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课程设计
高中生物实践课程设计

高中生物实践课程设计在高中生物实践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个高中生物实践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1. 实践目标此实践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探究生物遗传原理;- 学习物种适应和进化的过程;- 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2. 实践内容(1)细胞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材料和设备,包括显微镜和玻璃片;- 采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样本;-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绘制所见结构;- 分析细胞结构和功能,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
(2)遗传实验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遗传原理。
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材料和设备,包括花粉和授粉工具;- 选择不同特征的花朵进行杂交授粉;- 观察并记录杂交后的种子和幼苗的特征;- 分析观察结果,讨论遗传原理。
(3)进化实验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了解物种适应和进化的过程。
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某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 研究该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观察和记录环境因素对该物种的影响;- 分析观察结果,讨论适应和进化的原理。
(4)生态实验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观察,如森林、湿地或草原;- 研究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并记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分析观察结果,讨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3. 实践实施为了顺利进行实践课程,需要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实验室和观察场地的安全性;-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 监督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实验目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细胞的特征和结构,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片,甲醇、细胞样本、眼镜布。
实验步骤:
1. 将细胞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甲醇固定。
2. 取一张盖玻片,将其斜着放在载玻片上,让甲醇慢慢渗透。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平台上,调整显微镜镜头,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4.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5.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特征,包括形状、大小、细胞核的位置等。
6. 将观察到的细胞特征绘制成示意图,标注重要结构。
7. 将绘制的示意图上交给老师检查,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2. 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显微镜和样本的清洁。
3. 确保显微镜的光源充足,调整焦距时要小心操作。
4. 在进行细胞观察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保证观察结果准确。
5. 完成实验后,将使用过的显微镜和载玻片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评价标准:
1. 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2. 能够观察并描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3. 能够将观察到的细胞特征绘制成示意图,并标注重要结构。
4. 能够对细胞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5.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保持实验台整洁。
生物实验课程设计——探究生物多样性

生物实验课程设计——探究生物多样性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总和。
它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探究生物多样性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生物实验课程设计是一种理想的方式。
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目标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H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多样,并了解到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H2:实地观察不同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1.选择几个具有不同生态环境的地点,让学生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比较不同地点的生物多样性差异。
H2: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依赖关系1.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比如食物链、生态位等。
2.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H1: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了解不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H2:实验探究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设计实验,模拟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比如森林伐木、污染等。
2.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并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H2: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捕捞等。
2.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H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H2: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1.在课程中引入多样的观察和实验设计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H2:数据分析和讨论能力1.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和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讨论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备课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材料:
1. 鼠尾草叶片
2. 盐水
3. 显微镜
4. 盖玻片
5. 刀片
6. 水滴管
7. 试管
实验步骤:
1. 将叶片放入盐水中浸泡片刻,使之软化
2. 用刀片切割出一小块叶片,并用水滴管滴入一滴水
3. 用盖玻片盖住叶片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4. 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一个清晰的位置后,再转到高倍镜观察
5. 观察叶片中的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总结:
1.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等组成的
2. 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准位置,再转到高倍镜观察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显微镜和刀片等器具时的安全性
延伸实验:
1. 用碘液染色,观察淀粉粒在叶绿体中的位置
2.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叶子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叶子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1. 植物叶子样本(例如:植物叶片、显微镜)
2. 水平切片刀、手套
3. 显微镜玻片和载玻片
4. 布片和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植物叶子样本: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子取下来,清洗干净后放在工作台上。
2. 制作叶子横切片:戴上手套,使用水平切片刀将植物叶子横切成薄片。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取一个叶子横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后用另一个载
玻片盖住,放在显微镜上观察。
学生可以调节显微镜镜头来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
4. 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让学生观察叶子上的不同细胞结构,如表皮细胞、气孔、叶脉等。
5. 讨论叶子的功能:通过观察叶子的结构,让学生讨论叶子的功能,如光合作用、蒸腾作
用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叶子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植物生物学的
认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1. 实验植物:例如豌豆等叶绿体含量较高的植物
2. 高亮度光源
3. 测量器具:例如光合速率测定仪、光合速率计算器等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植物置于高亮度光源下进行预光合作用恢复,确保植物处于健康状态。
2. 选取植物叶片进行实验。
用割刀在叶片上切除一小片叶片,并将其置于光合速率测定仪中。
3. 将测定仪调整到适当的光照条件下,记录初始光合速率。
4. 在测定仪中逐渐减少光照强度,记录相应的光合速率。
5. 分析测定结果,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1. 实验要求选择叶绿素含量较高的植物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植物处于健康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要选取相同生长状态的叶片进行实验,以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4.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光照条件的稳定性,以减少实验误差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
1. 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
2. 可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出植物叶片中的光合速率,进一步了解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
3. 实验结果可为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初中生物学生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学生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玻璃盖片、洋纱、尖筒、显微镜玻璃片擦拭纸、酒精(或其他清洁液)。
实验步骤:
1. 将干净的玻璃片涂上一层适量的洋纱水溶液。
2. 用尖筒将一小滴洗净的腮腺细胞悬液滴在玻璃片表面。
3. 用玻璃盖片轻轻盖住腮腺细胞悬液,并轻轻压实,使细胞扩展均匀。
4. 将制好的标本放在显微镜上,用低倍镜观察初步的细胞结构。
5. 逐渐调节显微镜的倍数,观察更加细微的细胞结构。
6.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颠倒。
2. 使用显微镜时要保持稳定,避免晃动和震动。
3. 观察细胞结构时要注意调节光线和对焦,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显微镜和玻璃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净。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腮腺细胞的结构,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组成部分。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的胶质基质,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和保护结构。
细胞结构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功能,相互配合实现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思考问题:
1. 为什么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 细胞的核和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3. 细胞结构的不同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
实验延伸:
可以观察其他组织或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比如植物叶片细胞或动物红细胞等,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特点。
也可以进行染色实验,观察细胞内部的细胞器和分子结构,深入探讨细胞的微观世界。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本文详细描述了一次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实验主题为“探究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并强化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实验背景随着生物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初中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本次课堂观察实验应运而生。
实验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
2.掌握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3.培养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次实验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学生需要选择一种植物,并设计实验来探究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分析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学生发现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得更好。
他们通过数据对比与分析,得出结论: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实验讨论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了课堂讨论。
他们分享了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植物需要光照?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什么?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这些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与交流,也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深入探究初中生物学科中的“人体生理与健康”单元,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课程将结合理论与实践,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薰衣草在银川地区的结实率及发芽率的研究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20092539姓名专业:生物技术091指导老师:宋芹2011年11月18日薰衣草在银川地区的结实率及发芽率的研究(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00)摘要为了解银川地区种植的薰衣草的结实率以及种子的休眠情况和采取不同措施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探索薰衣草种子最适发芽条件,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光照、温度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不同时间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薰衣草在银川地区的结实率为15.17%,有胚率为42.44%;种子的生活力明显大于发芽率,薰衣草种子处于休眠的状态;24h为最佳浸种时间,遮光处理,种子在20℃下发芽率最高。
打破休眠最为有效的是赤霉素处理,其中以600mg/L赤霉素浸泡12h最好,发芽率为80%。
关键词薰衣草; 种子; 结实率; 发芽率; 休眠Study on seed-set rate and germination rate of Lavandula seed in Yinchuan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eed-set rate and seed dormancy of lavandula and take different measures of the influence of seed germination rate, explore the optimal germination condition of lavandula seeds, and study different soaking time, light,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GA3 treating different time condit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seed germination 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vandula in yinchuan area theseed-set rate is 15.17%, and embryos rate is 42.44%; The life forc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seed germination rate, lavendula seeds in a suspended state; seed germination rate under the the treatment of 24h soakingtime,shading and 20 ℃ is in the highest.To break dormancy is the most effective GA3 treatment, among them with 600 mg/L gibberellic acid for 12 h best, germination rate of 80%Key words Lavandula angustifolia; Seed; Seed-set rate; Germination rate; dormancy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属于唇形科薰衣草属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叶灰绿色,每轮花序有小花6~10朵;花呈穗管状,花色深紫,顶部有紫色苞片,花冠下部筒状,上部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长约1.2厘米,淡蓝紫色,或粉红至粉白色。
种子颜色,种子直径,春秋开花,全株浓香。
全株有浓郁的芳香,是当今全世界重要香精原料,素有“芳香药草之后”的称誉。
因其味芬芳怡人及药用价值已被用广泛应于观赏、香料、医药、化妆品、食品等行业[1]。
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大洋洲列岛,我国自1952年开始从法国引种,目前在新疆、江苏、北京等省市都有种植,并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
但是目前在银川地区薰衣草的种植面积非常小。
此项研究对于薰衣草在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种植有重要意义。
目前,薰衣草生产上多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3]。
种子繁殖简单易行,投资少,管理方便,植株寿命长。
但由于薰衣草种子小,千粒质量仅为0.9-1.0g,种皮坚硬角质化且外包蜡质,发芽极其缓慢且发芽率极低,薰衣草种子具有休眠现象[4]。
因此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在银川地区薰衣草种子的结实率,探索种子的休眠期及种子的发芽率和影响种子发芽率的的因素,解决薰衣草在银川地区的繁殖和大规模种植。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2011年8月20日,薰衣草的果序采自薰衣草庄园1.2仪器及试剂SD303-4A型数显电热恒温培养箱(南通金石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双目体视显微镜、JA2003N电子天平、高锰酸钾(北京益科精细化学有限公司)、赤霉素(北京拜尔迪生物公司效价900u/mg)、红四氮唑(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95%乙醇(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1.3试验方法1.3.1结实率的测定从采集的果实中随机选取三组,对果实进行脱粒,计数每组的果实数量及种子数量,计算含种率。
用刀片切开种子来辨别是否为饱满种子的方法分别对饱满坚果和非饱满坚果(瘪粒)进行计数,统计结实率。
在农学作物栽培学上,结实率指禾谷类作物饱满谷粒占颖花总数的百分率,即结实率=饱满坚果数/全部坚果数[5-6]。
1.3.2薰衣草种子休眠期的测定植物种子的休眠不仅对物种的保持、逆境的延续和种质的繁衍非常重要,而且还可以保持种子生活力和延长种子寿命[7-8]。
休眠期的种子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了解薰衣草种子在银川地区的休眠期,对熏衣草在银川地区的种子繁殖非常的重要。
对于取两份种子分别进行TTC法活力测定和发芽试验,如果活力显著大于发芽率,则表明种子处于休眠状态[9]。
1.3.2.1 TTC法活力测定[10-11]取50粒饱满种子,1%高锰酸钾溶液(JA2003N电子天平秤取0.5g高锰酸钾,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ml)消毒15min,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浸泡种子24h,用刀片将种子从中间横切露出种胚,用1%浓度的氯化三苯四氮唑溶液(JA2003N电子天平秤取0.25g氯化三苯四氮唑,95%乙醇溶解,蒸馏水定容至25ml)在35℃的恒温箱中浸泡,染色四小时,蒸馏水洗净,用双目体视显微镜检查种胚是否被染色,根据胚着色程度和部位鉴定种子的生活力,计算有生活力种子的百分率。
1.3.2.2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取50粒饱满的种子,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室温下浸泡种子24h,置于铺有两层吸水纸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时常加水保持牙床湿润,在20℃的培养箱中培养。
每天记录种子发芽情况,统计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520-85》的粮食、油料检测中种子发芽M,其中M1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M为供试种子数。
试验方法计算,公式为:发芽率=%1001M1.3.3薰衣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种子的发芽率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有温度、光照、浸种时间、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生长素、)氧气等因素。
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索薰衣草种子在银川地区的最适发芽条件。
1.3.3.1浸种时间对发芽率的影响[12]各选取30粒消毒的饱满种子,在25℃培养箱中,蒸馏水分别浸泡0、16、20、24小时,取出放置在的铺有吸水纸或纱布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编号,置于20℃培养箱进行暗培养。
每天记录种子发芽情况,第10天结束试验,调查计算种子发芽率。
1.3.3.2不同光照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13]设置三个光照条件,全日照、自然光照、遮光。
各选取30粒种子,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置于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20℃培养箱培养,培养过程保持牙床湿润,每天统计种子的发芽率。
1.3.3.3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14-16]各选取30粒种子分成3组,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置于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设置3个恒温处理,分别为:15℃、20℃、25℃。
在相应的温度下进行暗培养,在试验过程中要保持吸水纸湿润。
每天记录种子发芽情况,第10天结束试验,调查计算种子发芽率。
1.3.3.4赤霉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17-19]赤霉素设3个质量浓度水平:300、600、900mg/L,浸泡时间为3个梯度:6、12、24h。
二因素随机组合,另一份样品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总计10个处理。
将各组消毒的30粒饱满种子分别置于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放入培养箱20℃中暗培养,在试验过程中要不断的添加蒸馏水,保持吸水纸湿润。
每天记录种子发芽情况,第10天结束试验,调查计算种子发芽率。
2 结果与分析2.1薰衣草坚果的结实率及有胚率由表1可以得出薰衣草的结实率为15.17%,有胚率率为42.44%。
说明薰衣草在银川地区的含种率和结实率都很低,种子的品质非常低。
表1 薰衣草的结实率及有胚率Tab.The seed-set rate and cross-compatibility of Lavandula seed组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平均值结实率(%)16.18 12.80 16.53 15.17有胚率(%)46.41 38.54 42.38 42.442.2薰衣草休眠情况的判断图1 薰衣草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的比较Fig.1 The comparison bettween seed vitality and germination rate 从图1可以看出,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种子生活力为66.0%,种子的发芽率为16.07%,种子生活力明显大于发芽率,则表明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都非常低,说明种子的休眠较深。
2.3薰衣草种子萌发影响因素2.3.1 不同浸种时间对发芽率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浸种时间对薰衣草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影响,但16h、20h浸种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显著。
发芽开始天数随浸种时间的增加先延长后缩短。
相比之下,24 h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开始的天数最短,发芽率最大,为38.89%。
可见薰衣草种子的浸种时间以室温24 h为最适宜。
图2不同浸种时间下种子的发芽率Fig.2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seed under different soaking time2.3.2不同光照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遮光处理的种子发芽开始的天数最短,发芽率介于全日照和自然光之间;自然光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低为19.05%;全日照处理的种子发芽开始天数是三种处理中最长的,但发芽率却是最高的,为39.13%(图3)。
说明遮光最适宜薰衣草种子的萌发。