因是方孝孺门生被牵连,投安庆长江水殉国以明清白。
嘉靖年间方氏德贤皇后(元春)三春争及初春景,被宫火烧死,皇帝见死不救,虎兕相逢大梦归。
湖广巡抚方孔炤因被嫉妒才能而遭陷害入狱,儿子方以智身为翰林院检讨血书一年上诉,崇祯开恩,告老还乡。
自己悼念崇祯之亡,被李自成毒打骨肉分离,伺机逃脱,追随弘光又被阮大铖诬陷,后被桂王朱由榔任命南明大臣,看透南明腐败内部不团结,辞官,又被清兵追杀逮捕,临死不屈,清兵将领感其气节,答应其削发为僧,名弘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风餐露宿,卖药算命为生。
后辗转两广福建,改名吴石公、最后隐于江西青原山净居寺,改名无为,药地,大智。
著书立说,创立洪门,及天地会。
三次落难离开家乡,人称贾三萍。
创三点会而易名:木立,墨沥;一直参与反清复明活动,故人称曼公(又日月)。
1671年因粤事被清兵逮捕赴广州途中,过江西惶恐滩追思文天祥,故投水而亡。
化作莲花随风而去。
方以智大姑爷,大明张秉文将军在保卫济南时同清兵作战,战死沙场,大姑率妾婢女投大明湖而亡,后追封一品诰命夫人。
方以智在北京及金陵的家,被李自成抄一次,后阮大铖抄一次,其女儿方域和女婿流落他乡,后来被受过方家祖上恩惠的山民收留,以织布耕种为生。
曹雪芹《自题一绝》原文及赏析

自题一绝[清]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品赏析【注释】:又名"题石头记"[评介]这是《红楼梦》的缘起诗,它道出了作者的思想与苦衰。
《红楼梦》问世以来,迄今已二百多年。
这期间,它多次地蒙受种种摧残、歪曲和误解。
远在清代,《红楼梦》就被统治阶级认为是“淫书”,不止一次地遭到官方禁毁。
直到解放以后,还有人把它看做“黄色书”,更有自称为“半个红学家”的江青又别有用心地把它歪曲为单纯写阶级斗争的“政治教科书”。
我们必须拨开这些迷雾,实事求是,理解“其中味”。
曹雪芹生活与创作的时代,正是清朝雍正皇帝进行特务统治最猖獗的时代,明争暗斗,非常剧烈,文化专制,骇人听闻。
在这样的天南地北中,作者又要把他所感受到的东西,真实地反映出来,就不得不用徽词曲笔,即不得不“将真情隐去,”“假语村言敷演出来”。
所以,一开始曹雪芹就直称其书为“满纸荒唐言”,是有乖于世情的。
但这又是他满含着血和泪,“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出来的。
“一把辛酸泪”,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这种复杂情绪。
“脂铨本”卷首《凡例》第五条云:“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
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
阅者切记之。
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种欲盖弥彰的表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红楼梦》的一些看法。
从作品的表面看,《红楼梦》写的是风花雪月,贵族生活,独生女私情,是“痴”。
但我们通过这些浩繁的故事,细腻的描写,所看到的却是大家族的黑暗和罪恶,叛逆者的血泪与痛苦。
书中屡次提到的“真”、“假”观念,似乎在告诉人们,明显地写出来的是“假”的,相反,含而不露,点而不透的才是“真”的,我们阅读《红楼梦》,要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用心良苦,“解”出“其中味”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文学观

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文学观《红楼梦》是一部“宗旨正大”而又异彩纷呈的书。
脂砚斋评批说《红楼梦》“字挟风雷,韵成金石,血透纸背,身世两忘”。
第一回“石头欲求空空道人将其传奇问世”,道人提出怀疑,石头进行申辩说:“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曹雪芹画像这是曹雪芹的文学观,是他对旧的“野史”的总评,都归入公式化、概念化而加以摒弃。
这里足以证明,作者是把《红楼梦》当作小说来写作的,而不是写作者自传,尽管其中融化了作者的亲身经历。
在此,曹雪芹大有雄视前代之势,但这不表明他目空一切,而表明他对以前小说所存在缺陷的正确认识。
这是他能够除旧布新的开始,是开拓新天地的一个思想基础。
曹雪芹大约于1744年开始创作《红楼梦》。
他当时居处的情况,正如《红楼梦》第一回所说:“蓬牅茅橼,绳床瓦灶,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润人笔墨。
”这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客观环境。
油画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是《红楼梦》中唯一以作者身份写的诗。
作者期期然于读者:“谁解其中味?”可见其中寓意之深,大有难言之隐也!其中所谓“荒唐言”者,即将真事隐去而借假语村言托言寓意也!200多年来,红学诸家蜂起,但至今还没有谁斗胆说他已能“解其中味”了。
这说明,它的“味”决不是那些才子书使人一尝即知的。
诸家争相解味而莫知其味,说明《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造诣之丰厚、深刻和深邃。
曹雪芹推崇楚老阮籍,想往“竹林七贤”曹雪芹号芹溪居士。
雪芹好友张宜泉作诗《题芹溪居士》,诗前序文曰:“姓曹名霑,字梦阮,号溪芹居士,其人工诗善画。
”曹雪芹取字梦阮,表现了他对阮籍的推崇。
阮籍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他们都极力倡导魏晋玄学以及楚骚、老庄。
阮籍处世之痴狂,诗作之朦胧,心境之苦闷,都与曹雪芹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出现在小说的开篇第一回,曹雪芹先生开篇明义,也为整部小说的概述大意。
“满纸荒唐言”,指《红楼梦》全书;言,文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家庭琐事,尤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遭遇悲惨的女性形象,这与当时社会上盛行的描写才子佳人大团圆结局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使得《红楼梦》成为当时文坛的一个另类。
这“班姑蔡女”就出自小说第一回中空空道人的话:“……其中不过几个异样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班姑”:班昭,班固的妹妹,后来续写了班固《汉书》。
好为人师,人称“曹大家”(夫姓曹。
‘家’音‘姑’)。
“蔡女”:蔡邕之女。
名琰,字文姬,传制“胡笳十八拍”。
陷于匈奴左贤王,后曹操将其迎回中原。
她俩都是一代女文豪。
这里作者嘻笑怒骂,这里作者的“无班姑蔡女之德能”,似贬实褒,内含因不被世人理解而产生的孤独、伤感的情绪。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就被当时的世人贬为“满纸荒唐言”。
但正是这部看似荒唐,却蕴含着葬送一个旧时代的悲剧故事!
“一把辛酸泪”,“把”是量词,用来形容可以一手抓住的东西,作者用“一把”来修饰“辛酸泪”,暗示了“辛酸泪”多。
表明他对《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悲伤,也反映了他成书的艰辛,暗示了小说是一部悲剧。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云,说;痴,傻;解,理解;味,深意。
结语是一个反问句,意即无人能够理解当中的深意?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
从这首诗里我们品味出了这样一个曹雪芹:一个洞悉社会,冷眼看世人的人;一个怀着惊天纬地之才却被黑暗现实埋没的人;他或许饱尝世态炎凉,却拥有满腔热血;他或许消极避世,却又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