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 谁解其中味

合集下载

满纸荒唐言的注释译文

满纸荒唐言的注释译文

满纸荒唐言的注释译文
原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注释:
⑴荒唐:谓说话浮夸、不实际,或者谓行为放荡为荒唐。

《庄子·天下》:“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

”此处指浮夸不实际。

⑵辛酸泪:点明小说饱含作者对现实人生悲剧的辛酸感受。

辛酸,辣味和酸味。

比喻悲痛苦楚。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⑶云:说。

痴:即不聪明,呆笨。

《世说新语·赏誉》:“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


⑷解:懂得,理解。

味:意味,旨趣。

《晋书·成公简传》:“不求荣利,潜心道味。

”此处谓真实的意义。

译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作品中难以明言的心情,以及对世俗理解的渴望。

尽管作品的内容可能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但诗人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辛酸和泪水。

人们往往只关注到作者对儿女情感的热衷,却忽视了其中蕴含的真实与深刻。

红楼梦的经典语段摘抄

红楼梦的经典语段摘抄

《红楼梦的经典语段摘抄》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这句话真是太有感觉了。

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

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别人不理解的经历,就像作者的痴一样,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的滋味。

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哇,这句话好有深意。

这就像一场魔术,让人分不清真假。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真假难辨的事情,这句话就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这句话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就像两个有缘无分的人,让人惋惜。

比如说,生活中也有很多美好的相遇,却最终没有结果,就像这句话里的仙葩和美玉一样。

4.“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 这句话真是让人警醒。

这就像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有些人总是算计来算计去,最后却把自己给算计进去了。

我们可不能做这样的人。

5.“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句话好伤感。

就像一朵美丽的花,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这句话就表达了这种情绪。

6.“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这句话充满了高洁的气质。

这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纯洁和高尚,不被世俗所污染。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这句话很有道理。

这就像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告诉我们要懂得人情世故。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这也是一种学问。

8.“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这句话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就像一阵风,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要善于借助外力,让自己飞得更高。

9.“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 这句话好浪漫。

就像一个忠诚的爱情誓言。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珍惜眼前人,不贪心,不浮躁。

10.“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 这句话好美,也好凄凉。

这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却充满了悲伤。

读红楼梦第八回的心得体会5篇

读红楼梦第八回的心得体会5篇

读红楼梦第八回的心得体会5篇读红楼梦第八回的心得体会篇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常难以宿寐,亦或是多心之人,夜间忧思纠缠,却未曾思略一二人生感悟,素闻红楼梦多易趣,遂得闲以思读。

初读曹公的《红楼梦》之时,诸多困惑,难得其中滋味。

其间曾释怀丢下,哀叹慧根不足,别人品读若美味佳肴,我何以拾读起俨若味同爵蜡,百般寂寥。

心中难免产生退意,然自幼又多思愁,不得已又捧而强阅之。

其间偶得一丝顿悟,乃深身窃喜,但终不得其要以。

譬如林如海之女黛玉,性情多愁感伤,却间或现一俏皮,不由让我内心恣意乐之。

然黛玉终是红颜多难,于常常思之叹之,似若身边一友,树下葬花悲吟,读之情丝不免为之悸动。

第二十二回中,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写到观戏之时,“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

贾母自是喜欢,又让薛姨妈。

薛姨妈见宝钗点了,不肯再点贾母便持。

命凤姐点。

凤姐虽有刑、王夫人在前,但因贾母之命,不敢违拗,且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

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

黛玉又让薛姨妈、王夫人等。

”初读不以为意,然细细品之。

思其不点之缘由,以黛玉之聪慧,必然深知贾母癖好,却不得力奉承,想来黛玉不想沦为那吹捧他人之凡人,既落于凡尘,却要超脱之上,其果必生悲剧。

从黛玉悲吟葬花之处,颇感黛玉似只为情义多感,举止悲痛,言语多感伤,不禁让人怜襟。

真可谓仙子困世,百般焦灼。

世间多少人抛却了情义,追逐在功利场上,又还有多少人重情重义,即是重情之人,亦或只为重情而重情。

读红楼梦第八回的心得体会篇2最近迷上了红楼梦,以至于连看了两遍,总的算来,这是第三回看了。

第一遍的时候是在中学时代那时候还不懂事。

光千丝万缕的人物关系就让我晕头转向,真正谈得上读的,是最近读了毛泽东同志曾说:不五读红楼梦不要作评论。

如此说来我是没有评论的底气了。

兴趣是的老师透过最近的拜读。

心里还是有些写文字的冲动,还是写出来罢!免得憋坏了自己。

红楼梦的17首诗

红楼梦的17首诗

红楼梦的17首诗一、《满纸荒唐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二、《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三、《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烟,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四、《枉凝眉》一个是阅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五、《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六、《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思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己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七、《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红楼梦最全诗词

红楼梦最全诗词

《红楼梦》最全诗词!开篇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今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

红楼梦中十首经典诗词

红楼梦中十首经典诗词

红楼梦中十首经典诗词红楼梦中十首经典诗词如下:1.《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金陵十二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3.《题大观园》: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4.《竹夫人》: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别离,恩爱夫妻不到冬。

5.《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咽花自羞。

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6.《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7.《菊影》: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8.《螃蟹咏》: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满纸荒唐言》《峡口送友人》《夜坐》《题东溪公幽居》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满纸荒唐言》《峡口送友人》《夜坐》《题东溪公幽居》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咏菊》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满纸荒唐言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

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

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2.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4分)3.下列诗句中写秋的情感基调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B.“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李贺《伤心行》)C.“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D.“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幽咽泉流冰下难”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一句,写出了素称千古绝唱的诗句:“,。

”③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围绕“,”这一中心句,表达出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④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

【参考答案】:1.(3分)B(“《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红楼梦前五回诗词精选

红楼梦前五回诗词精选

红楼梦前五回诗词精选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第三回:荣禧堂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评凤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西江月.嘲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赞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第四回:护官符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巧姐: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
摘要:博尔赫斯运用迷宫叙事、开放式结构、文本互涉等手法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从而使其作品充满迷幻与智慧。

《另一次死亡》通过四个不同的人来叙述佩德罗.达米安这个人的经历以及他的死亡,赋予了一个普通的故事以阐释的意味,同时小说中也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死亡的观念。

关键词:博尔赫斯《另一次死亡》迷宫死亡
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博尔赫斯的作品大胆地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手法,运用迷宫叙事、开放式结构、文本互涉等手法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从而使其作品充满迷幻与智慧。

《另一次死亡》讲述一个名为佩德罗.达米安的人的死亡事件,而且这个人只是一个庄园雇工曾当兵参加某次战役的普通人物。

然而,小说却通过四个不同的人来叙述佩德罗.达米安的经历以及他的死亡,从而使一个普通的故事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与阐释的意味,并且从中也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死亡的观念。

一、在“迷宫”中行军
博尔赫斯说过“我知道我文学产品中最不易朽的是叙述。

”同时,他还在《神曲》这篇文论中指出:“真正使《神曲》巍然屹立的是它的叙事架构”。

他认为“诗是从叙事开始的。

诗的根在史诗,史诗是一种以叙事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品种,史诗中有时问、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别的诗歌也有这些。

”正是基于以上的文学创作理念,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最吸引人的是其叙述的手段,正是其独
特的叙述手法的运用,从而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一个独特的“迷宫”,让进入文本的读者欲罢不能。

在《另一次死亡》中,围绕达米安以及他的死亡,作者让不同的人来进行叙述,一方面不断地将达米安的经历展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消解达米安悲哀的人生。

第一个讲述者是甘农,他在给我的信件中谈到了一个名为堂佩德罗.达米安的人。

在甘农的讲述以及“我”的补充叙述里,我们知道了达米安是一个年轻的时候参加过战事而幸存下来的人,在“不久前”因肺充血去世,由于战争造成的阴影导致他在去世之前“仿佛又置身于血雨腥风的马索列尔战役”。

甘农对达米安的偶然提起,激发了“我”写作的灵感:认为可以就马索列尔的失败写一篇精彩的故事。

所以我需要了解关于马索列尔战役的更多情况,同时也了解达米安的情况。

于是,第二个讲述者出现了:曾经指挥马索列尔战役的迪奥尼西奥.塔巴雷斯上校。

在塔巴雷斯的讲述中终于揭开了达米安幸存的原因以及三十多年都隐居于一个偏僻的地方的神秘面纱:原来达米安在马列索尔战役中是一个众人耻笑的“脓包”。

所以虽幸存却在三十多年里忍受着精神的痛苦折磨,于是他渴望回到那场“血雨腥风的马索列尔战役”。

塔巴雷斯上校的叙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因甘农与“我”并未参加战争,对于达米安的了解也不深刻,因此对他的经历存在猜想,如我在多年前一天下午同老达米安谈话之后就“不由自主地塑造了某种偶像”。

可是,塔巴雷斯是一个亲历者,他的说法能轻
易地将我一厢情愿的猜想“打得粉碎”。

就在我们以为作者己经将达米安的经历以及死讲述完毕之时,作者却安排了另外一个讲述者出场:胡安.弗朗西斯科.阿马罗医生,他也参加过萨拉维亚领导的革命,经历过那场战争。

在阿马罗的讲述中,塔巴雷斯讲述的“真相”又一次被推翻了:达米安成为一个英年早逝的人。

而面对阿马罗所讲述的“真相”,塔巴雷斯却否定有这样一个士兵。

这样的否定也将前面他所讲述的“真相”——达米安在战争中表现得像一个脓包彻底推翻了。

塔巴雷斯似乎是患了健忘症,而健忘症使事情的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接着第一个讲述者甘农也否认给我来过信件并且提到过达米安,甚至对于名为达米安的这个人毫无印象。

而我之所以对于佩德罗.达米安其人其死进行不懈的探索正因为甘农对他的提及。

在几个讲述者的叙述中,不仅不尽相同,甚至互相消解,而且在同一讲述者的叙述中甚至前后矛盾,自行消解。

对于达米安其人其事,我们追寻着不同的叙事者的叙述,企图接近它,可是,读者越是深入阅读,越发发现一切都乱了套了,千头万绪无法理清,而这正是博尔赫斯所要的效果,这正是他的叙述的“迷宫”的魅力。

二、在死亡中突围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归宿,也是智者不断探索的问题。

博尔赫斯不断地在作品中发表对死亡的见解。

《死于自己迷宫的阿本》、《曲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等都是以人的死亡来实现突围。

在《另一次死亡》中博尔赫斯通过思考一名不起眼的士兵的死亡意义追寻了人类死亡的价值以及尊严。

小说当中的普通士兵达米安由于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使得他在战争中表现得怯懦,成为人们耻笑的脓包,而直接的结果就是他三十多年的离群索居、沉默寡言,羞愧使他的偷生变得毫无意义,反而使他期待另一场战争,期待一次“真正的死亡”。

博尔赫斯说:“延长人们的生命只是延长他们的痛苦,增加他们的死亡次数而已。

”没有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达米安虽然多存活了三十多年,可是三十多年都是痛苦的折磨,三十多年的生活都是毫无意义的,他不过一具行尸走肉而己。

死亡本身固然是恐怖的,可是人的死有“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为死赋予一定的意义,从而改写了死亡所带给人们的与生俱来的恐惧感。

冉克雷维说过,“对于我们来说,抉择便是:或者拥有短暂却是实在的生命,享受爱的生命,等等;或者是一个不确定的存在,没有爱情,没有生命,而是一种永恒的死亡。

我想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述,那么极少有人会选择第二种……”因此,达米安用其漫长的一生练习其所期待的死亡,虽然死去却得到了尊严的回应,以此改变他人生存在的价值。

博尔赫斯并非一位厌世者,相反地,他热爱现世的生活,看中人生。

《另一次死亡》虽然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是却流露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温暖情怀。

博尔赫斯对死亡的不断拷问正是基于其对人类存在的价值以及尊严的探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