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赏析
音乐赏析——走近音乐经典8——古典主义时期

音乐赏析——走近音乐经典8——古典主义时期音乐赏析——走近音乐经典8——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指的是音乐史上约为公元1750年至1820年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对称、平衡和清晰的特点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相关的音乐家。
1.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古典主义音乐在形式上更加精确规则,强调音乐结构的平衡和对称。
其特点包括:- 主题的清晰性和对比性,重复和发展主题在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
- 对位法和层次分明的和声技巧,使得各个声部都能清晰地被听到。
- 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包括起始部分(引子)、发展部分、重复部分和终结部分。
- 强调对节奏、旋律和和声的控制,注重对音乐素材的巧妙运用。
2.代表作品及音乐家2.1 乐曲-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以雄浑的气势和魔幻的旋律吸引了众多听众。
- 莫扎特的《小夜曲》:是莫扎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简洁而华丽的音乐风格,展示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高雅和优美。
- 海顿的《交响曲第94号》(《惊愕》):以其充满戏剧性的音乐突袭而闻名,展示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活力和表现力。
2.2 音乐家-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作曲家,被公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巅峰代表之一,创作了众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奥地利作曲家,是音乐史上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之一,其作品代表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精髓。
- 海顿(Joseph Haydn):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在古典乐坛具有重要地位。
3.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以下内容:-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的简要介绍-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列表- 相关的音乐学术论文及研究材料4.法律名词及注释- 版权:指对创作的作品享有的经济权利和人身权利的保护,包括复制权、发表权和著作权等。
- 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
幼儿园音乐课堂:古典音乐赏析教案

幼儿园音乐课堂:古典音乐赏析教案幼儿园音乐课堂:古典音乐赏析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古典音乐赏析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可以启发幼儿们的艺术细胞,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音乐课堂上进行古典音乐赏析教学,以及如何设计一节古典音乐赏析课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启发他们的艺术细胞。
三、教学内容1. 了解古典音乐的来源和发展历史。
2. 欣赏古典音乐经典曲目,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等。
3. 学习古典音乐的基本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利用图画、音乐器材等道具,营造古典音乐的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2. 导入歌谣:通过唱歌谣、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欣赏古典音乐:选择优美动听的古典音乐进行欣赏,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观。
4. 学习乐器:通过展示和模拟,让幼儿认识古典音乐常用的乐器,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
5. 艺术创作:让幼儿利用身体动作、声音等形式进行创作,表达他们对古典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方法1. 听觉法:通过让幼儿聆听古典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 视觉法:利用图画、影像等形式,呈现古典音乐的相关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 体验法:让幼儿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古典音乐,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和记录,评价幼儿对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
2. 借助幼儿的作品和表现,评价他们在音乐欣赏和表达方面的表现。
3. 教师评价和家长反馈相结合,全面评价幼儿在古典音乐赏析教学中的表现和进步。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如何赏析古典音乐作品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如何赏析古典音乐作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古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古典音乐作品往往以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等形式呈现,常常注重音乐结构、音色运用和主题发展。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音乐时期的特点和流派,如巴洛克时期的装饰华丽、复杂曲式的特点,古典时期的对称平衡、简洁优雅,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表达和个人表达等。
可以通过导入音乐时期的音乐片段、音乐家的介绍和背景知识等方式进行教学。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音乐要素。
古典音乐作品通常包含旋律、节奏、和声、动态、音色等多个音乐要素。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主题旋律、和声变化、节奏变化、动态层次和音色特点等。
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从音乐中发现各种变化和表达。
第三,学生还需要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古典音乐作品往往富于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语言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和动态等要素,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分组欣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
最后,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和感受。
古典音乐作品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和赏析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赏析,或者进行小组或全班分享。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古典音乐作品的赏析。
可以采用听歌欣赏、导入音乐史背景、示范分析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应该被鼓励参与到赏析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和实际操作,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古典音乐赏析论文

古典音乐赏析论文
古典音乐赏析论文
1、引言
- 背景介绍:古典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目的和意义: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古典音乐的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对人们的艺术享受和个人修养的影响。
2、古典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 古典音乐的起源:从中世纪宗教音乐演化而来,受到宫廷与教堂音乐的影响。
- 古典音乐的发展阶段: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现代古典音乐。
3、古典音乐的特点及作曲家
- 音乐风格:优美、和谐、复杂,注重音乐结构和对位法。
- 奏鸣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多伦多可夫交响曲》等。
- 管弦乐曲:海顿的《交响曲》系列,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
- 协奏曲: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钢琴协
奏曲》等。
4、古典音乐的表演形式
- 管弦乐团表演:乐队编制、指挥、演奏技巧等。
- 室内乐表演:小型乐团演奏,强调互动和协同。
- 独奏音乐会:包括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等。
5、古典音乐的影响与价值
- 艺术享受:深入情感体验、启迪思考、提升审美能力。
- 个人修养:培养品味、陶冶情操、提高情商与人际交往能力。
6、附件
- 指定乐曲的乐谱附件
- 著名作曲家的简介附件
7、法律名词及注释
- 版权:指作品的独占性权利,包括复制、发行、表演、演
奏等。
- 知识产权:指智力创造活动产生的权益。
- 著作权:指对作品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 演出许可证:一种法律凭证,允许持有人公开表演特定音乐作品。
如何赏析古典音乐

如何赏析古典音乐如何赏析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西方古典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下面是介绍古典音乐的一些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一、什么叫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
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严肃音乐”。
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
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
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
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
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古典音乐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广义的西洋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并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或者指植根于西方传统礼拜式音乐和世俗音乐,其范围涵盖了约公元9世纪至今的全部时期。
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在地理上,这些音乐主要创作于欧洲和美洲,这是相对于非西方音乐而言的。
另外,西洋古典音乐主要以乐谱记录和传播,和大多数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模式不同。
亦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赏析西方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优雅的复调和深邃的音乐构思著称。
本文将以赏析为主线,介绍古典音乐的特点、代表作品及其表达的情感。
一、古典音乐的特点西方古典音乐追求和谐与美感的完美融合,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复调与和声:古典音乐注重多声部的复调,通过不同音符间的和声关系来营造丰富的音乐效果。
同时,和声的运用也使得古典音乐具备了层次感和深度。
2. 对称与结构:古典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常常以复杂的曲式形式出现,如奏鸣曲、交响曲等。
这种结构的应用,使整个音乐作品在层次感和节奏感上更具吸引力。
3. 情感的表达:古典音乐以情感表达为核心,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将音乐家的情感与观众进行心灵的对话。
从悲痛到欢快,从温柔到激昂,古典音乐能够涵盖丰富的情感内容。
二、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古典音乐有着众多经典的代表作品,以下将介绍其中几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1. 巴赫《康塔塔赋予我们力量》:这是巴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康塔塔是巴赫音乐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这首作品以庄严肃穆的旋律和优美和声展示了巴赫独特的音乐风格。
2. 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这部交响曲以其活泼的节奏和独特的旋律成为了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一,也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
3.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这是贝多芬最知名的交响曲之一,乐曲中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戏剧性的结构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其中的著名乐章“命运”主题更是成为了贝多芬音乐的经典代表。
4. 肖邦《夜曲》:肖邦的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激情,而《夜曲》无疑是他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动人,表达了肖邦对爱情和生活的情感寄托。
三、音乐的赏析与欣赏体验古典音乐虽然历经岁月洗礼,仍然具有着无限的魅力。
对于音乐的赏析和欣赏体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古典音乐赏析

古典音乐赏析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狭义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交响乐之父”海顿、“神童”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为我们表现出了最富诗情画意的多瑙河。
大自然中的多瑙河风光旖旎,秀丽多姿。
特别是在奥地利,美丽的多瑙河从阿尔卑斯山谷中奔流而出,流淌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身旁。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好象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
在这个背景上,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第二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
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接下去的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
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
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乐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我们表现出了个人的抗争。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完成于1805年,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部编号为67的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这是因为作者对他的学生辛得勒提到这个乐曲的开头四音符时,说过“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而得名。
中国古典乐曲艺术赏析系列

中国古典乐曲艺术赏析系列中国古典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凝结了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表达。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首经典的中国古典乐曲,以供欣赏和赏析。
一、《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中国古典音乐中脍炙人口的一支曲子。
这首曲子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一幅秋夜湖畔的月色图景。
它以温婉悠扬的旋律和柔和的音色为特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聆听到悠扬的琴声在夜色中荡漾。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称《广陵止息》,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一首传世名曲。
它是由古代琴师曲世砆创作的,被誉为“古琴之祖”。
这首曲子以琴声抒发内心情感,充满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理想。
它的曲调简洁而哀婉,能够引发人们心中的共鸣。
三、《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吟诗曲。
它描绘了渔舟归来的场景,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家园的眷恋融于音乐之中。
这首曲子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朦胧的音色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温情与安逸。
四、《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以古筝为演奏乐器的古琴曲。
它具有悠远的音乐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以音乐传递出对梅花的赞美和爱慕之情。
这首曲子表现了中国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致与深邃。
五、《山水幽情》《山水幽情》是一首色彩斑斓的古筝曲。
它通过古筝的独特音色和技巧,描绘了中国山水画的壮美和灵动。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多变的音调展示了中国山水之美的特点,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六、《赛马》《赛马》是中国古典音乐中一首富有活力和奔放的曲目。
它以琵琶的独特音色和强烈的节奏感展现了中国传统赛马活动的热闹场景。
这首曲子色彩斑斓、充满激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以上几首中国古典乐曲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这些曲目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享受这些古典乐曲的同时,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音乐赏析
古典音乐虽然被称为高雅音乐,离我们这个时代较为遥远,但是它能流传下来,就说明它是经典的,有意义的。
古典音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世界杯开幕式演出郎朗的演奏、F1颁奖仪式的背景音乐《卡门》、北京残奥会盲人演奏的《c小调幻想即兴曲》,甚至是《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根据尼采作品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被运用于《2001太空漫游》……还有流行歌曲借用古典旋律:SHE的《不想长大》、Hayley Westminster的《never say goodbye》等等。
其实古典音乐并不晦涩难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每个人都可以在古典音乐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古典音乐著名作曲家,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等等。
著名的古典音乐更是广为流传,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瓦尔蒂《四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比才:《卡门》、莫扎特《g小调四十号交响曲》、巴赫《小步舞曲》、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曲”OP.10》等等。
广义的欧洲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许多人认为欣赏音乐,首先要先了解乐曲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音乐结构(和声、伴奏、配器)。
我认为音乐的产生非常自然,是出自感性、本性和天性的东西,它出自人类第一声喊叫。
欣赏音乐、走进音乐,首先要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感动和心灵的共鸣,然后才能理解音乐、表述音乐。
音乐包含了艺术和思想等在内的丰富内涵。
要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含义进行深入的体味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就必须从“感情”欣赏上升到“理智”欣赏,从“感觉”上升到“感受”。
然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来说,第一位大师是海顿,它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可以使人飘飘欲仙,悠悠欲睡。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是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
后来的两个世纪里,古典音乐的主题发展正是依据了这一原则。
海顿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和富于幽默感。
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
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
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
海顿在交响乐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
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尽管他不如穆扎特、贝多芬那样辉煌,但他的改
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
莫扎特、贝多芬无比辉煌的器乐成就,都是建立在他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
他的音乐则甜美、活跃,富于歌唱性和古典美,突出对比性和层次感,像清泉潺潺,似流水滔滔。
莫扎特一生的曲风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以1770年为界,此时作品中可以看到前古典乐派和意大利古典乐派的强烈影响。
中期以1786年30岁为界,此时作品富有典雅的嘉兰特风格和海姆乐派样式的投影。
30岁以后的略偏向巴洛克样式,并以此在古典的乐型之外植入更深远的意境。
莫扎特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
伟大的音乐天才往往各有千秋,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则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
艺术的端庄与艺术的完美在形式、内容互异的作品中得到统一,这正是莫扎特的才华所在。
莫扎特的音乐决不是壮伟凝重的,也难得是悲怆的,它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雍容华贵、恰如其分。
而且,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使是他高兴的时候,他的音乐中仍然有一个悲伤的低音。
他知道生活是由悲伤和欢乐组成。
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在他之前或之后却没有别的音乐家能做到。
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
”莫扎特“化身为”音乐。
莫扎特因其音乐作品形式高雅、简洁对称,具有高度美感而声名鹊起,而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魅力——自由与人性。
第三位大师贝多芬,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乐中有“哲”,激情洋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
音乐家大多注意形式与情感的结合,贝多芬《命运》与《合唱》交响曲中吧音乐审美中的表现派与形式派的融合推到了极致。
贝多芬被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可以看出,在音乐创作从古典走向浪漫的进程中,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
由于他的作品的英雄气概,奔放热情,幻想风格,复杂织体一级丰满的和声因素,并扩大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
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
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
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
他向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
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
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
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的。
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个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
《欢乐颂》这个著名的主题,节奏很平凡,是那种妇孺皆知的曲调,或许这就是大师的暗示:最崇高美好的事物往往出现在最平常的地方!
音乐是一个宇宙,音乐中有一切。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是使人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
乐、幸福、和平的气氛。
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
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歌颂生活。
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
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重视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气质,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肖邦的音乐风格处处透露着优雅、细腻、精致,色彩性的和声处理的很有独特性,使人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