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适应症

合集下载

社康中医适宜技术适应症

社康中医适宜技术适应症

谢谢
• 一切寒证、痛证、痹证:
• 如: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类 风湿关节炎、腱鞘炎、肩周炎、肋软骨炎、 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 折、筋伤、腰扭伤、落枕、胃痛、腹痛、 腹胀、痛经、盆腔炎、产后尿储留。
总结
相同点:均可用于痛证、寒证、痹证。 不同点: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治疗。
项目 拔罐 中药熏洗
社康中医适宜技术适应症
护士可协助开展项目
拔罐 中药封包 中药熏洗
艾箱
中药外敷
中频治疗
神灯
一、拔罐
•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 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 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拔罐的方法
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 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 少的部位,皆可拨罐。 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 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上,即可吸住。 一般留罐5-10分钟。
作用
安神 助眠 扶正 祛邪 祛风 散寒 温经 通络
适应症
• 各种虚证、寒证、痛症: 慢性胃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腹泻、腰椎 间盘突出症、双膝退行性骨关节炎、慢性 前列腺炎等辨证虚寒证者。
注意事项
• 孕妇禁用。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 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 等忌灸。 • 急性损伤及发炎部位禁止温灸。 •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过饥、过饱、 酒醉禁灸;温灸后的饮食以清淡为主, 不宜食用油腻生冷食物。 • 实施艾灸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皮肤变 化,调节温度,以防烫伤。 • 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有助于排出体 内毒素。
七、中药封包
• 将中药装入布袋,经加热后敷于患处。又 称熨药。具有行气活血、温经祛寒、通络 止痛。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

一、感冒疗法刮痧、放血、拔火罐一刮痧治感冒1.适应症:用于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的感冒症状,包括上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病毒及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的辅助治疗;2.刮拭部位及顺序:1脊背与肩胛;2胸部;3四肢;3.主要经穴:风池胆经;大椎督脉;风门膀胱经;中脘任脉;孔最肺经;合谷大肠经;足三里胃经;4.刮痧手法:手拿刮板,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90度进行刮痧;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5.刮拭方法:1脊背与肩胛: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2胸部: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3四肢:先刮拭上肢再刮拭下肢,分别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6.注意事项l刮痧板一定要消毒,2必须使用专业刮痧板和专门的刮痧油;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4凡刮治部位有外伤、炎症、溃疡、瘢痕或肿瘤者禁刮痧; 5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6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不宜刮痧; 7刮痧后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二放血疗法治感冒1.适应证:用于有头痛、高热、咽喉肿痛症状的感冒;2. 针具的选择:一般选用由不锈钢制成的三棱针,分为粗细两种;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3.针刺方法:常用点刺法,即: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立即出针,再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4.治疗部位与方法:1头痛:取穴太阳和耳尖;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放血,点刺1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的耳廓,挤出血液5-10滴;2高热:取穴大椎和十宣;大椎放血,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十宣放血,捏住手指第一关节处,快速点刺1针,挤出血液5滴左右;3咽喉肿痛:取穴少商和商阳;少商放血,捏紧拇指尖,快速点刺1针,挤出血液5-10滴左右;商阳放血,捏住食指尖,快速点刺1针,挤出血液3-5滴左右;5.注意事项1放血针具和放血部位必须严格消毒;2点刺时手法宜稳、准、轻,进针深度一般以1-3毫米为宜;3 -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1-3次为一疗程;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4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5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三拔火罐治感冒1.适应证:用于风寒、风热和暑湿型感冒,临床表现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等症状;2.罐具的选择:拔罐的种类有玻璃罐、竹罐、陶罐、抽气罐等,拔罐时常用玻璃罐;一般根据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皮肤面积小、肌肉薄处用小型罐具,皮肤面积大、肌肉厚处用大型罐具;3.吸拔方法:常用闪火法,即:左手握住罐体,将罐口朝右下方向,右手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点燃后伸入罐内燃烧1-2秒钟,快速取出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左手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4.治疗部位与方法:1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的感冒,选穴大椎、肺俞、合谷、列缺,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2风热感冒: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的感冒,选穴大椎、合谷、曲池、尺泽,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3暑湿感冒: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的感冒,选穴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阙,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17岁以下只吸拔肺俞、神阚两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5.注意事项:1罐具术前要清洁消毒,治疗部位必须擦洗干净且用消毒纱布擦干;2留罐时间不宜过长,大罐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罐每次可留罐10-15分钟,小罐每次可留罐15-20分钟;3拔罐次数不宜太频繁,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4要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5对患有各类禁忌症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二、高血糖疗法苦荞面、黄芪乌梅汤、苦瓜生姜汤食疗一苦养面1.配方用量:每剂苦荞面粉3-4勺约15-20克,每天使用一剂;2.制备方法:取苦荞面粉适量可根据盛装容器和保存时间确定,先盛入耐高温容器中,再放到笼屉内干蒸3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或焙干;3.服用方法:每次取蒸制好的苦荞面粉3-4勺约15-20克,用温开水冲调成糊状服食,每天3次,饭前服;二黄芪乌梅汤1.配方用量:每剂黄芪50克、乌梅30克,每天使用一剂; 2.制备方法:取黄芪50克、乌梅30克洗净,加入500毫升水后浸泡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约30分钟,清出汤汁;再在药渣中再加入500毫升水,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约30分钟后,将汤汁清出并与第一次的汤汁混合;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黄芪乌梅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连续服用两周后,可交替服用苦瓜生姜汤;三苦瓜生姜汤1.配方用量:每剂苦瓜150克、生姜3-4片,每天使用一剂;2.制备方法:取苦瓜150克洗净,切碎或榨汁后加水800毫升,烧开后煮10分钟,再加入生姜3-4片煮5分钟,清出汤汁; 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苦瓜生姜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连续服用两周后,可交替服用黄芪乌梅汤;三、高血压疗法芹菜汤、芹菜红枣汤食疗一芹菜汤1.配方用量:每剂芹菜250克,每天使用一剂;2.制备方法:取芹菜250克洗净,切碎或榨汁后加水500毫升,烧开后煮15分钟,清出汤汁;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芹菜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连续服用;二芹菜红枣汤1.配方用量:每剂芹菜250克、红枣30克,每天使用一剂; 2.制备方法:取芹菜250克、红枣30克洗净,将芹菜切碎或榨汁、红枣撕开后加水500毫升,烧开后煮15分钟,清出汤汁; 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芹菜红枣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连续服用;四、高血脂疗法洋姜菊芋、萄粉食疗一洋姜菊芋食疗1.用量:每次用洋姜菊芋鲜根30-60克,每天至少一次;2.食用方法:取洋姜菊芋鲜根30-60克洗净、切碎,加水500毫升煮成粥后食用;或素炒、凉拌后食用;可长期服用;二菊粉食疗1.用量:每次用菊粉15克,每天至少一次;2.食用方法:取菊粉15克,用温开水冲服;可长期服用;五、腹泻、肠炎疗法煨大蒜、料姜石粉药疗一熳大蒜1.用量:每剂大蒜5-10瓣,每天1剂;可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确定用量;2.制备方法:取带皮的大蒜5-10瓣,用黄泥包裹成团后放到火上烧,待泥巴颜色发白时取出,敲碎后剥出蒜瓣;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煨大蒜趁热嚼服,小孩每次吃3-5瓣,成人每次吃5-10瓣,老人每次吃4-8瓣;每天1次,连续用3-5天,病愈即止;二料姜石粉1.用量:每剂料姜石3-5克,每天一剂;2.制备方法:取单独成块的料姜石l块,除去附着的泥沙、杂石,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消杀灭菌处理;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料姜石粉末称量为3-5克的不同等份,每次3-5克小儿酌减,每日1次,用水冲服,病愈即止;六、寒性关节炎、胃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胆囊炎、盆腔炎、附件炎疗法盐布袋热敷法一材料大颗粒粗盐2斤,花椒、小茴香各100克;二制作布袋缝制一大一小两个布袋,一般用厚粗棉布缝制,也可用旧的牛仔裤腿改制;布袋以长方形为宜,小布袋的大小以能装下2斤大颗粒粗盐为准,大布袋的大小以能装下3种材料为准;缝制时留下一端作为开口,使用时用绳子扎住;三粗盐加热将大颗粒粗盐放入铁锅里,点火加热;刚加热时每隔1分钟左右翻动1次,炒到后面时翻动时间间隔可以短一点;等加热到粗盐有响声大约5-8分钟,即可盛出装袋;也可将大颗粒粗盐放到微波炉中加热,微波加热大约3-4分钟后即可盛出装袋;四装袋把炒热的粗盐装在缝制好的小布袋里,把茴香、花椒装在大布袋里不用炒摊平,再把小布袋放入大布袋里,使小布袋平铺在茴香、花椒上面,然后扎紧大布袋的开口端;五热敷将装有热粗盐和茴香、花椒的大布袋调节平整,使装有茴香、花椒的一面向着热敷部位,然后将其覆盖在需要热敷的部位,用手轻轻按压,让大布袋紧紧贴住需要热敷的部位;每次热敷1-2小时,每天可以热敷3-4次;为保证热敷效果,可做两组布袋交替使用,同时可在盐布袋和热敷部位的上面覆盖毛巾或塑料布等东西,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六注意事项1.皮肤破损部位不能热敷:2.局部红肿较重部位避免热敷:3.热敷后,病人可在室内散步,但暂时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风.防止着凉;。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1. 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产生局部负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2.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机能的方法。

适用于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关节炎等症状。

3.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肌肉紧张的方法。

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疼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症状。

4. 中医刮痧疗法中医刮痧疗法是一种通过刮痧板在皮肤上摩擦产生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的方法。

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5. 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产生局部负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6. 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产生局部负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7. 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产生局部负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8. 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产生局部负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9. 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产生局部负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10. 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产生局部负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适用于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1. 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产生局部负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一、穴位贴敷(一)概念穴位敷贴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发挥治疗作用。

(二)适应症发热、咳嗽、气喘、腹痛、腹泻、夜惊、流涎、纳差等(三)禁忌症1.孕妇:2.皮肤疾病人群3.易过敏人群4.有疖、疮、肿、痈和皮肤破损者5.阴虚火旺者、咳血者6.严重的荨麻疹患者(四)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3.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中药穴贴、宣纸、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压舌板,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六)操作重点步骤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根据敷药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贴敷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4.根据敷药面积,取穴位贴,用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地涂抹于穴位贴上,加宣纸覆盖厚薄适中。

5.将药物敷贴于穴位上,做好固定。

6.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七)健康宣教1.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敷贴,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2.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穴贴中央,厚薄一般以0.2~0.5cm为宜,覆盖宣纸大小适宜。

3.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4.使用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贴敷24小时内避免感受风寒,不吹风扇,要避免出汗。

6.贴敷期间,禁食生冷、辛辣、海鲜、荤腥发物,不喝酒,不吃肉,清淡饮食。

二中药熏洗(一)概念中药熏洗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周围血管疾病、软组织损伤、骨折恢复期等、疖、痈、带状疱疹、湿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过敏性紫癜、痔疮等(三)禁忌症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常见中医适宜技术目录1、拔罐疗法……………………………………………………………2、药物罐疗法……………………………………………………………3、刮痧法…………………………………………………………………4、艾灸法…………………………………………………………………5、耳穴压豆法……………………………………………………………6、穴位注射法……………………………………………………………7、毫针法…………………………………………………………………8、电针法…………………………………………………………………9、温针法…………………………………………………………………10、推拿按摩法……………………………………………………………11、穴位贴敷法……………………………………………………………12、中药熏蒸法……………………………………………………………13、牵引疗法………………………………………………………………14、红外线疗法……………………………………………………………15、小针刀疗法……………………………………………………………16、脐针疗法……………………………………………………………一、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经散寒、祛风解表、祛湿通络、活血止痛目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2. 适应症2.1风寒湿痹、瘀血阻络所致的颈肩腰腿痛、肌肉劳损等。

2.2外感风寒性感冒、咳嗽、哮喘等症状。

2.3湿证所致头疼、消化不良、脘腹不适等。

3. 禁忌症3.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2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 告知4.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4.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中医诊断方法,采用中医药以及相关治疗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健康保健选择。

一、理论基础中医适宜技术的实施基于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与外部环境密切相互关联,疾病是由于人体失去内外平衡所引起的。

中医适宜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和病因,综合分析,找出病因所在,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技术手段中医适宜技术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治疗,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气功疗法等。

其中,中药疗法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药是中医适宜技术的核心资源,具有多种功效和疗效,常用于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针灸疗法是中医适宜技术的又一重要手段,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疗法和气功疗法则通过按摩和运动来刺激人体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平衡人体的阴阳,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三、适应症中医适宜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特别是以下几类疾病:1. 内科疾病: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2. 外科疾病:中医适宜技术在创伤、骨科、皮肤科等外科领域具有独特的疗效,可以加速创伤的愈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3. 妇科疾病: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领域也应用广泛,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病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优势与前景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效果显著:中医适宜技术运用中医药和相关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能够针对病因和病症进行综合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个性化治疗: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理,提高治疗效果。

8项中医技术操作适应症及禁忌症

8项中医技术操作适应症及禁忌症

并可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功能; 9、减肥:民间早有以艾灸之法瘦腰减脂,腰 腹肥胖者不必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 每日温灸腰腹部1-2次,连续几周后即可收到 明显的减肥效果; 10、艾灸法大补上、中、下丹田之气,自古 为养生要术。无病者常灸之可气血 充盈、青春美容、身强体健、延缓衰老。
禁忌症 1、高烧、肝阳头痛、咳血、吐血者。 2、心悸、心动过速、血压过高者、中风早期 者。 3、白候、大叶性肺炎、肺结核晚期者。 4、猩红热、麻疹、丹毒、传染性皮肤病者。 5、艾叶过敏者(闻到艾灸气味出现呕吐、憋 气、头晕、连续打喷嚏、咳嗽等症 状),经常性的皮肤过敏者。 6、伤寒者。 7、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
八项中医技术操作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程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穴位注射
适应范围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 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 炎)、腰腿痛、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 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 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二、艾条灸
适应症 1、流感、哮喘(热性哮喘和对艾草过敏的患 者除外)、咳嗽、支气管炎等。 2、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肘关节 炎、坐骨神经痛、各种腰腿痛和关节痛、外 伤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 3、骨折复位后和急性扭伤治疗及恢复期。
4、妇女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宫冷、带下、 痛经、恶露不止、崩漏、子宫下 • 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乳腺肿瘤 等。 • 5、胃痛、胃下垂、脂肪肝、肝炎、肾炎、 各种肠炎等。 • 6、中气不足及妇女更年期引起的颜面早衰、 浑身无力、精神倦怠、自汗盗汗、 • 失眠多梦、早泄、尿频、脱肛、大小便失 禁、四肢厥冷等。 • 7、贫血、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等。 • 8、对早、中期癌症有明显的止痛消炎作用,

中医适宜技术-精选文档

中医适宜技术-精选文档
中医适宜技术范围及意义
❖ 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熏洗、拔罐、刮痧、 针刀、敷贴、膏药、埋线、药浴、脐疗、足 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涉 及熏、蒸、烤、熨、洗、泥疗、蜡疗、中医 针法手术、各种膏药、药水、酊剂、各种诊 疗仪器设备、自然疗法、意象疗法、养生保 健等。
适用范围
❖ 治疗范围: ❖ 1、内科各种常见症状,如咳嗽、胸闷、心慌; ❖ 2、体表肿块及淋巴结肿大; ❖ 3、放化疗后乏力、恶心呕吐。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
点。由于作用迅速、操作简便、易学易用、使用安 全,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如今时代要求和形势所迫, 则应该“理、药、创、科”四个字更进一步。所谓 “理”即医理、药理、法则;“药”即药剂、药效、 新制剂(包括其剂型)上药典,以低毒或无毒的药 物和配剂获取可靠的疗效,为发达国家和社会所认 可;“创”即开创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的剂型和 给药途径等;“科”即以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发现 代化的外治法,既全面继承传统又大胆探索和突破。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 止吐:中脘、足三里;温阳固脱:关元、气海等
2 、中药外敷(涂药)
❖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 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 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
❖ 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 解毒、拔毒等功效。
❖ 自制药粉
所需的器材
白醋
❖ 敷贴
中药外敷(涂药)的方法
药末经清水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敷 贴上,敷于患处即可。
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 呃逆:耳中、内分泌、食道、神门
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胸闷:交感、心、胸、肺、肾上腺
抛砖引玉
❖ 谢谢大家!
1 、灸疗法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 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敷贴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慢性虚寒性胃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冻疮等;
其他如素体阳虚、喜暖怕凉、痛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中药熏蒸适应症】
1、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
2、腰酸背痛症: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软组织挫伤、腰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
用1号方加减熏蒸。

3、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此类病常因风寒和病弱、劳累及韧带退行性病变
所致,用1号方加减熏蒸。

4、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鞘炎、脉管炎等均适用于熏蒸法进行治疗和
综合治疗,主用1号方熏蒸。

5、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小时)后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骨折固定解
除后功能康复过程的熏蒸康复治疗。

【中药灌肠适应症】
中药灌肠可用于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如上感、肺炎、肠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细菌性痢疾、泌尿系感染、急慢性盆腔炎、急慢性阑尾炎、前列腺炎等
【温针灸的适应症】
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痛等。

【耳穴压豆适应症】
胆石症、失眠支气管哮喘胆囊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尿潴留泌尿系结石颈椎病、腰痛
【艾炷灸适应症】
常用于痹症、虚寒性胃肠病、遗精、阳萎、气喘、婴儿腹泻、中风脱证、虚脱、晕厥、胎位不正、慢性肿疡、神经性皮炎、湿疹、胃下垂、脱肛等,亦可用于防病保健。

【拔罐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2、消化系统: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急性及慢性肠炎。

3、循环系统: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供血不足。

4、运动系统: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背痛、腰椎痛、髋椎痛,髋痛;膝痛、踝部痛、足跟痛。

5、神经系统: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颈肌痉挛、腓肠肌痉挛、面神经痉挛、膈肌痉挛。

【骨折小夹板固定术适应症】
1、四肢骨折和损伤的治疗性固定和制动。

2、四肢骨折和损伤的临时性固定和制动以便转运。

3、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辅助性外固定。

4、四肢陈旧性骨折复位后的固定。

5、纠正畸形,如足内翻等畸形。

【推拿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神经性疼痛,如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2、各种慢性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关节僵硬、脂肪垫、腕管综合征等
3、各种炎症性疾病用于治疗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胆囊炎、胃炎、肠炎、关节

4、内分泌紊乱性疾病
5、妇儿科疾病
6、其他类疾病:推拿按摩还被广泛运用于中老年保健、美容、减肥、
【刮痧适应症】
本疗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

以往主要用于痧症,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

【中药外敷适应症】
中药外敷散多应用于筋骨类疾病方面的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骨类疾病
【穴位注射疗法适应症】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
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
4、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肺痨等。

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6、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

7、妇产科、小儿科疾病
【穴位埋线疗法适应症】
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

如慢性肠炎、胃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等,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项目,将这种疗法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症等。

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